❶ 2018年5月1號增值稅率的調整由17%降低到16%企業怎麼過渡
財稅2018第32號:
一、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0%。
二、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10%。
三、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加工16%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2%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四、原適用17%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7%的出口貨物,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6%。原適用11%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1%的出口貨物、跨境應稅行為,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0%。
五、外貿企業2018年7月31日前出口的第四條所涉貨物、銷售的第四條所涉跨境應稅行為,購進時已按調整前稅率徵收增值稅的,執行調整前的出口退稅率;購進時已按調整後稅率徵收增值稅的,執行調整後的出口退稅率。生產企業2018年7月31日前出口的第四條所涉貨物、銷售的第四條所涉跨境應稅行為,執行調整前的出口退稅率。
調整出口貨物退稅率的執行時間及出口貨物的時間,以出口貨物報關單上註明的出口日期為准,調整跨境應稅行為退稅率的執行時間及銷售跨境應稅行為的時間,以出口發票的開具日期為准。
取得17%或11%專票,不是必須要在5月1日前認證,只要在自開具之日起360日內認證或登錄增值稅發票選擇確認平台進行確認,都可按規定抵扣17%或11%的進項稅額。
如果含稅價不變的話,相當於5月1日開始貨物漲了一點點價,購買方如果將其銷售的話,稅率也是16%,價格也會漲一點點。雙方通過合同的約定,確定銷售方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銷售方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4月,就適用17%,發生時間在5月,就適用16%。
銷售方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取決於收到貨款時間、合同約定付款時間、開發票時間,哪個時間點早,就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只有雙方會計參與進來,把稅率定下來,業務端的價格談判才有意義。
❷ 關於稅率調整17%至16%,你們有沒有客戶要求調整價格 解釋了半天解釋不通 求各位大俠評論 [流汗
1,如題所述,一般來說,購銷雙方已簽訂長期合作合同、合同約定交易價專格為含稅價、雙方均屬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則涉及價格方面的協商事項。
2,以上,作為采購一方,會主動要求補充協議結算價格,通常情況下,會要求銷售方以原不含稅價按照16%稅率計算出含稅的結算價。
3,可見,購銷雙方應通過密切溝通達成共識以解決問題。
4,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❸ 稅率下調到13%後,該怎樣跟供應商談價格
很多調整稅率是按照價格除於1.16然後剩於1.13,一般是這樣計算的,但是國家實施這個政策,其實並不版是這權個意思,國家的意思只是給予企業增值稅率的優惠,其實與價格是沒有關系的,按照國家的政策來說,價格是不變的,只是增值稅率進行調整,就是說,10000的賣價,9000的成本,這中間增值了1000,這1000的稅率從16變成13,並不是10000這個來計算的,其實按照這個計算,10000的銷售額稅率只是少了30塊錢而已,不是300,所以應該來說不能調整價格,但是上下游一起調整或者一起不調整,這樣才能平衡,否則平衡不了。
❹ 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6%後,結算金額=原金額 / (1+17%)*(1+16%)是什麼意思
因為計算增值稅的金額應該是不含稅的,所以增值稅的應交稅金=不含稅金額×稅率。一般說金額沒有特別強調,就是不含增值稅的金額。
按照題目的意思,原金額是包含增值稅的,所以計算增值稅時,應該換算為不含稅金額。換算方法就是:不含稅金額=原金額÷(1+17%)。
現在增值稅稅率由17%變成了16%,所以要換算為含稅金額,就是:含稅金額=不含稅金額×(1+16%)
屬於新的含稅的結算金額=原金額÷(1+17%)×(1+16%)
增值稅稅率是指增值稅應稅產品的總體稅額與銷售收入額的比例。由於增值稅以應稅產品的增值額為課稅對象,同時又必須保持同一產品稅負的一致性,因此,從應稅產品的總體稅負出發來確定適用稅率是增值稅稅率設計的一大特點。
增值稅稅率一般與增值稅扣除稅率同時使用才能按增值稅「扣稅法」計稅。現行增值稅實行產品比例稅率,分為8%,12%、14%、16%、18%、20%、21%、23%、26%、30%、43%、45%12個檔次。
多數產品的稅率是在原工商稅、產品稅稅負基礎上換算確定的,部分產品的稅率,在原稅負的基礎上作了適當調整。
小規模納稅人
年銷售額達不到前述標準的為小規模納稅人,此外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以及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也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在達到標准後經申請被批准後可以成為一般納稅人。
對小規模納稅人實現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其進項稅不允許抵扣。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增值稅稅率為3%。
❺ 稅率下調價格調整
15.83×500=7,915
只不過後一個演算法沒有保留兩位小數
所以結果相差幾塊錢
❻ 稅率調整下調3%,產品價格不變。客戶要求降價,怎麼合理解釋這個問題
如果是在4月份國家確定稅率降低3%以後,可以考慮客戶降價即價稅合計降低的要求回,在以下公式范圍內降低答含稅價,對銷售方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含稅價÷(1+16%)×3%
因為這個公式並沒有降低不含稅價。而增值稅本身就是按照不含稅價為計稅依據徵收的。
❼ 稅率問題(17%改為13%,單價怎麼變)
如果抄簽訂合同時與廠家簽訂的單價為1000元是不含稅的,那麼你就按發票面的金額付即可,即1130元。
如果1000元是含稅的,則換成不含稅的單價,即=1000/1.17=854.70元,加上按13%的稅來付款=965.81元。
❽ 4月增值稅由16%降到13%,采購如何調整價格!
原含稅價100元(不含稅價是86.21元,增值稅額為13.79元), 代表應付款是專100元, 成本價是86.21元, 交給國家的屬銷項稅是13.79元.國家降稅率,只是降的稅金部份, 你的成本價是不變的,當然還是86.21元, 那麼交給國家的稅金就是11.21元(100/1.16*0.13), 你的應付款就是97.42元. 如果供應商還是以100元的價格,開13%的稅金發票給你, 那麼成本價變成88.50元(100/1.13), 由原來的86.21元上漲到了88.5元, 等於變相漲價了. 所以新含稅價為86.21+11.21=97.42,是正確的
❾ 關於稅率調整後的計算方法
100/1.17*1.05=89.74
❿ 最新稅率是怎麼調整的
最新稅率調整如下:
一、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
二、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10%。
三、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加工16%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2%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四、原適用17%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7%的出口貨物,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6%。原適用11%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1%的出口貨物、跨境應稅行為,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0%。
五、外貿企業2018年7月31日前出口的第四條所涉貨物、銷售的第四條所涉跨境應稅行為,購進時已按調整前稅率徵收增值稅的,執行調整前的出口退稅率;購進時已按調整後稅率徵收增值稅的,執行調整後的出口退稅率。
生產企業2018年7月31日前出口的第四條所涉貨物、銷售的第四條所涉跨境應稅行為,執行調整前的出口退稅率。
調整出口貨物退稅率的執行時間及出口貨物的時間,以出口貨物報關單上註明的出口日期為准,調整跨境應稅行為退稅率的執行時間及銷售跨境應稅行為的時間,以出口發票的開具日期為准。
六、本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執行。此前有關規定與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稅率、扣除率、出口退稅率不一致的,以本通知為准。
七、各地要高度重視增值稅稅率調整工作,做好實施前的各項准備以及實施過程中的監測分析、宣傳解釋等工作,確保增值稅稅率調整工作平穩、有序推進。如遇問題,請及時上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
八、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10)稅率調整貴金屬價格怎麼調整擴展閱讀:
增值稅徵收范圍
一、一般范圍
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包括銷售(包括進口)貨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勞務。
二、特殊項目
貨物期貨(包括商品期貨和貴金屬期貨);——貨物期貨交VAT,在實物交割環節納稅;銀行銷售金銀的業務;典當業銷售死當物品業務;寄售業銷售委託人寄售物品的業務;集郵商品的生產、調撥及郵政部門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銷售集郵商品的業務。
三、特殊行為
視同銷售:以下八種行為在增值稅法中被視同為銷售貨物,均要徵收增值稅。
1、將貨物交由他人代銷
2、代他人銷售貨物
3、將貨物從一地移送至另一地(同一縣市除外)
4、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
5、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對其他單位的投資
6、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7、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職工福利或個人消費
8、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稅率的通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