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4月下旬開始連續下跌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逐步「收復失地」。
目前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雙雙收復67這一整數關口。從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來看,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5月1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7898,為5月份以來最低點。
此後8個交易日呈現7升1貶(較前一交易日),5月25日報6655,階段累計調升達1348個基點。
美元指數走弱的主要原因:
是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增強。」明明表示,公布的2022年5月份紐約聯儲製造業PMI和5月份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均遠低於市場預期,較4月份出現顯著回落。
盡管這兩項指標的歷史波動幅度較大,但如此明顯的下跌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美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同時,美元指數在經過前期上漲之後,後續繼續上行的動力不足,短期進入回落調整期。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經濟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7關口失而復得 市場交易行為依然理性有序
怎麼看美元匯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343,較前一交易日上調13個基點,中間價升值至2018年7月19日以來最高。29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升116點至67356。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升469點至67472,升幅創2018年12月4日以來最大。
美元匯率走勢預測
查看美元匯率有多種渠道方法,下面分享兩種可以快速查詢美元匯率的方法。
方法一:
1、網路搜索美元匯率,即可看到當前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
2、如果想要看到各家銀行當日的美元對人民幣的詳細報價,可以點上圖的詳細信息,即可進入各家銀行美元匯率報價的詳細界面。
3、如果想看美元匯率的走勢,則可以在網路搜索美元匯率走勢。
方法二;可以參考招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頁面左側的「外幣兌換計算器」可進行試算。
以上就是分享的兩種查詢美元匯率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據可能是每天變動的,所以查看時一定要留意最新公布的時間,以防參考錯誤。
19年美元匯率走勢
美國的美元可能仍維持弱勢,而中國有效的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目前疫情影響很小,人民幣下半年還有可能升值,但一般都是會根據市場和政策變化,也有可能會下降。
一、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二、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三、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
四、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五、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
六、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七、匯率定義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
1、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即美聯儲,它是指引美元政策取向的最核心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主要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包括每年制訂8次的關鍵利率調整公告,它的12名委員由政府官員、紐約和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組成。
2、美國財政部負責發行美國政府債券,制訂財政預算。美國財政部對該國貨幣政策沒有發言權,但其對美元的評論可能會對美元匯率產生較大影響。
3、聯邦基金利率是美國最重要的利率指標,也是儲蓄機構間的隔夜貸款利率。當美聯儲希望向市場表達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時,會宣布調整利率,從而引起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較大的波動。另外,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合約的價格直接反映了市場對該利率的期望值。
4、 貼現率它是美聯儲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盡管這是一個象徵性的利率指標,但其變化有時也會表達出強烈的政策信號。貼現率一般小於聯邦基金利率。
5、30年期國庫券又稱長期債券,是市場衡量通貨膨脹情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因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債券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可能會使美元受壓。如今,隨著美國財政部「借新債,還舊債」計劃的實施,30年期國庫券作為一個基準的地位開始逐漸讓位於10年期國庫券。
6、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些經濟指標對美元有不同的影響,如勞動力報告、消費者價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國際貿易水平、工業生產指標等。當通貨膨脹對經濟不構成威脅的時候,強經濟指標會對美元匯率形成支持。當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威脅比較明顯時,強經濟指標則會打壓美元匯率。另外,新興市場的金融或政治動盪,也會推高美元資產價格,此時美元資產作為一種避險工具,會間接地推高美元匯率。
7、歐洲美元是指存放於美國以外銀行中的美元存款,其利差可以作為一個對評估外匯利率很有價值的基準。比如,歐洲美元和歐洲日元存款利率間的正差越大,則美元兌日元的匯價越有可能獲得支撐。
8、美國股市其中最主要的3種股票指數為: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而道瓊斯工業指數對美元匯率的影響最大,且表現出關聯度很高的正相關性。
B. 人民幣美元匯率歷史一覽表
1、1949年至1952年,人民幣採用浮動匯率制度。1953年至1973年,在計劃經濟體系下,人民幣與美元掛鉤,匯率穩定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然而,由於當時中國大陸的對外貿易規模較小,人民幣匯率的重要性相對有限。
2、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引發物價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加劇。為了適應這一國際匯率制度的變化,並減輕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人民幣匯率開始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逐步調整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1980年至1994年,中國大陸實行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除了官方匯率外,還設立了適用於進出口貿易結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基於出口換匯成本,固定在2.80元人民幣。受國內外因素影響,人民幣官方匯率從1981年7月的1.50元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人民幣匯率經歷微調。在這段時間內,官方匯率多次小幅下調,但仍未能跟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
5、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並將匯率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實際升值了2%,同時結束了與美元的直接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從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2010年8月12日,受美元走強影響,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均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升值341點,創自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為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刷新自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盤價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以上內容均根據網路-人民幣匯率整理而成。
C. 人民幣的發展歷史過程
我國貨幣歷史悠久,種類豐富。人民幣在我國貨幣文化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
1、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2種面額62種版別。
統一發行人民幣是為迎接全國解放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3)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擴展閱讀:
人民幣從1948年發行算起來,也67年了,67年期間,從解放初的恢復時期、五六十年代的大生產時期、國家建設時期、到80年代的改革開放時期。
2000年以後走向世界時期,這五套人民幣完整記錄了新中國發展的歷程,現在看起來,如果你有完整的一到五套人民幣,它實際上就是新中國的典型的革命史
已發行的五套人民幣,五套人民幣中每套都有幾張龍頭鈔,第一套人民幣完整的、品相好的價值在500萬元以上。
但其中面值為一萬元的牧馬圖、面值為五千元的蒙古包和面值為五百元的瞻德城價值佔到全套比重的60%,三張品相好的基本上都在100萬以上。
而第二套中國的大拾元,全品項的價值15萬,三元鈔也在3萬以上,第三套中的紅一毛和背綠一毛因為顏色不同價值也較高。
第四套中80版的50元因為發行較少,價值在2000-3000元左右,目前的第五套人民幣中的部分鈔票也已經有了收藏價值。
人民幣的價值跟當時的發行量有很大關系,部分幣種因為特殊時期或者科技因素等銷毀很快,因此也比較稀有,一般這種幣市場價、收藏價值都比較高,也比較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