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新煤炭價格多少錢一噸
動力煤市場價格保持高位運行,長協價格呈現波動上行趨勢。10月份,秦皇島港5500大卡下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達到754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207元/噸,漲幅為37.8%。1至10月份,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均值為630元/噸,同比上漲90元/噸,增幅為16.6%。
煉焦煤長協價格總體穩定,部分主焦煤合同價格同比上漲。9月份,山西呂梁部分十二級主焦煤合同價格保持在1590元/噸,與8月份持平,但同比上漲210元/噸,增幅為15.2%。
受多種因素影響,動力煤市場價格大幅上漲。9月30日,山西大同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格達到1400元/噸,自8月末以來上漲490元/噸,增幅為53.8%,同比上漲990元/噸,漲幅為241.5%。
煉焦煤市場價格也明顯上漲。9月28日,CCTD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價格為4055元/噸,比8月末上漲685元/噸,增幅為20.3%,同比上漲2825元/噸,漲幅為230%。
國際煤價同樣大幅上漲。2021年前三季度,在宏觀經濟持續恢復、煤炭需求旺盛和水電出力不佳等因素推動下,我國煤炭消費保持較快增長。9月份,原煤生產略有下降,生產原煤33億噸,同比下降0.9%,兩年平均下降0.9%,日均產量1114萬噸。進口煤炭3288萬噸,同比增長760%。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增速在10%以上,前三季度也保持了較高的煤炭需求增長。然而,前三季度我國原煤產量增長僅為3.7%,低於2019年以來的兩年平均增長率18%。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煤炭行業全力增產保供穩價,優質產能穩步釋放,生產情況逐步改善,煤炭進口降幅持續收窄。總體上,煤炭市場供需偏緊,價格高位波動。
「碳中和」背景下,後疫情效應顯現,煤炭價格高位運行。2021年以來,中國煤炭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短期內,「碳中和」和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將對煤炭價格提供支撐。主要原因包括:
明確限價區間,煤炭市場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22〕303號)和2022年4號公告,明確5月1日起實施。文件規定了哄抬價格行為。
全球能源危機背景下,中國能源政策調整方向。烏克蘭危機等全球能源危機頻發,凸顯了傳統化石能源在基礎設施建設、發電成本和供電穩定性方面的優勢,可能引發各國對過快能源轉型的再思考,將深刻影響中國對外煤炭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截至目前,2022年我國煤炭進出口情況如下:
- 1至9月份,我國從全球累計進口煤及褐煤200926萬噸,同比下降12.7%。
- 9月份,我國進口煤及褐煤3305萬噸,遠高於8月份的2946萬噸,同比增長122%。
- 我國進口煤已突破2億噸,其中印尼煤進口量佔57.6%,為115億噸。
隨著冬季來臨,印尼煤炭價格走低和供應趨緊,刺激買盤。然而,海外貨物價格回升和美元持續走強,煤炭進口量可能緩解。
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9月,中國出口煤及褐煤42萬噸,同比增長1703%;1至9月累計出口319萬噸,同比增長625%。9月,中國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27萬噸,同比增長1549%;1至9月累計出口730萬噸,同比增長413%。
② 煤炭價格行情走勢:煤炭多少錢一噸
煤炭價格小幅下跌,煤炭450元/噸——550元/噸。
截止2019年11月29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綜合交易價格分別為每噸557元、499元和448元,比11月1日分別回落8元、6元和5元。
(2)2019年4月焦煤價格擴展閱讀
原煤生產穩步增長,煤炭進口增速放緩
11月份,原煤產量3.3億噸,同比增長4.5%,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114萬噸,環比增加66萬噸。1—11月份,原煤產量34.1億噸,同比增長4.5%。
11月份,煤炭進口2078萬噸,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月回落2.9個百分點。1—11月份,煤炭進口2.99億噸,同比增長10.2%。
11月份,原油生產1570萬噸,同比增長0.9%,增速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2.3萬噸,環比增加0.3萬噸。1—11月份,原油生產17495萬噸,同比增長1.0%。
11月份,原油進口4574萬噸,比上月增加23萬噸,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月回落10.4個百分點。1—11月份,原油進口46188萬噸,同比增長10.5%。
11月份,國際原油價格有所回升。11月29日,布倫特原油現貨離岸價格為64.5美元/桶,比10月31日提高5.2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9年11月份能源生產情況
③ 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供給端分析
——產量維度: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保持穩步增長
2020年5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19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2-2019年,中國原煤產量呈現波動變化態勢。其中2016-2019年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中國原煤產量達到38.5億噸,同比增長4.6%。
由於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行業內企業為抗擊疫情,主要產煤省區的復工復產時間集中在3月份,對於行業內整體產量供給的影響較小。2020年1-5月,中國原煤產量為14.7億噸,同比增長0.9%。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煉焦煤的現狀
中國煉焦煤資源佔全球的23%
在世界煤炭資源中,各類煤的分布不均衡,焦煤資源較為稀缺。據CCTD估計,世界煤炭資源中褐煤佔1/3以上,在硬煤(包括煙煤和無煙煤)資源中,煉焦煤不足資源量的1/10。在總量約13000億噸的煉焦煤資源中,肥煤、焦煤和瘦煤約佔1/2,其經濟可采儲量約有5500億噸-6000億噸,其中,低灰、低硫的優質煉焦煤資源僅有約800億噸,優質資源較為稀缺。
根據CCTD統計,目前世界可采儲量煉焦煤資源的80%集中在俄羅斯(41%)、中國(23%)和美國(17%)三個國家,其餘國家佔比較小,英國約佔7%,澳大利亞、波蘭、南非和印度分別約佔2%,加拿大約佔1%,其他國家約佔3%。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我國化工產品和基礎鋼鐵製品的需求巨大,這無疑會促進對於上游焦炭和焦煤的需求大幅增長。但是隨著焦炭行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焦炭行業對於焦煤的轉換效率會不斷提升,對於焦炭的需求也會有所下降。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焦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青海「隱形首富」祁連山非法採煤是怎麼回事
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三年前被中央通報,製造這一區域生態災難的,是一家名為青海省興青工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青公司」)的私營企業。興青公司董事長馬少偉號稱青海「隱形首富」,14年來盤踞木里礦區聚乎更煤礦,涉嫌無證非法採煤2600多萬噸,獲利超百億元。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歷經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青海省叫停木里煤田礦區內一切開採行為、開展生態環境整治的背景下,興青公司在木里聚乎更煤礦的非法開采也未受到撼動,時至今日其打著修復治理的名義仍在進行掠奪式採挖,生態舊債未還又添新賬。
2019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對青海省開展環保督察。據興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督察組到天峻縣開展下沉督察,興青公司在聚乎更一井田煤礦的開采停了三天,督察組離開的第二天即恢復開采作業。
「每逢領導前來視察、檢查工作和執法檢查,興青公司就臨時停產一兩天,並將採煤機械設備全部轉移到渣山整形工地,用礦渣堵死通往採煤區的道路。 」興青公司內部知情人士對記者說,經常是白天迎接檢查、夜間組織開采,或者上級領導、執法人員前腳剛離開、後腳就恢復生產。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青海省執法部門的監督檢查,2020年7月28日起興青公司停產四天。31日下午14時左右,檢查人員離開,16時興青公司即通知各採煤隊恢復當日夜班開采。
據興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通常情況下公司24小時作業,但每次有領導和執法人員前來礦區,公司都能事先得知消息,將礦體和挖出的煤炭或用土掩蓋,或用綠色蓋土網予以覆蓋,看似綠色草坪﹔檢查人員一離開,立即恢復作業。
就聚乎更礦區一井田煤礦非法開采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致電馬少偉,馬少偉表示:「煤礦一直在停產著呢。」
(5)2019年4月焦煤價格擴展閱讀
假文件奪取千億礦權糾紛
《經濟參考報》記者查詢工商登記資料發現,興青公司為家族性企業,由父子四人持股,股權結構為:馬登科(其父)占股20%,馬少偉占股40%,馬邵雲(其弟)占股20%,馬邵雄(其弟)占股20%。據了解,馬登科曾任青海省政協委員;馬少偉則曾是西寧市政協委員,因實際控制和運營聚乎更礦區一井田煤礦,被當地人稱為青海「隱形首富」。
兩年前,《經濟參考報》曾披露興青公司憑借一紙疑似造假的青海省商務廳紅頭文件,非法將青海省紫金礦業煤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公司」)全部股權據為己有,而此前陝西金土地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土地公司」)就其出資紫金公司與興青公司以「零投資」奪走紫金公司估值千億元的聚乎更一井田礦權,引發金土地公司長達15年的維權訴訟。
這場假文件奪取千億礦權糾紛曾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據悉,商務部、青海省紀委最終查明,作為決定聚乎更一井田千億礦權歸屬的關鍵證據,青海省商務廳發出上述紅頭文件即作收回撤銷處理,其為無效文件即無效證據。2020年5月,陝西省西安市中院一審判決認定,金土地公司為紫金公司實際出資人。
據了解,在青海商界,讓馬少偉名聲遠揚的不僅僅是其涉足木里煤炭開采多年擁有巨額財富,更因為其擁有深厚的政商關系,在兩者之間行走得游刃有餘。2019年1月,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的相關公示顯示,馬少偉任法定代表人的青海不凍泉礦泉水有限公司,以1870萬元的對價獲得青海海西州茫崖小冒泉地區162.82平方公里的鉀鹽礦預查探礦權。據專業人士測算,該區域鉀鹽礦區塊礦藏市值應在百億元以上。
⑥ 中國當前能源需求
一煤炭供需
1.原煤生產增速略有回落,同比增長4%
2019年,我國煤炭結構性去產能不斷深入,原煤生產增速略有回落。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完成38.5億噸,同比增長4.0%。2019年,我國關閉退出落後煤礦450處以上,超額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對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關閉退出落後煤礦。
同時,煤炭優質產能持續釋放,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達到總產能的四分之三,進一步向資源富集地區集中。2019年,山西、內蒙古、陝西和新疆原煤產量佔全國76.8%,佔比較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2019年1~8月,新核准產能主要集中於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地區和新疆(33處中26處來自以上四省/區),僅內蒙古一地新獲得核准煤礦達10處,產能6230萬噸/年,凈增產能6140萬噸/年,占凈增產能約3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1 2010~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及增速
2.煤炭消費量增長1.0%,所佔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3.3%。其中,全國煤炭消費量約28.04億噸標准煤,消費量增長1.0%,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測算,2019年1~8月全國商品煤累計消費量26.3億噸,同比增長0.4%。
註:2019年消費量根據佔比計算得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2 2010~2019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及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2019年全國煤炭消費小幅增長。從主要耗煤行業看,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測算,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增幅較大,全年耗煤22.9億噸左右,同比增長9%;鋼鐵行業全年耗煤6.5億噸,同比增長4.8%;化工行業耗煤3.0億噸,同比增長7.1%;建材行業耗煤有所減少,全年耗煤3.8億噸,同比下降24%。
3.煤炭高效清潔化利用深入推進,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超過8億千瓦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寫入其中,這是我國在明確「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的能源結構調整方向後,促進能源產業綠色化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發力方向。2019年,散煤治理、煤炭、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與現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潔化利用取得新進展,其中,北方清潔取暖累計替代散燒煤約1億噸,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系統,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超過8億千瓦,排放標准世界領先。煤炭清潔化利用工作加快從電力領域向非電領域擴展,部分地方按照「超低改造一批、達標治理一批、淘汰落後一批」要求,對納入改造范圍的鋼鐵企業有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力爭到「十四五」末,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削減。
二煤炭市場
1.煤價上半年迅速走高後漸歸理性,下半年穩中有降
煤炭價格處於合理區間,年初以來穩中有降。一是中長期合同價格穩中有降。2019年,環渤海動力煤中長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始終穩定在綠色區間,1~11月份均價556.2元/噸,同比減少2.6元/噸。從CCTD秦皇島煤炭價格指數看,12月6日,CCTD秦皇島周度均價5500綜合價549元/噸,環比上漲1元/噸,但與年中5月6日均價591元/噸相比處於下行趨勢。二是市場價格環比下降。2019年以來5500大卡下水煤市場均價599.7元/噸,同比下降59.8元/噸,比去年全年均價下降53.6元/噸。12月27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綜合交易價格分別為每噸549元、493元和443元,比11月29日分別回落8元、6元和5元。
(來源:秦皇島煤炭網)
圖2-3 環渤海動力煤(5500大卡)價格情況(單位:元/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4 秦皇島港煤炭價格情況(單位:元/噸)
2.煤炭企業仍保持較好盈利,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78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利潤總額2830.3億元,比上年下降2.4%;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凈額3510.5億元,同比下降3.0%;資產負債率64.9%,其中大型煤炭企業為70%。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總額(含非煤).9億元,同比增長4.5%。
2019年以來,煤炭價格雖有所下降,但整體仍處於合理區間,2019年煤炭企業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盈利,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然而煤炭價格的下跌預計將會對部分企業盈利水平形成拖累,未來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仍有賴於自身經營及管理能力的增強。
(數據來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圖2-5 2012~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6 2013~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額及增速
3.煤炭進口總量延續增長趨勢,同比增長6.3%
2019年全年原煤進口3.0億噸,比上年增長6.3%,增速比上年加快2.4個百分點。分煤種,褐煤10259萬噸,動力煤11542萬噸,煉焦煤7466萬噸,無煙煤719萬噸。從煤炭進口主要來源國看,2019年全年中國從印尼進口13760萬噸,從澳洲進口7696萬噸,從蒙古進口3621萬噸,從俄羅斯進口3224萬噸,從菲律賓進口934萬噸。
沿海地區共進口煤炭2.18億噸,占總進口量的72.7%。分地區看,華南地區進口1.49億噸,佔全國進口總量的56%;其次為華東及長江地區,進口為0.6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26%。2019年,全國共出口煤炭602.5萬噸,同比增長22.1%。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圖2-7 2010~2019年煤炭進出口數據(單位:萬噸)
三煤炭儲運
1.煤炭全社會庫存總體處於較高水平
截止2019年12月末,重點煤炭企業存煤5385萬噸。比年初減少116萬噸,下降2.1%;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35億噸,同比下降239萬噸,可用20天。全國主要港口合計存煤5511萬噸,較年初增加122萬噸,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