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長江電力上市募集資金

長江電力上市募集資金

發布時間:2021-03-07 17:19:04

① 三峽是長江美麗的自然景區之一。你知道三峽工程使這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嗎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以1767票贊成、177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標志著建設三峽工程已獲得法律上的許可)。

1993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李鵬出任委員會主任。

1993年8月19日,國務院頒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業主單位。

1994年3月18日,葛洲壩水電站劃歸三峽總公司,其利潤成為三峽建設資金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6年8月10日,西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4.5千米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該市在1952年重慶直轄市的建制下並入了屬於三峽庫區的地級萬縣市和涪陵市,承擔了整個三峽工程85%的移民人數。

1997年6月24日,左岸電廠14台機組開標。

1997年10月6日,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准備已完成。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標志著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開始。

1998年5月1日,三峽臨時船閘開始通航。

2000年7月17日,重慶雲陽縣150戶居民集體搬遷至上海崇明縣,這是三峽庫區首批外遷的移民。

2001年1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了修訂後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2002年5月1日,左岸上游圍堰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年10月21日,泄洪壩段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宣告建成。

2002年10月26日,左岸大壩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

2002年11月4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1月6日,導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峽工程全線截流。

2003年5月5日,三峽至華東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江蘇常州。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電站開始下閘蓄水。

2003年6月10日,水庫蓄水至壩前水位135米,具備發電條件。

2003年6月16日,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2003年7月10日,左岸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第一台發電的機組,同時是三峽水電站左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2003年10月15日,右岸電廠12台機組開標。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三峽機組。

2003年11月22日,左岸1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首批機組全部投產,標志著三峽水電站二期工程的目標全部實現。

2003年12月2日,三峽至南方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廣東惠州。

2003年12月29日,三峽電源電站開工。

2005年1月18日,三峽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勒令停工,在補辦完各項環保手續後,於三個月後復工。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06年6月6日,三峽大壩右岸上游圍堰爆破工程在下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156米水位蓄水。

2006年10月27日,三峽水庫壩上水位達到156米高程。

2007年6月11日,右岸2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標志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至此,三峽水電站2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2009年8月29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同意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通過。此為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

2009年9月15日,利用秋汛漲水過程,2009年9月15日零點實驗性蓄水啟動,計劃首次蓄至175米最終水位。此後,工程防洪、發電、補水、航運等綜合效應將全面發揮。

2010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水庫試驗性蓄水首次達到175米最終水位。

2011年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會議認為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建設任務如期完成,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開始全面發揮。

同時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指出這些問題有的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但需要在運行後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出現的。

2012年7月4日,三峽電站最後一台機組正式交付並網發電,正式全面建成投產。

2014年2月27日,三峽集團重大腐敗問題遭到媒體曝光

2020年11月1日,發改委宣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標志著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成。

(1)長江電力上市募集資金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公里的水庫,採取分期蓄水,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

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作用;

並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② 長江電力05年收益下降

我是長電的一個老股民,我糊弄幾個原因給你吧:

1,資產注入。(主因)不斷的新機組投產,上市公司就要募集資金購買,一台機組就要50多億了,無論是權益資本還是債務資本都會對財務數據造成一定影響,尤其在早年時候長電本身的機組少,一下子即使是多一兩台,影響所佔的比例就更大了。買機組的錢是分攤到其他年度的,而發的電就只記到一個年度,所以增大了年度業績的波動性,具體是先虛大了新購年度的然後虛小後繼年度的業績。再看看這兩年的情況:04年收了4台,05年才2台。基本可以解析上述推論。所以單純看業績上05的突然大降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2,另外具體來說,不同形式的注入機組對財務上的業績、當期利潤的體現有不同的影響,影響是很大的。這可是要逐次地、具體考究他的收機政策才行。05的跌是意料之內,問題是他的跌幅合理區間在哪裡。這個問題我要考究很久才可以有結論。

3,綜合經營策略。早年長電剛出來,啥都不搞。而現在又有創投、又有參股金融、又有對外控股,所以「主」營業務收入率下降也有一定必然性。

4,水力發電受來水因素影響突出,而來水的年度差異很大,所以增大了主營業務這一塊的波動性收。而水電業務體現在報表上的利潤率相對其他業務是極度高,來水一小,主業佔比例一降,整體的利潤率就會拖累得很厲害,這又是一個聯動效應。

5,與其說是利潤05大降,不如說是0304大增。找0304的年報來看看或者有所啟發。另外就是看看每年他的網上業績說明會材料。~哈哈,我今年就在上面問了問題了。

身為長電的股民之一,我也深知做他的分析要考慮的東東實在太多。有如金沙江的前途、三總那邊的資產、控股的那一大幫東東的業績、他的整個財務運營體系、國家要他負擔的環保成本三峽移民成本等因素、太多的現金流的資金利用率、天文的有降水、地理的甚至地震都怕怕搞壞他的建築結構又要考究一番。玩長電要有覺悟做到面面俱到才行。我自知學識有限解答得比較大概、含糊但希望幫到你。

③ 長江電力的上市

2003年10月28日,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32,600萬股,發行價為每股4.30元,募集資金凈額為98.26億元。2005年8 月15日,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總股本由785,600萬股變更為818,673.76萬股。2007年5月18日至5月24日,公司發行的「長電 CWB1」認股權證成功行權,總股本相應增加122,534.7857萬股。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941,208.5457萬股。
根據三峽工程初步設計,三峽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由26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組成,多年平均發電量為847億千瓦時,並留有為後期擴機的地下電站位置。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三峽電站已投產21台發電機組。2006年5月2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原則同意三峽工程右岸地下電站納入三峽工程建設和管理,其工程投資納入三峽工程概算。三峽右岸地下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為420萬千瓦,由6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組成,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為35.11億千瓦時。2007年,三峽右岸地下電站土石方開挖已近尾聲,6台機組采購合同已經簽訂,預計將於2010-2012年機組陸續安裝投產。

④ 哪位好心人能仔細說下三峽的方案由哪位大仙提出,設計,通過的再客觀細點說說現在有什麼作用沒有

說來話長啊。最早提出在長江三峽建造大壩設想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之後偉大領袖毛主席更是以著名的詩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重提了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在周恩來的主持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工作,並邀請了蘇聯的水利專家參與。當時水利領域內支持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黃萬里、李銳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並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准備,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口號,要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准備。1984年國務院批准了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但是在1985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以周培源、李銳等為首的許多政協委員表示了強烈反對。於是,從1986年到1988年,國務院又召集張光斗、陸佑楣等412位專業人士,分十四個專題對三峽工程進行全面重新論證,結論認為技術方面可行、經濟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不過這之後爭論非但沒有平息,各方反對的聲浪更大,李鵬等國務院領導人看到在難以取得比較一致意見的情況下,將工程議案提交給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繼1955年三門峽水電站之後第二件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工程建設議案。1992年4月3日該議案獲得通過,標志著三峽工程正式進入建設期。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隨之而來的種種自然災害似乎都與三峽工程有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工程實際的作用要明顯低於最初的設想。

⑤ 三峽的三峽工程

興建三峽工程 ,是中華民族幾代人的夙願。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從此,三峽工程由論證階段走向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3]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3]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3]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庫全長600餘千米,平均寬度1.1千米;水庫面積1084平方千米。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1.1 防洪
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三峽水利樞紐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其地理位置優越,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類似於1870年曾發生過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並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2010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對此次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面對每秒7萬立方米前所未見的流量,三峽大壩為長江中下游愈來愈嚴峻的防洪形勢舒緩壓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發揮了巨大防洪功效,為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發電
三峽電站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台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
1.3 航運
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千米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可由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經水庫調節,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從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航運條件也得到較大的改善。
1.4調節氣候
大壩都對局部氣候有調節作用,三峽這么大的大壩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是很明顯的。水分的蒸發,會使三峽上空比較濕潤,降水量增加。
1.5變輸煤為輸電,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1.6水電代替火電,環境效益十分明顯
1.7其他價值: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調,水產養殖,旅遊價值 2.1 壩址
三峽工程大壩壩址選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上游約40千米處。長江水運可直達壩區。工程開工後,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長約28千米的准一級專用公路及壩下游4千米處的跨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還修建了一批壩區碼頭。壩區已具備良好的交通條件。
2.2 樞紐布置
樞紐主要建築物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等3大部分組成。主要建築物的型式及總體布置,經對各種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較和研究,並通過水力學、結構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試驗研究驗證,均已確定。選定的樞紐總體布置方案為: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兩側為電站壩段和非溢流壩段。水電站廠房位於兩側電站壩段後,另在右岸留有後期擴機的地下廠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築物均布置於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築物
2.3.1 大壩
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前緣總長483米,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泄洪深孔,其中深孔進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為7×9米;表孔孔口寬8米,溢流堰頂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採用鼻坎挑流方式進行消能。
電站壩段位於泄洪壩段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08米。壓力輸水管道為背管式,內直徑12.40米,採用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的結構型式。
校核洪水時壩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3.2 水電站
水電站採用壩後式布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安裝26台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廠房14台,右岸廠房12台。水輪機為混流式,機組單機額定容量70萬千瓦,合計額定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
2003年7月10日,左岸電站2號機組投產發電並移交三峽電廠,這是三峽工程第一個投產的機組。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
三峽工程在設計時還為地下電站預留了擴容空間,右岸地下電站共安裝6台機組,總容量為 420萬千瓦。機組將於2010-2012年相繼安裝投產。
2.3.3 通航建築物
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均位於左岸山體內。
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34×5米(長×寬×坎上最小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
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廂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一次可通過一條3000噸的客貨輪。承船廂運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牛頓。在靠左岸岸坡設有一條單線一級臨時船閘,滿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閘室有效尺寸為240×24×4米。 三峽工程分三個階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務,全部工期為17年。
第一階段(1993-1997年)為施工准備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實現大江截流為標志。
第二階段(1998-2003年)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水庫初期蓄水、第一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通航為標志。
第三階段(2004-2009年)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全部機組發電和樞紐工程全部完建為標志。 根據三峽水庫淹沒處理的規劃方案,總面積約7.9萬平方千米,淹沒耕地1.94萬公頃,涉及移民117.15萬人。全庫區規劃農村移民生產安置人口40.5萬人,在庫區淹沒涉及縣內安置32.2萬人,出縣外遷安置8.3萬人;規劃搬遷建房總人口44萬人(湖北省6.5萬人,重慶市37.5萬人),縣內搬遷建房32.2萬人(湖北省4萬人,重慶市28.2萬人)。
三峽庫區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原萬縣市,地級)、涪陵市(地級)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總投資中45%用於移民安置。
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萬州區)位於重慶市東部,屬重慶第二大區,地處長江上中游結合部,三峽庫區腹心,幅員2.4萬平方公里,人口738萬,955家工礦企業需搬遷,全區淹沒耕、園地25萬畝,直接淹房人口57萬,最終將動遷移民80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開發區。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就近搬遷、舉家外遷等開發性移民,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造和產業建設,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庫區整體產業空心化的狀態和經濟增長緩慢,需要著力解決。 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靜態總概算(1993年5月末價格,不包括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為900.9億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500.9億元,水庫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費用400億元。
三峽工程施工期長達17年,且其資金來源多元化,計入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動態總投資,估算約為2039億元。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物價穩定、利率下調,預測三峽工程總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元。
三峽工程建設資金來源採用多元化的方法籌集。包括:三峽工程建設基金,葛洲壩電廠發電收入,三峽電站施工期發電收入,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企業債券,國外出口信貸及商貸,股份化集資。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的許多工程設計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主要有:
1、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消減洪峰流量達每秒2.7-3.3萬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保護長江中下游荊江地區1500萬人口、2300萬畝土地,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
2、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電站。
3、三峽大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泄流壩段長483米,水電站機組70萬千瓦×26台,雙線5級船閘+升船機,無論單項、總體都是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2794萬立方米,鋼筋制安46.30萬噸,金結制安25.65萬噸,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5、三峽工程2000年混凝土澆築量為548.17萬立方米,月澆築量最高達55萬立方米,創造了混凝土澆築的世界記錄,是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6、三峽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導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7、 三峽工程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10.25萬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
8 、三峽工程的雙線五級、總水頭113米的船閘,是世界上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
9 、三峽工程升船機的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帶水重量達11800噸,過船噸位3000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
10、 三峽工程水庫動態移民最終可達113萬,是世界上水庫移民最多、工作也最為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 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以67%的贊成票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標志著建設三峽工程已獲得法律上的許可。
1993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
1993年8月19日,國務院頒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業主單位。
1994年3月18日,葛洲壩水電站劃歸三峽總公司,其利潤成為三峽建設資金。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6年8月10日,西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4.5千米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該市承擔了整個三峽工程85%的移民人數。
1997年6月24日,左岸電廠14台機組開標。
1997年10月6日,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准備已完成。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標志著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開始。
1998年5月1日,三峽臨時船閘開始通航。
2000年7月17日,重慶雲陽縣150戶居民集體搬遷至上海崇明縣,這是三峽庫區首批外遷的移民。
2001年1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了修訂後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2002年5月1日,左岸上游圍堰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年10月21日,泄洪壩段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宣告建成。
2002年10月26日,左岸大壩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
2002年11月4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1月6日,導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峽工程全線截流。
2003年5月5日,三峽至華東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江蘇常州。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電站開始下閘蓄水。
2003年6月10日,水庫蓄水至135米,具備發電條件。
2003年6月16日,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2003年7月10日,左岸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第一台發電的機組,同時是三峽水電站左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2003年10月15日,右岸電廠12台機組開標。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三峽機組。
2003年11月22日,左岸1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首批機組全部投產,標志著三峽水電站二期工程的目標全部實現。
2003年12月2日,三峽至南方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廣東惠州。
2003年12月29日,三峽電源電站開工。
2005年1月18日,三峽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勒令停工,在補辦完各項環保手續後,於三個月後復工。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06年6月6日,三峽大壩右岸上游圍堰爆破工程在下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156米水位蓄水。
2006年10月27日,三峽水庫壩上水位達到156米高程。
2007年6月11日,右岸2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標志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2008年10月29日,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三峽水電站2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⑥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2006

1月4日 新上證綜指正式推出
15日 證券技術大廈結構封頂 2月6日 發布修訂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交易實施細則》 27日 股改取得重大進展,股改公司市值占滬市總市值過半
2月 協助指數公司發布中證流通指數 3月 2日 資產支持證券在大宗交易系統調整為在全天交易時間轉讓
27日 新機房一期完工並投入使用 4月 第三代監察系統項目進入開發實施階段
12-14日 耿亮理事長赴台灣出席第25屆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AOSEF)年會。
13日 上證180ETF正式成立,首發規模10.73億元 5月8日 國債新質押式回購上市
12日 本所發布《股票上市規則》第5次修訂稿,為《證券法》修訂後的首次修訂
15日 本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
18日 上證180ETF上市
23日 終止天同證券本所會員理事單位資格
25日 長江電力認股權證在本所掛牌上市,這是《權證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發布以來滬深證券市場第一個公司權證,也是本所暫停一年多後恢復融資功能 5月 首次公開發布本所自律監管工作年度報告
6月5日 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5-8日 耿亮理事長赴香港出席第31屆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年會。
17日 滬市第一家完成股改的公司--三一重工安排有限條件流通股上市
23日 因實施股權分置改革而暫停新股上市一年後首家新股--大同煤業上市 7月5日 中國銀行A股在本所上市,募集資金200億元
5日 本所開發的中國基金信息分類獲得XBRL國際認證
18日 本所信息公司LEVEL--2行情正式對外發布
18-27日 本所舉辦以「走進新一代」為主題的新一代交易系統全國巡迴推介活動
28日 信息公司商業網站建設項目啟動 8月9日 封閉式基金「基金興業」終止上市交易,轉為華夏平穩增長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這是本所掛牌的封閉式基金首隻順利實現「封轉開」
15日 為抑制過度投機,本所限制了國泰君安證券公司上海江蘇路營業部一客戶證券賬戶的「寶鋼權證」交易,這是本所首次採取限制客戶證券賬戶交易的處罰措施
30日 寶鋼股份認購權證到期行權,首隻股改權證如期結束交易 9月8日 由本所等五家交易所聯合出資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
18-22日 協助中國證監會主辦「國際證監會組織新興市場委員會會議」
20日 本所與盧森堡證券交易所、蒙特利爾交易所、泛歐交易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10月 9日 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標記
15-17日 理事長赴巴西出席第46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會員大會和年會。本所當選WFE董事會成員,耿亮理事長為WFE董事。
23日 與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27日 中國工商銀行A股上市,募集資金466億,為本所開業以來最大的一次籌資活動。該公司股票也第一次實現了A H股同步、同價發行、上市。 11月8日 證券大廈新機房全面完工並正式啟用
14日 為防範風險,提示市場理性投資,本所首次對權證採取盤中停牌監管舉措,對「武鋼JTP1」採取了盤中臨時停牌措施。
17日 上證紅利ETF正式成立,首發規模22.23億元
29日 馬鋼股份認股權證及其公司債在本所掛牌上市,這是滬深證券市場第一隻由「分離交易可轉債」分離出來的公司權證和公司債 12月9日 本所舉辦「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國際研討會」
19日 本所「公眾咨詢服務熱線」揭牌
28日 本所舉辦「『兩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

⑦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最先股份制的是哪家

一、中國工商銀行 2005年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其中,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持有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0%股權。股份公司成立後,將完整承繼中國工商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所有業務,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范圍和業務許可文件上批准、核準的業務。 2006年10月27日,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成功實現A+H同步上市,發行募集資金刷新全球IPO紀錄,標志著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是我國首家在A股市場掛牌上市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創造了中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新紀錄,同時也成為目前滬深兩市中權重最大的上市公司、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第一家大型公司上市項目。 中國建設銀行 2004年9月15日,中國建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由匯金公司、中國建投、寶鋼集團、國家電網和長江電力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1942.3025億元。 2005年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成功地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成為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首家上市的銀行。 2007年9月25日 中國建設銀行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中國農業銀行 2009年1月9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創立大會,其注冊資本2600億元。經國務院批准,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代表國家各持該股份公司50%股權。 2009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二、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二者的區別是:A股、B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國內投資者顯然不具備炒作B股、H股的條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

⑧ 長江三峽大壩工程方案簡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中國長江中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斗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斗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岩,地震烈度小[2]。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壇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高度海拔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下游的水位約66米[3]。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達每秒鍾10萬立方米。整個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800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千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約220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大壩設計成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從左至右(面向下游)依次為永久船閘、升船機、泄沙通道(臨時船閘)、左岸大壩及電站、泄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山體地下電站等。大壩的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船閘,建於壇子嶺背對長江的一側,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⑨ 我國大型水力發電項目的投資主體通常是

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位於中國重慶市市區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宜昌市上游不遠處的三斗坪,俯瞰三峽水電站並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三峽工程的建設歷程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位於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宜昌市上游不遠處的三斗坪,並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 水電站大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庫長600餘公里,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是全世界最大的(裝機容量)水力發電站。 2010年7月,三峽電站機組實現了電站1820萬千瓦滿出力168小時運行試驗目標。(日發電量可突破4.3億度電!佔全國日發電量的5%左右)。1949年,中國總發電量僅為43億度。 三峽電站初期的規劃是26台70萬千瓦的機組,也就是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度。後又在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建設地下電站,建6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在加上三峽電站自身的兩台5萬千瓦的電源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了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5倍於葛洲壩,10倍於大亞灣核電,約佔全國年發電總量的3%,水力發電的20%)。工程基本情況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壇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達每秒鍾10萬立方米。整個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800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千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機組設備主要由德國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製造企業。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接至各區域電網。 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為了實現競爭,還把主要建設項目拆成單項進行招標。三峽工程的業主是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設計單位和主要監理單位都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要施工單位有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部隊)、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聯營體)等,這些企業曾經承擔了包括葛洲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引灤入津工程在內的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設。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大約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即電費附加費。國務院1992年規定,全國人民每使用1千瓦時電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峽工程,此後這一數字又被多次調升,有的省份甚至達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壩水電站的利潤也被直接轉為三峽建設資金。到2002年,以葛洲壩電廠為主體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壩和三峽的所有發電資產。該公司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資金和此後獲得的發電利潤也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此外,三峽總公司還發行了數期國內債券募集資金。三峽電廠組織結構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她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設備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泄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三峽左岸電站全部14台機組均已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980萬千瓦。右岸電站預計在2007-2008年完成全部12台機組的安裝。左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如下: 左岸1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11月22日投產發電。 左岸2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7月10日投產發電。 左岸3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8月18日投產發電。 左岸4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10月28日投產發電。 左岸5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7月16日投產發電。 左岸6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8月31日投產發電。 左岸7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4月20日投產發電。 左岸8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8月24日投產發電。 左岸9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5年9月7日投產發電。 左岸10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4月7日投產發電。 左岸11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7月26日投產發電。 左岸12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11月22日投產發電。 左岸13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5年4月24日投產發電。 左岸14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5年7月21日投產發電。 三峽電站左右岸機組現已全部投產,2010年7月20日8時,三峽樞紐迎來大壩建成以來最大洪峰,三峽電站按照上級調度安排,從容應對,精心組織電力生產。7月21日21時,三峽電站機組達到了滿出力運行的水頭和水量條件,26台機組開始滿出力運行試驗;7月28日21時10分,實現了電站1820萬千瓦滿出力168小時運行試驗目標。

⑩ 三峽水電站參數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達每秒鍾10萬立方米。整個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800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千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約220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機組設備主要由德國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製造企業。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接至各區域電網。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大約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即電費附加費。國務院1992年規定,全國人民每使用1千瓦時電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峽工程,此後這一數字又被多次調升,有的省份甚至達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壩水電站的利潤也被直接轉為三峽建設資金。到2002年,以葛洲壩電廠為主體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壩和三峽的所有發電資產。該公司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資金和此後獲得的發電利潤也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此外,三峽總公司還發行了數期國內債券募集資金。
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17年,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正在進行第三期,預計到2009年可全部完工。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三峽的上網電價按照各受電省份的電廠平均上網電價確定,在扣除相應的電網輸電費用後,約為0.25元。由於三峽電站是水電機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舊和貸款的財務費用,因此利潤非常高。由於長江屬於季節性變化較大的河流,盡管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大於伊泰普水電站,但其發電量卻少於後者。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並且如果庫尾水位超出預計,還會再增加新的移民數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但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還有湘江、漢江、贛江等多條重要支流的水量匯入,因此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環境的變化是由多種可變因素交織形成的,極其復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明細程度。
除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三峽工程也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代替大批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跡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視覺觀感並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後,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於遊人探訪。不過,由於旅遊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游」,使得人們普遍認為蓄水後的三峽景緻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來,三峽的旅遊業便一落千丈。
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巨大的三峽會成為敵對國家或恐怖組織的襲擊目標。

閱讀全文

與長江電力上市募集資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建平股票 瀏覽:202
外匯存款證明嗎 瀏覽:980
比特幣價格今 瀏覽:426
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基金 瀏覽:653
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 瀏覽:357
哇哇在線理財 瀏覽:158
國泰君安的資金賬戶忘記了 瀏覽:372
中融的助金資金池能買嗎 瀏覽:228
002600資金走向 瀏覽:19
羅紋價格換算 瀏覽:871
鳳凰醫療股票 瀏覽:561
3i基金理財 瀏覽:64
600826資金 瀏覽:512
2001年盧比與人民幣匯率 瀏覽:527
家庭理財頻道直播首頁 瀏覽:128
風生水起投資周記001 瀏覽:708
2015年香港黃金價格 瀏覽:711
綏化象嶼金谷玉米價格 瀏覽:202
昌樂外匯開戶 瀏覽:447
十大理財平台排行榜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