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解決農產品價格較大波動問題————習題
國際農產品價格對不同農產品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存在較大差異。第一,國際大米和小麥價格對國內價格影響不顯著。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國內外小麥價格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雖然國內外大米價格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但是國內外大米價格之間的長期協整系數較低,而且在短期內對國內影響很小。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也同時證明大米和小麥國內外價格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第二,雖然國內外玉米價格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而且長期協整系數較高,但是國際玉米價格變化在短期內對國內玉米價格的影響較小。第三,我國大豆國內價格基本上取決於國際價格,而且價格傳導速度很快。第四,國內外棉花價格存在相互影響關系,而且相互影響大,傳導速度快。
不同農作物國內外價格傳導差異主要取決於產品的開放程度、進出口貿易量,以及其佔全球產出的比重。在開放的貿易環境下,國內外產品價格間將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而且協整程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開放程度。國際產品價格對國內產品短期影響速度將取決於產品的貿易量。如果貿易量大,占國內消費的份額高,國際價格變化就會通過貿易變化對國內價格產生顯著影響和沖擊,例如我國的棉花和大豆。同時,如果國內產量較低,而且產量遠低於進口量,那麼該產品價格就完全取決於國際價格,例如我國的大豆。如果國內產量較高,同時進口量也較大,就會出現國內外價格相互影響的情形,例如我國的棉花。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筆者提出如下兩點政策建議。第一,對於開放程度很高和貿易量很大的產品,通過調整國內供需來控制產品價格的政策將很難奏效,解決此類產品的國內農產品波動就必須在全球框架下進行考慮。第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農產品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貿易量將快速增長,我國農產品價格與國際價格的關聯度將更加緊密,這不僅表現在長期的波動方向上,而且短期波動幅度也趨於一致。因此,從長期來看,如果要解決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問題,就必須制定全球性的戰略,以提高國際農產品的供給能力,降低國際農產品的價格波動。■
2. 有人說近幾年農村農產品價錢低迷,是不是供大於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農作物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本以為這些農作物的價格會一直保持不變,但有時候會花大價錢買到少量的農產品,有時候卻會花小錢買到大量的農產品,也讓人感覺農副產品的價格,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麼,近兩年來農產品價格低迷,原因到底是不是供大於求呢?
種的人多了,農產品的價格自然會低。任何行業都是物以稀為貴,如果農產品的數量很少,那麼價格就會很貴,如果農產品的數量過多,產品在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價格就會隨之降低。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會有農戶賺錢,有農戶賠錢,很多農戶都會選擇沒人種的農產品來種,這樣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才會提高,價格也能夠直線上升。
綜合上面這幾點我們就知道這幾年農村農產品價格低迷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供大於求,還因為種農產品的時候沒有考察好市場,沒有提前做好調研就盲目跟風,所以導致了自家農產品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3. 糧食的價格為什麼比較穩定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1802年,三個沒有工作的美國人從一位政府官員手中得到了一美元的救濟,於是他們做出了不同的投資決定。喜歡擔風險的那個人就買了點兒最能保值的黃金;另一個人買了風險不算高的債券;最後一個喜歡冒險的人則買了風險較大的股票。在1992年的時候,這三份原始票據被發現了,這三個投資者的後裔就成了這些財產的受益人,但其結果卻有天壤之別,第一個人所買的黃金當期價值為13.4美元;第二個人所買的債券的當期價值為6620美元;而最後一個人1美 元股票的當期價值為3005000美元。用1美元現金投資股票最後竟變成了300多萬美元,究竟是什麼創造了這個神話呢?答案就是企業,一旦企業的車輪被轉動起來,那麼無論你怎麼想像都不過分。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在中國的解放前,你有四根金條。如果你把金條留下來現在賣出去,那你會發個幾十萬的小財;如果你用來買房,能買到一處四合院,能留到現在的話,你就是百萬富翁了,當然,你也有可能因此被封為地主,房子沒收,人還要被批鬥;如果你用來買股票,那麼,恭喜你,你可以一無所獲了,留下的只有擦屁股都嫌硬的票據憑證,也許還可以當文物來收藏,也算是廢物利用吧。
比較上述兩種想像,我們都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企業迅速發展的背後是什麼在起著支持性的作用呢?這些企業為何沒有倒閉,而是欣欣向榮呢?事實上無論哪家企業都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離開政府的支持,任何一家企業都將一事無成。
那麼政府通常都是如何扶持企業呢?政府對企業的最基本的支持手段就是合理運用支持價格。支持價格是政府為了扶植某一行業的發展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
比如,對一個小城鎮而言,如果要發展,就必須找出自己的優勢來創建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可是這種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成本投入。因此,為了促進這個城鎮的經濟發展,政府就必須對這些產業給予一定的保護。例如至少要對企業的產品給予最低收購價格來保證產品和貨物不積壓。一旦出現產品積壓狀況,政府就會出資收購,以保證這些小企業的正常運轉。這種政府給予弱勢企業提供保護的現象在經濟學上叫做支持價格。
支持價格,又叫做最低限價,也是政府為扶植某種行業的發展而規定的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而且這個價格通常都要高於市場均衡價格。
在現代社會,支持價格主要應用於農業方面,這也是糧食價格比較穩定的因素之一。有些經濟與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國家經常出現農產品 生產過剩的狀況,為克服農業危機,經常使用農產品支持價格的方式來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從而來實現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目的。一般來說,農產品支持價格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為緩沖庫存法,即政府或者其代理人按某種平價收購所有農產品,在供大於求時加大庫存量或者增加出口,在供小於求時則減少庫存,以平價進行交易,讓農產品價格因政府作用而保持在某個價位。第二種是穩定基金法,即政府依照某種特定價格來收購農產品,在供大於求的時候保持一定的價格水平,在供小於求時不至於讓價格過高。
那麼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價格又是根據什麼來決定的呢?美國政府是根據平價率來制定支持價格的。所謂平價率,就是指農場主銷售農產品所得收入和購買工業品所付價格間的比率。法國政府則是建立了由政府、農場主和消費者三方代表所構成的農產品市場管理組織來確定支持價格的。在1963年,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成立了歐洲農業指導委員會與保證基金,專門用於農產品的收購支出和補貼出口。
在市場經濟作用下,政府參與是否會影響到經濟的良性發展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在市場上供大於求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支持價格政策的話就會導致哪兩個結果的出現。
第一種情況:生產者通過存貨調節價格。
當供大於求,商品價格低時,生產者就會將一部分產品儲藏起來。
而不投入市場,也就不能形成供給,這樣便會減少供給,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反過來,當供小於求,價格高時,生產者就會將之前的庫存投入市場,這樣就在產量不增加的情況下增加了供給,價格降低,但這也經常成為投機倒把者謀取暴利的手段。因此這種自發的存貨調節對於市場的穩定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比如糧食的價格供給量無法得到控制,將會造成嚴重後果。
第二種情況:地區套利。
在現代社會中,市場常常是區域性的。這樣,在總量上供需均衡的 時候,在各個不同的地區也會出現不均衡。這種因地區性的不均衡而導致的價格差便催生了跨地區的套利活動。投機者就會將供大於求、價格低的地區的產品運送到供小於求、價格高的地區。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這種價格差高於運費,這種投機活動就會形成並持續下去。
因此,實行支持價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產業來講。所以說,支持價格對於穩定經濟發展以及制止投機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實行支持價格可以穩定生產,可以緩解經濟危機對社會上某些商品的沖擊。其次,通過對不同產業產品實行不同的支持價格,還可以起到調整產業結構的作用,使其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動。最後,實行對農產品生產的支持價格政策,還可以吸引農業投資,從而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出於對國計民生的穩定考慮,政府必定會對社會上的某些行業、某些產品給予一定的價格支持,特別是糧食產業更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糧食價格總是穩定的根本原因。
4. 我國政府如何穩定農產品價格
農產品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政府應該會出台相關政策;關於農產品價格分析,我個人建議你去心欣農產品服務平台逛逛,對你了解農產品應該有幫助
5. 為什麼農產品的價格總是很不穩定
有游資的炒作 所以很不穩定 國家相關措施也不及時
6. 穩定農產品價格 農民怎麼做
國務院針對國內菜價快速上漲,公布「國16條」穩定物價,這些措施都是根據現有農民從生產到上市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出發,根據研究後推出的具體有效的措施,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生產種植結構調整,增加速生性蔬菜的生產。
現在各地區農民生產結構中,果菜類等生長周期長的作物比重過大,這些作物生長周期較長,這樣增加了較大的種植風險。在今年極端性氣候增加的情況下,種植者往往蒙受較大的損失,同時,也造成了市場供應蔬菜的大量減少。農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種植習慣,沒有及時的認識到這個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對種植者的種植觀念進行引導,各地區合理的安排速生性蔬菜的生產至關重要,不但能夠降低農民的生產風險,同時,能夠及時的改變市場供應不足的局面,例如,在很多地區,農民種植青梗菜(也叫油菜、小白菜),一年四季可以種植,一個月到兩個月一茬,一年可以安排八到十茬的生產,對生產設施要求很低,農民的生產效益顯著。現在農民選擇種植第三代青梗菜新品種,食用品質非常好,外觀也很漂亮,農民的收益遠遠高於種植果菜類蔬菜,消費市場也很受歡迎。各地區有計劃的引導農民增加種植速生性蔬菜面積,合理的調整產業結構,是直接解決供求緊張,降低農民生產風險的有效方式。
二、解決農產品流通環節過多,是解決農民收入水平,防止物價炒作的有效手段。
在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過程中,農民並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反而往往成了物價上漲的受害者,農產品上漲,很大程度上漲在流通環節。各地政府對農產品銷售管理不合理,是導致農產品流通環節過多的主要原因,農民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原本客觀存在著很多困難,各地政府部門在管理過程中,不是站在農民的角度制定的大量的措施,農民「被管理」了,導致農民在銷售農產品過程中常常無能為力,只能依賴各地的瓜菜經紀人到基層收購,例如,前幾天剛剛發生在鄭州城管打人事件中,被害人河南省中牟縣76歲的菜農張會全被掌摑,張會全被毆打後哭著說:「我來鄭州賣紅薯,只為給大兒子掙點買葯錢。」這件事不是個案,反映了很多農民賣菜難,進城難的問題。一方面,城市菜價高漲,另一方面農民賣菜難,增產不增收。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各地政府部門了解農民,站在農民角度制定有利於農產品流通的蔬菜供應政策。
三、加強各地區生產供應信息披露,農產品信息閉塞,也是導致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任何決策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市場供求信息及時准確披露,對政府的宏觀調控,各地區的生產結構安排都有利。在供求信息及時統計和披露的情況下,有利於各地區及時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同時給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做到事前調節,盡量減少事後彌補性措施。國務院制定了「菜籃子」工作市長負責制,一方面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也是把「菜籃子」工作放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四、加大農業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農民返鄉務農。
現在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在農村蔬菜生產上存在嚴重的勞動力不足現象,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產的效益問題,在解決了上面三方面問題後,會很大程度的解決這個問題,逐步形成良性的循環,將來,在農產品價格高漲的過程中,如果農民是真正受益者,也可能不完全是壞消息,實際上,如果是改善了農產品的流通環節,農產品價格本身就會穩定。
國家對農業的扶植力度逐年加大,但是,依舊在農產品的供應問題上出現了今天的情況,主要問題是出在哪裡呢?市場的問題要在市場上找原因,制度上的問題要在制度上找原因。上文提出的看法可能不完整和不全面,供大家來思考研究。
7. 從政府生活角度說明政府如何穩定農產品價格,
對於價格穩定的來調節源最主要是穩定需求和供給的關系,這里就是要穩定農產品的需求和供給從而穩定價格。需求是很難控制的,但是供給是政府可以做的。政府要做的就是給農民或市場提供需求的引導,不要產生過量的供給導致價格的暴跌。同時對於市場投機進行監控,防止人為的供給減少。
8. 從影響價格的因素的角度、簡要說明如何讓農產品市場價格保持穩定
價值決定價格
供求影響價格農產品價格上漲是應為一些地區的自然災害
物以稀為貴
導致農產品的成本增加首要穩定農產品的的成本
9. 中國國內農產品價格真的比國際市場的高嗎是什麼造成的中國農民生產成本過高
這是農產品的一種支持價格的行為,因為農業在我國是一個基礎性的產業,同時又專是一非常脆弱的屬行業,因為踏著兩個特性,政府要加強度凝噎的保護力度,在而言中國農民的比例始終是比較大的,政府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也不得不採取支持農產品價格的政策。
其實不但在我國,世界各國都對農產品實施價格主管i,農業保護政策。 中國每年都面臨著農業出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和綠色貿易壁壘 。損失慘重。
10. 為什麼中國農產品這么便宜
任何經濟市場上來的商品價格都是由自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中國的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之所以說中國農產品便宜,那是相對於外國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相對比,人家是純進口價格當然貴,而中國農產品基本上都是本地銷售,價格上不去,但如果經過市場中間商流通渠道的加價,中國的農產品在大城市超市銷售的價格同樣也稱不上什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