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賣空機制的意義
1.賣空機制的推出對券商是一大福音,眾所周知,券商的利潤來自三大塊:經紀(收傭金)、自營(自有資金買賣股票)、投行(證券發行與承銷),因為賣空交易可提高交易的活躍度,這對提高券商的經紀業務量有很大幫助,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資金在無避險機制的情況下,在熊市中只能選擇離場觀望,這使得成交量有不斷減少的趨勢。同時,券商自身的優勢也使它們可能參與賣空交易的操作中,比以前多獲取一塊通過下跌而來的利潤,券商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的穩定力量,無論牛熊,券商必須賺錢,以維持營業部開銷,在現在交投不很活躍情況下,這很不利於提高券商的經紀與自營業務量,長此以往,必將引發券商的經營風險。
2.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我們現行的做空實際是離場觀望。隨著股票的下跌,成交很可能會是越來越不活躍,這對市場是有害的。而賣空機制的推出使得做空有獲利的可能。這樣就會在下跌市場吸引大批場外資金入場。由於投資者對於股票市場後市的預期不同,必然有人做多,有人做空。所以必將造成成交量的放大,增加了市場上股票的供應量,降低了投資者由於市場供應不足而不得不以較高價格購入股票的風險。同時賣空者的對沖行為又增加了市場的需求量,使得投資者能在固定的價位大量賣出股票。賣空機制的存在活躍了市場的交易行為,擴大了市場的供求規模,從而有利於提高市場的流動性。
3.賣空機制的存在客觀上能產生一種「價格發現」機制,促使股票市場的價格接近實際價格,實現股票市場價格的有效性。有效市場要求價格能夠完全充分地反映買方和賣方的信息,但是缺乏賣空機制使得預期股票價格即將下跌,而本身沒有證券的投資者無法通過賣出股票來實現自己對股票的預期,從而限制了股票市場上的供應。賣空機制的存在使得整個市場存在著大規模的股票供應和需求量,.這種大規模的交易量及由此衍生的價格競爭將會大大提高股票定價的有效性。而且賣空交易行為實際上反映了市場對股票的未來價格的評價.從而使價格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充分。
4.賣空交易建立起了現貨與期貨市場之間的對沖機制。當投資者持有證券或以該證券為基礎證券的衍生品種時,證券價格的波動將使投資者面臨損失風險。投資者為了對沖掉這一風險,可以賣空該種證券,建立反向頭寸。無論價格上漲還是下跌,投資者的損失和利潤能大致相抵,起到了套利保值的作用。
Ⅱ 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的成立背景
金融交易所的成立背景,綜合起來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一、 國內產權交易市場過度分散,惡性競爭,缺乏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產權交易平台。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為了有效地進行國有資產的處置,各省市成立了一大批產權交易機構,全國各種各樣的產權交易所有300多家,產權交易市場形成了地方割據的局面,嚴重阻礙了產權的跨地域流動性。國有資產無法在全國范圍內流轉配置,沒有真正的價格發現機制,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區域的產權交易市場進行了聯盟,形成以上海產權交易中心為首的長江流域市場,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為首的北方市場聯盟,以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為龍頭的北方共同市場。但是這些區域性市場都是鬆散型的行業聯盟,通過合作協議捆綁在一起,沒有統一的平台和統一的規則,也無法解決產權跨區域流動的問題。因此,目前我國仍缺乏一個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產權交易平台。二、 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分散,道德風險突出,呼籲一個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我國的不良金融資產率高達20%以上,遠遠超過巴塞爾協議的標准。為了剝離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金融資產,控制金融風險,國家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在各省設置辦事處進行金融資產處置,又將全國分割為了120個小市場,與產權交易市場的分割如出一轍。區域分割的狀態下,市場信息極度不對稱,造成惡性競爭,金融資產處置過程中道德風險非常大。早在2000年初,就有人呼籲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統一交易規則,打破地域限制,摒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界限,形成公開透明的金融資產交易機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實現。三、 監管機構期望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通過全國性的、更具公信力的平台轉讓。 2009年3月,財政部頒布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即財政部第54號令,明確規定:金融非上市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由此可見,國家監管機構非常重視金融國有產權的轉讓,希望有一個更廣泛的、更具公信力的交易平台。但是目前國內恰恰缺少這樣一個平台,54號令的出台仍然沒有解決市場分割的問題,全國的金融產權轉讓市場仍然分布在30個市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金融資產交易所應時而生,是中國金融發展、改革和創新的必然產物。金融交易所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也必將為時代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Ⅲ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與利用的相關政策及運營機制
7.7.1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與利用的相關政策
我國已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資源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法規制度見表7.25。
表7.25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與利用相關法律政策、法規
這些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對我國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做了詳細的規定。《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十一五」建設規劃》中確定優先建設管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十一五」期間的重點任務,要求在缺水地區要大力推行再生水利用。京津冀都市圈內關於再生水生產和利用的地方性法規中,北京市的法律、條例、政策制度相對完善,特別是北京市發改委在《本市對再生水處理和利用的計劃》中提出再生水已經成為北京穩定可靠的新水源,並被納入全市水資源平衡計劃,強調大力開發利用再生水,化解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污染兩大難題,實現污水變資源。
但是,不管是在國家法律法規中還是地方性的法規中都沒有對污水權進行界定,沒有發展再生水市場化運作的相關規定。要實現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和利用市場化運作,還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7.7.2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與利用的運營機制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與利用機制如圖7.8所示。要實現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和利用市場化運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發展多元化投資機制,完善市場供求機制、建立市場價格機制。
圖7.8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和利用運營機制圖
7.7.3 市場價格機制下再生水生產企業效益分析
如果再生水進行市場化運作,假設再生水生產成本等其他條件不變,價格上限是各種用途中的自來水價格(下面計算時取上限最低的居民用水價格,見表7.16),根據公式(7)計算利潤變化情況。
7.7.3.1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利潤變化情況
再生水產量Q=32850萬t,政府價格P1=1元/t,市場價格機制下價格P2=4元/t,單位平均成本AC=0.916元。
①政府定價下的利潤
∏1=Q×P1-Q×AC=32850×1-32850×0.916=2759.4萬元
②市場價格機制達到價格上限時的利潤
∏2=Q×P2-Q×AC=32850×4-32850×0.916=101309.4萬元
③利潤變化情況
利潤增長∏2-∏1=101309.4-2759.4=98550萬元
7.7.3.2 懷柔污水處理廠利潤變化情況
再生水產量Q=1672萬t,政府價格P1=1元/t,市場價格機制下價格P2=4元/t,單位平均成本=1.73元。
①政府定價下的利潤
∏1=Q×P1-Q×AC=1672×1-1672×1.73=-1220.56萬元
②市場價格機制達到價格上限時的利潤
∏2=Q×P2-Q×AC=1672×4-1672×1.73=3795.44萬元
③利潤變化情況
利潤增長∏2-∏1=3795.44-(-1220.56)=5016萬元
總之,在市場價格機製作用下,污水處理廠的利潤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案例中雖然使用的是最高限價,但是這個限價是各種用途最高限價中最低的,說明在不同用途中的利潤空間還可能比計算出來的要高一些。另外,從案例中還可以看出,當市場價格上漲到大於1.73元時,懷柔污水處理廠就會扭虧為盈。
同時,價格上升的過程也會使再生水利用企業的經濟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但是,通過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既可以使生產企業盈利又可以使用水企業降低用水成本(相對於使用清潔水)的最優價格。
Ⅳ 價格發現機制是什麼
翻開教科書[①],所謂價格發現功能是指期貨市場通過公開、公正、高效、競爭的期貨交易運行機制,形成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價格的過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默頓.米勒說:「期貨市場的魅力在於讓你真正了解價格。」期貨市場在價格形成方面的優勢決定了它具有價格發現功能。首先,期貨價格是參與者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形成的,這與現貨價格在參與者相對分散和私下進行交易形成完全不同,集中交易聚集眾多交易者,並且在自由、公開的環境下進行競價,故期貨價格比現貨價格更真實、更具有權威性。其次期貨價格所代表的是未來某一具體時間、地點市場的交收價,眾多參與者帶著不同的預期進行交易,交易結果代表市場對未來價格的看法,故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功能。這反映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是期貨交易參與者眾多;其次是期貨交易中交易人士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再次是期貨交易透明度高。
一、文獻綜述
個人認為從理論上來講,研究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是否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二是如果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那麼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因果關系走向如何?即期貨價格的變動是否是現貨價格變動的原因?或者現貨價格變動是否是期貨價格變動的原因?也就是說,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是否存在著協整關系?如果存在的話,期貨價格的變動是否領先於現貨價格的變動?或者現貨價格變動是否領先於期貨價格的變動?因此在諸多實證研究中,學者們結合因果檢驗和協整檢驗對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進行了分析:祝合良(2007)[②]發現銅、大豆的國內外期貨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而小麥的國內外均衡價格之間沒有長期均衡關系;龔國光(2007)[③]發現天然橡膠期貨市場價格和現貨市場價格存在明顯的協整關系;李慧茹(2006)[④]發現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都扮演價格發現角色,而且期貨市場在價格發現中處於主導地位;劉曉宇(2006)[⑤]發現豆粕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存在相互引導關系,起火與現貨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早在2002年,華仁海、鍾偉俊[⑥]發現金屬銅、鋁的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期貨價格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可見,實證研究中對期貨市場是否具有我們通常定義的價格發現功能持不同觀點。
二、對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的疑問
對於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個疑問就是期貨價格是否就是現貨預期未來的即期價格呢。陳蓉、鄭振龍(2007)[⑦]認為投機者決定期貨價格是根據對未來期貨與未來現貨價格水平的預期,而套利者則根據當前的現貨價格決定期貨價格。因此期貨價格是由未來的現貨價格還是現在的現貨價格決定,就看是投機還是套利的力量最終決定期貨價格。他們認為在可以自由借貸、可以自由買空賣空的完美市場中,套利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因此期貨價格的最終決定力量是套利者。即在這個市場中,期貨價格就不是未來現貨價格的預期,而是由現在的現貨價格所決定。
對此,從金融工程無風險套利策略出發尋找答案。以期貨存續期內產生一定紅利率的標的資產為例, 假設目前為t時刻,市場無風險連續復利利率為r,標的資產在期貨存續期內的連續復利紅利率為q.為期貨定價時我們可以構建如下兩個組合:
組合A: 一份規定在到期T 可按交割價格交易一單位標的資產的遠期合約多頭加上一筆數額為K*EXP[-r(T-t)]的現金
組合B: EXP[-q(T-t)]單位證券並且所有收入都再投資於該證券
在組合A中, K*EXP[-r(T-t)]的現金以無風險利率r 投資, 投資期為(T- t), 到T 時刻遠期合約到期時即可獲得K元現金,正好用於交割遠期合約多頭,獲得一單位的資產。同樣組合B 擁有的證券數量也隨著紅利的增加和再投資而增加,在時刻T 同樣成為一單位標的資產,其價值正好等於組合A的價值。根據無風險套利原理, T 時刻價值相等的兩個組合在t時刻的價值也必須相等。即:
f+K*EXP[-r(T-t)] = S*EXP[-q(T-t)]
根據定義,期貨價格F是使得期貨合約價值f為0的交割價格,由此可得F= F=S*EXP[-q(T-t) (1)
如果式(1)不成立,則市場套利力量將以買現貨賣期貨或買期貨賣空現貨的方式獲取無風險利潤,直至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關系滿足式(1),市場達到無套利均衡。
從式(1)的推導可以看出, 期貨價格的確定完全依賴套利的力量而不是買賣雙方對未來價格的預測
Ⅳ 什麼是價格發現
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是指買賣雙方在給定的時間和地方對一種商品的質量和數量達成交易價格的過內程。 它涉容及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信息、期貨市場和風險管理。價格發現並不混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價格決定(Price Determination)。」價格發現是期貨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功能,也是期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期貨市場上買賣雙方通過公開競價形成的成交價格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超前性,是不同交易者對目前市場供求關系的認識和對未來市場預期的綜合反映。期貨價格也具有較強的連續性。與反映若干間斷時點的現貨價格相比,期貨價格能夠動態地反映不斷變化的市場供求關系。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標准化的合約買賣總是持續地進行,交易者可以不斷地根據所獲得的最新信息修正原先對市場的看法,形成新的成交價格。 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使期貨價格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能發揮比現貨價格更為積極的作用,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使生產經營者、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根據這一價格作出合理的生產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
Ⅵ 價格發現的機制有哪些
問題沒說清楚,空間有免費的炒股軟體,可先體驗
Ⅶ 價格發現的概述
Schroeder等(1997年)指出,「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是指買賣雙方在給定的時間和地方對一種版商品的質量和數量達權成交易價格的過程。
它涉及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信息、期貨市場和風險管理。價格發現並不混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價格決定(Price Determination)。」價格發現是期貨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功能,也是期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期貨市場上買賣雙方通過公開競價形成的成交價格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超前性,是不同交易者對市場供求關系的認識和對未來市場預期的綜合反映。期貨價格也具有較強的連續性。與反映若干間斷時點的現貨價格相比,期貨價格能夠動態地反映不斷變化的市場供求關系。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標准化的合約買賣總是持續地進行,交易者可以不斷地根據所獲得的最新信息修正原先對市場的看法,形成新的成交價格。
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使期貨價格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能發揮比現貨價格更為積極的作用,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使生產經營者、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根據這一價格作出合理的生產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
Ⅷ 價格發現的股指期貨
1、原理
價格發現是股指期貨市場的一個主要功能,即期貨市場有提供標的資產價格信息的能力。股指期貨價格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未來某時點上股票指數的預期,由於所需的保證金低和交易手續費便宜,因此流動性極好。一旦有信息影響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會很快地在期貨市場上反映出來,並且可以傳遞到現貨市場,從而使現貨市場價格達到均衡。股指期貨市場實際上就是通過低成本、高流動性的交易將投資者對未來股票指數走勢的信息或預期反映到期貨價格中去。
2、滯後期
從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遞信息的滯後期有長期和短期之分,這與信息的類型和投資者根據信息所做出的預期或者判斷相關。例如,當明確而清晰的信息(如加息、調整印花稅等)出現時,從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遞的滯後期較短,甚至兩個市場幾乎同時做出反應;而對於一些模糊信息(如對調控政策的預期、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等),傳遞的滯後期可能較長。
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股指期貨針對明確信息的價格發現機制是無法轉化為投資者現實的操作策略,因為與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相比,中小投資者在信息獲取、交易速度等方面均處於劣勢。相比而言,中小投資者可以容易地利用股指期貨對模糊信息的價格發現機制進行操作。由於期貨市場交易的杠桿作用,與現貨市場相比,期貨市場對信息的敏感性更強,當模糊信息出現時,同樣會及時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