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2014年7月工程造價指數大幅下降
不可能,降成這樣還得了了,材料即使降個35-45%,造價也降不到那麼多,畢竟造價還包括人工和機械,誰干 啊
Ⅱ 7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多少
日前從商務部獲悉:7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企業零售額7月同比增長5.1%,比去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消費價格環比微漲。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漲幅較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1%,結束了兩個月的負增長。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隨著國民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勢頭持續發展,結構調整不斷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預計後期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只要政策好,肯定能有穩定的增長。
Ⅲ 消費物價指數的歷年數據
消費者物價指數又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現列舉消費物價指數5年數據如下:
2015年9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
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
2017年CPI同比增1.6%,PPI同比增6.3%。
2018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2%。
2019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
(3)2014年7月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擴展閱讀: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數據來源於全國31個省(區、市)500個市縣、6.3萬家價格調查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
Ⅳ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多少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3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419億元,增長5.7%。
2018年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752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81125億元,增長7.3%。
在商品零售中,7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10655億元,同比增長5.7%。1-7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75979億元,同比增長7.3%。
2018年1-7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47863億元,同比增長29.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6461億元,增長29.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3%;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41.6%、23.9%和29.7%。
Ⅳ 2014年8月中國消費指數是多少
【轉自網路】
伴隨股市上升,8月澳新銀行—羅伊·摩根中國消費信心指數上升至154.2,高於7月份的146.2,並創半年新高。
從分項數據看,受訪者對於「目前的財務狀況」的信心明顯改善,這使得相關分類指數在8月份上升9.3個基點,但對明年的財務狀況展望出現了小幅下降。對於未來的經濟展望則出現了明顯的改善,對於「明年總體經濟環境」信心的相關指數大幅上升了11.2個基點,對於「未來5年經濟環境」的指數上升了10.6個基點。
分地域來看,各個城市的居民對未來前景的信心好壞參半。在13個被調查的城市中,8個城市指數出現了上升,而6個城市指數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則分別上升7.3個基點、16.7個基點和1.2個基點。8月份通脹預期從上個月的4.27%下降到了4.25%。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中國的消費者信心在8月份出現明顯的反彈,主要受惠於近期股市的上升。「我們也認為,伴隨著消費者信心的回升,8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將很可能扭轉7月份數據的疲軟趨勢。」但劉利剛指出,「消費者通脹預期在8月份出現進一步的下滑,這也表明總體的需求仍然處於相對疲弱的狀況,同時房地產市場表現仍然疲弱、新增貸款大幅度下滑,這表明中國的增長動能在二季度的反彈後可能再次下滑。中國應該更大幅度地放鬆貨幣政策,以避免經濟過度減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7月份的整體消費數據表現不佳,但網上消費卻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在前7個月同比上升了55.2%。國家統計局從今年3月份開始公布網上銷售額數據,這也反映了網上銷售的重要性開始上升,網上購物有巨大的潛力。
Ⅵ 2014年至2015年我國物價指數是多少
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改革穩定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發展大勢,全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創新宏觀調控,奮力激發市場活力,努力培育創新動力,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四季度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8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71392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306739億元,增長8.1%。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5%。
Ⅶ 2014年12月cpi指數多少
消費價格指數
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世界各國普遍編制的一種指數,但不同國家對這一指數賦予的名稱又有不同.我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的變動趨勢和程度的一種相對數.通過這一指數,可以觀察消費價格的變動水平及對消費者貨幣支出的影響,研究實際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的變動狀況.通過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以分析生活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職工貨幣工資的影響,為研究職工生活和制定工資政策提供依據.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就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就全社會編制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城市職工及其家庭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其編制過程與零售價格指數類似,但內容有所不同.消費價格指數包括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兩個部分.編制該指數時,首先要對消費品和服務項目進行分類,並選擇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代表.目前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為食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及用品類,醫療保健用品類,交通和通信工具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類,居住類,服務項目類等.其中服務項目分為房租,水電費,交通費,郵電費 ,醫療保健費,學雜保育費,文娛費,修理費及其它服務費等八大類.指數中的權數原則上應採用居民消費支出的構成資料,但由於數據來源的限制,目前仍根據社會商品零售額和服務行業的營業額來確定.最後,分別求出消費品價格指數和服務價格指數,並將二者進行加權平均匯總.其計算公式為:
(8.29)
式中,為類指數,為權數,分別為消費品零售額和服務項目營業額佔二者總和的比重.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除了能反映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的變動趨勢和程度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反映通貨膨脹狀況.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是用通貨膨脹率來反映的,它說明了一定時期內商品價格持續上升的幅度.通貨膨脹率一般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表示
第二 ,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因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第三,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消費價格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則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利用消費價格指數可以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Ⅷ 2014年7月長江現貨價格
Ⅸ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又什麼關系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屬於消費領域的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居民生活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一種相對數,它可以觀察居民生活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為各級政府掌握居民消費狀況,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費價格政策、工資政策以及為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學依據。
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屬於流通領域的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市場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一個相對數,據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為各級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研究市場流通和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二者都依據商品零售價格編制, 而且都包括生活消費品部分, 有著密切聯系, 但也有明顯區別。
Ⅹ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有何區別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家庭購買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它是宏觀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按年度計算的變動率通常被用來作為反映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指標。現行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用途分為八個大類,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商品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商品零售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城鄉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國家的財政收入,影響居民購買力和市場供需的平衡,影響消費與積累的比例關系。因此,該指數可以從一個側面對上述經濟活動進行觀察和分析。
從上海統計年鑒的1978年到2011年間的數據來看,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htm?d1=2012tjnj/C0801.htm,兩者有以下區別和聯系:
除了1979年~1981年,1985年~1989年之間這兩段時間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都高於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漲幅。
這33年積累下來,和1978年價格相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明顯要高於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約高了58%。
存在差異無外乎是由於兩者的統計范圍不同。按照定義的字面意思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只包含零售商品,不包含服務和居住類等,而後兩者恰恰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占據了不小的比例。
這個解釋符合我們的生活體驗,漲價厲害的是人工工資和不動產等,而商品價格由於製造能力的提升並沒有太大的提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