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貨幣超發會有什麼影響懂經濟的學者幫幫忙!
雖然中國貨幣超發情況一直存在,並且在近年中貨幣超發規模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首,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止,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因貨幣超發而引致的不可控制的通貨膨脹,亦即沒有發生失控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長達二十多年時間里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經濟奇跡。當然,也應該看到,長時間的貨幣超發也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後果。
首先,在一段時期內引發了較為嚴重通貨膨脹和社會問題。遠的不說,金融海嘯以來內地的通脹情況令人記憶猶新。由於統計上的缺陷,盡管內地官方公布的2010年和2011年的通脹率只有3.3%和5.4%,但許多農副產品價格的月漲幅已經達到兩位數,農副產品物價的持續暴漲,令普遍老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通脹野火燒不盡
其次,導致了嚴重的資產泡沫至今仍是隱患。2009年初,在極度寬松貨幣政策的促動之下,內地大量貨幣資金開始湧向市場,房價、股市乃至藝術品市場在短時間內掉頭上升,以至於時至年尾,美國知名雜志《福布斯》將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評為2009年全球七大金融泡沫亞軍,其理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產價格、股票價格的虛高。甚至有國外輿論認為,中國的樓市泡沫是迪拜的千倍。
第三,沖擊國家正常經濟運行秩序和宏觀調控。2009至2010年期間,內地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樓市和股市,既脫離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更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運行。一方面,與國家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或技術改造有關的企業和領域未能得到貨幣政策應有的支持;而另一方面,銀行釋放的大量信貸資金卻流向了具有嚴重泡沫成分的股市和樓市,使得高燒不退的樓價成為了全民的公憤,以致迫使中央不斷出手打壓樓市。
資產泡沫藏隱患
第四,扭曲收入分配、挫傷人民創業熱情。
由於貨幣超發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導致居民手持貨幣出現貶值,因而貨幣超發首先在宏觀層面上扭曲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分配關系。據統計,1980年的100元人民幣實際價值已經降到今天的15元左右。在微觀層面,貨幣超發所引發的資產泡沫化,刺激市場的投機活動,那些金融和地產行業人士或者部分先行涉足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人們近水樓台,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炒股、炒房暴富沖擊著眾多埋頭苦乾的勞動者和企業家,嚴重挫傷社會各階層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熱情。
第五,嚴重影響政府的施政威信。大量貨幣資金刺激泡沫經濟,致使中央的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失效,嚴重損害了中央政府的施政威信,近年來,凡是內地出台調控樓市措施,反而屢被認為是樓價上漲的前兆。貨幣的大量超發,也在一定程度上滯後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甚至助長了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令環境及生態遭受較大的破壞。貨幣超發也引發了諸多的腐敗問題。這些都直接和間接地對政府的信用和威信構成負面影響。
B. 貨幣超發為什麼會導致貨幣貶值
簡單來講,首先你要知道為什麼人民幣會過量發行,因為物價大幅度上漲了,對流通貨幣的需求量就大了,就得多多的印。比如,去年本來我花1塊錢就能買一根香腸,但是今年花兩塊錢才能買一根,今年的兩塊錢等於去年的一塊錢,你說有沒有貶值?如果貨幣印刷量超過了實際貨幣需求量,就導致了通貨膨脹,現在中國通貨膨脹就很嚴重,使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導致了種種現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連鎖反應。
C. 中國貨幣 超發了嗎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余勝海近日微博稱:中國1990年貨幣總量1.53萬億,2011年85.16萬億,21年翻了59倍。美國貨幣總量同比增加1.99倍。美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超過GDP的70%,中國卻超2倍。2008年前40多萬億元,今年6月已突破90萬億元,通脹壓力難解,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如果還不擰緊貨幣的閥門,中國的問題將越積越多。
所謂「貨幣超發」,按照一般理解,是說貨幣總量高於GDP總量。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0年的1.5萬億擴張到2011年年底的85萬億的水平,上升了54倍,相對GDP規模從82%上升至180%,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 貨幣供應量超速勢必會帶來潛在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和資金流動風險必須高度關注。貨幣供應超量將導致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間破裂,會帶來一系列家庭、投資者、金融機構、企業等方方面面的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30年裡,大型的通貨膨脹出現了兩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點就是貨幣的超量發行、經濟過熱和農業減產。因此,要控制通貨膨脹,就必須貨幣超量發行等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D. 美元降息對中國有什麼影響,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美聯儲降息的話:
對美國的影響:
①:儲戶利益減少,於是將存款作其他投資,以填補原本應得的利益。
②:貸款者增多,數額增加。也就是通過這樣來拉動經濟增長,以及國內內需。
③:美元兌其他貨幣貶值(可能會),會增加美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4)人民幣超發會降息嗎擴展閱讀:
樓市影響:將刺激樓市繼續回暖。
此次利率調整後,對貸款買房的人來說,按照貸款100萬元、20年等額本息還款法,降息後如果按照基準利率,月供將減少150元;按照首套房85折利率優惠政策,降息後月均還款額減少122元,購房者的負擔將進一步減輕。
在這種背景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去年以來的幾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不同,在當前樓市快速明顯回暖的背景下,此次降息對樓市的影響將更加明顯。
「購房者對購房行為的決策除了居住需求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對房價走勢的預期。」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認為,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信貸政策,信貸額度及利率水平可以說是人們判斷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要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絕不能出現反復。但此次降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市場預期,對一直在觀望的購房者,可能會將降息的舉動理解為「政策底」已經出現,從而盡快出手買房。
E. 今年中國會超發人民幣嗎
這個是會的。
F. 貨幣超發有什麼後果
貨幣超發的四個階段
過剩流動性,對中國經濟環境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90年代上半葉銀根放鬆曾導致短缺市場環境下出現惡性通脹;
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中到03、04年,這個時期產能和供給的提升使得通脹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吸納了過剩的流動性,資產泡沫並未大規模出現;
第三個階段是05年之後,出口部門、傳統製造業領域投資回報率開始下降,資產價格急劇膨脹;
第四個階段的特徵是資產泡沫和高通脹,同時,流動性泛濫對經濟和社會的危害日益顯現,資產泡沫和高通脹反作用於宏觀調控政策,經濟政策開始面臨持續的被動收緊壓力。
貨幣超發現象日益加劇
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從90年代初的2萬億擴張到70萬億的水平,貨幣總量膨脹了35倍,年平均增速高達21%,是實際GDP增速的兩倍。09年之前國內廣義貨幣M2相對名義GDP的規模一直維持在150%左右的穩定水平,2009年以來的財政、貨幣大放鬆導致M2相對規模上升至175%,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從目前國內經濟增長對投資和信貸依賴度上升,政府對社會信用總量主導能力仍然很強的現實情形推測,中國並不會出現日本那樣的信用停滯、通貨緊縮局面,未來貨幣規模繼續擴張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直接危害一: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按照貨幣主義的觀點,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其隱含的意思是,只要貨幣發行超過全部商品的市場價值,那麼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對於中國而言,貨幣過度發行顯然是導致當前通貨膨脹問題日漸嚴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接危害二:CPI上漲
瑞銀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的CPI通脹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蔬菜價格的推動,而並不明顯是貨幣超發的結果。瑞銀預計11月CPI同比增長率將達5%左右,但到12月份將小幅回落。
為了控制通脹預期、防止食品價格上漲擴大到經濟全局,加息和流動性,管理可以也應當發揮關鍵的作用。瑞銀預計還將加息一次,而2011年將加息兩到三次,並且預計央行將會加大對沖操作的力度並且適當降低信貸增長目標(新增貸款6.5-7萬億元)。瑞銀認為,到目前為止,CPI的上升主要受食品漲價推動,而非食品價格與「核心」通脹率依舊平穩。惡劣的天氣和自然災害影響了農作物的收成情況,尤其是蔬菜,因此蔬菜價格在過去幾周內大幅上漲。此外,柴油和運輸成本的上漲(拉閘限電措施使許多企業改用柴油發電機,由此帶來了「柴油荒」)導致其他農產品也出現漲價。
G. 為什麼人民幣超發還不貶值
人民幣超發不貶值是對外而言的。
人民幣超發貶值與否分兩種情況。即是對內的貶值和對外的升值。
對內貶值
是因為人民幣發行速度超過商品增長速度,貨幣相對商品貶值,購買力下降,形成通貨膨脹。
對外升值
是指人民幣相對美元而言,匯率反而升高了。因為美元印鈔速度比人民幣還快,所以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對外更值錢了,所以美國要進口中國商品要比原來支付更多的美元,也就是中國商品價格貴了,這樣就不利於我國的出口。
H. 人民幣是否超發,金融危機為什麼還沒有來。
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已經很多年了,光看每年的M2就知道人民幣的數量驚人,但總有很多人認為人民幣並沒有超發,核心理由無非兩個,通脹和人民幣升值。
1. 通脹並不高:這基本上已經是一句廢話。先不考慮統計數據是否合理,光是統計范圍就不能合理覆蓋實際情況。房價不統計在CPI內是因為國際慣例,但全世界也沒有一個其他地方房子可以普遍性地直接決定婚姻的。CPI全稱是商品物價指數,結果卻把對中國人最重要的商品排除在外。
2。 人民幣在對外升值:這可以算是最大的忽悠。中國是個高儲蓄率的國家,經常賬順差並不代表貨幣被低估,人民幣升值的核心原因在於中國的金融管制,換外幣有限額,換了也無法直接投資海外。基本上中國金融管制的核心內容就是國外的錢進來容易,國內的錢出去不容易,很多人換了美元也只能放在床底下。如果人民幣升值真的是國家所擔心的問題,何不全面放開外匯兌換限額,放開對外金融投資?國外的金融機構可是非常歡迎中國人的。實際情況是對外的金融管制一但放開,資本賬就會大規模逆差,人民幣即使不立刻貶值,M2也無法維持現在的增幅,M2緊縮,經濟會更差,同時人民幣對內貶值的效應會直接導致對外貶值,這會引發雪球效應,民眾會對人民幣信心崩盤,引發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人民幣和房價一樣,必須要造成永遠都在升值的現象,如果趨勢向下,中國的高儲蓄率會導致資本洪水一樣地流出,所以金融管制永遠都不可能全面取消,只能是小規模的試點微調。
金融的核心就是信心,如果所有人都從銀行中取錢,銀行立刻倒閉。中國在貨幣嚴重超量增發的情況下並沒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原因就是通過金融管制維持信心。只要經常賬順差還在,人民幣就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升值,只要升值還在,信心就不會跨,只要信心還在,M2就還可以高速增發,只要M2的趨勢還在,信貸規模就可以高速擴張,只要還能不斷借的到錢,以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就還能繼續,欠債大戶也就仍然可以高枕無憂,GDP仍然可以順利增長。這兩年M2已經收斂了很多,實際上就是因為經常賬順差的萎縮,GDP自然也順桿往下。小小的經常賬基本上決定了整個中國的金融鏈條。國家為什麼對外貿的政策永遠好過內貿,對外資的態度永遠好過內資,這其中的玄妙不讀金融不會懂。國家就算倒貼外貿,也一定義無反顧,倒貼的只是稅款,推動外貿製造經常賬盈餘,才是整個人民幣信心的保證。中國所有的國策都在為創造經常賬盈餘製造條件,只要信心在,金融危機就不會來。「預言帝」們註定要失望,雖然這終究是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這口氣會比大多數人想像地要長的多。這是在資本主義國家無法實現的奇跡。
I. 人民幣超發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超發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在於兩方面,一、國家依靠人民幣超發獲得國家投資和公共開支所需的資金,二、人民幣超發帶來通貨膨脹。
我們知道,通貨膨脹就是人民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需要的量,或者說人民幣作為通貨超發的量就叫做通貨膨脹。問題在於:改革開放為什麼要發行超過商品流通需要的量呢?不超發行不行呢?
第一,金銀貨幣可以自行消除通貨膨脹或緊縮。改革開放以後,使用的流通手段,不是金貨幣或者銀貨幣。所以,出現通貨膨脹或緊縮是必然的。因為,金貨幣或者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金或銀貨幣在和商品的交換中,就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貨幣、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流通中的貨幣量是由商品的總價值和流通速度決定的。在這種條件下,流通中的貨幣量出現膨脹或者緊縮是正常的現象。但是要記住,這種膨脹或緊縮是受商品的總價格調節的。如果超過這個總價格出現膨脹,金貨幣或銀貨幣就會回爐變成金銀條塊,相反,如果沒有滿足這個總價格出現緊縮,金銀條塊就會鑄成金銀貨幣投入市場。可見在這里,商品的總價格決定流通中的貨幣量。
第二,改革開放使用的流通手段,是沒有價值的人民幣,因為沒有價值,所以,就不可能執行價值的尺度,也就不遵守價值的規律。在這種條件下,人民幣要和商品交換,要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怎麼辦呢?就必須給人民幣規定交換價值,用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決定和商品交換的數量或者決定商品的價格。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是怎樣決定的呢?是由它的流通數量決定的,或者說由它的發行數量決定的。發行的數量越多,人民幣的交換價值就越少。這就是紙幣的交換價值的規律或者說是人民幣的交換價值的規律。用人民幣和商品交換首先要確定商品的交換數量或者說確定商品的價格。因為,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是隨著發行量的不斷增加而不斷地減少或者說不斷地貶值,那麼,商品的價格也就隨著人民幣的不斷貶值而不斷地上漲。這就是在紙幣(成為流通的唯一手段)的條件下,商品價格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商品的總價格是由人民幣的交換價值決定的,或者說商品的總價格是由流通中的紙幣的流通數量決定的。這和金貨幣的情況正好相反,在那裡,金貨幣的流通數量是由商品的總價格確定的。
第三,改革開放中,人民幣不是作為一般的貨幣執行五種貨幣的職能,而是執行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人民幣不是一般的貨幣而是為了賺錢的貨幣,所以,人民幣就是資本,就是中國資本。中國資本就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用人民幣賺取更多的人民幣的活動,要賺取更多的人民幣,人民幣不超發那是不可思議的。這就是問題的本質。如果不超發人民幣,中國資本在自由竟爭的條件下,一切商品都要用人民幣購買,一切交易都要用人民幣支付,那是絕對不夠用的。所以,我們不要埋怨政府不斷地超發人民幣,他們已經上了賊船,他們受到中國資本發展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正是因為這個根本的原因,從改革開放第一天起,就開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根據中國資本的需要增發人民幣,這種情況就是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天起(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開始),就開始了通貨膨脹的歷程。
好心的人們總以為,錢多了是好事,工資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可是,好心的人們,並不理解這是中國資本的需要!中國資本需要超發人民幣,需要通貨膨脹,只有這樣中國資本才能實現它的賺錢的活動。因此,我們不能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表面的繁榮,我們要看到,通貨膨脹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在通貨膨脹的發展中,總有一天好心的人們的那麼一點工資或者可憐的收入都要化為泡影。這個時刻已經開始了,到來了。最先感覺到的就是那些低保戶,那些低工資的人們。
中國人民不需要通貨膨脹!因此,消滅通貨膨脹的任務,已經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