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華大資金流因3

華大資金流因3

發布時間:2021-07-26 10:00:27

① 華大基因的「核聚變」效應哪位能介紹一下

這是一個令全球頂級科研機構都艷羨不已的學術高峰: 2010年,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達到20篇,其中出現在世界頂尖雜志《自然》上有四篇,《科學》上有兩篇。 這是深圳一家科研機構「爆炸式」的成長軌跡:2007年,華大基因剛落戶位於梧桐山南麓的鹽田區時,只有100多人;2010年,已經發展到3000多人。2007年到2009年,華大的收入分別是4000萬元、1.2億元、4億元,2010年將超過10億元。 這兩年,當首個黃種人基因圖譜、首個大熊貓基因圖譜、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桑蠶基因測序等多項研究成果頻繁出現在《自然》和《科學》時,世人開始將目光聚焦在深圳、聚焦在鹽田、聚焦在「華大基因」,都為這個2007年才落戶到深圳鹽田的科研機構感到無比驚詫! 在去年的高交會上,有專家說到華大時,認為其為中國和世界基因組科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開創了科學、技術、產業相互推動的發展模式;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國內科技合作與交流;建設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年輕的產學研隊伍;再現了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發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如果把握好的話,其產業前景將像「核聚變」一樣,呈現幾何級數的爆炸式增長態勢。 可以到生物幫那裡找到,生物幫擁有覆蓋所有實驗領域的精品技術文件,圖文並茂的提供生物領域的學科知識、實驗技術方法與技巧等,協助解決科研工作中相關技術問題。 2007年,華大在北山工業區只有三層辦公樓,2010年,北山工業區的兩棟廠房基本上被華大「佔領」。 記者每次走進華大,都能感受到華大的快速發展:有一次,記者采訪完後,在華大的一樓員工食堂和大夥一起吃飯,幾個月後再過來,這里居然搖身一邊,密密麻麻地安裝上了一個個的小格子,裡面坐的幾乎清一色的剛走出校門的學生。 「他們(指華大)發展得確實太快了!有點難以想像,甚至有些讓人吃驚。」和華大同在北山工業區的力科氣動總經理方思睿驚嘆地說。 2007年,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立當年,就完成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2008年1月與英美科學家一起啟動了「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2008年3月啟動了「大熊貓基因組計劃」,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貓基因組框架圖和手工克隆豬的研製,2009年4月啟動了「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計劃」,2009年8月啟動了「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劃」,2009年12月與國家農業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1月啟動了「1000種動植物基因組計劃」。在國際合作方面,華大基因已啟動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項目」、「中國歐盟合作腸道微生物項目」,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發起「共生體基因組計劃」,並與丹麥科學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中·華·基因組研究中心」。 華大基因堅持「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創造了遵循基因組學發展規律的「三發三帶」創新發展模式,即堅持由基因組為基礎的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的「三發」聯動的科學發展觀,以全新的方式推動社會前進並引領未來;創建了以國際競爭和接軌的大科學項目為引領的,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的「三帶」(以任務帶學科、帶人才、帶產業)發展模式。在科學、技術、產業三位一體的前提下,華大基因正在跨學科、跨產業、跨地域、跨國界地快速擴展。登錄華大的網站,還能看到「慶祝美洲華大成立!」「慶祝歐洲華大成立!」華大還在香港、日本等地設立了機構,華大正在快速成長為一家國際化的機構。華大正致力於開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的人類健康、規模化重要物種、重要經濟動植物等基因組研究及應用,大力發展科技合作與科技服務產業、醫學健康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 可 參考: That can help you.Click www.bio1000.com/zt/focus/bgi.html, Sign in account. 去年9月6日,作為骨髓捐獻志願者的鄭仲征被告知,他和一位香港患者配型成功。來自華大基因研究院的鄭仲征的樣本數據是在 8月15日才被採集合成到中華骨髓庫中的。據鄭仲征介紹,能這么快配型成功,關鍵是所有傳輸的數據都是高解析度的數據。 華大基因醫葯健康事業部項目推廣負責人鄭仲征所說的「高解析度數據」得益於華大基因在世界領先的基因測序技術。大家知道,決定白血病治療成敗的關鍵是如何快速准確地找到與患者配型一致的幹細胞。比如把撲克牌的順序看成是不同的DNA序列,在過去,低分辨分型只能對比牌面的花色,但分辨不出牌面的大小。現在,高分辨分型既能識別花色又能比對大小,這樣就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識別准確度。 據了解,中華骨髓庫重新啟動十年來,有近18000名患者在120萬志願者數據中進行檢索,最終配型成功並移植的只有1800多人。現在,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配型成功的比率很小,費用也很高,但很快,基因工程的成果將使配型成功的比率大幅提高,費用也會降低很多。這些離我們生活很近的技術變革,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介紹說,採用高分辨技術不到一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的460名華大志願者就有13人被選中成為供者,這個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汪建希望明年會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到臨床,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福祉。在記者的記憶中,每次到華大,汪建在介紹時都認為,基因科學、基因產業應該是繼IT產業之後,成為下一個飛速發展的產業,其發展速度可能比IT產業發展得更快,甚至會呈現爆炸式的發展態勢,應該成為「十二五」重中之重的支持項目。 基因研究最終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當然,基因產業可以貫穿一產、二產、三產,在生物育種、生物產業等方面造福人類。鹽田區提出,要緊緊抓住華大基因研究院引領世界基因組學的科研優勢和蓄勢待發的重大產業機遇,全心支持、全面配套、全力服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華大打造成為國家基因信息資源中心和新興基因生物產業強力驅動器。 鄭仲征在接收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采訪時說,華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HLA分型技術,已逐步應用於臨床醫療,華大也正在為中華骨髓庫免費做9萬份骨髓低分轉高分的實驗操作。隨著這一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勢必將為中國的器官和骨髓移植帶來創新性的變革,也將為患者送去生命的福音。醫葯健康事業部項目技術負責人易鑫也向記者展示了華大所擁有的世界頂尖測序設備在數據高通量、經濟低成本、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所打造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只用抽取孕婦的血樣,而不再使用有危險性的羊水穿刺,就可以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華大產前無創診斷項目負責人張秀清表示,華大產前無創診斷技術的低成本和高精度兩大特性已得到國內外行業專家的認可,華大將力爭在3年內取代國內傳統的羊水穿刺檢測法,為千家萬戶的幸福、為國家減輕相應負擔貢獻力量。 目前,華大擁有160多台第二代測序儀,華大已經建設成為世界最大的基因組研發中心。華大基因通過依託一流的科研和技術平台,致力於為大眾提供更多的醫葯健康檢測服務,不僅有針對白血病及地貧患者的HLA分型檢測項目,還開展了針對孕婦的無創產前基因篩查、婦女宮頸癌的HPV分型檢測以及HBV基因分型與耐葯基因檢測、單基因病檢測等。目前,華大基因的健康醫葯項目已經完全孵化成熟,並成功應用於臨床,與各大醫院、骨髓庫、臍血庫等多方建立了合作並逐漸走向產業化。 去年12月19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要參與者、Broad研究所創始人EricS.Lander教授來到華大基因。他對華大近幾年來在生物基因組學領域的各項科研突破給予高度贊揚,對華大最新的高通量測序儀和質譜儀實驗室連連稱贊。同時,他還饒有興致地與華大專家探討起了華大在轉基因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和規劃,並就生物基因科學在醫學健康、農業能源方面的產業化發展交換了看法和意見。 近日,《科學》雜志編輯了「十項新千年後改變科學見解」,其中生命科學領域的發現包括古代DNA、細胞再生、人體內微生物群落及炎症在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對「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及「構建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的研究發現具有突出的貢獻。 去年2月11日,《自然》發表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聯合創建的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完成的「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工作」歷史性成果。該研究以強有力的數據證明,在現代美洲原住民遷徙到美洲之前,還有更早一批的黃種人群體經西伯利亞遷徙到美洲,為這一人類演化歷史中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最基本的證據。非常有趣的是,科學家通過對其基因組序列的仔細分析,推斷出這一4000年前古人類應該具有在亞洲人中常見的A型血、褐色眼睛、濃密的黑發和較乾的耳蠟,同時很有可能是一名禿頂男性。《自然》雜志當期封面正是據此模擬出Saqqaq古人頭像。 去年3月4日,《自然》再次以封面故事著重介紹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要承擔的「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的構建工作」。該項研究成果收集了124個來自於歐洲人腸道菌群的樣本,採用了新一代大規模高通量的測序技術進行深度測序,產出近6000億的鹼基序列。經過序列組裝和基因注釋分析,從中獲得330萬個非冗餘的人體腸道元基因組的參考基因,約是人自身基因的150倍。這個基因集中包含了絕大部分目前已知的人體腸道微生物基因,但更多的是目前未知微生物的基因。從這個基因集中可以估計人腸道中存在約1000到1150種細菌,平均每個體內約含有160種優勢菌種,並且這些細菌是絕大部分個體所共有的。人體腸道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的構建,加深了人們對腸道微生物與人體自身健康關系的理解,也更有助於預防、監控和干預由腸道菌群引發的肥胖、腸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2007年10月,華大落戶深圳的當年,就完成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2008年1月與英美科學家共同啟動了「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3月啟動了「大熊貓基因組計劃」、10月完成了大熊貓基因組框架圖和手工克隆豬的研製,取得了一系列國際矚目的進展。2009年4月華大啟動了「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計劃」,8月發起了「千種動植物、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劃」。 華大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去年以來,就有多家國際媒體到華大進行了專訪並進行報道。 美國《基因組生物學》雜志以「崛起的東方」為題發表了專評,以大量篇幅介紹了華大發展,文章認為:「華大基因是依靠具有競爭力的科技服務和項目資金,自力更生,闖出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 《華盛頓郵報》記者JohnPomfret采訪華大後,在看到17歲的趙柏聞曾經參與大項目黃瓜基因組測序計劃,目前正著手研究人類IQ與基因的關聯後,寫到「正如中國的科技發展一般,中國人正奮力攀登科技高峰,在巨大的決心面前,體制、資歷不再成為阻礙前沿科技發展的障礙。」「古老的中國將重返世界科技強國之林。」 路透社專訪華大時,重點就轉基因和克隆方面的相關議題對張耕耘和杜玉濤兩位博士進行了采訪。

② 華大基因開盤跌停原因何在

經過此前產前基因檢測引發的爭議、華大基因科學家學歷是高中被質疑,以及「王德明舉報華大基因弄賄賂主政官員、騙套上億國有資產」等利空發酵,加上今天迎來2.01億股解禁,華大基因早盤跌停。

7月16日周一,華大基因開盤跌停,股價跌至92.3元。

華大方面則出面辟謠,稱舉報內容絕大多數是假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市值大幅縮水 業績預告不佳

華大基因在上市之初是明星股,上市之後市值一度沖破千億,股價最高達到261元。

自2017年11月14日股價達到最高點後,華大基因股價便進入下行通道,截至7月16日發稿時,每股已跌至92.3元,市值僅剩下369.3億元。

業績方面,華大基因2018年上半年預計盈利1.95億元-2.15億元,同比增長僅有2.06%-12.53%。

以中報凈利潤上限2.15億來算,華大基因目前的PE仍舊超過100倍,而A股同類公司貝瑞基因的PE僅為60倍;如果說龍頭應該有溢價,那麼看看美國基因公司illumina,其作為全球基因龍頭企業,估值也僅為70倍左右。

此外,華大基因於今日(7月16日)迎來2.01億股解禁,占總股本比例50.17%,累計解禁金額193.94億元,解禁股類型是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

③ 稅法上的三流合一怎麼理解

1、《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對外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39號,以下簡稱39號公告)規定,從開具發票增值稅方的角度規定對外開具發票原則「三流合一」,具體包括「貨物、勞務及應稅服務流」、「資金流」、「發票流」必須都是同一受票方。

拓展資料:

增值稅專用發票與普通發票的區別:

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我國為了推行新的增值稅制度而使用的新型發票,與日常經營過程中所使用的普通發票相比,有如下區別:

1、發票的印製要求不同:

根據新的《稅收征管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其他發票,按照國務院主管部門的規定,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指定企業印製。未經前款規定的稅務機關指定,不得印製發票。

2、發票使用的主體不同:

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只能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領購使用,小規模納稅人需要使用的,只能經稅務機關批准後由當地的稅務機關代開;普通發票則可以由從事經營活動並辦理了稅務登記的各種納稅人領購使用,未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也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領購使用普通發票。

3、發票的內容不同:

增值稅專用發票除了具備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或者服務的名稱、商品或者勞務的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等普通發票所具備的內容外,還包括納稅人稅務登記號、不含增值稅金額、適用稅率、應納增值稅額等內容。

4、發票的聯次不同:

增值稅專用發票有四個聯次和七個聯次兩種,第一聯為存根聯(用於留存備查),第二聯為發票聯(用於購買方記賬),第三聯為抵扣聯(用作購買方扣稅憑證),第四聯為記賬聯(用於銷售方記賬),七聯次的其他三聯為備用聯,分別作為企業出門證、檢查和倉庫留存用;普通發票則只有三聯,第一聯為存根聯,第二聯為發票聯,第三聯為記賬聯。

5、發票的作用不同:

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僅是購銷雙方收付款的憑證,而且可以用作購買方扣除增值稅的憑證;而普通發票除運費、收購農副產品、廢舊物資的按法定稅率作抵扣外,其他的一律不予作抵扣用

④ 華大基因的社會責任

抗擊非典
2003年5月,華大基因用十幾個小時就測出了SARS病毒序列,96個小時就做出了SARS檢測試劑 酶聯免疫試劑盒,並向全國防止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的SARS病毒診斷試劑盒。同年,胡錦濤主席來到北京華大訪問時,對華大基因在期間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想中央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辦抗病之所需」。
德國大腸桿菌疫情戰役
2011年5月27日,華大收到病菌樣本;6月2日,完成基因組測序並公布序列;6月7日,研製成功診斷試劑盒並無償公開檢測方法;7月28日,德國大腸桿菌的研究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
H7N9
據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2013年4月6日公布的數據,截至17時,全國共報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死亡6人。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現後,華大基因立即積極聯系參與對病毒的研究,開啟應急通道,建立快速檢測平台,可在36小時內對樣本進行精確檢測。並且構建了流感及重大傳染病基因組資料庫,可及時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30日,華大基因派出DNA鑒定救援組趕赴泰國海嘯災區,承擔了海嘯遇難人員DNA檢測的任務。當時遇難者數目龐大,鑒定DNA的工作無法實行。華大基因主動提出為泰國遇難者免費鑒定逾千份的DNA樣本。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8日至6月2日,華大基因地震災區疾控工作組赴四川災區參與「5·12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檢測可能引發的突發衛生和傳染病事件。2008年5月,華大基因全體員工向汶川地震受災同胞捐款獻愛心。
雅安地震
2013年4月20日上午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嚴重。華大基因宣布將無償為地震災區提供包括疫情監控、應急病原微生物檢測、身份辨識、傷患治療需要的HLA配型檢測等各項技術服務,並將捐贈首批10萬人份診斷試劑用於輸血安全、病原檢測等應用。並協調好所有可能用得到的平台資源,做好了技術和人員儲備,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隨時組織科技救援隊伍趕往一線。 為100名魚鱗病患者免費提供基因檢測
2014年7月21日,深圳華大基因21日稱,將面向社會徵集100名符合條件的魚鱗病患者,並將為其提供免費的基因檢測及遺傳咨詢服務。此計劃被稱為「曉明計劃」。

「千萬家庭遠離遺傳出生缺陷」計劃
2014年7月8日,華大基因在北京宣布啟動「千萬家庭遠離遺傳出生缺陷」計劃,包括面向粘多糖病患者的「子琪計劃」,面向地中海貧血的「春叔計劃」和面向魚鱗病的「曉明計劃」等。
「宮頸關愛日」暨「全國百萬婦女創新型宮頸癌篩查項目」啟動
2013年3月7日,華大健康發起首個「宮頸關愛日」並啟動「全國百萬婦女創新型宮頸癌篩查項目」。
捐獻中華骨髓庫
2010年,華大基因捐助4300萬元資金協助中華骨髓庫完成9萬人份的HLA高分辨分型測序。2011年1月25日,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紅十字最高榮譽-紅十字勛章。

⑤ 華大基因一周宣布三度增持有何意義

國內基因測序上市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最近1個多月因頻頻爆出負面消息股價持續下跌。7月23日晚間,公司宣布再度增持,這次出手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汪建。

華大基因高管紛紛增持背後是股價的持續下跌。6月14日,「獨孤九劍王德明」在天涯論壇發布文章,實名向江蘇省人民政府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
7月13日,虎嗅刊發頭條文章《華大癌變》,報道了去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婦幼保健院誕生了一名「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男嬰,認為該男嬰的不幸降臨和當時負責產檢的醫院和提供無創DNA檢查的華大基因有關。
另外,7月16日也是華大基因巨額限售股解禁日,解禁數量為2.06億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1.6%。按解禁前一天收盤價計算,華大基因解禁股市值約為211億元。
「舉報門」至今,華大基因股價已下跌逾37%。7月16日解禁日之後曾連續兩日跌停,7月23日跌幅為3.63%,報收76元。華大基因總市值已由最高時的突破1000億元縮水至304.08億元。

來源:澎湃新聞網

⑥ 能和華大基因合作嗎

在新奧爾良的微生物年會上看到華大的展台,去年的另外一個會議上也看到他們的展台。做為一個中國生物技術的標桿單位,走出國門開辟市場是十分可喜的事情。可是幾次接觸(包括這次)都不很滿意。
不知道是派出來參展的人員太年輕沒有經驗,還是他們整個企業文化就是這樣?總的感覺是「你是求我的,不是我來求你的。」可是,做公司的客戶永遠是「上帝」,再大的公司在客戶面前都應當是畢恭畢敬,禮貌,聆聽客戶的需求,意見。
這是我給華大的幾點意見(隔靴抓癢):
(1)注意形象。展台不用豪華,但是要精緻,干凈,
處處顯出精心設計,精心製作。華大的展台圖像設計和內容都不錯,就是硬體太粗糙,一看就是「山寨」產品。華大開拓國外市場要克服的一個主要障礙就是「質量
(2)出來參展的人員需要好好培訓。首先就不應該在自己的展台上吃飯(照片),這是對客戶最不禮貌的行為。展會有吃飯的地方,附近也有很多用餐的餐
「老大」當慣了,講話非常沖,而且不禮貌。比如我如約去他們的展台介紹免疫組庫的R10K項目,也想了解一下他們能有什麼合作的機制。可是聽講的「主管」聽到一半起身幾次去「照料」其他客人。不是說我有多重要,而是辦事都有先來後到,如果不專心一頭,很可能兩個機會全都錯過了不是?還有你中途離開,也不跟我說一聲,如果你是我,如何想?很顯然,我得到的信息就是「你對我不重要」。
(3)要有重量級的管理團隊。開發海外市場尤其如此,不能「撿便宜」招幾個博士後就行了,一定要找些有經驗的人來管理。據說華大在中國幾千人的隊伍,平均年齡二十歲出頭。朝氣可嘉,可很不幸的是年輕通常和「靠不住」劃等號。能找到一些穩重的,壓得住場面的人來談生意才能更成功。開會的費用都很高,
(4)價格透明,突出質量。華大的測序價格計算方法和別人的不同,看上去便宜,細細分析並不便宜。不直接和其他人比可能是一個策略,可是透明的價格,優良,快速的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在國內不同,在中國,華大是理所當然的老大,只有別人找上門來求你;可是在海外市場,價格本來就不是首要的因素。就拿我們R10K項目來說,做一萬個病人的免疫組庫測序,而測序上面花的錢還不到整個預算的10%。再便宜也不能省出多少錢來,可是一旦出問題就可能壞了全盤計劃。
(5)企業文化。華大的現有「財路」不是典型的終端客戶市場。從市場上賺錢需要一套不同的企業文化。說白了,就是要學會給客人「當孫子」。這是我十五年前就學會的。一開始回國「講學」的時候人家還都把「留美博士」當回事,可是做起公司以後,就要搬著大箱可樂和其他禮物才能到醫院里去「介紹產品」。既然是企業,就不能是老爺。這個角色轉換要不去做,進入市場的准備就還沒有做好。如果你目中沒有客戶,不為客戶著想,如何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測序平台技術更新一日千里,跟蹤一個技術平台需要大量資金,培訓,軟體,硬體。可以說華大的128台測序儀訂單成就了Illumina公司,可是
Illumina的成功是否能保證華大處於不敗之地?想當初,Affymetrix
的基因表達晶元何等風光?可是高通量測序出來了他們也就門庭冷落了。在技術平台上押寶是風險很大的事,一定要居安思危,在把握硬體平台的同時,盡早涉足
「內容」和應用。象G10K這樣的應用項目就該盡早介入,通過參與得到IP,這樣,不僅僅參與修路,更能在將來收到「買路錢」。

⑦ 誰知道如何分析錢龍Level2里的資金流介紹一下,謝謝

我們抄要做的就是看數據、介入、等待、拉高、賣出。咱們普通股民能掌握的數據,從錢龍L2版來講看資金流分為3種:逐單,逐筆,分筆。逐單:是最有效的數據。簡單解釋為:主動成交的是大單。逐筆:廣義上是精細的內外盤:在成交的時候,看盤口是買還是賣誰是主動的。這個數據,更適合做短線。當日大漲的股票逐筆一定是強的,逐單卻不一定。分筆,也有人稱BS。現在用的人比較少。關鍵要和成交量一起分析。如果BS放大,成叫量很小,說明有人在建倉,減倉反之。

⑧ 三流一致指什麼意思

增值稅實務中所說的「三流」,是指貨物流、資金流、發票流。

「三流一致」是指貨物、資金、發票的流向指向同一法律主體。在涉及增值稅應稅勞務、應稅服務的情況下,貨物流可能會被解釋成勞務流、服務流。

(8)華大資金流因3擴展閱讀

自2020年12月21日起,在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四川、寧波和深圳等11個地區的新辦納稅人中實行專票電子化,這些地區開出的電子專票,全國范圍內皆可接收使用。2021年1月21日起,在其餘地區的新辦納稅人中實行專票電子化。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推出的電子專票樣式更簡潔、領用方式更快捷、遠程交付更便利、財務管理更高效、存儲保管更經濟,有利於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負擔,稅務部門向新辦納稅人免費發放稅務UKey,並依託增值稅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台等系統,提供免費的電子專票開具、發票狀態查詢和信息批量下載服務。同時,稅務部門還對首次開具、首次接收電子專票的納稅人實行「首票服務制」,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幫助納稅人及時全面掌握政策規定和操作要點。

公告明確,電子專票採用電子簽名代替發票專用章,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紙質專票相同。

⑨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

⑩ 華大基因資產負債率低於20%,有IPO必要嗎

資本市場有價值發行的功能,A股更可以放大公司的價值(更高估值,比如近期順豐控股借殼上市,股價爆炒,王衛身價暴增)。華大基因股東裡面有VC\PE風投資資金,上市才好減持退出啊。

閱讀全文

與華大資金流因3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溫州融資經驗 瀏覽:242
金融資金助力企業 瀏覽:939
思路融資 瀏覽:857
武漢期貨女 瀏覽:948
理財知識篇 瀏覽:849
眾籌融資被騙 瀏覽:709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問題 瀏覽:616
我國有哪些金融期貨產品 瀏覽:986
為什麼要研究過度融資 瀏覽:72
海銀財富理財可信嗎 瀏覽:828
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瀏覽:157
融資余額1億 瀏覽:861
理財結存 瀏覽:374
什麼是期限匹配融資策略 瀏覽:331
a輪融資規模 瀏覽:643
外匯平台靠譜嗎 瀏覽:934
信託開單 瀏覽:246
直接融資發展 瀏覽:819
濟南工行黃金今日價格 瀏覽:657
陽光信託中心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