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DES和CIF貿易術語有什麼區別
DES(Delivered Ex Ship )目的地船上交貨條件 按此術語成交,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買方負責辦理進口通關手續。
簡介:A 指賣方義務B 指買方義務
真正的到岸價應該是DES. DES貿易術語指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DES國際貿易術語是指在指定的目的港,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DES交貨貿易術語賣方必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卸貨前的一切風險和費用。如果當事各方希望賣方負擔卸貨的風險和費用,則應使用 DEQ 術語。 只有當貨物經由海運或內河運輸或多式聯運在目的港船上貨時,才能使用DES貿易術語。 A 賣方義務 B 買方義務
CIF術語的中譯名為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其原文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按此術語成交,貨價的構成因素中包括從裝運港至約定目的地港的通常運費和約定的保險費,故賣方除具有與CFR術語的相同的義務外,還就為買方辦理貨運保險,交支付保險費,按一般國際貿易慣例,賣方投保的保險金額應按CIF價加成10%。如買賣雙方未約定具體險別,則賣方只需取得最低限底的保險險別,如買方要求加保戰爭險,在保險費由買方負擔的前提下,賣方應予加保,賣方投保時,如能辦到,應以合同貨幣投保。
Ⅱ PRODUCT_DES連續兩天扣費50元
連續兩天扣費50元,對的,因為你花錢了
Ⅲ 關於CIF和DES
樓上的說的很透徹,CIF在裝運港貨物離開船舷就沒有風險了。怎麼會是真正的到岸價格呢。DES的交貨地點在目的港,交到目的港有時間的限制,賣方的風險在目的港船上交貨時結束。
Ⅳ 求EXW,DES,FAS,FOB,CIF的含義
EXW 工廠交貨 (……指定地點)
「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當賣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點(如工場、工廠或倉庫)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賣方不辦理出口清關手續或將貨物裝上任何運輸工具。
DES 目的港船上交貨 (……指定目的港)
「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是指在指定的目的港,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卸貨前的一切風險和費用。如果當事各方希望賣方負擔卸貨的風險和費用,則應使用DEQ術語。
FAS 船邊交貨 (……指定裝運港)
「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到船邊,即完成交貨。買方必須承擔自那時起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FOB 船上交貨 (……指定裝運港)
「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當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這意味著買方必須從該點起承當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FOB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手續。
CIF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指定目的港)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是指在裝運港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
Ⅳ 國際貿易實務中得CIF和DES的區別
DES術語的英文原文是(Delivered Ex Ship ),中文名字是目的地船上交貨條件 。
按此術語成交,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至於是否給貨物辦理保險則由賣家自己決定,買方只需負責辦理進口通關手續即可。DES交貨貿易術語的重點是賣方必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卸貨前的一切風險和費用。
CIF術語的中譯名為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其原文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按此術語成交,貨價的構成因素中包括從裝運港至約定目的地港的通常運費和約定的保險費,但是不承擔運輸圖途中的風險,即便是承擔了運費和保險費,但是從起運港之後的風險就已經是買家的了。
因為二者都是包含運費到目的港,所以提單上註明的運費承擔方式都是「運費已付」,清關資料上的成交條款對買家在進口國繳納關稅也沒任何影響。
(5)天然氣des價格擴展閱讀
DES基本原則
DES設計中使用了分組密碼設計的兩個原則:混淆(confusion)和擴散(diffusion),其目的是抗擊敵手對密碼系統的統計分析。混淆是使密文的統計特性與密鑰的取值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復雜化,以使密鑰和明文以及密文之間的依賴性對密碼分析者來說是無法利用的。
擴散的作用就是將每一位明文的影響盡可能迅速地作用到較多的輸出密文位中,以便在大量的密文中消除明文的統計結構,並且使每一位密鑰的影響盡可能迅速地擴展到較多的密文位中,以防對密鑰進行逐段破譯。
Ⅵ 貿易術語DES的含義是
DES(Delivered Ex Ship )目的地船上交貨。
按此術語成交,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買方負責辦理進口通關手續。
《INCOTERMS-2010》中已經沒有這個術語了。
Ⅶ DES與CIF在責任費用方面的區別
DES 目的港船上交貨 (……指定目的港) 「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是指在指定的目的港,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卸貨前的一切風險和費用。如果當事各方希望賣方負擔卸貨的風險和費用,則應使用DEQ術語。CIF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指定目的港)「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是指在裝運港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
Ⅷ FOB是價格。那到岸價是CIF還是DES。~我給具體情況。你們來說說
包括FOB+保險+海上運費的價格--------CIF
FOB+保險+海運+報關稅+陸運+附加費的價格---------DES
Ⅸ 液化天然氣市場如何運作及液化天然氣合同的簽訂
盡管美國與歐洲天然氣市場的競爭由來已久,但其他大多數國家還和不久前的整個歐洲大陸的情況相似——進口壟斷。在這些國家中,通過管線或液化天然氣罐進口的天然氣銷售一般由長期供銷合同控制,因為實際上,僅有一個可能的進口者。這方面的一個實例就是購買條款,無論是否將天然氣交付,用戶都必須為此付費。另一個就是將天然氣按照燃料油(根據歐洲或亞洲的燃料油)價格進行定價。然而,在那些擁有多個進口商的國家裡,競爭將會導致出現零售市場。這種情況在美國和英國已經發生,而且在歐洲大陸已經成為市場運行的規范(標准),這主要是歐洲人直接開放市場所造成的。所以,在美國(亨利樞紐,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主要天然氣定價點)和英國(估計的國家平衡點,或NBP),發行了液化天然氣配給券。因此,在所有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中,液化天然氣在天然氣市場上所佔的份額似乎在大幅度增加。
然而,與管線天然氣不同,這種約束已對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制定產生了影響,即使液化天然氣的加工不像石油那樣靈活,但液化天然氣依然可以很容易地改變到貨的目的地。這種市場開放政策可能使不同市場之間保持一種公平交易的狀態,當兩個進口國之間發生價格差異時,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就可能駛向出最高價的購買者,這就要求根據供應與需求來確定價格體系。如果一個市場上的價格下跌幅度過大,該市場的液化天然氣的銷量就會大增,導致該市場的液化天然氣短缺及價格上揚。如果過多的液化天然氣湧向出價高的市場,同樣也會引起價格下滑。
根據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家組織(Groupe International des Importateurs de Gaz Natural Liqueefie,GIIGNL)的要求,在未來10年中,每年輸往亞洲的近3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銷售合同將會續簽。傳統的液化天然氣合同注重為買方供應的安全性。這些合同長效(常為20~25年)而嚴格。到貨付款條款傾向於買方的體積風險。液化天然氣通常為船運,即液化天然氣用特殊設計的油輪運輸。這些合同還包括一些定義明確的條款,不允許買方將船運的液化天然氣轉賣給第三方。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些情況發生了改變。液化天然氣的供應者們提出了更為合適的條款,包括為印度和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給以實質性降價,這使得那些傳統的液化天然氣購買者在進行談判時也提出了降價的要求。
短期市場的增長。這種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短期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出現。然而,所有長期合同未能交易的貨物據此都可被定義為短期交易。這包括在一年合同中交易的貨物和已被銷售和購買的單批的液化天然氣。繼續驅動這種短期市場的因素有:(1)未能實現的生產力,因為一些新建廠仍在建設中,尚未達到滿負荷生產能力;(2)市場需求更多的液化天然氣,尤其在西班牙和美國,這些國家的接收終端正在超負荷運行,而韓國在冬季液化天然氣需求量增加;(3)船運能力未能滿負荷;(4)更具靈活性的交易合同。
「雖然液化天然氣的長期合同不可能完全消失,但進口公司正在探尋更加靈活和更好的合同項目。」
全球液化天然氣價格。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多是以每百萬英制熱量單位的美元數表示的,而價格可以離岸價格(FOB)或目的港船上交貨(DES)為基礎進行核算。當今絕大多數合同為離岸價格,因為買方認為用這種價格可以使自己對到岸價有更多的控制力並允許他們擁有額外的液化天然氣交易。包括了液化天然氣和管線天然氣的天然氣市場正在比利時、英國和美國出現。這為價格套利和價格的最終趨同提供了機遇。從歷史上看,太平洋區域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要高於大西洋區域的,過去的10年中,前者平均為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後者則為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中東地區液化天然氣供應迅速增加可能促使大西洋區域與太平洋區域之間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趨同。目前,從中東地區輸往大西洋區域的液化天然氣相對較少,但在中東正在實施的幾項工程的目標就在於向歐洲和北美市場供應液化天然氣。此外,如果在北美西海岸建立多個液化天然氣進口接收終端,則太平洋區域的供應者們就將會在美國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
大西洋與太平洋區域液化天然氣的定價。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是具有競爭性燃料的基準點。液化天然氣有三個明確而相對獨立的市場,每個都有各自的價格體系。雖然在市場之間的風險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每種價格系統內部都會有價格風險。在美國,具競爭能力的能源是管線天然氣,水準基點價格既可用於長期合同中的特殊市場,也可用於短期合同和亨利樞紐現貨價。
在美國,從事液化天然氣交易的進口商和出口商們將面臨美國天然氣市場上價格大幅度波動所產生的高風險。
「在歐洲,液化天然氣與競爭的燃料價格有關,比如低等民用燃料油。然而,液化天然氣的價格開始與天然氣零售市場和未來市場價格相聯系,二者必居其一。LNG價格與進口油相關。標準的價格公式包括針對原油價格的基本價格指數,一個常數,以及可能的公式評價/審核的機制。」
問題在於美國天然氣存貨與液化天然氣進口之間的關系。在此,需要記住的關鍵點在於與石油的不同。天然氣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全球交易市場,因為從歷史來看,天然氣是用管線輸送的,所以它們只能是區域性交易市場。如,北美就是一個由管線與歐洲其他市場相連接的。液化天然氣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因為人們可以用船將天然氣運至世界任何價格最合適的地方。如果天然氣價格在歐洲高於在美國的價格,則就會有更多的液化天然氣被運往歐洲。然而,此時的液化天然氣液化和再氣化處理能力就不能有效地滿足所有需求。由於這種局限性,世界不同區域的天然氣價格依然差別極大,目前尚無足夠的液化天然氣供應能夠明顯減弱這種差異。
美國紐約的天然氣價格(NYMEX)以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結算。在英國倫敦,天然氣則是以便士每撒姆(英國用以計量煤氣的熱量單位)的概念(1/100英鎊)結算,一個撒姆為100000Btu(可以簡單地將英國合同轉化為它的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換言之,當這一比值大於1.0時,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更高一些,而當這一比值小於1.0時,則歐洲的價格要高一些。2007年初期,這一比值的高值大大超過1.0。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在於倫敦交易的天然氣價格劇烈下跌,而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則呈現平穩向略高的變化。任何近10年內到歐洲旅行的人(或生活在那裡的人)都會發現歐洲相對較暖和了。同時,2007年2月到4月美國的氣候卻極為寒冷。因此,當時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英國同樣當量的天然氣價格的2.2倍。現在,如果你擁有已經儲存進一個大罐內的液化天然氣能源,你將會做什麼?答案是很明確的——將這些天然氣運往美國!注意一下2007年春季所發生的事情——液化天然氣進口到美國市場,迅速使那裡高昂的天然氣價格得以回落。如果你為美國天然氣價格在那時下跌原因感到不解的話,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湧入的液化天然氣使當地的庫存迅速增加。
液化天然氣的增產。液化天然氣的專家稱,全球液化天然氣的供應至少在未來4年依然緊缺。2006年底,全球液化加工能力為18000萬噸/年,而全球再氣化的加工能力則約為34800萬噸/年,這樣,再氣化能力就比液化能力多出了16800萬噸/年。到2010年,這種差額可達27100萬噸/年,而屆時的天然氣液化能力可達26100萬噸/年。2010年亞洲的液化天然氣需求量達1.26億噸,比2006年以來增加了2300萬噸(略高於20%)。根據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報告(2007年12月),到2015年之前,全球液化天然氣產量將低於預算值,原因在於項目投資過高、天然氣量不足以及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等。
2008—2012年的新增液化天然氣供給
新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已經在卡達、印度尼西亞、葉門、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家開始實施。從澳大利亞通往奈及利亞的項目在2008年的前6個月中可能會生產0.88億噸液化天然氣。然而,液化天然氣的產量依然低於人們的預期值,因為許多國家都已轉向國產天然氣的利用,而另一些國家的管線建設卻進展得不順利且設施不足。在2008年的前6個月中,埃及的液化天然氣產量約為0.052億噸,它具有生產0.061億噸的潛力,可以滿足本國的需求。奈及利亞提供了0.08億噸,即將其前6個月一半產量中的72%用於出口。液化天然氣的供應可能非常緊缺,這會導致其價格飆升。在北半球的冬季,天然氣的價格可能會漲至每百萬英熱單位25美元。由於日本和韓國展開與歐洲的液化天然氣爭奪,因此亞洲的天然氣價格受英國未來天然氣價格的影響。
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在未來5年中的增長率將達75%以上。在歐洲大陸,天然氣的價格與石油價格相關,而且它們的波動後滯於原油價格波動的3到6個月時間,預計液化天然氣價格將會下降。根據彭博通訊社的預計,未來英國冬季的天然氣交易價格約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7.30美元。液化天然氣大發展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地理失衡:天然氣的生產區多集中在俄羅斯、中亞和中東地區,而消費市場則主要集中在亞洲(日本與韓國)、歐洲(法國和西班牙)和北美洲。第二個決定性因素是從事天然氣液化加工的國家,能將液化天然氣送往那些常規天然氣管線無法送達的區域,而且可以大量運輸1立方米的LNG相當於580立方米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