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正常貸款重組調整

正常貸款重組調整

發布時間:2021-07-27 14:08:24

Ⅰ 重組貸款的方式

借款人以低於貸款本息的現金清償債務(豁免部分本息),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同意借款人以低於貸款本息的現金清償到期債務,即貸款銀行豁免借款人部分本息,其餘部分一次性或分期以現金方式償付,豁免的債務部分成為貸款銀行的損失。
產生此種重組方式的背景,一般是貸款銀行與借款人有著長期的銀企合作關系,由於受到經濟景氣、借款人經營狀況變化、政府幹預等因素的影響,從維護雙方的長遠利益出發,貸款銀行主動做出讓步。
貸款經重組後,一旦借款人按修改後的還款條件清償了到期債務,此筆銀行債權即告消失。 借款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貸款本息(抵債資產),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同意借款人以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等非現金資產抵償到期貸款本息。
產生此種重組方式的背景,大多數情況是借款人經營、財務狀況惡化,還款意願差,置信用資質於不顧,對貸款銀行的催討、起訴等手段無動於衷,甚至要挾銀行接受現金與非現金搭配的債務償付方式,而貸款銀行為了盤活資產,壓縮不良,在現金回收無望的情況下,只有接受以物受償。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普遍加大對存量呆滯貸款的清收力度,非現金回收大幅增加,直接表現為待處置抵債資產的余額激增,抵債資產的規范治理已成為加強銀行資產保全、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 借款人將所欠貸款本息轉為資本(債轉股),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同意借款人將所欠貸款本息轉為資本,銀行以股權人的形式參與企業的部分經營決策,按期從企業取得股權分紅收益。或由金融資產治理公司購買貸款銀行的債權,按照一定價格轉換為企業股權,再利用上市、協議轉讓和企業回購等方式出讓股權,回收資金
產生此種重組方式的背景,一般是政府為了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減輕企業債務負擔,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同時為了創建金融安全區, 防範金融風險的暴露,牽頭在貸款銀行、金融治理公司和借款人之間協調、操作而形成的。 其他修改還款條件的形式,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以其他形式進行債務償付,如同意借款人延長貸款償還期限、先償還全部利息再延長貸款償還期限、延長貸款償還期限但要加收利息等。或是在修改原還款條件時,附有或有條件(或有收益、或有支出),即依據未來某種事項的出現,決定雙方的收益或支出,未來事項具有不確定性。
此種重組方式,在目前情況下是比較多見的,如貸款展期、轉貸、「借新還舊」等,以不嚴重損害貸款銀行的債權利益為前提。既給予借款人一定的籌措資金緩沖空間,又適當化解了銀行的貸款風險,是銀行降低不良額和l不良率的重要手段。 重組貸款治理是銀行信貸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做到統一、集中、規范、有序,才能將銀行的經營風險和資產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實際工作中,重組貸款的風險環節和要害控制點,主要集中在非現金資產和債轉股等償債形式方面。
1、非現金資產收取及債轉股受讓階段的風險控制
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角度看,收取、受讓階段的要害控制點主要在於簽訂的重組協議是否符合國務院、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是否經法律部門審查和有關政府部門鑒證,有無不適當的條款; 收取的非現金資產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手續是否齊全,財產權證是否有效;非現金資產的價值和債轉股的價格評估是否合理,有無高估冒算或低估壓價現象,資產評估機構是否具有合法資質;收取、受讓是否經集體決策和上級行審批,程序是否合規,有無存在超越授權和擅自收取、受讓現象等。
目前主要的風險表現為,一是基層行缺乏法律、政策意識和紀律觀念,對收取、受讓行為盲目決策、草率許諾,無方案實施、超審批許可權等,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企業的逃廢債心理和權錢交易歪風。二是由於收取、受讓的過程倉促,導致手續、權證等欠缺,為資產的賬務處理、處置和回收增加了難度,甚至造成實際損失。三是忽視價值評估和價格確認,收取、受讓時往往與資產的實際價值有較大偏差,在處置、回收過程中損失暴露。
2、非現金資產保管及債轉股治理階段的風險控制
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角度看,資產保管、股權治理階段的要害控制點主要在於經營治理責任是否落實,有無專職的保管責任人和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的人員;對抵債資產,是否建立了規范的台賬制度及領用、退回、變更保管登記制度,權利憑證和實物是否分開保管,是否建立了定期檢查、賬實核對制度;對債轉股股權,是否進行了有效地確認和監督,對其變更、增(貶)值、分配等有無完善的跟蹤和賬務處理制度等。
目前主要的風險表現為,一是基層行違反抵債資產治理規定和財務制度,未經批准擅自使用,不及時人賬,造成資產損耗和貶值,尤其是領導幹部佔用抵債車輛、房產等,使規范治理形同虛設。二是治理人員不足,對實物保管不善,分散保管、長期擱置、缺乏維護,毀損、滅失現象嚴重。三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關注不夠,難以行使參與決策權,貸款風險有轉變為投資風險的可能,甚至已形成實質性的資產損失。
3、非現金資產處置及債轉股回收階段的風險控制
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角度看,處置、回收階段的要害控制點主要在於抵債資產是否按規定期限及時進行處置,是否按規定的形式和許可權進行處置審批,各種處置方式是否合理、手續是否完備,是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處置過程中有無「暗箱」操作、變相腐敗等行為;是否利用股權組合、金融工具組合、企業回購等方式及時回收銀行資金,有無擅自降低轉讓價格、造成銀行資產流失等現象。
目前主要的風險表現為,一是少數基層行超越授權處置抵債資產,或未經審批進行處置。二是處置方式違規,個別單位將抵債資產私自以低價轉讓給領導、親屬或關系戶,沒有經過正常的價值評估、委託轉讓、競價拍賣等程序,縱容了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三是在尋求債轉股股權退出的過程中,片面遷就企業利益,低價變現或進行股權折扣,使銀行利益受到侵害。 針對上述重組貸款治理不同環節、不同階段、不同形式的風險表現,我們認為應採取措施,解決好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1、制度層面。貸款銀行要正確把握國家政策,處理好貸款重組與維護債權的關系,防止企業藉以物受償、債轉股之機,行逃廢債之實。要建立健全收取(受讓)、保管(治理)、處置(回收)等環節的規章制度,明確授權許可權、職責分離、違規處罰、領導責任追究等制約機制,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和綜合治理水平。
2、方法層面。貸款重組的目的是為了「雙提雙降」、保全資產,需要運用一切合法合規的手段,實現銀行價值和效益的最大化。爭取外部政策支持、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利用多種金融工具和市場、制定內部盤活獎勵措施等,都是值得探索和選擇的途徑。
3、監督層面。重組貸款治理是信貸治理工作的延伸和難點,由於重組方式的復雜性、重組時間的長期性和重組結果的多變性,輕易產生違規違紀和道德風險等現象,必須加強檢查監督和內外部審計,堵塞漏洞,切實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

Ⅱ 貸款重組與借新還舊的區別

1、性質不同:貸款重組是銀行由於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或無力還款而對回借款合同還款條款做出調答整的過程。借新還舊是貸款到期(含展期後到期)後不能按時收回,又重新發放貸款用於歸還部分或全部原貸款的行為。

2、結果不同:貸款重組是操作過程, 重組貸款是操作結果。

3、原則不同:貸款重組能夠對降低信貸風險和減少貸款損失產生積極效果。借新還舊則不是。

(2)正常貸款重組調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貸款重組時盡量做到額度降低,這樣做的好處是對於銀行來說總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於客戶而言,也會給客戶一定的壓力。如果每次重組額度都沒有下降,客戶就會產生較大程度的依賴感,對於我們資產的安全性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很多時候甚至會出現坐等風險的發生。

盡量不要採取以貸還貸的方式,如果這種操作方式佔比過高,很容易會形成客戶效仿的情況,這樣對不良貸款後續處理極為不利,特別是貸款投向主要在農村和行業相對集中的時候,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會更大,非常容易引起集體對抗。如果一定要採取這種方式,必須要降低額度,按原額度繼續貸款的話,退出的可能性會很小。

Ⅲ 貸款重組的必要條件

貸款重組必須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借款人具有還款意願,無逃廢銀行債務記錄;
(二版)借款人生產經營活權動基本正常,通過貸款重組有望在近年內逐步走出困境,具有一定償還貸款的 能力;
(三)借款人能夠按時支付利息或雖未按時支付利息但能夠在貸款重組時還清全部欠息,或除此之外尚能 償還部分本金;
(四)未發生影響借款人償債能力的訴訟。

Ⅳ 為落實國十條措施,應對國內經濟下滑風險,銀監會對銀行機構的貸款重組監管做出哪些調整

一是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展並購貸款業務。二是督促各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含內政策性銀行、國容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按有關要求設立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加大對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對涉農類貸款實行有區別的信貸管理和考核政策,結合農戶生產經營特點和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加大涉農信貸投入力度。四是鼓勵實施貸款重組,對部分符合條件的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企業予以信貸支持。五是拓寬項目貸款范圍。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已列入發展改革委制定的發展規劃,政府相關部門已同意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的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在一定額度內向非生產性項目發起人或股東發放搭橋貸款。六是支持信貸資產轉讓,合理配置信貸資產。七是允許有條件的中小銀行業適當突破存貸比。八是支持創新擔保融資方式和消費信貸保險保障機制。九是科學實施貸款責任追究。十是支持信託公司和財務公司業務創新發展。

Ⅳ 貸款重組的重組方案

貸款重組方案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一)貸款重組條件和效果的評估。通過審查回借款人提供的資答料和項目具體情況,對該項貸款是否符合貸款重組基本條件,重組能否對借款人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積極影響,能否維護銀行債權、促進貸款回收等進行客觀評價和分析預測,為貸款重組決策提供依據。
(二)降低風險的措施。主要包括:
1.將貸款轉移給具有良好資信和清償能力的新借款人;
2.增加或更換擔保人、改變擔保方式;
3.接受借款人以實物資產抵償部分貸款;
4.其他降低風險的措施。
(三)貸款結構的調整。主要包括:
1.貸款期限的調整;
2.貸款償還的安排;
3.重組貸款的適用利率;
4.其他事項。

Ⅵ 貸款重組的貸款重組與貸款分類

貸款分類的依據是貸款的內在質量,貸款重組一般不會引起貸款分類結果的變化,被重組的貸款至少應劃分為次級貸款,重組貸款仍然逾期至少應劃分為可疑貸款。

Ⅶ 貸款重組包括哪些措施

折疊豁免部分本息
借款人以低於貸款本息的現金清償債務(豁免部分本息),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同意借款人以低於貸款本息的現金清償到期債務,即貸款銀行豁免借款人部分本息,其餘部分一次性或分期以現金方式償付,豁免的債務部分成為貸款銀行的損失。
產生此種重組方式的背景,一般是貸款銀行與借款人有著長期的銀企合作關系,由於受到經濟景氣、借款人經營狀況變化、政府幹預等因素的影響,從維護雙方的長遠利益出發,貸款銀行主動做出讓步。
貸款經重組後,一旦借款人按修改後的還款條件清償了到期債務,此筆銀行債權即告消失。
折疊抵債資產
借款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貸款本息(抵債資產),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同意借款人以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等非現金資產抵償到期貸款本息。
產生此種重組方式的背景,大多數情況是借款人經營、財務狀況惡化,還款意願差,置信用資質於不顧,對貸款銀行的催討、起訴等手段無動於衷,甚至要挾銀行接受現金與非現金搭配的債務償付方式,而貸款銀行為了盤活資產,壓縮不良,在現金回收無望的情況下,只有接受以物受償。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普遍加大對存量呆滯貸款的清收力度,非現金回收大幅增加,直接表現為待處置抵債資產的余額激增,抵債資產的規范治理已成為加強銀行資產保全、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
折疊債轉股
借款人將所欠貸款本息轉為資本(債轉股),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同意借款人將所欠貸款本息轉為資本,銀行以股權人的形式參與企業的部分經營決策,按期從企業取得股權分紅收益。或由金融資產治理公司購買貸款銀行的債權,按照一定價格轉換為企業股權,再利用上市、協議轉讓和企業回購等方式出讓股權,回收資金。
產生此種重組方式的背景,一般是政府為了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減輕企業債務負擔,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同時為了創建金融安全區, 防範金融風險的暴露,牽頭在貸款銀行、金融治理公司和借款人之間協調、操作而形成的。
折疊修改還款條件
其他修改還款條件的形式,指貸款銀行與借款人修改原還款條件,以其他形式進行債務償付,如同意借款人延長貸款償還期限、先償還全部利息再延長貸款償還期限、延長貸款償還期限但要加收利息等。或是在修改原還款條件時,附有或有條件(或有收益、或有支出),即依據未來某種事項的出現,決定雙方的收益或支出,未來事項具有不確定性。
此種重組方式,在目前情況下是比較多見的,如貸款展期、轉貸、"借新還舊"等,以不嚴重損害貸款銀行的債權利益為前提。既給予借款人一定的籌措資金緩沖空間,又適當化解了銀行的貸款風險,是銀行降低不良額和l不良率的重要手段。
折疊混合形式
混合形式的重組貸款,指以現金、非現金資產、債務轉為資本和修改其他條件等方式組合清償貸款本息,如銀行同意延長貸款償還期限並蕊免部分貸款本息,借款人以部分現金方式、部分非現金方式償還債務等。

Ⅷ 貸款重組的注意問題

商業銀行為了降低客戶違約風險引致的損失,而對原有貸款結構(期限、金額、利率、費用、擔保等)進行調整、重新安排、重新組織的過程。貸款重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是否屬於可重組的對象或產品
②為何進入重組流程。
③是否值得重組,重組的成本與重組後可減少的損失孰大孰小。
④對抵押品、質押物或保證人一般應重新進行評估。
貸款重組的流程:
第一,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准備重組方案。
第三,與債務人磋商和談判,並就貸款重組的措施、條件、要求和實施期限達成共識。

閱讀全文

與正常貸款重組調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那杜外匯平台 瀏覽:1000
同花順看滬股通資金流向 瀏覽:604
2萬日兌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96
興全趨勢投資混合重倉 瀏覽:491
上證股指期貨指數在哪看 瀏覽:857
外商投資法利好那些股票 瀏覽:716
股票為什麼會低開 瀏覽:549
理財一般包括哪些 瀏覽:866
蘇寧與京東的價格戰 瀏覽:213
pr融資 瀏覽:963
投資管理公司章程 瀏覽:241
2013中國外匯儲備結構 瀏覽:21
阿合馬理財措施不包括 瀏覽:453
找工雷達投資 瀏覽:188
紅衛融資一期 瀏覽:225
期貨品種日均持倉數據 瀏覽:473
光大銀行理財可靠嗎 瀏覽:593
韓元128000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8
借貸寶內部貸款一萬的額度 瀏覽:298
8元人民幣兌韓幣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