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日資金流向問題,到底該相信哪個數據
股票的成交是建復立在有一制方買入一方賣出的基礎上的。
所謂的資金流出與流入都是有一定的公式的。
現在的網站與軟體大部分採用的是大單為主的思想。
即:買入單子(500手1個)比賣出單子大(5手100個)為資金流入,反之資金流出。其實他們得到的數據都是花錢從交易所買的,只是計算公式與設計思路不同而已。出現偏差很正常。
㈡ 興業證券為什麼看不了華寶股份的資金流向
300741最近資金凈流出2.7874億,盤面呈現出凈流出狀態。不過近三天有少量資金入場買貨專,但造屬成不了多大的動靜,短期謹慎看多。
㈢ 廣發證券手機易淘金如何查看個股資金流向
手機易淘金的資金流向通過個股界面的「資金」進行查看,資金流向是回以主買主賣方答向作為交易資金方向參與計算的,數據僅供參考。大單:成交量大於等於60000股或交易金額大於等於300000元;中單:成交量大於等於10000股小於60000股或交易金額大於等於50000小於300000元;小單:成交量小於10000股或交易金額小於50000元。
㈣ 怎麼看股票資金流向
如何看出股票有沒有主力資金進入
1、股價大幅下跌後,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股價間斷性地出現寬幅振盪。當股價處於低位區域時,如果多次出現大手筆買單,而股價並未出現明顯上漲。
2、雖然近階段股價既沖不過箱頂,又跌不破箱底,但是在分時走勢圖上經常出現忽上忽下的寬幅震盪,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3、委託賣出筆數大於成交筆數,大於委託買進筆數,且價格在上漲。
4、近期每筆成交數已經達到或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1倍以上。
5、小盤股中,經常出現100手以上買盤;中盤股中,經常出現300手以上買盤;大盤股中,經常出現500手以上買盤;超大盤股中,經常出現1000手以上買盤。
6、在3-5個月內,換手率累計超過200%。近期的「換手率」高於前一階段換手率80%以上,且這種「換手率」呈增加趨勢。
7、在原先成交極度萎縮的情況下,從某天起,成交量出現「量中平」或「量大平」的現象。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8、股價尾盤跳水,但第二天出現低開高走。股價在低位盤整時,經常出現小「十字線」或類似小十字線的K線。
9、在5分鍾走勢圖下經常出現一連串小陽線。日K線走勢形成縮量上升走勢。
10、雖遇利空打擊,但股價不跌反漲,或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線。
11、大盤急跌它盤跌,大盤下跌它橫盤,大盤橫盤它微升。在大盤反彈時,該股的反彈力度明顯超過大盤,且它的成交量出現明顯增加。
12、大盤二、三次探底,一個底比一個底低,該股卻一個底比一個底高。股價每次回落的幅度明顯小於大盤。
13、當大盤創新高,出現價量背離情況時,該股卻沒有出現價量背離。股價比同類股的價格要堅挺。
從以上幾條可以判斷莊家進入的可能性,炒股需要長時間對一個股票的觀察了解,和自己的看盤能力來決定看懂莊家的深度了,新手在經驗不夠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去看看牛人榜里的牛人是怎麼操作的,他們都是經過多次選拔賽精選出來的高手,跟著他們操作要靠譜得多,願能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㈤ 手機易淘金如何查看個股資金流向
您好,手機易淘金的資金流向通過個股界面的「資金」進行查看,資金流向是以主版買主賣權方向作為交易資金方向參與計算的,數據僅供參考。
大單:成交量大於等於60000股或交易金額大於等於300000元;
中單:成交量大於等於10000股小於60000股或交易金額大於等於50000小於300000元;
小單:成交量小於10000股或交易金額小於50000元。
㈥ 我看和訊網的滬深300指數資金流向分時數據是比較准確的,但就是有5分鍾的延時,怎麼能得到實時的數據呢
資金流向數據是通過計算公式計算當天成交買賣得出來的(現在的計算公式都是通過專表面的數據得出的);由於屬期指可以T+0操作,所以變動幅度很大,一些人在買入之後發覺形式不對或是既得利益後往往快刀斬亂麻,因此在技術公式條件下的結論往往會出現錯誤情況下,通過幾分鍾的時間來觀察未來數據來驗證當前計算結果,得出來的數據自然正確很多了,這個無非就是拿時間換正確率的方法,這種數據根本就不可信,何必去深追。
㈦ 銀行證卷資金流向alpha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應該是Alpha(阿爾法)模型。
下面的文字請參考:
1、什麼是阿爾法策略?
投資者在市場交易中面臨著系統性風險(即貝塔或Beta、β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即阿爾法或Alpha、α風險),通過對系統性風險進行度量並將其分離,從而獲取超額絕對收益(即阿爾法收益)的策略組合,即為阿爾法策略。從廣義上講,獲取阿爾法收益的投資策略有很多種,其中既包括傳統的基本面分析選股策略、估值策略、固定收益策略等等,也包括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對沖交易貝塔風險、獲取阿爾法收益的可轉移阿爾法策略。後者在國內通常被稱為阿爾法對沖交易策略,並在近年A股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
2、阿爾法策略是如何構建的?
阿爾法策略所涉及的市場領域非常廣泛,在股市、債市、商品市場等各類金融市場都有應用。而目前國內市場上最常見的還是股市阿爾法對沖交易策略,其通常利用選股、擇時等方面優勢,尋找具有穩定超額收益的現貨組合,通過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來分離貝塔,進而獲得與市場相關度較低的阿爾法收益。尤其是在熊市或者盤整期,可以採用「現貨多頭+期貨空頭」的方法,一方面建立能夠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組合的多頭頭寸,另一方面建立股指期貨的空頭頭寸以對沖現貨組合的系統風險,從而獲取正的絕對收益。此外,還有機構根據獲取阿爾法的途徑,採取統計套利交易、事件驅動、高頻交易等策略來獲取阿爾法收益。而在上述各種策略構建過程中,基於大類資產配置、行業配置、擇時與選股體系的量化策略均得到了廣泛應用。
3、阿爾法對沖交易策略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Alpha策略成敗的兩個關鍵要素是:其一,現貨組合的超額收益空間有多大;其二,對沖交易成本的高低。兩者相抵的結果,才是Alpha策略可獲得的利潤空間。在股市Alpha策略中,最考驗策略制定者水平的因素在於選股方法和能力。
4、阿爾法策略在我國市場的發展空間如何?
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阿爾法策略一般運用在市場效率相對較弱的市場上,如新興股票市場、創業板市場等。我國的股票市場正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效率相對較低,特別是伴隨著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衍生品種的推出,的確存在利用風險對沖來獲取超額收益Alpha的巨大需求和空間。
用量化模型構建個股組合
在構建個股組合方面,投資者可以採用量化模型的方法來選股。量化模型的優勢在於能覆蓋全部股票,業績的穩定性和可復制性高。基金公司運用最多的量化模型是多因子模型。影響股票收益的因子有多種,大致可分為長期因子和短期因子。長期因子包括價值因子,盈利質量因子等,短期因子則包括市場技術分析以及動量等因子。將這些因子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構成了對每一隻股票的打分,此打分也稱股票的預期收益。用此方法計算出來的預期收益盡管不像狙擊步槍一樣精準,卻可像沖鋒槍一樣,在大概率上具有較高的勝率。
在構建投資組合過程中,與預期收益同等重要的是預期風險。有些股票盡管有很高的預 期收益,但如果預期風險也很高,在歷史上收益的波動率很大,那麼在投資組合中所佔的權重也不應太高。在預測風險方面,專業機構往往會購買商業模型或開發自己的風險模型來預測每一隻股票的風險,進而計算組合風險。
在確定組合中個股權重時,專業機構會根據投資者的收益要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從量化因子庫中選擇適當的因子為投資者量身定做預期收益模型,同時兼顧股票的預期風險和交易成本,用優化的方法計算組合中每隻股票的權重。
阿爾法對沖策略是選擇具有超額收益能力的個股組合,同時運用滬深300股指期貨對沖市場風險以獲得超額收益的絕對收益策略。此種策略追求的是與市場漲跌相關性較低的絕對收益。
用股指期貨對沖市場風險
確定了股票的最優組合並不代表一定能有正的收益。即使我們有最好的預期收益模型和最好的風險模型,我們也只可能做到戰勝所有股票的平均值,即戰勝指數。如果指數下跌了百分之二十,我們的模型即使戰勝指數百分之十,我們最終還是虧損了百分之十。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在市場上獲得正的收益呢?答案就在於運用股指期貨對沖掉市場風險。
在股指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在購買股票現貨的同時賣空同等金額的股指期貨,即所謂的套期保值策略。如果市場上漲,現貨隨著市場的上漲而盈利,股指期貨則由於我們賣空而出現虧損。由於我們的股票組合能夠戰勝市場,所以現貨方面的盈利多於股指期貨方面的虧損,最終我們盈利。反之,如果市場下跌,現貨方面虧損,股指期貨方面會出現盈利。由於我們股票組合戰勝市場,虧損的比市場小,那麼股指期貨的盈利要大於股票方面的虧損,我們還是盈利。
主要風險在於選股策略
下面讓我們看兩個實例。以2012年2月為例,自2月1日至2月17日期間滬深300指數上漲3.13%, 此期間根據簡單的多因子模型組合測算,模型上漲3.59%,戰勝市場。如果我們在2月1日以2469點收盤價賣空1202合約,2月17日合約到期時以2537點平倉。期間股指期貨虧損2.76%,股票盈利3.59%,最終我們盈利0.83%。
以2012年5月為例,自5月2日至5月18日滬深300指數下跌4.06%,此期間模型組合下跌3.74%,跌幅小於市場。如果我們5月2日以2686點賣空1205合約,至5月18日合約到期時以2576點平倉,期間股指期貨盈利4.12%,減去3.74%的股票虧損,最終我們盈利0.38%。
從以上兩個實例中可見,不管市場上漲還是下跌,賣空股指期貨總能對沖掉大部分現貨股票組合的市場風險。阿爾法對沖策略的主要風險在選股策略上。由於股票市場的規律性變化、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和統計模型本身的概率屬性,選股模型在某些月份或特殊時期有可能失去效用,出現做多的股票跑輸市場的情形,從而產生短期的虧損。這需要投資者有正確的認識,也要求基金經理能不斷完善投資模型和操作技巧,增強獲勝概率。
熊市和震盪市表現最佳
下面我們看看阿爾法對沖交易策略和貝塔策略的對比。貝塔策略是指被動跟蹤指數的策略,從長期來講,貝塔策略是可能盈利的,但由於股票市場波動比較大,在某段特定時間內往往會出現虧損或被套住的情況。以A股市場2011年1月4日到2012年11月29日的表現,滬深300指數在2129點到3372點之間波動,日收益率最高為4.9%,最低為-3.8%,年化風險高達20%。同期的阿爾法對沖策略,日最高收益率為2.16%,最低為-0.31%,年化風險為2.1%,風險僅為指數的十分之一。從累計收益來對比,2011年到現在滬深300指數虧損近30%,而阿爾法對沖策略則累計上漲23%。
很多投資者對貝塔風險的防範意識往往不足。市場跌50%以後需要100%的收益來回填。而投資者往往不能有足夠的信念和理由來堅持,客觀上造成了追漲殺跌、市場漲而投資者虧損的局面。阿爾法對沖策略則有效地迴避了市場過山車式的震盪,使投資者能長期穩定地參與經濟的發展、股市的成長和個股的機會。
阿爾法對沖交易策略在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第一,現貨與期貨頭寸之前的差額,即風險暴露敞口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套期保值的效果。第二,由於現貨是長期持有,而股指期貨合約有到期日,所以在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時需要向下一個合約展期,從而維持套期保值的延續性。第三,股指期貨有日盯市保證金制度,投資者需要密切注意股指期貨的保證金,以免被強制平倉。第四,對沖交易策略在熊市和震盪市中表現最佳,在牛市中投資者可適當調整對沖比例,在拿到alpha收益的同時適當收獲整個市場的上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