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優先股股票籌資的優點有
優先股籌資的優點:
1、財務負擔輕。由於優先股票股利不是發行公司必須償付的一項法定債務,如果公司財務狀況惡化時,這種股利可以不付,從而減輕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2、財務上靈活機動。由於優先股票沒有規定最終到期日,它實質上是一種永續性借款。優先股票的收回由企業決定,企業可在有利條件下收回優先股票,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3、財務風險小。由於從債權人的角度看,優先股屬於公司股本,從而鞏固了公司的財務狀況,提高了公司的舉債能力,因此,財務風險小。
4、不減少普通股票收益和控制權。優先股不就參與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限制。
優先股(preference share or preferred stock)是相對於普通股 (common share)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優先股股東沒有選舉及被選舉權,一般來說對公司的經營沒有參與權,優先股股東不能退股,只能通過優先股的贖回條款被公司贖回,但是能穩定分紅的股份。
② 為什麼公司籌集資金時,發行普通股股東紅利會減少,發行優先股卻不會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它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也是發行量最大,最為重要的股票。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中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 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優先股是公司在籌集資金時,給予投資者某些優先權的股票,這種優先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優先股有固定的股息,不隨公司業績好壞而波動,並已可以先於普通股股東領取股息; ②當公司破產進行財產清算時,優先股股東對公司剩餘財產有先干普通股股東的要求權。但優先股一般不參加公司的紅利分配,持股人亦無表決權,不能藉助表決權參加公司的經營管理。 因此,優先股與普通股相比較,雖然收益和決策參與權有限,但風險較小,優先股起源於歐洲,英國在16世紀就已發行過優先股。但在以後幾百年內,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一般公司為了便於管理,只發行普通股,很少發行優先股。進入20世紀後,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為了籌集急需的巨額資金,優先股就有了適宜生長的土壤。公司發行優先股主要出於以下考慮: ①清償公司債務; ②幫助公司渡過財政難關; ③欲增公司資產,又不影響普通股股東的控制權。 一些國家的公司法規定,優先股只能在公司增募新股或清理債務等特殊情況下才能發行,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發行過優先股。
③ 企業為什麼要籌集資金
企業尋求發展,就需要擴大自己的資金流動率,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企業不缺資金。
企業也在不斷的投資,但是投入與收益中間還有一個時間差,就會導致賬戶流動資金的缺少。就需要資金的注入。
另外,尋求外部的投資一旦企業虧損,就會有更多的人一起來承擔風險,保證原始股東權益。
④ 使用優先股籌資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優先股(Preferred stock)
——股份公司發行的、優於普通股股東分取公司收益和剩餘財產的股票,是一種介於股票和債券之間的混合證券。
優點:(1)發行公司認為優九股比債券的風險更小;(2)可以避免使普通股權益得到稀釋;(3)可以避免類似於負債還本付息時集中的現金現象。
缺點:(1)優先股股息得不到減稅的好處;(2)增加了公司的財務風險,從而提高了普通股的資本成本。
1.優先股籌資的優點。首先,優先股籌集的資本屬於權益資本,通常沒有到期日,即使其股息不能到期兌現也不會引發公司的破產,因而籌資後不增加財務風險,反而使籌資能力增強,可獲得更大魄負債額。其次,優先股股東一般沒有投票權,不會使普通股股東的剩餘控制權受到威脅。第三,優先股的股息通常是固定的,在收益上升時期可為現有普通股股東「保存」大部分利潤,具有一定的杠桿作用。
2.優先股籌資的缺點。首先,優先股籌資的成本比債券高,這是由於其股息不能抵沖稅前利潤。其次,有些優先股(累積優先股,參與優先股等)要求分享普通股的剩餘所有權,稀釋其每股收益。
⑤ 籌集資金的方法有那幾種
如下:
1、借款
企業可以向銀行、非金融機構借款以滿足購並的需要。這一方式手續簡便,企業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所需的資金,保密性也很好。但企業需要負擔固定利息,到期必須還本歸息,如果企業不能合理安排還貸資金就會引起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
2、發行債券
債券使公司籌集資本,按法定程序發行並承擔在指定的時間內支付一定的利息和償還本金義務的有價證券。這一方式與借款有很大的共同點,但債券融資的來源更廣,籌集資金的餘地更大。
3、普通股融資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股份。普通股不需要還本,股息也不需要向借款和債券一樣需要定期定額支付,因此風險很低。但採取這一方式籌資會引起原有股東控制權的分散。
4、優先股融資
優先股綜合了債券和普通股的優點,既無到期還本的壓力,也並不必擔心股東控制權的分散。但這一種方式稅後資金成本要高於負債的稅後資本成本,且優先股股東雖然負擔了相當比例的風險,卻只能取得固定的報酬,所以發行效果上不如債券。
5、可轉換證券
可轉換證券是指可以被持有人轉換為普通股的債券或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由於具有轉換成普通股的利益,因此其成本一般較低,且可轉換債券到期轉換成普通股後,企業就不必還本,而獲得長期使用的資本。但這一方式可能會引起公司控制權的分散,且如到期後股市大漲而高於轉換價格時會使公司蒙受財務損失。
6、購股權證融資
購股權證是一種由公司發行的長期選擇權,允許持有人按某一特定價格買入既定數量的股票,其一般隨公司長期債券一起發行,以吸引投資者購買利率低於正常水平的長期債券,另外在金融緊縮期和公司處於信任危機邊緣時,給予投資者的一種補償,鼓勵投資者購買本公司的債券,與可轉換債券的區別是。
可轉換債券到期轉換為普通股並不增加公司資本量,而認股權證被使用時,原有發行的公司債並未收回,因此可增加流入公司的資金。
(5)優先股籌集資金原因擴展閱讀:
資金籌集的動機要求:
(一)動機:
1、擴張:擴大規模。
2、償債。
3、調整資金結構:降低資金成本和風險。
4、混合動機:即要擴大規模,又要償債。
(二)籌資原則:
1、規模適當原則:合理確定資金需求量,努力提高籌資效率。
2、方式經濟原則:研究投資方向,提高投資效果。
3、籌措及時原則:適時取得資金來源,保證資金投放需要。
4、資金結構合理原則:合理安排資本結構,保持適當的償債能力。使風險小,成本低。
5、來源合理原則:遵守國家有關法規,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籌資渠道:
1、國家財政資金:是國家對企業的直接投資或稅前還貸、減免各種稅款形成的。
2、銀行信貸資金:是銀行對企業的各種貸款。
3、非銀行金融資金:是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租賃公司等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
4、其它企業資金:企業間相互投資、商業信用形成的債權、債務資金。
5、居民個人資金:形成民間資金來源渠道。
6、企業自留資金:企業內部形成的資金,如,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
7、外商資金:國外商人投資國內企業所引進的國外貨幣。
幾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分析:
1、長期借款成本
長期借款指借款期在5年以上的借款,其成本包括兩部分,即借款利息和借款費用。一般來說,借款利息和借款費用高,會導致籌資成本高,但因為符合規定的借款利息和借款費用可以計入稅前成本費用扣除或攤銷,所以能起到抵稅作用。
例如,某企業取得5年期長期借款200萬元,年利率11%,籌資費用率0.5%,因借款利息和借款費用可以計入稅前成本費用扣除或攤銷,企業可以少繳所得稅36.63萬元。
2、債券成本
發行債券的成本主要指債券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券利息的處理與長期借款利息的處理相同,即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應以稅後的債務成本為計算依據。
例如,某公司發行總面額為200萬元5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11%,發行費用率為5%,由於債券利息和籌資費用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企業可以少繳所得稅39.6萬元。若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為更精確地計算資本成本,應以實際發行價格作為債券籌資額。
3、留存收益成本
留存收益是企業繳納所得稅後形成的,其所有權屬於股東。股東將這一部分未分派的稅後利潤留存於企業,實質上是對企業追加投資。
如果企業將留存收益用於再投資,所獲得的收益率低於股東自己進行另一項風險相似的投資所獲的收益率,企業就應該將留存收益分派給股東。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難於債券成本,這是因為很難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及股東對未來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作出准確的測定。
計算留存收益成本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由於留存收益是企業所得稅後形成的,因此企業使用留存收益不能起到抵稅作用,也就沒有節稅金額。
4、普通股成本
企業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普通股成本一般按照「股利增長模型法」計算。發行股票的籌資費用較高,在計算資本成本時要考慮籌資費用。
例如,某公司普通股目前市價為56元,估計年增長率為12%,本年發放股利2元。若公司發行新股票,發行金額100萬元,籌資費用率為股票市價的10%。
則新發行股票的成本為16.4%.企業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發行費用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但資金佔用費即普通股股利必須在所得稅後分配。該企業發行股票可以節稅100×10%×33%=3.3(萬元)。
⑥ 普通股籌資、優先股籌資、債券籌資在籌集資金方面有什麼不同
普通股籌資
優點
發行普通股籌資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發行普通股籌資沒有固定股利負擔;發行普通股籌資是公司籌集資本最基本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中抵消通貨膨脹。
缺點
資金成本較高;分散管理權
優先股的特徵
與普通股相比優先股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優先分配固定的股利。優先股股東通常優先於普通股東分配股利,且其股利一般是因定的,通常用一個定額或相當於股票面額的一定比率表示,較少受公司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的影響。所以優先股類似於固定利息的債券。
2.優先分配公司剩餘利潤和剩餘財產。在公司未發放優先股股利之前,不得發放普通股股利;當公司因經營不善而解散或破產清算時,在償還全部債務和付清清理費用之後,如有剩餘資產,優先股股東有權按股票面額先於普通股股東得到清償。總之,優先股股東具有剩餘利潤的優先分配權和剩餘財產的優先清償權。
3.優先股股東一般無表決權。在公司股東大會上,優先股股東一般沒有表決權,通常也無權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
4.優先股可由公司贖回。發行優先股的公司,按照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發行時的約定及根據公司的需要,可以採用一定的方式將所發行的優先股收回,調整公司的資本結構。
相對股票籌資而言,債券籌資的優點有:資金成本較低;保證控制權;具有財務杠桿作用。缺點:籌資風險高;限制條件多;籌資額有限。
⑦ 優先股與普通股籌資的優缺點有哪些
優先股的優點:
財務負擔輕。由於優先股票股利不是發行公司必須償付的一項法定債務,如果公司財務狀況惡化時,這種股利可以不付,從而減輕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財務上靈活機動。由於優先股票沒有規定最終到期日,它實質上是一種永續性借款。優先股票的收回由企業決定,企業可在有利條件下收回優先股票,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財務風險小。由於從債權人的角度看,優先股屬於公司股本,從而鞏固了公司的財務狀況,提高了公司的舉債能力,因此,財務風險小。
不減少普通股票收益和控制權。優先股不就參與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限制。
優先股的缺點:
資金成本高。由於優先股票股利不能抵減所得稅,因此其成本高於債務成本。這是優先股票籌資的最大不利因素。
股利支付的固定性。雖然公司可以不按規定支付股利,但這會影響 企業形象。
普股票籌資的優點 :
發行普通股籌措的資本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
發行普通股籌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
發行普通股籌集的資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資金來源,可作為其他方式籌資的基礎,尤其可為債權人提供保障,增強公司的舉債能力。由於普通股的預期收益較高,並可一定程度地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普通股籌資容易吸收資金。
普通股籌措資本的缺點 :
普通股的資本成本較高。首先,從投資者的角度講,投資於普通股風險較高,相應地要求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
其次,對籌資來講,普通股股利從稅後利潤中支付,不具有抵稅作用。
此外,普通股的發行費用也較高。 通股票市價產生不利影響,損害到普通股股東的權益。
⑧ 企業為什麼要籌集資金
1、企業籌集資金是為了生產經營發展,必須有資金來源,無論是資本金還是債務金;
2、總體來說,兩種方式,一種是資本金,其實就是股票融資,還有優先股等形式;另一種就是債務金,實質就是銀行借債。前者成本高,但是沒有償還的風險,後者成本低,還有節稅功能,但是是需要償還的,如果資不抵債有破產風險。
請參考,我是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回答的,希望對你理解這個問題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