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然脂肪醇和工業脂肪醇的區別
天然脂肪醇為某個C鏈區間的混合醇
⑵ 脂肪醇的結構
脂肪醇為具有8至22碳原子鏈的脂肪族的醇類。脂肪醇通常具有偶數的碳原子和一個連接於碳鏈末端的羥基。通式為ROH。
⑶ 脂肪醇國內生產企業有哪些
沙索益海、無錫東泰、武漢四方行
浙江鳳凰現在改名叫浙江恆翔
⑷ 16/18天然脂肪醇作什麼用處
Cetearyl Alcohol
棕櫚醇, 鯨蠟硬脂醇
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稠化劑,來自於棕櫚、椰子樹之脂肪醇,常使用於面霜、洗發乳等產品
⑸ 請問脂肪醇都用在哪些行業
天然脂肪醇廣泛應用於日用化工、紡織、印染、醫葯等行業,是製造陰離子、陽離子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主要原料,如羥乙基化產品、磺化產品、烷基化產品、酯化產品,也是洗滌劑、香波、乳化劑、潤滑添加劑、保濕劑等其它表面活性劑的原料。
⑹ 為什麼異構十醇的氣味比脂肪醇的小
為什麼異構十醇的氣味比脂肪醇的小
脂肪醇為琥珀色粘稠液體,具有潤濕、凈洗、抗靜電等性能,是良好的泡沫穩定劑,也有柔軟性能,與其他表面活性劑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增效、分散污垢粒子的作用,毒性與肥皂相當,對皮膚刺激性小。 二、 主要用途 本品是輕後型液體洗滌劑、洗發劑、清洗劑、液體肥皂、刮臉膏、洗面劑等各種化妝品用的中性洗滌劑和洗發劑的不可缺少的成分,還可用作膏霜劑製品的乳化穩定劑
⑺ 脂肪醇是什麼
先回答你的問題:可以用的
下面介紹一下脂肪醇
洗滌劑用表面活性劑的原料之一。通式為ROH。洗滌劑用醇的R一般為 C12~C18的烴基。這種高碳脂肪醇原具有兩親的特性,即在分子中有疏水基如碳氫鏈,又有親水基如羥基。但由於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必須添加親水基或將羥基轉變為硫酸基,使親水親油平衡值達到必要數值後,脂肪醇衍生物有了足夠的親水基能使之溶解於水,並能成為聚集體(膠束)時,這種脂肪醇衍生物才是表面活性劑。例如,十二醇不溶於水,但當它變成十二醇硫酸鈉時,由於接上了一個硫酸基(—SO3—),水溶性變好,並能在水中生成膠束,達到一定濃度時,顯示出非常好的表面活性。人們就是利用這種特性,以脂肪醇為原料,制出了多種具有各種優異性能的表面活性劑。
[編輯本段]最早的脂肪醇
脂肪醇最早是由鯨蠟製取的,所得的混合脂肪醇經磺化中和後成為硫酸鹽,是最早的一種陰離子洗滌劑。其後開發利用來源比較豐富的椰子油、棕櫚油和牛油為原料。水解所得脂肪酸再還原為醇。統稱為天然脂肪醇。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後,以石油產品為原料,生產的脂肪醇稱為合成脂肪醇。生產脂肪醇的方法比較重要的有高壓加氫法、齊格勒法和羰基合成法。
[編輯本段]高壓加氫法
以動植物油脂為原料經高壓加氫而得脂肪醇。在工業上,原料油脂先經預處理、醇解(即酯交換)轉變成脂肪酸後再加氫。也可用脂肪酸直接加氫或酯化後加氫製成醇。用脂肪酸直接加氫制脂肪醇對設備的材質要求高。
[編輯本段]脂肪酸加氫制脂肪醇的化學反應式
RCOOH+2H2—→RCH2OH+H2O
脂肪酸酯加氫制脂肪醇的化學反應式:
RCOOR′+2H2—→RCH2OH+R′OH
高壓加氫法有固定床法和懸浮床法等,但其基本工藝流程相同
[編輯本段]齊格勒法
以乙烯為原料和三烷基鋁作用,通過鏈增長、氧化製得鋁醇化合物,再經水解、中和、分餾而製得脂肪醇
為K.齊格勒於1954年所創,由美國大陸油品公司於1962年最早投產,產品為直鏈偶碳醇。這一生產方法的主要反應有以下幾步:
三乙基鋁制備(氫化和加成反應):
Al+H2+2Al(C2H5)3—→3Al(C2H5)2H
3Al(C2H5)2H+3C2H4—→3Al(C2H5)3
烷基鋁制備(鏈增長反應):
Al(C2H5)3+3nC2H4——→R3Al
鋁醇化物制備(氧化反應):
R3Al+O2——→Al(OR)3
脂肪醇製取(水解反應):
Al(OR)3+H2SO4——→Al2(SO4)3+3ROH或 Al(OR)3+H2O——→Al2O3+3ROH
[編輯本段]羰基合成法
將烯烴、一氧化碳與氫氣在催化劑及加壓條件下合成醛。醛的原子數比原料烯烴多一個碳。醛經過加氫製得脂肪醇。此種烯烴的醛化反應(OXO反應)為德國化學家O.勒倫於1938年所發現。
OXO反應如下:
醛化(甲醛化或氫甲醯化)反應
⑻ 脂肪醇的發展過程
脂肪醇最早是由鯨蠟製取的,所得的混合脂肪醇經磺化中和後成為硫酸鹽,是最早的一種陰離子洗滌劑。其後開發利用來源比較豐富的椰子油、棕櫚油和牛油為原料。水解所得脂肪酸再還原為醇。統稱為天然脂肪醇。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後,以石油產品為原料,生產的脂肪醇稱為合成脂肪醇。生產脂肪醇的方法比較重要的有高壓加氫法、齊格勒法和羰基合成法。
⑼ C12—C18的脂肪醇有哪些
C12 月桂醇
C14 肉豆蔻醇
C16 棕櫚醇(鯨脂醇)
C18 硬脂醇
⑽ 脂肪醇里的脂肪是什麼意思
優質解答
脂肪醇(Fatty alcohols)是一種含有飽和及不飽和碳鏈的合成化合物.
脂肪醇可分為天然脂肪醇和合成脂肪醇兩種.
天然脂肪醇以天然的動植物油脂為原料,而合成脂肪醇是從石油中經過提煉、裂解與合成過程得到的.作為合成潤濕劑、分散劑、增溶劑、潤滑劑等多種精細化學用品的基礎化工原料,脂肪醇被廣泛用於清潔、個人護理用品及工業行業.
脂肪醇為具有8至22碳原子鏈的脂肪族的醇類.脂肪醇通常具有偶數的碳原子和一個連接於碳鏈末端的羥基.一些脂肪醇為不飽和醇,而一些為支鏈醇.這些醇類都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
脂肪醇在天然當中並不大量存在,只存在於如:蠟、脂肪酸酯和脂肪醇.
[1] 脂肪醇直到1900年才被發現.他當村通過鈉和蠟酯進行布沃-布朗還原反應得到.進入19世紀30年代催化氫化方法開始進入商用領域,該法將脂肪酸酯也就是通常的動物油脂通過氫化反應得到脂肪醇.到了40年代和50年代,石化原料開始成為重要的化工原料,Karl Ziegler發現了乙烯的聚合反應.這兩個重要發現打開了合成脂肪醇的大門.
從天然來源制備一個傳統並仍然有效的得到脂肪醇的途徑是通過脂肪羧酸酯.蠟酯以前就是通過捕獲鯨魚並提取其中的精子油獲得的.另外一條路徑就是種植荷荷巴.脂肪酸三酯,即熟知的甘油三酯可通過動植物來源獲得.這些三酯都可進行酯交換反應得到甲酯,然後氫化得到醇類.典型的動物油脂為C16-C18,植物油脂的鏈長變化相比更多.更長的脂肪醇鏈(C20–C22)可通過菜籽油獲得;相比更短的脂肪醇鏈(C12-C14)可通過椰子油獲得.
從石化來源制備脂肪醇還可以通過石化原料進行制備.在Ziegler過程中,乙烯在三乙基鋁條件下進行低聚化而後進行空氣氧化反應.這個過程可以得到偶數碳鏈的醇類:
Al(C2H5)3 + 18 C2H4 → Al(C14H29)3
Al(C14H29)3 + 1.5 O2 + 1.5 H2O → 3 HOC14H29 + 0.5 Al2O3
此外乙烯還可低聚化得到烯烴混合物,進而進行氫甲醯化反應,該過程可得到奇數碳鏈的醛,繼而可氫化得到奇數碳鏈醇.例如,從癸烯氫甲醯化得到C11的醇:
C8H17CH=CH2 + H2 + CO → C8H17CH2CH2CHO
C8H17CH2CH2CHO + H2 → C8H17CH2CH2CH2OH
在殼牌高碳烯烴法中,殼牌公司調整了起始烯烴低聚物的碳鏈長度分布從而迎合市場需求.該法通過中間體復分解反應來達成.[2]得到的混合物進行分餾和氫甲醯化或者氫化進行下一步生產.
應用脂肪醇主要用於生產洗滌劑和表面活性劑.它們是化妝品、食品和工業溶劑的組成部分.由於天然的水油兩性,脂肪醇可作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還可用於化妝品和食品工業中的乳化劑、潤滑劑和增稠劑.
營養通過植物蠟和蜂蠟獲得的極長鏈脂肪醇(VLCFA)被報道可以降低人血漿膽固醇.極長鏈脂肪醇被發現存在於粗穀物,蜂蠟和許多植物衍生的食品.報道還建議每人每天需要攝入5–20 mg的混合C24–C34醇(包括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降低21%–29%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攝取量;提高8%–15%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攝取量.蠟酯可以被膽汁鹽(依賴於胰腺分泌的羧基酯酶)水解,釋放由胃腸道吸收的長鏈醇和脂肪酸.對成纖維細胞內脂肪醇代謝的研究表明:極長鏈脂肪醇、脂肪醛和脂肪酸在脂肪醇循環中可進行可逆的互相轉化.對於遺傳病過氧化物酶體紊亂(包括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和舍格倫-拉森綜合征(鱗癬樣紅皮病))的患者,這些化合物都無法進行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