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胃鏡時為何要染色
一般概念胃鏡檢查中,染色法可被用以將某些染料通過口服、胃鏡下噴灑,靜脈或動脈注射使胃粘膜染色,然後再作胃鏡檢查觀察其著色圖象,以利於診斷早期胃癌,特別是直徑6~10mm的小胃癌和直徑小於5mm的微小胃癌和不典型胃癌,並與萎縮性胃炎,腸腺化生以及良性潰瘍作鑒別。染色原理對比原理:一些染料不能使胃粘膜著色,而是沉積於胃小凹內,與桔紅色胃粘膜形成明顯的對比,從而在胃鏡下可看清胃粘膜的微細凹凸變化,這就是對比原理。所用的染料即對比染色劑,有靛胭脂和伊文思藍。
Ⅱ 如何早期發現消化道癌症
目前,消化內鏡檢查(胃鏡、腸鏡)是消化道檢查的首選方法。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胃鏡、腸鏡設備,不僅僅可以完成普通內鏡檢查,還具有放大、染色功能,再配合盧戈氏液、靛胭脂等染色劑,對於早期腫瘤的發現和診斷十分准確。超聲內鏡是在傳統的內鏡前端加上一個超聲探頭,不僅能對病變表面進行觀察,還能觀察癌腫浸潤的深度和有無淋巴結的轉移。從而區分能否進行內鏡下治療。而且還可以採用無痛內鏡技術,麻醉師對患者使用丙泊酚,使患者可以在睡夢中完成整個內鏡檢查過程,完全沒有痛苦。
消化道腫瘤患者大多數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一般出現症狀後再檢查幾乎都是中晚期,因而體檢特別是高危人群查胃腸鏡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年齡在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有腫瘤家族史;前一次做胃鏡有慢性胃炎,中度不典型增生,胃出血、腸出血;胃、大腸有息肉,大便出現過黏液便、血便等,都需要重視胃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