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銀行資金管理系統架構

銀行資金管理系統架構

發布時間:2021-08-07 13:11:32

Ⅰ 銀行的系統是用什麼架構的

銀行體制是指決定金融機構本身及其管理機構的組成設置和職能的制度。又稱銀行體系、銀行系統。
一國銀行體制的建立取決於該國的政治歷史條件與經濟的發展。由於世界經濟發展的相互滲透及模仿等因素影響,各國銀行體制也有基本相同之處。一般來說,較為完善的銀行體制由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商業銀行為主體,加上各種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而組成。上述各金融機構受立法的保護與約束,並由金融管理當局(中央銀行或由政府單設的管理機構)管理和監督,在經濟活動中為實現國家經濟目標而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銀行體制的發展歷程
第一,中國銀行體制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期間成立了中共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此後需要關注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的組建,其於1948年12月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並組成的,以此標志著中國國家銀行體系的初步建立。
第二,中國銀行體制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計劃經濟時代(1953-1978年)。在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中,人民銀行體製成為國家管理信貸資金的主要手段。中國人民銀行既是國家管理金融機構和貨幣發行的機關,同時又是全面經營銀行業務的國家銀行。
第三,步入國家銀行過渡到中央銀行體制時代(1979-1992年)。中國初步建立起了有中國特色的中央銀行制度。1978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脫離財政部獨立出來,1983年國務院又做出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並成立工商銀行,承擔由原來人民銀行辦理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的決定。至此,我國初步形成了一個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以國家銀行為主導,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金融機構所組成的新的銀行系統,改變了過去的「大一統」局面。
第四,逐步強化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階段(1993年至今)。中國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案)》等,從制度的層面對銀行體制進行規范。中國人民銀行的功能得到重新定位:中國人民銀行為國務院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的宏觀調控部門。這種職能的變化集中表現為「一個強化、一個轉換和兩個增加」。

Ⅱ 中國人民銀行除夕資金架構

作為中國重要的跨行清算網路——中國銀聯今日公布了一組除夕當天的交易數據:2019年除夕當天,中國銀聯處理跨行支付清算2617億元,同比增長81.3%。2019年除夕當晚,銀聯網路系統成功率達100%,平均交易響應時間僅220毫秒,支付清算保障能力得到市場的進一步實戰檢驗。

Ⅲ 三大銀行,新it架構是啥樣

銀行IT系統 -整體架構

--銀行系統整體架構及發展方向:
1.網路結構:
1.1 中國國家金融通訊網(China National Financial NetWork):該系統使中央銀行、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連接在一起


1.2 CNFN三層網路結構:
1.一級節點:國家處理中心(National Processing Center,NPC)
2.二級節點:城市處理中心(City Processing Center,CPC)
3.三級節點:人行縣支行處理中心(Country Level Bank,CLB)

2.硬體結構:
2.1 伺服器:UNIX/LINUX中繼器
2.2 網路設備:
組網設備:網卡、傳輸介質
互聯設備:中繼器、網橋、路由器、網關、集線器、交換機、數據機
2.3 存儲設備:磁帶機 磁帶庫
2.4 自助設備:ATM CDM POS 列印機(包括列印存摺、回單)

3.軟體系統
3.1 中央銀行系統
北京:
中國現代支付系統(CNAPS)
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ABS)
中央銀行國庫業務處理系統(TBS)
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
上海
全國銀行間外匯交易系統
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系統
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匯票處理系統
中國銀聯系統

3.2商業銀行系統
綜合業務系統
綜合前置系統
中間業務系統
電子銀行系統(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其他電子銀行,未來電子商務)
災難備份系統
銀行其他系統

4.發展方向:
4.1 數據集中化
4.2 數據標准化
4.3 業務多樣化
4.4 渠道多元化

--必須掌握的技術
1.編程語言
1.1 c/c++,java
1.2 編譯器原理
1.3 使用vi/vim
1.4 使用Makefile
1.5 調試工具gdb/dbx等

2.操作系統
2.1 Linux/Unix原理
2.2 系統命令
2.3 shell編程
2.4 系統管理

3.資料庫
3.1 SQL語言
3.2 Oracle/DB2/Informix/MySql/Sybase等資料庫原理
3.3 資料庫編程
3.4 數據挖掘/數據分析
3.5 資料庫管理(DBA)

4.網路通訊
4.1 中間件通訊(Tuxedo/MQ/CICS/Weblogci(Java))
4.2 進程間通訊IPC
4.3 跨主機通訊TCP/IP
4.4 中間件管理

5.系統架構
5.1 了解銀行硬體(IBM)
5.2 熟悉B/S體系結構和C/S三層體系結構
5.3 熟悉銀行整個網路系統結構
5.4 網路系統管理

--必須掌握的業務
1. 銀行會計
1.1 會計科目
按照會計科目反映的經濟內容分類:
1.資產類
2.負債類
3.所有者權益類
4.共同類
5.損益類
按照會計科目反映的經濟內容分類
1.表內科目
2.表外科目

1.2 記賬原則
1.同向相加,異向相減
2.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2. 銀

行核心業務
2.1 資產類:1作為首位科目代號,1011表示現金
1.銀行貸款: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票據貼現
2.現金管理,金庫管理
3.系統:信貸管理系統

2.2 負債類:2作為首位科目號,2011表示對公存款
1.單位存款:活期存款,協定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保證金存款
2.個人存款:活期存款,定活兩便,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教育儲蓄),通知存款,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3.定期計提,活期結息
4.票據結算類業務:銀行匯票,商業匯票(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本票,支票
5.系統:同城清算系統,現代化支付系統,票據影像交換系統(小額)

2.3 所有者權益類:3作為科目號,312表示利潤分配
1.日常業務
2.年終結算業務

2.4 共同類:資產負債共同類,通常表示往來賬戶,4作為科目號,4070104表示准備金存款
1.業務:金融機構往來,資金拆借/資金劃撥,票據結算類業務
2.系統:同城清算系統,現代化支付系統,票據影像交換系統(小額)

2.5 損益類:5作為首位科目號,501,表示利息收入
1.收入類業務
2.支出類業務
3.年終結算業務:成本和費用核算,利潤及利潤分配

2.6 表外科目:或有資產負債類科目,6作為首位科目號,601表示承兌匯票
1.業務:憑證管理業務(有價單證,主要空白憑證,憑證出售等),貸款業務轉表外等

3. 銀行外圍業務
3.1 中間業務
1.代收代付業務
2.代理證券業務
3.代理保險業務
4.代理國債業務
5.代理財稅庫銀

3.2 外匯業務
1.外匯買賣業務
2.外匯存款業務
3.外匯貸款業務

3.3 信用卡業務

3.4 銀聯卡業務
1.本代他/他代本存取款
2.本代他/他帶本跨行轉賬
3.Pos消費,Pos退貨
4.預授權、預授權完成、預授權撤銷、預授權完成撤銷
5.商戶劃賬

3.5 IC卡業務(城市一卡通)
1.IC復合卡:使IC卡和磁條合二為一
2.小額消費支付:支付水電煤費用
3.公共交通支付:公交,出租
4.公共設施收費:汽車加油,停車
5.其他便民服務:餐飲超市,數字電視

3.6 現代化支付系統
1.大額支付系統
2.小額支付系統
3.票據影像交換系統

3.7 理財類業務:基金保險

3.8 其他業務:反洗錢,企業徵信系統,個人徵信系統

--如何學習銀行系統

--軟體工程

--銀行會計科目使用說明

--綜合業務系統

--大額支付系統

--小額支付系統

--綜合前置系統

--中間業務系統

--進程式控制制shell腳本

--如何保障運營維護

--如何和客戶談需求

Ⅳ 金融體系的基本框架

按我國金融機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劃分,主要體系如下: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主要區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辦理具體存貸款業務;中國銀行則承擔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相同的職責。
金融監管機構。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擔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出來的銀行業的監管職能等,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信託投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對證券、期貨業實施監督管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1998年11月設立,負責全國商業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按照我國現有法律和有關制度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保留部分金融監管職能。
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於1979年3月13日,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1993年4月,根據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及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國家局,是依法進行外匯管理的行政機構。
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政府發起並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業務的開展受國家經濟政策的約束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
商業性金融機構。我國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和保險機構三大類。
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指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中間業務為主的營利性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恆豐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包括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證券機構是指為證券市場參與者(如融資者、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這里所說的證券主要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發行和流通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等有價憑證,通過證券這種載體形式進行直接融資可以達到投資和融資的有機結合,也可以有效節約融資費用。
保險機構是指專門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和在華從事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分公司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Ⅳ 銀行管理組織架構是什麼樣的

以工商銀行為例:

Ⅵ 網路銀行系統構架有哪幾種模式

網上支付體系涉及主體有:買家,賣家,第三方誠信平台,銀行。 買家和賣家擔任了網上支付中實際需求者雙方的角色,他們是網上支付體系的最初產生和最終承受主體;第三方誠信支付平台擔任中間人角色,提供交易過程中資金臨時保管和擔保;銀行擔任資金流出流入保管人角色,其網上銀行支付和賬單清算服務是支付系統的強大後盾。 傳統的網上支付流程為:在一個線上交易中買家通過其銀行賬戶提取資金提交給第三方支付平台,賣家發貨(實物或虛擬服務),買家接收確認後,第三方平台將買家資金轉入賣家銀行賬戶,即完成網上支付整個流程。在實際發展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做大做強,也能開設一定額度的資金賬戶,弱化了銀行在網上支付中的功能。

閱讀全文

與銀行資金管理系統架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遠東貴金屬交易中心官網 瀏覽:8
新浪外匯加元 瀏覽:258
嫣然股票 瀏覽:333
普洱一般什麼價格查詢 瀏覽:398
銀華回報的基金凈值 瀏覽:475
黃金周國外搶中國遊客 瀏覽:356
小貸想從金融機構貸款 瀏覽:462
華山參滴丸價格 瀏覽:714
中航精鑄股票 瀏覽:545
投資理財帳戶 瀏覽:792
黃金投資概述 瀏覽:578
基金是怎麼波動的 瀏覽:319
股票價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瀏覽:120
外匯每年 瀏覽:871
新一代信息技術股票 瀏覽:478
中國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排行 瀏覽:305
均值回歸外匯交易策略 瀏覽:597
中國電影投資 瀏覽:926
2078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1
科創板基金申購比例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