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私募基金宣布清盤是什麼意思
基金將資產全部變現,將所得資金分給持有人。也就是說,這只基金不運作了。
清盤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產品存續期滿;
2、業務結構調整;
3、觸及清盤線;
4、業績不佳主動清盤。
希望你的這只不是業績的原因。
② 私募基金管理費怎麼收
私募基金的管理費問題確實是新手較為關注的問題,當初在這個問題上專我也是研究了很屬久,跟你分享下哈,以亞洲價值資本這樣的私募舉例,費用包括1%的認購費,1-2%的固定管理費, 20%績效費提取(注,一般績效費是從賺取的錢中收取的)。但是我是這么理解的,與其計較管理成本的一點差異,不如關注投資盈利能力上的差異。投資股票倒是不要管理費,但是虧得讓人心疼啊。另外,不同私募管理費的收取也會存在細微差異,有些在封閉期贖回還會有3%的贖回費, 具體你也可以咨詢你中意的私募基金,了解他們具體費用的收取情況啦。
③ 私募基金清盤是什麼意思
每個陽光私募基金募集說明書都有規定當基金虧損超過一定的比例時,該基金將會清盤。清盤的意思是該私募基金解散了,不存在,將剩餘的資金按比例給回投資者。
④ 私募基金清盤線和回撤率的區別,舉例說明!
清盤線指基金離基金成立合約中規定的清盤條件(一般指虧損程度)接近的風專險預警線。「清盤線」比例范圍與屬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有關,應針對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設置不同的標准。券商與專戶投資者協商設置的「清盤線」資產規模通常在50%至90%不等,即客戶能夠承受的賬面損失通常在50%至10%的范圍內。
最大回撤率:在選定周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後推,產品凈值走到最低點時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用來描述買入產品後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最大回撤是一個重要的風險指標,對於對沖基金和數量化策略交易,該指標比波動率還重要。比如說某私募從2e變成1.2e那就是說回撤率為40%。
⑤ 私募基金在虧損時還要扣管理費嗎
基金的管理費是按照管理規模每日計提的,也就是說和是否盈利無關,只要基金存續著就扣除
⑥ 基金管理費和託管費怎麼收
有前端收取的,也有後端收取的,需結合購買時所選擇的份額類型來判斷。
⑦ 私募基金的管理費有哪些
私募基金的管理費有以下:
1、認購費用
認購費為投資者在基金募集期內認購基金時需要一次性繳納的費用,認購費主要用於市場推廣、銷售、注冊、登記等基金募集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
2、固定管理費用
固定管理費是投資者支付給基金管理人的報酬,包含信託管理費、銀行託管費、律師費等一系列在私募基金日常運作中產生的費用。管理費的具體費率因基金種類不同而不同,通常是投資者承諾出資金額的2%/年左右。
3、浮動管理費
浮動管理費也稱業績報酬,是私募基金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私募基金在分配收益前要提取部分利潤作為業績報酬給基金管理人,這部分利潤是基金管理人最主要的收益。
4、贖回費
私募基金的募集期一般為1-3個月,募集期結束則進入封閉期。通常大多數私募基金均設有贖回封閉期和准贖回封閉期。贖回封閉期一般為1-6個月,期間不接受投資者申購或贖回。
(7)私募資金管理費和清盤擴展閱讀:
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方式是股權投資,股權投資的特點包括:
1、股權投資的收益十分豐厚。與債權投資獲得投入資本若干百分點的利息收益不同,股權投資以出資比例獲取公司收益的分紅,一旦被投資公司成功上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獲利可能是幾倍或幾十倍。
2、股權投資伴隨著高風險。股權投資通常需要經歷若干年的投資周期,而因為投資於發展期或成長期的企業,被投資企業的發展本身有很大風險,如果被投資企業最後以破產慘淡收場,私募股權基金也可能血本無歸。
3、股權投資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私募股權投資在向目標企業注入資本的時候,也注入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各種增值服務,這也是其吸引企業的關鍵因素。
⑧ 私募基金收取業績報酬要開發票嗎
私募基金所提取的業績報酬方法,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在過去幾年中,陽光私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高凈值投資者也踴躍參與。而直到最近,關於業績報酬計提的方法方式問題,才使得投資者重新審視自己所投資的產品。那麼私募究竟有哪些計提業績方式,哪種方式更為公平?
基本原則:利益一致
眾所周知,私募基金的業績報酬,一般是盈利的20%,有些私募可能達到30%。一般來說,投資人要將盈利部分的20%分給私募管理人,這也是國際上私募基金業績提成的通常標准。
對於這個問題,美國一位資深對沖基金人士曾對記者解釋說,他們認為這類以獲取絕對收益為目標的投資方式,和投資者投資實業的概念是類似的。投資者投資一項生意,通常是分一部分收益給實際的管理者。所以業績報酬20%或者30%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盈利。
在私募基金陽光化以前,私募行業的固定管理費通常相當低,一般沒有或者在0.5%左右。而在陽光化之後,由於託管行等參與有一定成本,私募的管理費有所上漲。現在股票私募的管理費通常在1.5%~2%上下,大於等於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由於大部分私募默默無名,通常規模很小,光靠管理費是難以生存的。
私募基金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通過提取業績報酬。較高的報酬也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從理論上來說,對投資人,雖然讓渡了20%的業績報酬,但這樣的一個讓渡,會讓私募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一致起來,讓私募的關注重點回到爭取正收益上來。也因此,通常較為優秀的私募對下行風險的控制特別重視,因為凈值一旦下跌,則不能計提業績報酬。同時,如果回撤過大,也會隨時喪失投資者的信任。
由於業績報酬的收取,通常都是採用「高水位標記」的方法,所以下跌後即使反彈,如果不反彈到歷史凈值高位,也是不能提取業績報酬的。
所以同時,為了更好地讓私募管理人和投資人的利益趨同,在資金投入方面,很多私募管理人也會自己購買一定份額。無論是通過信託還是券商渠道,過去很多老牌私募產品,私募管理人常購買10%的份額以表現出和投資者風險共擔——這類私募管理人相對更值得投資者信任。
早期的陽光私募,如在過去深國投平台上發行的私募,一般要求私募管理人購買至少一份,並在未來提取業績報酬時,要將業績報酬中的一部分轉成份額,一直到管理人佔到總份額的10%。這樣的條款,會讓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與投資人的利益更趨一致,與投資人靠得更近。
通過好的機制將蛋糕做大,讓私募管理人和投資人雙贏,這是業績報酬讓渡者和獲取者的共同目標。
計提方式多有不同
投資者要知道的是,同樣的業績報酬,因為演算法的不同,對私募管理人的驅動,及投資人實際讓渡出的收益,其實並不一樣。
早在2009年,銀監會正式對陽光私募的業績報酬提取辦法進行規范,其中稱盈利與清盤成為提成的必要條件(當時私募只能通過信託形式陽光化)。對此,當時業內嘩然群起攻之,在反對的同時,業內提出用「高水位」提成法代替「清盤法」。
所謂高水位是指只有基金業績超過了基金歷史最好水平,基金經理才能提取業績報酬。譬如,某基金歷史最好成績是凈值1.3元/份,而第二年凈值回落到1.2元/份,那麼雖然這一年基金仍然較發行價1元盈利20%,但該基金經理卻得不到業績提成。如果第二年該基金凈值達到1.4元/份,則基金經理可以得到業績提成,但「高水位」也就提高到了1.4元。這一方法目前已被不少陽光私募採用。
當時,業內認為銀監會的新規可能導致陽光私募難以生存。如果要求私募基金清盤後才能提取業績報酬,雖然從法理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說如果不清盤,產品凈值所代表的只能是賬面價值,每天都是波動的,並沒有真正兌現給投資者。但這卻違背了長期投資的本意,導致此後發行的陽光私募信託產品為了確保「不餓死」,都會設定1年或者2年較短存續期,對行業的發展也不利。
⑨ 私募基金清盤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基金關閉了,把股票全賣了,資金還給投資人。有強制清盤內和主動清盤兩容種。一般基金的條款中會有凈值跌破多少,清盤的規定(基金不同,閾值不同),大盤下挫,基金錶現不佳就可能觸發強制清盤;而主動清盤發生在基金經理看空後市,覺得沒有機會可以選擇主動清盤,如:趙丹陽的赤子之心,在07年底前主動清盤,成功逃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