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比歷史,看看人民幣貶值對A股影響多大
從人民幣貶值後,A股的跌幅情況來看,影響是比較大的!
我這里也有個指標,不知道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
我所說的就是底部引爆指標,能大概率抓取起漲牛股。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在出現底部信號之前,走勢平緩,處於橫盤整理狀態,積蓄放量,有人會納悶為什麼沒有股票代碼,在這里申明,平台規定不能薦股,被舉報會被封號
有意要此指標和個股的,可以看看玄陽解盤——公眾自媒體平台!
Ⅱ 人民幣的歷史及升值貶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好處
1.增強我國的購買力,外國的商品我們買都等於是別人打七、八折的價錢賣給我們。
2.同樣道理我國對外國進行投資或購買外國資產都會比以前便宜、便利。
3.人民幣的一次升值會引發經濟界人士認為人民幣還會升值,導致大量的資金進入中國,這足以抵消因投資成本加大而減少的投資額,而且還會大大的超出。
4.由於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被人民幣升值所抵消,人民幣升值還可以促使中國的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為主的方向轉化。
5.人民幣的升值可以為人民幣走向世界打下基礎,升值後的人民幣會給世界人民帶來信心,之後人民幣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6.社會福利直接提高,因為人民幣購買力提高,各方面的物價會相應的降低 7. 從短期效應來看是有利的。畢竟在相同的貨幣價值下,老百姓能買的東西多了。但從長遠看,不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最明顯的就體現在如上所說的進出口貿易方面。
壞處
1.國家的外匯儲備隨著升值幅度多少,相應損失。
2.國家的出口產品會因為人民幣升值受到一定的影響,就是出口因為人民幣升值,相對於外國進口商來講是成本增加,出口的數量有所減少。可因為中國商品的勞動力成本很低,20----30%的人民幣升值,不會很大的影響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可以說因升值而減少的出口額(還不一定)會由因升值而回收的外匯額填補,我國的外貿情況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3.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國的勞務輸出,很小程度的影響外國投資(同樣的投資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增加投資成本)。
4.因人民幣升值,增強了人民幣的購買力,會導致進口增加,縮小我國的貿易逆差額。(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5。銀行壞賬上升,帶來失業問題,FDI(外國直接投資)下降,農村地區發生通貨緊縮,人民幣的對外作用削弱,中國對WTO的承諾難以實現,進而帶來東南亞地區的金融不穩定,以及亞洲經濟的放緩。
6 人民幣升值會抑制我國出口。而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是美國。而進幾年美國屬於貿易逆差。升值會減緩這種情況。 相對而言,我國貨幣價值上升會刺激國外對我國的進口。
Ⅲ 求解歷史上的人民幣貶值
1949-1950 中國調整人民幣的匯率達49次,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至42000:1
80-90年代,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由接近2:1貶值至8.7:1
Ⅳ 美國自建國幾百年美元貶值多少,中國有美國的歷史人民幣得貶值多少
沒有可比性的,貨幣貶值是和購買力和經濟發展規模發鈔量有關的,直接比較一美元以前的價內值容和現在的價值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當時工資收入低啊,對應的物價也低。人民幣短期貶值如果幅度不大,與經濟發展同步,在國內生活和投資其實,人民幣是否貶值對我們影響不大。
從橫向比較其實美元一直是很堅挺的,其他國家的貨幣都經歷了很大的起伏,而美國因為國力的增長一直都比較穩定,所以美元大家才都願意持有。
貨幣是一個國家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直觀體現,並不能單純看數字。
Ⅳ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影響匯率變化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Ⅵ 人民幣貶值
不同的經濟背景下和國際經濟的影響下是不同的,2005年7月開始人民幣升值,是在國際貿易順差很大,貿易出口增長很快的情況下,此次貶值則不同.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的舉措.
1.因為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對外的價值,人民幣貶值主要目的一是促進國內出口(出口企業以外幣計價的出口收入能夠換到更多的人民幣),增加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出口企業影響很大,特別是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二是增加外商在國內投資的資本抽逃的成本(我國是外國直接投資額最大的國家),穩定國內經濟.對我們的生活來說影響不大.當然如果近期到國外旅遊或學習等需要支付外匯,則成本增大;還有國內的企業的生產促進會直接增加就業,增加人們的收入,就這點,對我們生活質量的進高還是有利的.
2.現在手裡的錢是不會影響的.這里要注意,人民幣對外貶值引起外貿出口的增長,帶動國內經濟的增長,國民收入的增長,消費和投資的帶動引起物價的上漲,這時,人民幣對內價值會改變,,一萬元還是一萬元,但實際購買力會下降. 在現在狀況下,這種物價上漲不會明顯,最多抵消一下因金融危機引起的投資消費下降而導致的通貨緊縮.
3.消除擔心之後,如果有餘錢,存款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考慮投資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比存款利率高一些.現在股市與房市還是迷茫,可暫不涉足,老百姓賺錢不容易啊.
Ⅶ 股票價格計算是否需要考慮歷史以來的人民幣貶值率
股票價格的計算與人民幣貶值率無關,但有分紅擴股的股票,為了便於比較,會有三個價格:不復權、前復權和後復權。
股票的復權:
股票因為派發現金紅利或送股,導致股價發生變化,被稱為除權(送股或轉股)和除息(分紅利)。但這樣股票價格前後對比就不在一個平台上,因為價值不一樣。為了使前後的股票價格能夠對比,就要把分紅轉增這些因素去掉,使股票價格比較基礎一致。這個過程就是復權股。
復權可分為前復權和後復權,前復權是以當前股價為基準價,除權前的股價相應降低。而後復權是以股票剛上市時的價格為基準價,當前的價格相應提高。
Ⅷ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Ⅸ 從歷史來看,貨幣的長期趨勢為什麼都在貶值
不管美國如何調整,從長期看,美元都是貶值的趨勢。原因很簡單,美國靠濫發美元來套取世界資源支持本國經濟。作為貨幣發行國,只要有危機發生,美國就要多印美元來解圍。最終美元的地位,也就幾種可能:)
1、美元的強勢地位,因為世界和平發展,逐漸減弱,世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歐元,人民幣等經濟體的貨幣進入強勢世界貨幣的序列,世界的金融貿易可以多貨幣結算。美元喪失世界貨幣地位,也就無法通過發行貨幣來綁架世界經濟,並最終逐漸平衡幣值到合理的地位(但肯定是貶值)。
2、美元地位下降,美國利用壟斷基本大宗商品的交易(如石油,貴重礦藏等),來維護美元的地位。但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加大軍事力量,來控制世界各主要基礎大宗商品的生產地。通過強行控制這些商品的交易行為必須使用美元來結算,來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這種情況是美國現在正在使用的。但問題是高昂的軍費開支赤字,會逼迫美國發行更多的美元來填補,長期看,就是美元的通貨膨脹,只不過是分散到全世界了。同時,軍事行動的投入和產出比,是很難按照正常的商業行為的估算來預測的,可能是很大的好買賣,有的時候也會做虧本。另外,會促使世界反美情緒和勢力的發展。
3、美國加緊開發下一輪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和服務產品,來作為發展美國經濟的基礎,進而間接支撐美元的貨幣地位。當最先進的技術或服務產品,需要從美國購買時,美元就總是強手的。這是一種經濟的良性循環。不過問題是,美國是否有能力把高級技術研究成果,很快的轉化成生產力。還有,就是這些技術成果,有多少是不需要低端的製造業就可以成為商品直接銷售的(估計很多都需要外包加工製造,軟體是好東東,在美國編好了直接就能賣)。
4、美元不斷萎縮,美國被迫把美元重新和貴金屬掛鉤,目的是通過貴金屬加強美元的信用地位。(畢竟全世界的黃金,大部分全存放在美國)。這樣可以重塑美元(美金)的霸主地位。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那樣意味著黃金幣值的無法估量的上漲,而美國政府喪失了通過發行紙幣,創造美元隱性的通貨膨脹,就能玩弄全世界經濟於掌心的能力。這種可能性很極端,只有在美國的軍事勢力還能自保,但沒有侵略和控制他國能力的時候才有可能被迫發生。
當然,可能還有很多可能,但長期看,美元貶值是無法抑制的,因為美國政府每天都在不停的開動印鈔機,只要有一天停下來了,美國經濟就失去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