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博納影業入股和頌傳媒,趙麗穎產後復出將會有多牛逼
人不在江湖,江湖滿是我的傳說。趙麗穎就是這樣一種霸氣的存在。雖然家人休產假在家休息,但熱搜是不斷的。甚至有球迷抱怨說他們脫離了比賽。
如何轉換?楊冪的轉型比較成功,他的老闆簽下了藝人,這幾年也賺了很多錢。雖然被批評為「女孩」、「不演戲」,但人流是沒有問題的,錢是沒有問題的。
趙女士顯然不想走這條路。因為她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了浩松傳媒。很明顯,她有更大的野心,想在電影和電視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下一步,她的回歸,是仔細檢查劇本。
有傳言說她想要轉型,所以她不想拍《楚翹2》,而是准備拍一部現代劇。雖然李英也拍了很多現代劇,但都是偶像劇。她最缺乏的是沉重而崇高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
例如,《大河》就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比如《父愛》、《金婚》等長跨度的現實主義作品。或者「我們結婚吧」,「沒關系」等等。只有這些作品才能讓她的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而不是靠演技慢慢成為明星。
一旦女明星結婚生子,劇情發展的道路就會變得更加狹窄。回歸轉型是她重返巔峰的必由之路。否則,她只會被遺忘。她加盟何松傳媒,其實還有比這更大的野心。
她想進入電影界。趙麗穎實際上拍過很多電影,但沒有一部能引起轟動。然而,《宮鎖沉香》中的大反派柳柳,這個角色充分證明了她的演技。《西遊記:女子國》固然令人驚嘆,但票房成績足以說明一切。
在轉型過程中,趙薇必須為兩件事做好准備。一方面,她必須繼續深入挖掘電視劇,像胡歌一樣選擇劇本和角色,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演員,而不是明星。
另一種是繼續在電影行業工作,甚至是國際電影。因為博納影業正式宣布正式入股和歌傳媒,這無疑表明和歌傳媒不久之後,將會有大動作。如果轉型成功,趙麗穎無疑將成為最優秀的女明星之一,甚至在事業上超過楊冪。讓我們期待她驚艷的回歸吧。
Ⅱ 阿里為什麼砸20億玩影視
7月25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發起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目標資金為20億元。據阿里影業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表示,阿里巴巴影業文化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投資於在電影集電視娛樂行業價值鏈上的公司。在該文化產業基金20億元的首期目標中,阿里影業和蕪湖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分別認購最高5億及15億份額。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張玉、石英婧與筆者進行了一番長聊。阿里在影視圈將會有怎樣一番動作呢?
個人認為,阿里文化產業基金未來發展的投資方向應該是放在上游產業鏈,或者說是IP的製造和孵化為主要目標之上。因為,這是當前阿里、乃至整個影視行業都最為薄弱的一環。此處的IP,不是僅僅簡單的購買、拿來其他領域的成熟文創資源,更多的應該會是在培育編劇、原創內容上下功夫,而且同時還會輻射到衍生品的鏈條上,畢竟阿里的根本立足點是電子商務。
從框架上來說,這樣的布局策略沒有錯,其實也是整個影業目前認同的大方向。難點在於怎麼做。就好像知道對岸是金山,可怎麼過河?搭橋還是駕船?現在看來,阿里所謂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影業的路數,並不成功。互聯網+影視,目前僅僅簡單的實現了O2O選座、在線播放等簡單的聚眾功能,製造了一條擴大「票房」的捷徑,或者說,在發行上擴大了通路。但對於影業自身的內容提質,並沒有造成實質性影響。因此阿里影業文化產業基金,作為扶持影業產業鏈的「又一個」金主,關鍵在於他們怎麼去扶植好內容。現在對於影視產業和相關阿里的競爭對手,乃至從互聯網殺奔影視行業的「野蠻人」而言,最大的難題就在於,顧客在那裡、店鋪也開張了,貨架上的東西沒人喜歡。
據悉,阿里影業在2015年以來,先後以8.3億元人民幣收購粵科軟體、5.2億美元收購淘寶電影和娛樂寶,投資8600萬美元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投資10億元人民幣認購大地影院可轉債。
阿里目前的連續收購,其實只是搭建了一個積木式的影業帝國,各個產業鏈上的節點並沒有真正打通。從大阿里的構架上,從內容原創(阿里影業、華誼)到發行、分銷、傳播(光線、優酷土豆、新浪微博)再到終端(魅族)的文化傳媒矩陣確實形成了,只是大家還是各自為戰。而從阿里影業的構架上,各種購買、投資下的影業公司、網路平台和實體院線,也缺少必要的連接。目前只能說,在發行上,阿里已經構建成了一個線上線下的大網,正等待電商以及其他阿里平台的大數據作為混凝土澆築,讓積木凝固成一體,但在內容創造上,阿里依然缺少實質性戰力,因此才用阿里影業文化產業基金去吸納更多的原創力量,逐步凝結為實體。
Ⅲ 在電影投資中比較火的公司是哪家公司
在電影投資中比較火的公司有:
1、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隸屬於萬達集團,成立於2009年,影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展影視投資、製作、發行、放映及後產品等全產業鏈業務。
萬達集團以三年作為影視傳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爭做到行業第一。2017年11月,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獲2017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2、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光線傳媒成立於1998年,經過21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光線通過持續的改進和創新,始終領導行業潮流,光線引人注目的E標已經成為娛樂界著名標志之一。
3、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
4、貓眼娛樂:
貓眼娛樂,前身為美團網於2012年成立的娛樂部門,開展在線電影票務業務。2015年5月,貓眼成立獨立法人實體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於2016年開始作為電影主控發行方開展業務,並開始從事其他娛樂業務2018年9月3日,貓眼娛樂遞交招股書,將赴港上市。2019年2月4日,貓眼娛樂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6月17日起,正式獲納入恆生港股通指數。
5、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博納影業集團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影業公司,已完成私有化,正大踏步回歸祖國。作為中國民營電影企業旗幟性代表,成立十八年來,博納影業集團以「規模化生產,前瞻性布局,深耕式經營」三大特點,在華語影壇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Ⅳ 博納影業天天提現騙人嗎
你是怎麼回的話就不說話吧!你們要去哪玩
Ⅳ 黃曉明章子怡入股了博納影業嗎
每逢影視公司上市,必有明星股東現身,博納也不例外。招股書顯示,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等7位影視明星成為博納影業的自然人股東。其中張涵予和黃曉明持股最多,分別擁有0.31%股份,此外章子怡持股0.19%,陳寶國持股0.13%,黃建新和韓寒分別持股0.06%,毛俊傑持股0.03%。這些明星股東在此前都與博納多次合作,張涵予主演、黃建新監制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為博納帶來了高票房。韓寒從作家轉型導演的《後會無期》《乘風破浪》兩部作品也選擇博納影業作為出品方。
博納影業集團(Bona Film Group Limited.)成立於2003年1月,總部位於北京,是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碼BONA)的中國內地影視集團,是中國唯一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具有強勁發行能力的影視內容製作公司。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廣告營銷、藝人經紀等。
2016年4月,博納影業集團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同時宣布停止其ADS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
Ⅵ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博納影業集團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影業公司,目前已完成私有化,正大踏步回歸祖國。作為中國民營電影企業旗幟性代表,成立十八年來,博納影業集團以「規模化生產,前瞻性布局,深耕式經營」三大特點,在華語影壇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博納影業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廣告營銷、藝人經紀、實景娛樂及影視文化旅遊城投資建設運營等。
法定代表人:於冬
成立時間:2003-08-01
注冊資本:109961.5187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05884880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維泰南路1號維泰大廈16樓1609室
Ⅶ 我喜歡當演員,我想加入博納影業,博納現在在招練習生嗎
Ⅷ 博納影業集團的機構負責
於冬,1971年出生於北京,中國目前最成功的電影發行人之一,他在1999年成功建立了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即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的前身,而後者目前已成為國內最成功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在海外更是贏得了「中國的米拉麥克斯」的美譽。於冬在2002~2008年過去六年中接連創下國內電影發行的新記錄。目前為止,保利博納在中國已發行近百部電影,總票房達到7990萬美元(7億人民幣)。於冬已經成為國內最成功的民營電影公司的管理者之一。
2014年5月,博納影業集團的現任總裁於冬的前妻臧黎璐起訴到法院,要求分割兩人婚姻期間的共同財產。因涉及大量股權,據估算,該案將涉及數億財產。前天上午,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Ⅸ 博納影業集團做直銷,真的假的普通人能參與嗎這個怎麼做啊
主要看你用啥方法,
還要看你掌握的資源,
這個不是說堅持堅持就能上去的,
是要講究方法方式的,
如果你沒有目的和目標,
沒有好的方法,
那隻能越做越迷茫,
現在白/度上有位(巧.宇老師),
她是這個行內的權葳,
她對這塊兒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做得非常好,
找她可以邦你!
Ⅹ 哪些中概股已經私有化並且有意回歸a股
年以來,已有32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約,這一數字比過去4年的總和還多,其中,在今年6月份,就多達14家公司,其中也包括博納影業。
「一方面,與在國內上市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同業公司相比,博納影業被明顯低估;另一方面,國內政策的暖風也不斷吹來,從今年5月份開始,商務部、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放寬海外資本上市的政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監管層有意降低企業拆除VIE結構的難度,為中概股回歸鋪平道路。」一個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博納影業踏上了回歸的道路。今年6月12日,博納影業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來自董事長於冬、紅杉資本、復星國際的私有化要約,以13.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而對於這條回歸之路,於冬一直都表現得信心滿滿,甚至曾給出「三年之內」的時間承諾。
「不出意外的話,收購工作應該會在年前(農歷2016年新年)宣布完成」,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除命途多舛的盛大游戲之外,目前其他中概股,如分眾傳媒、弘成教育、巨人網路都在4-6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私有化收購。如果博納今年還沒能完成私有化,也有可能是出了 狀況 ,輕則使公司回歸A股的時間延長,重則甚導致 回歸夢 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