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的GDP統計是根據公司什麼數據來進行統計的稅收還是上市公司貢獻多少GDP查哪個指標
國家GDP對於公司的統計數據指的應該是公司生產的在市場上直接銷售的商品和服務。
1、GDP的核算有3種方法。
第一種:GDP的概念是產值與服務。一方面,產值而言,計入GDP的是最終產值,因此要看你的企業類型,如果你是加工商,或者原材料製造的企業,可以這樣說,你所生產的產品都不會計入GDP,而是由最終環節的製造商生產出來的商品計入GDP。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某一種商品的最終製造商,也不能單單看利潤來核算GDP,因為是最終產值,所以你的企業生產了多少,就計多少,無論是銷售收入,還是存貨,因此,GDP與利潤無關。
第二種:收入法,就是按照會計科目算的,工資+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企業的GDP=企業當期創造的增加值。營業盈餘是區別於營業利潤的哈,利潤是針對於銷售環節而言的,而盈餘是針對產出環節,因此計入企業增加值的是盈餘不是利潤哈
樓主應該是做會計的吧,下面是我在網上找的,粘貼給你。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各生產要素創造收入的角度計算GDP的一種方法。即各常住單位的增加值等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餘四項之和。這四項在投入產出中也稱最初投入價值。各常住單位增加值的總和就是GDP。計算公式為:
GDP(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1、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而從生產單位得到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勞動者通過各種渠道從生產單位獲得的一切貨幣形式和實物形式的收入和個體勞動者通過勞動而獲得的收入。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工資,二是福利,三是從利潤或成本中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相當於工資性質的勞動報酬,四是實物性收入,指農民自產並用於個人消費的農副產品的價值,以及勞動者免費或以低於市場價格從單位得到的實物的價值。
2、固定資產折舊:是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生產活動中所消耗固定資產而提取的價值。固定資產折舊並非本期生產活動新創造的價值,而是生產中消耗的固定資產的價值,是屬於轉移價值。GDP之所以包括這部分轉移價值,是由於固定資產折舊是從固定資產中游離出來作為折舊進入成本,記入成本中的折舊也作為折舊基金被提出來用於新的固定資產投資,進入企業的資金循環運動,而不是像其他成本一樣消耗完畢,從這個角度講,它類似於增加值的勞動者報酬和營業盈餘。另外,從收入的角度考慮,把折舊計算在增加值中,可以避免由於把折舊計算在中間投入中,因折舊的大小不同而帶來營業盈餘的大小不一,從而造成增加值的波動。而如果把折舊計算在增加值中就會避免這個問題。因此,如果把折舊計算在增加值中,既可以提高GDP計算的准確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增強GDP的可比性。
3、生產稅凈額:是指各部門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與政府向各部門支付的生產補貼相抵後的差額。生產稅是政府向各部門徵收的有關生產、銷售、購買、使用貨物和服務的稅金。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銷售稅金,二是進成本的稅,指國家對生產單位從事生產活動而徵收的稅金,但有的行業把這部分稅統一作銷售稅金處理。三是各種附加和規費。生產補貼是政府為控制價格又要扶持生產而支付給某些部門的補貼,包括糧食企業的價格補貼和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實行增值稅後,生產稅中還要包括本期應交增值稅(產品銷項稅額與購買貨物、服務進項稅額之差)。
4、營業盈餘:是指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後的剩餘部分,它是常住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在對固定資產進行了補償,對勞動者進行了分配和上繳國家稅金以後所餘下的份額。
❷ GDP統計哪些數據
按照支出法計算GDP,包括:消費支出、固定資產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
按照收入法計算GDP,包括:生產要素收入、非生產要素收入。在我國,按照收入法統計GDP包括: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與你說的消費、投資,相對應的是出口,三者統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❸ GDP是如何計算的
1、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
總產出就是大家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市價,中間投入指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購非固定資產物品和對外支付服務的市價之和。比如一個麵包店生產了 100 元的麵包,在做的過程中烤箱壞了,花了 40 元請人修好了烤箱(對外支付服務),同時又用掉了買來的 20 元的麵粉、牛奶、雞蛋等原料(外購非固定資產的物品),那麼計入 GDP 的就是 100 - 40 - 20 = 40 元。
2、GDP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固定資產折舊 + 營業盈餘
這個計算其實就是對上面提到的生產法中的價值增值進行拆分,看看生產出來的價值都分配給了哪些要素,也可看作收入分配。
3、GDP = 最終消費支出 + 資本形成總額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 ( 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消費支出) +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 + ( 貨物和服務出口 - 貨物和服務進口 )
(3)資產價格gdp統計表擴展閱讀:
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❹ 資產負債表對該國GDP的比率 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負債很容易理解,就是在此賬面上,國家純欠外債量,比如我暫時設定負載100
GDP代表,一個國家一年內各個部門產生的有價價值,比如我生產的商品買了多少金額,注意不是利潤。無形資產獲得了多少外匯收入,比如旅遊業服務業等非實物價值的部分。
他們在一年內送的給國家帶來的產值總和,就叫GDP,他是有一個具體的值的,這個可以根據稅收來統計出來。(當然不逃稅部分可能就無法計算了)
然後用我外欠的金額去除以GDP的數值,就是這個比率了。
比如日本將13%升至22%,也就是說,日本的外債允許政府在進行借債,就相當於向國民借錢放國債一樣。將欠錢的額度放大點。
好比朋友之間,我本來欠你13塊,現在在向你借9塊錢,欠你22塊,到月底或年底後,我收到年終獎100塊後在還你而已。
❺ 國家怎麼統計GDP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
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
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
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
❻ GDP是如何計算的詳細點,謝謝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