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貸後管理和貸後審批分別是什麼意思
貸後管理是指從貸款發放或其他信貸業務發生後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結束的全過程的信貸管理。
貸後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
貸後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對於確保銀行貸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貸後管理是控制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發生的重要一環。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是不斷變化的。可能在審批授信時客戶經營財務狀況良好,但由於行業政策的影響、客戶投資失誤的影響,上下游的影響(負面影響表現在原材料漲價和產品降價或需求減少等)會引起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發生較大不利變化。貸後管理就是要跟蹤客戶所屬行業、客戶的上下游和客戶本身經營財務狀況包括其商業信用的變化,及時發現可能不利於貸款按時歸還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貸後審批是你申請貸款,銀行受理後的審批程序。審批通過,出了同意貸款書,確定了能貸款的金額,才算完成貸款手續。
⑵ 貸後管理是什麼意思
貸後管理是指從貸款發放或其他信貸業務發生後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結束的全過程的信貸管理。
長期以來,貸後管理一直是我國銀行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由於在信貸經營中存在的慣性思維和做法,當前的貸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在《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中,已將授信後管理和問題授信處理作為銀行授信業務的重要環節予以強調和規范,充分說明加強貸後管理的重要性。
(2)個人貸款業務貸後管理模式是擴展閱讀:
貸後管理的意義:
1、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
貸後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對於確保銀行貸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貸後管理是控制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發生的重要一環。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是不斷變化的。
可能在審批授信時客戶經營財務狀況良好,但由於行業政策的影響、客戶投資失誤的影響,上下游的影響(負面影響表現在原材料漲價和產品降價或需求減少等)會引起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發生較大不利變化。
貸後管理就是要跟蹤客戶所屬行業、客戶的上下游和客戶本身經營財務狀況包括其商業信用的變化,及時發現可能不利於貸款按時歸還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2、是銀行轉變經營管理理念的要求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重數量、輕質量;重結果、輕過程;重短期、輕長期。因此,商業銀行要實現科學發展必須轉變經營理念與機制,摒棄「重貸輕管」的發展方式,強化貸後管理,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穩定資產質量,增強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3、是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我國資產證券化還處於起步階段,尚難以成為轉移資產風險的主要手段,只有通過強化貸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授信敞口風險,減少資產質量問題,使授信資產得以順利收回,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使用效率和綜合收益,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4、是商業銀行變革服務客戶模式的手段
貸後管理不僅能控制資產質量,更能進行價值創造。一方面,通過貸後管理有利於把風險主動控制在商業銀行可接受的范圍內。另一方面,貸後管理是促進金融創新、提升服務客戶能力的重要工具與途徑。
⑶ 貸後管理是什麼意思啊
貸後管理是指從貸款發放或其他信貸業務發生後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結束的全過程的信貸管理。通俗來說貸後管理就是信用卡批了之後的銀行的管理,銀行給你批信用卡相當於給了你短期貸款,所以叫貸後管理。
(3)個人貸款業務貸後管理模式是擴展閱讀:
貸後管理:
長期以來,貸後管理一直是我國銀行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由於在信貸經營中存在的慣性思維和做法,當前的貸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在《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中,已將授信後管理和問題授信處理作為銀行授信業務的重要環節予以強調和規范,充分說明加強貸後管理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重數量、輕質量;重結果、輕過程;重短期、輕長期。因此,商業銀行要實現科學發展必須轉變經營理念與機制,摒棄「重貸輕管」的發展方式,強化貸後管理,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穩定資產質量,增強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資料來源:貸後管理
⑷ 銀行個人徵信有貸後管理是什麼意思
貸後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對於確保銀行貸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貸後管理是控制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發生的重要一環。
「貸後管理」具體的表現形式是指貸款下款之後或者信用卡下卡之後的徵信管理活動。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給你錢的機構)會在信用卡或者貸款發放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查看一下你的徵信。
銀行或金融機構之所以要進行「貸後管理」,是因為持卡人的還款能力是不斷變化的,可能在審批授信時客戶財務狀況良好,但由於一些原因(比如失業等)會引起用戶的財務狀況發生較大不利變化,影響正常還款。銀行或金融機構需要及時發現並了解這些變化,同時還會根據用戶的財務變化推薦一些業務。大家最常遇到的銀行推銷分期等等,就是一種應對策略。
(4)個人貸款業務貸後管理模式是擴展閱讀
徵信一詞源於《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其中,「信而有徵」即為可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徵求、驗證信用。徵信是依法採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徵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意義
中國的法制建設逐步走向成熟,各種法律法規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應運而生,但徵信立法工作仍然滯後,《條例》的出台將填補中國徵信立法的空白,而且對於推動中國徵信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網民提出,《徵信管理條例》一旦立法通過,其內容和規定就可成為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這表明我國徵信立法進入了快車道。
中國徵信法律制度建設已有時日,但距離建立統一的徵信法律體系仍任重道遠。現有的徵信規定多為規章、地方法規,呈部門、地區分割之勢,與市場經濟對統一市場的內在要求相悖,加之現有的規定本身也不乏需要完善之處。
所以,在著眼盡快制定統一的徵信法律或行政法規長期目標下,此次《徵信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對推動整個中國的信用進步,乃至中國經濟長遠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尚不成熟的中國徵信行業而言,加快立法進程,加強對徵信業的有效管理,是確保徵信業和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通過立法要求各商業銀行及其他信用信息提供者在向徵信機構報告企業或個人的不良信用信息時,應提前通知企業或個人,以保證徵信信息的准確性。這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徵信程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對減少事後社會成本,包括訴訟成本,不無裨益。
銀行作為經營者應該承擔起更多的提醒信用風險的社會責任,在將不良記錄提供給徵信系統前,應該建立善意確認制度,以書面形式及時告知當事人,給當事人提供異議和申辯的機會與渠道。
⑸ 個人徵信報告貸後管理是什麼意思
貸後管理,顧名思義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後,到你還清貸款前,會對這筆貸款的各個環節、方面等進行管理。
貸後管理具有以下幾大特點:
1、這里的貸後並不僅僅指貸款,還有信用卡,也是經常會有貸後管理的。
2、貸後管理的方面很多,包括貸款的用途,個人的信息變化,收入變化以及徵信變化。
3、貸後管理不僅僅是銀行會有,很多的正規金融機構也會有。
4、貸後管理一方面是保證資金安全,有問題時能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據你的徵信記錄推薦相關的業務。
貸後管理影響徵信嗎。
一般來說,對個人徵信造成影響的是收入、逾期以及負債等,而貸後管理只是一般的徵信查詢記錄,並不是負面記錄,是不會對徵信造成影響的。
但是各銀行的評判標准不一樣,不排除有的銀行看到貸後管理太多而推測你的負債很高,從而拒絕你的貸款或信用卡申請的可能。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