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銀行以外的,都不靠譜
② 什麼是外匯外匯投資是什麼意思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版他政權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③ 核銷單的「交單」動作是在什麼時候做最好
出口結關後,如需要核銷,海關會給企業列印出口報關單核銷白聯,列印的同時會上傳電子信息,一般1-2天企業就可以在出口收匯中查詢到數據,(電子口岸對交單時間沒有顯示),只要有數據都可以交單,但外管局有核銷的時間限制,所以請在有限期內進行交單.
④ 不懂股票、不懂期貨、不懂外匯,但是想在期貨操作中學習期貨的姿勢,可行嗎
學習是需要一段過程的,其實這些理論的都很簡單,就是實際操作起來不一樣。你想了解的話,先一個個的學習把,股票的話,就下載一個股票軟體,在網上搜索相關的信息,學會基本的先,要是不懂可以來我公司這邊教你
⑤ 漲姿勢:銀監會和央媽的關系
中國銀監會全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單位,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於2003年4月25日成立。它根據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
銀監會的主要職責
銀監會負責對全國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管理,它的主要業務可以非為兩種:監管業務和非監管業務。
監管業務方面,設大型銀行部、政策銀行部、城市銀行部等分別對五大行、政策性銀行、城商行等進行監管,此外還有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處非辦),對非法集資方面進行監管。
非監管業務方面,主要設有法規部,政策研究局,消保局,審慎規制局等部門,負責制定銀行業審慎監管規則等。
銀監會還掌握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准入權利,比如銀行董事高管的任職、銀行設立新的銀行網點等,都需要銀監會的審核批准。
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被統稱為「一行三會」,不過央行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三會是正部級的「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早期我國金融架構很簡單,即中國人民銀行主導下的各大國有銀行。直到1983年,國務院才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
再後來隨著金融業發展需要,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權被逐步分離:1992年,證券市場監管權轉到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1995年,證券公司監管權交給證監會;1998年,保險業監管權交給新成立的保監會;2003年,銀行業監管權又移交給新成立的銀監會。
至此,中國人民銀行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分管貨幣政策、貨幣發行和外匯黃金儲備等,而銀監會就成了負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
⑥ 外貿公司怎樣動作
偶也是剛剛畢業兩年不到的,一直在一外貿公司上班,自己的觀點供你參考
做外貿分好多種:
1.一般檔次比較高的外貿公司規模很大,通常都是以前的省公司或者更高級別,這種外貿公司一般不用你自己去開發客戶資源,通常是做跟單,分工比較明確,經過幾年的歷練會有很多選擇的機會,但是要熬的住,一般情況,這樣的公司門檻較高,不容易進,剛剛開始也不會有提成,工資福利待遇挺好
2.中型外貿公司,需要自己去開發客戶,但是公司可以提供一定的平台如交易會,收費的網路平台,有經驗人士的指導,可以拿提成,但是剛剛開始就插手做業務未必是好事情,建議先從基礎做起,我就是吃了很大的苦頭
3.小型外貿公司,沒有很好的平台,純粹靠個人實力去接訂單,難度大,但是受益高,沒有很穩定的薪水和福利,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挑戰不小
呵呵,外貿的形勢是越來越難做,當然機遇與挑戰並存,最好是就業之前好好斟酌下自身情況,自好問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以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⑦ 今年以來外匯政策有哪些大動作
去其糟粕是肯定的,做內盤還有Bbook的肯定會重點打壓
⑧ #交易部經理#外匯交易這行,還能不能愉快的玩下去,最近國家對支付通道的動作
我覺得玩肯定能玩下去的,畢竟炒外匯的人群龐大,可能就沒那麼愉快吧,金融版號稱最大的納權稅行業,裡面卻有著太多的擦邊球項目,隱藏著各種龐氏和傳銷,國家不動作怎麼行啊,哈哈,外匯不像別的項目,很多人確實接受了,但同屬金融行業怎麼跑的開?所以 我覺得 不會愉快 但肯定能玩下去,😋 來自職Q用戶:呂先生
大平台通常不止一兩條通道,有實力的平台不會受到沖擊。 來自職Q用戶:周先生
⑨ 在古代 如何正確的使用銀兩,漲姿勢
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看看下面這個推導:
1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2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3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4 結論,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5 驗證,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