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永華外匯

永華外匯

發布時間:2022-03-03 23:18:21

⑴ 恆生銀行的歷史

創辦初期
1933年恆生銀行創辦時期,4位創辦人中,何善衡出資最少,只有港幣1,000元,但他卻與恆生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
恆生銀號最初設於銀號錢庄林立的上環永樂街70號一幢舊建築物內,面積只有800平方呎。當時,銀號董事長由林炳炎出任,經理和副經理則分別為何善衡及梁植偉,全銀號職員僅11人,規模較小。初期主要經營買賣黃金,匯兌及找換的業務。開業首年,獲利10,389港元。恆生銀號以香港為基地,其後業務擴張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
日本侵華時期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大陸富戶紛紛南下,急於把銀元兌成港幣。由於恆生已在中國大陸遍設業務網路,生意滔滔不絕。中國國民政府急需外匯以資軍費,恆生更獨家代理政府的兌換業務,從中抽佣,獲利甚豐。
1941年,香港淪陷,恆生被迫停業。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帶同資金及18位員工往澳門暫避。由於當時澳門已有由區榮諤創辦了同名的恆生銀號,他們遂改名「永華銀號」繼續經營。
1945年,香港光復後,他們返港,並把恆生銀號搬往新址中環皇後大道中181號自置物業重新開業,新店規模較以前大。1946年,利國偉應邀加入,主理海外黃金買賣。
戰後初期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中國大陸實行一連串嚴格的外匯管制。至朝鮮戰爭時期,聯合國對中國大陸實行經濟封鎖,這既打擊了海外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信心,也對原先擁有大陸網路的銀行業務不利。此外,戰後香港經濟起飛,製造業及地產業崛起,借貸需求增加。在這兩種因素下,香港的銀行開始轉型。
由於失去了中國大陸的聯系,恆生也開始了業務轉型。1952年12月5日,恆生注冊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港元,實收資本500萬港元,並成立新的董事局。當時,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長,梁植偉任副董事長,何添任總經理。1953年,恆生遷入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63至165號一幢5層高的自置物業,全面開展商業銀行的業務。
當時,恆生主要客戶是巿民大眾及中小型企業。何善衡為職員訂下了一系列服務守則,規定員工必須以誠待客,深得社會大眾歡迎。至於中小企客戶,主要為廣東籍的制衣、玩具、電子、塑膠、五金的廠商。他們希望得到信貸,但卻沒有公司資產負債表及支持他們取得信貸的足夠條件。由於恆生早已了解他們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貸。這些小公司,後來也發展成大公司、大集團,並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1959年10月,恆生將注冊資本增至3,000萬港元,實收資本1,500萬港元左右。1960年2月7日,恆生改組成香港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恆生銀行」。同年,在九龍油麻地及旺角成立兩間分行,積極開拓港九的分行網路。1962年聖誕節,新總行大廈恆生大廈落成啟用,樓高22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而恆生總行則於1991年遷至中區消防局舊址。
從1954年至1964年,恆生的資本帳戶從630萬港元增至5,250萬港元,存款從2,100萬港元增至7.2億港元;總資產從3,200萬港元增至7.61億港元。在1965年香港股災發生前,恆生在存款和資產方面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面逐漸成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1965年銀行危機
恆生控股權易手
1965年1月,香港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的銀行危機。
事緣在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的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紛紛擁至提取現金,由於銀號一時間無法支付數額龐大的提款,最後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銀號。其後,擠提蔓延至其他華資銀行,如廣東信託銀行、恆生銀行、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等等。經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聲明對香港的華資銀行作出無限量支持,加上港府採取多項措施,至2月10日,風波暫告平息。但事件並未就此完結。直到3月,仍有部分報紙刊登了一些沒有根據、中傷本地銀行的流言,恆生是其中之一。期間,大客戶悄悄地取消帳戶;至4月初,擠提再次爆發,恆生銀行更是首當其沖。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當時大批客戶涌至提取存款,身為總經理的何添勸告不要急於提款。個別二、三十萬港元的大客戶如警司韓森,要求何添簽名擔保才停止提款。在總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後像廣場的香港會所。匯豐再次表明支持恆生銀行,並委派職員駐守恆生總行大堂,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一疊疊的鈔票遍布大堂的各個角落。但是,情況並未有改善的跡象。4月5日,恆生銀行一日之內失去了8,000萬港元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億港元。
面對這個困境,何善衡召開了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其時,得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1、接受美國大通銀行的援助;
2、停業並由政府接管;
3、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求協助。
經過多日商討,在4月8日,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匯豐,並交由通曉英語的利國偉全權處理。4月9日,在得到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批准後,立即與匯豐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在恆生的總價值及出售股權數量分歧較大。匯豐認為恆生總值6,700萬港元及要求收購恆生76%股權;但恆生方面認為其總值1億港元,並只願意出售51%股權。由於匯豐顧慮到若恆生倒閉自己也難以獨善其身,遂於4月12日答允以5,100萬元收購恆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62.14%至今)。消息傳出後,風潮也告平息。
據悉,何善衡因恆生控股權從此斷送而哭了兩個晚上。不過,在出售當日,他親自召開大會向員工解釋,穩定人心。匯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匯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最寶貴的資產,也除去了香港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在收購後,匯豐只派出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並繼續保持原來的華人管理層,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這是匯豐的遠識卓見。當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認為,恆生銀行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的管理層,所以匯豐不必插手。
恆生業務
在匯豐作為後盾下,恆生業務更大為擴展。
主力中小企業務:管理層仍堅持著專向中小企業埋首為主要方針。當時1960至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恆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如華資大戶鄭裕彤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恆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而長實也與恆生素有淵源,當年李嘉誠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衡會面。會面後,何善衡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為他做事干練,是有潛質的客戶。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例如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恆生提供按揭;由鄭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恆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住宅樓宇按揭服務:自1960年代開始,香港地產業也逐漸變得興旺。為了力爭中小型樓宇按揭市場,在1967年,恆生首創為中產階級(又稱「夾心階層」)提供長達7年期的住宅樓宇按揭服務,一改當時最多為期3年的做法,令中產階級得以置業。
招股上市:1972年,恆生銀行在香港上市。它將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變為10股,並發行新股,使實收資本從4,500萬港元增至1億港元。同年5月,恆生將其已發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萬股,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結果獲得29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6月20日,恆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戰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銀行。當天,恆生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後以165元收市,即恆生市值已高達16.5億。此外,恆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編制的「恆生指數」而深入人心。
擴展分行網路:另外,恆生銀行也在香港及中國大陸擴展分行,建立更廣泛的網路。至1972年上市為止,恆生在香港已擁有20間分行,超過2,000名員工,成為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及至1981年,分行數目更增至45間。同年,更取得在地鐵沿線開設分行的專營權。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恆生在中國大陸陸續建立分行。
收購永安銀行:1980年中期,銀行危機爆發。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總經理郭志匡挪用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永安由於無法收回該行董事及行政領導人的貸款,銀行資本出現負值。1986年5月,恆生銀行與永安銀行達成協議,由恆生向永安注資1.76億港元,取得該行50.29%股權,至此,恆生銀行成為永安銀行的最大股東。在恆生經營下,永安轉虧為盈。1993年1月,恆生將永安銀行賣給大新金融集團,獲利4.78億港元。
開拓中國大陸市場:恆生銀行(中國)為恆生銀行全資子公司,於2007年5月28日成立。截至2012年11月29日,恆生銀行(中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昆明、寧波共11家分行,在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南京、東莞、珠海、江門、汕頭設有26家支行,並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莞及南京設離行式的自動櫃員機。

⑵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永華南里支行怎麼樣

簡介: 後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永華南里支行」。
法定代表人:田凱
成立時間:2000-05-02
工商注冊號:110115001322764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興區永華南里9號樓一層

⑶ 10倍杠桿多少跌幅爆倉股民要如何避免爆倉

(一)十倍杠桿之下,買入的股票下跌10%就會爆倉,如果這時候你
不能及時補充進入保證金,那麼就會被強制平倉,你就血本無歸了,
因為下跌的10%已經把你的所有本金都跌沒了。
(二)作為投資者,應該如何去避免股票爆倉的情況發生呢?
1.要想避免爆倉,我們就要控制好倉位
避免滿倉操作,如前面舉的例子,如果我們滿倉操作,當股票連續下跌時,我們就只有坐等出局的份,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盡量分散投資,不把籌碼押一支股上。
投資2-3支股票最佳,我們可以利用幾支股票的盈虧互相彌補,當一支股票虧損時,還有別的股票在盈利,這樣可以將我們的虧損將至最低。
2.避免投資高風險的股票
如ST股、漲跌不受10%控制的股票等等,這些股票很容易引起爆倉。一些股民賭性大,認為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值得一試,但是炒股投資不能靠僥幸心理,一旦爆倉或者資金被套,後悔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大家一定要謹記謹慎投資,小心才能駛得萬年穿。
3.要制定一個嚴格的計劃
股市操作中,主力莊家在布局一支股票之前都會制定嚴密的計劃,什麼時候股票建倉、什麼時候吸籌、什麼時候洗盤、什麼時候出貨等等。
那散戶更是一樣,選擇一支股票之前,一定要對標的個股要有足夠的了解,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什麼時候加倉、減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風險發生的時候才能游刃有餘的應對。

(3)永華外匯擴展閱讀:
一、股票杠桿爆倉是指股票投資進行場外配資/融資操作時,,買入的股票下跌到某個價位時,必須追加保證金,如果沒有追加,系統會自動把投資者股票賣掉,用於償還所欠下的錢。股票進行杠桿投資時會面臨較大的風險,極易出現虧損的情況。

二、股票杠桿投資是指以借款方式取得資金來購買的股票,特別是指利用保證金信用交易而購買的股票。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採用現金保證金交易購買的股票、採用權益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採用法定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三、外匯交易爆倉是指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的客戶權益為負值的情形。
在市場行情發生較大變化時,如果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資金的絕大部分都被交易保證金佔用,而且交易方向又與市場走勢相反時,由於保證金交易的杠桿效應,就很容易出現爆倉。如果爆倉導致了虧空且由投資者的原因引起,投資者需要將虧空補足,否則會面臨法律追索。

⑷ 香港恆生銀行的歷史

1933年恆生銀號創辦時期,4位創辦人中,何善衡出資最少,只有港幣1,000元,但他卻與恆生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
恆生銀號最初設於銀號錢庄林立的上環永樂街70號一幢舊建築物內,面積只有800平方呎。當時,銀號董事長由林炳炎出任,經理和副經理則分別為何善衡及梁植偉,全銀號職員僅11人,規模較小。初期主要經營買賣黃金,匯兌及找換的業務。開業首年,獲利10,389港元。恆生銀號以香港為基地,其後業務擴張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大陸富戶紛紛南下,急於把銀元兌成港幣。由於恆生已在中國大陸遍設業務網路,生意滔滔不絕。中國國民政府急需外匯以資軍費,恆生更獨家代理政府的兌換業務,從中抽佣,獲利甚豐。
1941年,香港淪陷,恆生被迫停業。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帶同資金及18位員工往澳門暫避。由於當時澳門已有由區榮諤創辦了同名的恆生銀號,他們遂改名「永華銀號」繼續經營。
1945年,香港光復後,他們返港,並把恆生銀號搬往新址中環皇後大道中181號自置物業重新開業,新店規模較以前大。1946年,利國偉應邀加入,主理海外黃金買賣。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中國大陸實行一連串嚴格的外匯管制。至韓戰時期,聯合國對中國大陸實行經濟封鎖,這既打擊了海外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信心,也對原先擁有大陸網路的銀行業務不利。此外,戰後香港經濟起飛,製造業及地產業崛起,借貸需求增加。在這兩種因素下,香港的銀行開始轉型。
由於失去了中國大陸的聯系,恆生也開始了業務轉型。1952年12月5日,恆生注冊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港元,實收資本500萬港元,並成立新的董事局。當時,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長,梁植偉任副董事長,何添任總經理。1953年,恆生遷入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63至165號一幢5層高的自置物業,全面開展商業銀行的業務。
當時,恆生主要客戶是巿民大眾及中小型企業。何善衡為職員訂下了一系列服務守則,規定員工必須以誠待客,深得社會大眾歡迎。至於中小企客戶,主要為廣東籍的制衣、玩具、電子、塑膠、五金的廠商。他們希望得到信貸,但卻沒有公司資產負債表及支持他們取得信貸的足夠條件。由於恆生早已了解他們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貸。這些小公司,後來也發展成大公司、大集團,並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1959年10月,恆生將注冊資本增至3,000萬港元,實收資本1,500萬港元。1960年2月7日,恆生改組成香港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恆生銀行」。同年,在九龍油麻地及旺角成立兩間分行,積極開拓港九的分行網路。1962年聖誕節,新總行大廈恆生大廈落成啟用,樓高22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而恆生總行則於1991年遷至中區消防局舊址。
從1954年至1964年,恆生的資本帳戶從630萬港元增至5,250萬港元,存款從2,100萬港元增至7.2億港元;總資產從3,200萬港元增至7.61億港元。在1965年香港股災發生前,恆生在存款和資產方面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面逐漸成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1965年銀行危機:恆生控股權易手
1965年1月,香港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的銀行危機。
事緣在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的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紛紛擁至提取現金,由於銀號一時間無法支付數額龐大的提款,最後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銀號。其後,擠提蔓延至其他華資銀行,如廣東信託銀行、恆生銀行、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等等。經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聲明對香港的華資銀行作出無限量支持,加上港府採取多項措施,至2月10日,風波暫告平息。但事件並未就此完結。直到3月,仍有部分報紙刊登了一些沒有根據、中傷本地銀行的流言,恆生是其中之一。期間,大客戶悄悄地取消帳戶;至4月初,擠提再次爆發,恆生銀行更是首當其沖。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當時大批客戶涌至提取存款,身為總經理的何添勸告不要急於提款。個別二、三十萬港元的大客戶如警司韓森,要求何添簽名擔保才停止提款。在總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後像廣場的香港會所。匯豐再次表明支持恆生銀行,並委派職員駐守恆生總行大堂,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一疊疊的鈔票遍布大堂的各個角落。但是,情況並未有改善的跡象。恆生銀行一日之內失去了8,000萬港元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億港元。
面對這個困境,何善衡召開了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其時,得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接受美國大通銀行的援助; 停業並由政府接管; 向匯豐尋求協助。經過多日商討,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匯豐,並交由通曉英語的利國偉全權處理。在得到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批准後,立即與匯豐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在恆生的總價值及出售股權數量分歧較大。匯豐認為恆生總值6,700萬港元及要求收購恆生76%股權;但恆生方面認為其總值1億港元,並只願意出售51%股權。由於匯豐顧慮到若恆生倒閉自己也難以獨善其身,遂答允以5,100萬元收購恆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 62.14%)。消息傳出後,風潮也告平息。
據悉,何善衡因恆生控股權從此斷送而哭了兩個晚上。不過,在出售當日,他親自召開大會向員工解釋,穩定人心。匯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匯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最寶貴的資產,也除去了香港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在收購後,匯豐只派出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並繼續保持原來的華人管理層,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這是匯豐的遠識卓見。當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認為,恆生銀行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的管理層,所以匯豐不必插手。 在匯豐作為後盾下,恆生業務更大為擴展。
1、主力中小企業務
管理層仍堅持著專向中小企業埋首為主要方針。當時1960至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恆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如華資大戶鄭裕彤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恆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而長實也與恆生素有淵源,當年李嘉誠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衡會面。會面後,何善衡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為他做事干練,是有潛質的客戶。
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例如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恆生提供按揭;由鄭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恆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2、住宅樓宇按揭服務
自1960年代開始,香港地產業也逐漸變得興旺。為了力爭中小型樓宇按揭市場,在1967年,恆生首創為中產階級(又稱「夾心階層」)提供長達7年期的住宅樓宇按揭服務,一改當時最多為期3年的做法,令中產階級得以置業。
3、招股上市
1972年,恆生銀行在香港上市。它將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變為10股,並發行新股,使實收資本從4,500萬港元增至1億港元。同年5月,恆生將其已發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萬股,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結果獲得29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6月13日,恆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戰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銀行。當天,恆生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後以165元收市,即恆生市值已高達16.5億。
此外,恆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編制的「恆生指數」而深入人心。
4、擴展分行網路
另外,恆生銀行也在香港及中國大陸擴展分行,建立更廣泛的網路。至1972年上市為止,恆生在香港已擁有20間分行,超過2,000名員工,成為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及至1981年,分行數目更增至45間。同年,更取得在地鐡沿線開設分行的專營權。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恆生在中國大陸陸續建立分行。
5、收購永安銀行
1980年中期,銀行危機爆發。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總經理郭志匡挪用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永安由於無法收回該行董事及行政領導人的貸款,銀行資本出現負值。1986年5月,恆生銀行與永安銀行達成協議,由恆生向永安注資1.76億港元,取得該行50.29%股權,至此,恆生銀行成為永安銀行的最大股東。在恆生經營下,永安轉虧為盈。1993年1月,恆生將永安銀行賣給大新金融集團,獲利4.78億港元。
6、開拓中國大陸市場
恆生銀行 (中國)為恆生銀行全資子公司,於2007年5月28日成立,中國大陸共設有三十二個網點,包括10間分行(位於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寧波及天津)、22間支行(9間在上海、4間在廣州、4間在深圳、2間在北京、1間在南京、天津及1間在東莞)。

⑸ 北京瑞奇融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瑞奇融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瑞奇融通」)於2011年9月15日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000萬。主營業務有:大宗商品貿易(基礎化工品、建材、煤炭等貿易);金融衍生品交易(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外匯、期權);證券期貨投資(股票、商品期貨、債券、基金);股權投資(參與定向增發、參與重組購並、市值管理、現貨交易市場投資);融配資中介服務、MOM資管平台;證券投資組合資管服務、 期貨投資組合資管服務,混合對沖基金理財產品管理;第三方理財產品銷售(私募股權、外匯理財、信託產品、基金專戶理財產品);公司自主開發產品銷售(軟體銷售、投資培訓課程、投資資訊產品);網點建設、網點培訓服務等。
經營理念
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為根本」,「以服務貼心周到為原則」,「以客戶完全滿意為目標」,從全國股權投資產品、信託產品、基金理財產品、證券期貨資管產品等產品中採集與精選出適合客戶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的,精心搭配的理財方案。作為專業的理財服務機構和獨立的第三方理財服務銷售機構,我們始終以客戶的資金安全和穩健增值為最高原則,以制度為保障,通過嚴格的風險控制機制,精選優質理財產品和服務,幫助客戶實現穩定、安全的財富增值。
從固定收益產品,到房地產信託產品、股權投資,再到私募股權,我們將始終堅持做好產品把關,效益分析,產品背景分析,和產品風險內部定級。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誠意至上的服務意識為客戶提供朋友式、家人式的財富規劃,為客戶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我們志在成為您的最靠譜,最貼心的私人理財專家。
精良團隊
公司擁有一支高端的、梯次配置優化的研究服務團隊,雲集大量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學背景、名校畢業的高學歷專業人才,專注於證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領域的廣度和深度研究。在宏觀經濟、金融工程、產業服務等方面實力雄厚,致力於為各類投資者提供各種策略型投資產品、指數型投資產品及組合型投資產品等高端服務產品。瑞奇融通構建了完善的產業衍生業務服務支持平台,直接與企業和機構投資者進行對接,幫助企業和機構投資者制定套保、套利、增值方案。
精選產品
公司設定嚴格的產品精選標准,建立多級風險控制機制,專門設立產品精選部、風險評估部和風險管理專家委員會,以「產品選、審分離」的原則,實行按標准精選產品,獨立審核,專業管理。
產品採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優選產品供應商,採用全流程的嚴格風險控制:由投資專家、風控專家、法務專家進行對相關公司和項目進行風險把控,讓客戶放心。
企業文化
瑞奇融通與時俱進,務實拓展,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以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以服務貼心周到為經營原則,以客戶完全滿意為最終目標,不斷地追求卓越。竭誠為廣大客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開拓財富增值途徑,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提供全方位、高水準、專業化的優質顧問式服務,努力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鑄就理財服務行業的民族品牌;建立與客戶之間新型的朋友式的互相信任的關系;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平台。未來,我們將立足國內、面向全球,致力於建立全國加盟分支機構,完善渠道建設,讓我們的理財產品和服務隨時就在客戶身邊,打造一條讓朋友信得過的財富增值的穩健之路!
我們相信,一份辛勤、一份收獲,未來的北京瑞奇融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不斷的努力創新,強強聯合,與資本市場對接,形成覆蓋國內外的經營服務網路,培養忠誠於行業長期發展的人才隊伍,與客戶一起開創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法定代表人:周一星
成立日期:2011-09-15
注冊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1155825344902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大興區永華路1號院1-4號北側1至3層3號
經營范圍:投資管理;企業管理;投資咨詢;勞務服務;生物技術開發;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租賃建築機械設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承辦展覽展示;軟體開發;教育咨詢(不含出國留學咨詢與中介服務);家政服務(中介除外);保潔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經濟貿易咨詢;企業形象策劃;市場調查;會議服務(不含食宿);銷售原糧、農業機械設備、服裝、新鮮蔬菜、新鮮水果、家庭用品、建築材料、裝飾材料、五金產品(不含三輪摩托車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文具用品、門窗、金屬材料、工藝美術品、電子產品、針紡織品、家用電器、體育用品、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汽車零配件、珠寶首飾、塑料製品、醫療器械(限I類)。(「1、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以公開方式募集資金;2、不得公開開展證券類產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動;3、不得發放貸款;4、不得對所投資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5、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⑹ 外匯歷史數據,這個真實嗎

歷史數據都是真實的,誰也沒那個功夫造假,外匯是場外交易,也就是說,沒有統一的交易所撮合成交,都是店頭交易,即場外交易,所以沒有統一成交價。每家經紀商的報價都略有差異,幾個點的點差。這是正常的。找歷史長期的外匯數據,找專業的金融資料庫看看。比如永華數據中心的數據就很好

⑺ 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興支行怎麼樣

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興支行是2006-04-20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永華南里1號樓。

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興支行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15787760184H,企業法人章雁纓,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興支行的經營范圍是:辦理人民幣存款、貸款、結算業務;辦理票據貼現;代理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銷售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辦理外匯存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業務范圍內授權的業務;保險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許可范圍內的險種。(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興支行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永華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
廣安歐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26
10000曰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懶人投資不是假的吧 瀏覽:514
鼎立股票行情 瀏覽:435
天治旗下品種基金 瀏覽:149
人民幣和韓幣匯率今天 瀏覽:93
人眾金融白領投資 瀏覽:208
告投資者說 瀏覽:165
浙江祥貴貴金屬關閉後 瀏覽:128
香港天富寶貴金屬官方網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