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出口貨物正式報關和DDP會同時產生嗎
出口貨物正式報關和DDP不會同時產生。
1、出口正式報關一般是指一般貿易報專關,一般貿易報關區屬別於快件報關,出口需要提供一般貿易資料,享有退稅權。是一種報關方式。
2、DDP是一種貿易方式,英文全稱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中文名稱稅後交貨(……指定目的港)「完稅後交貨(……指定目的地)」是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辦理完進口清關手續,將在交貨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與買方,完成交貨。
3、責任與聯系
正式報關出口方享有退稅權,無論貿易方式是什麼,出口方都享有。
DDP是完稅後交貨給買方,是約定出口方義務的。
嚴格意義來講,二者都應用於國際貿易,但是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聯。
② DDP外貿銷售條款下,單證問題付款問題。
DDP它是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將在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回給買方,承擔將貨物運至答目的地的一切風險和費用,辦理進口清關手續,交納進口「稅費」,即完成交貨義務。辦理進口清關手續時,賣方也可要求買方予以協助,但費用和風險仍由賣方負擔。買方應給予賣方一切協助取得進口所需的進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證件。
你弄清了這點,不就曉得了,妥妥的B打款給A,你想改變,就得改單證。
③ 關於進口貨物DDP問題
可以要求報關行向海關申請改單。可能報關行需要收取改單費用了。當然了 要看是誰的錯誤造成的,如果是報關行的錯誤,你就不用罰款嘍。不同的海關,改單時間也不一樣,快則一天,慢就不好說了。
④ DDP貿易條款剛下,開出的信用證如何在外匯局進行核銷
這個是可以的,它不管你的貨在哪裡,只要有外匯收入就可以的。
⑤ DDP條款下,單證,付款,代理進出口協議問題。
你這個根本不是外貿啊,A怎麼付美金出去?
我是這樣理解的:
A是買方(不是專賣,對吧?屬)
B是賣方(國外發貨人)
C是外貿代理公司(不管誰注冊的,其實你們實際上就是外貿代理而已)
你們的貨物從B出口給了C,然後C賣給了A,對吧?那麼C和A之間就是國內貿易啊,要讓A付款給B。。。怎麼都不可能啊,我國是外匯管制國啊~~~
其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A把錢付給C(人民幣),再由C付給B(美金)
如果,A一定要自己付給B(比如說不想想C的情況),你就讓C以個人民義,私對公轉賬,寫上培訓費之類的(只要美金金額不大,是可以匯出去的,而且可以私對公轉賬的,但是不能以貨款的名義,要用培訓費,住宿費,代辦費,代購費等理由,具體問下當地銀行)
⑥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國際貿易中的各種貿易術語及其用法的注意點
從對外 貿易糾紛 來看,由於貿易 術語 選用不當,常常造成 進出口 合同履行中的種種隱患,甚至使企業由此承擔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貿易 術語 的合理選用和正確使用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交易磋商及合同履行的首要問題。
巧用術語多方考慮
進出口 企業在談判過程中,選用 貿易術語 時一般要考慮以下主要因素。
國際市場行情在國際市場競爭中, 貿易術語 可以隨著行情的變化成為出口企業爭取客戶的重要手段。出口企業往往為了調動對方的購貨積極性,採用對進口商較為有利的 DES 、 DEQ 或 DDP 等目的地交貨術語。
有時出口企業也可選用 CFR 、 CIF 、 CPT 或 CIP 等術語,以示願意承擔安排貨物的 租船 訂倉等運輸事宜和支付運費等責任,甚至願意承擔貨物的保險責任,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出口商的責任和義務。
運輸因素選用貿易術語時,首先要考慮適合的運輸方式。如果採用海運的方式,進出口企業最好選用 FOB 、 CFR 、 CIF 或 FAS 等適宜水運的貿易術語。而採用陸運時,可選用適合多種運輸方式的貿易術語,如 CPT 、 CIP 、 FCA 等。
此外,如果進出口雙方中的一方有足夠的能力安排運輸事宜,且經濟上又比較劃算,在能爭取最低運費的情況下,可爭取採用自行安排運輸的貿易術語。例如,出口企業可爭取使用CFR、CIF或CPT、CIP等術語,而進口企業則可盡力爭取 FOB 、 FCA 或 FAS 等術語。如果其中一方無意承擔運輸或保險責任,盡力選用由對方負責此項責任的術語。
選擇貿易術語時,還需要考慮貨物的特性、成交量的大小並選擇相應的運輸工具。如果貨物需要特定的運輸工具,而出口企業無法完成時,可選用F組術語,交由進口商負責安排運輸。如果成交量太小而又無 班輪 直達運輸時,其中一方企業如果負責安排運輸則費用太高且風險也加大,最好選用由對方負責安排運輸的術語。例如,出口企業可用F組術語,進口企業則可用C組或D組術語。當然,進出口企業還需要考慮本國 租船 市場的行情。
運費和附加費也是貨價的構成因素之一,在選用貿易術語時還要考慮到租船市場運價的變化,把運費上漲或看跌的風險考慮到貨價中。一般來說,如果運費和附加費(例如燃油費)等看漲時,為避免承擔有關成本,可選擇由對方安排運輸的術語。如進口時可選用C組或D組術語,出口時選用F組術語。當有關運費和附加費看跌時,則相反。
運輸路線的選擇不僅關繫到運費的高低,更重要的是關繫到風險的大小和有關保險事宜的辦理。如果出口企業不願意承擔過多風險,可選擇E組、F組、C組術語,盡量不要選擇D組;相反,如果進口商不願意承擔貨物在運輸途中的風險,則爭取用D組術語。
地理因素進出口企業雙方在考慮貿易術語的選擇時還不能忽略自身的地理條件。例如日本、英國等海島國家,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就不宜採用 DAF 術語;但是像中國與蒙古這樣陸陸接壤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比較適宜該術語。
值得注意的是,貿易術語的使用有其自身 規范 。適用於水上運輸的貿易術語後往往跟的是 港口 名稱,不能為內陸城市,如FOB加德滿都或CIF滿洲里就不 規范 了。
貿易術語之後的地點還不應使用統稱,如歐洲主要 港口 (EMP),以免交貨地點過多引起糾紛。
進出口雙方也不能隨意更改裝運地點和目的地。通常來說,改變了裝運地(港)和目的地(港)相當於改變了運輸路線,運輸途中的風險也隨之改變,如果負責辦理保險的一方由此承受了不合理的損失,則由對方負責賠償。
通關手續在國際貿易中,辦理貨物的通關手續是進出口雙方的重要責任。通常由進口商負責進口通關,出口商負責出口通關。但是按照《2000通則》的 規定 , EXW 術語進出口通關工作都由進口商負責,而 DDP 術語項下進出口通關工作都由出口商負責。所以,當選用這兩個術語時,負責通關工作的一方必須對對方國家通關工作的 政策 規定 、手續和費用負擔等事宜詳細了解,如果沒有能力完成此項工作,應盡量選用其他的術語,例如,進口商可將 EXW 改為FCA。
習慣做法某些國家和地區有使用某種貿易術語的習慣做法,例如美國習慣採用FOB術語,中東地區的國家則習慣採用CFR術語。為了保證順利成交,在適當的情況下要尊重對方的貿易習慣。
外匯管制在使用EXW、 DES 、 DEQ 或DDP等術語出口時,如果國內存在外匯管制問題,賣方將遇到很多困難和風險。因此,對於存在外匯管制的國家,盡量少用上述術語成交。一般在外匯管制的國家或地區可要求進口商使用FAS、FOB等術語進口,出口時可要求出口商使用CIF或CFR術語成交。
政府幹預有的國家政府常直接或間接地規定本國廠商須以CFR或CIF術語出口貨物,或以FOB、FAS或FCA等術語進口貨物,以扶持本國保險或運輸行業的發展。因此,交易雙方也須了解本國及對方國家是否有類似的規定,並作為貿易術語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
履行合同注意風險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正確使用貿易術語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主要風險。
貨物損失的界定以船舷為界作為劃分買賣雙方風險的界限,是FOB、CIF、CFR3個裝運港交貨的貿易術語的鮮明特點。然而,實際業務中採用這3種貿易術語成交時,常常發生當事人對於越過船舷轉移風險的誤解。例如,出口商在交貨之前檢驗貨物,質量和數量均符合合同的規定,但貨到目的港進口商收貨後,檢驗貨物卻發現貨物的質量或者數量不符合要求。此時,就不能簡單地以「裝運港船舷為界」判定責任的歸屬。
對於這類問題,掌握的基本原則就是看這種損失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所謂必然損失,通常是指在裝船前或生產過程中已存在質量隱患,對此出口商要承擔責任。如果是運輸途中由於外在因素導致的貨損,出口商無法控制,則不承擔相關責任。
貨代 的銜接按照FOB條件達成交易,進口商負責租船訂艙,安排船隻到裝運港接運貨物,出口商則要將合同規定的貨物備妥,並在裝運期內將貨物裝上買方所派的船隻。這時,船貨銜接的工作非常重要。
為了避免實際操作中的脫節,導致貨等船或者船等貨,需要進出口雙方對有關派船和裝運的細節問題進行認真協商,並且在合同中加以明確規定,例如,合同只規定最遲裝運日期,或者規定跨月裝運的做法時,應同時規定進口商在確定的裝運日期前若干天發出派船 通知 。
這樣,出口商可根據 通知 , 決定 將貨物集中送往港口的適當時間。另外,當事人間應加強聯系,並熟悉國際慣例的相關規定。
象徵性交貨的風險目前,在國際貿易中存在著象徵性交貨的方式,出口商憑單交貨,進口商憑單付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口商發運了合格的貨物,出具了規定的單據,但是提交單據的時間超過了約定的時間,進口商仍然有權拒絕接受。
在採用 信用證 支付方式時,合同和 信用證 中即使不規定交單時間,按照《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解釋,除非信用證中有相反規定,賣方應在提單日後21天內交單,否則銀行可拒收單據。
在近洋運輸中,由於裝運港到目的港的距離相對較近,為了防止貨物先於單據到達,使得進口商無法提取貨物,並導致巨額的 碼頭 費用,往往在信用證中規定受益人(賣方)交單的具體時間,這個時間要少於21天,通常只有幾天時間。
⑦ 進出口貿易必備術語
這個問題太大了。
簡單來說:
1)要了解一定的貿易術語,出口的時候是用CIF還是FOB,報版的價格是要權加運費,加保險費還是其他什麼,這會影響到外貿雙方的責任分配。
2)要了解各種費用,空運,海運的費用和時間,保險的費用,這對報價比較有影響。
3)對貿易付款方式要有大致了解,例如做L/C還是D/P等,這點很重要,這直接會關繫到你出口的收匯動作。
4)要對中國的稅收政策有所了解,有沒有退稅。
5)出口還會涉及到外匯核銷的問題,這個可以委託給外貿公司做。
建議還是找一家比較正規的進出口公司作為代理,咨詢一下會比較好。
進出口貿易必備術語≡
⑧ 自營出口怎麼對老外報價
關於生產企來業的對外自報價,從客戶的角度來說,工廠的報價與外貿公司的報價沒什麼不同,客戶關心的公司的FOB報價、CFR報價和CIF報價,乃至於還會要求公司報DDU甚至DDP的價格,國際貿易中也有EXW的報價,但太少了。
同樣的FOB報價,外貿公司的演算法和工廠是不同的。工廠享受退稅,是在每月須繳納的增值稅中扣除退稅的比例,也就是所說的「免抵退」。
不是所有的出口商品都有退稅,國家每年甚至是一年幾次地不斷調整著退稅的范圍和比例,所以,一定要注意本廠的出口產品申報的HS編碼是否准確,產品是否有退稅。工廠直接出口,難的不是如何算帳,難的,是如何了解國際市場,如何定價,如何規避風險。國際市場,一定不能象國內那樣全國統一價。
⑨ DDP條款貿易方式誰來做進口清關的問題
答案:2說的是對的,所有的風險由A承擔,B方只等貨物進入目的地,完成清關後去提貨就可以了,到墨西哥,巴西,俄羅斯基本都是做DDP的貿易方式。
⑩ DDP只能用於外幣交易,國內人民幣交易不能做嗎
請注意DDP的含義。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後交貨。是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辦理完進口清關手續,然後將貨物交給客戶的貿易方式。
在國內貿易中,不存在「完稅交貨」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