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可以買到IBM的股票
IBM是美國上市股票,A股是無法進行買賣的,如果想操作美國股市需要你開通美國賬戶。不過市場上有做美國股市的,泛歐數據交易所就做。
⑵ ibm是什麼公司
IBM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其簡稱為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
1911年托馬斯·沃森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經營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
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 Hollerith。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 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TR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年2月14改名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IBM的業務范圍:
1、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鍵盤
BM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正式標志著從「海量」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全面轉型。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藍色基因和Watson),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2、軟體
IBM軟體集團(Software Group)分為軟體行業解決方案以及中間件產品,包括:
業務分析軟體(Cognos、SPSS)、企業內容管理軟體、信息管理軟體(DB2、Infomix、InfoSphere)、ICS協作(包括Lotus等)、Rational軟體(軟體生命周期管理)、Tivoli軟體(整合服務管理)、WebSphere軟體(業務整合與優化)、System z軟體。
IBM品牌文化:
1、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2)ibm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IBM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IBM 與中國的業務關系源遠流長。早在 1934年,IBM公司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第一台商業處理機。1979年,在中斷聯系近30年之後,IBM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台 IBM 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IBM在華業務日益擴大。80年代中後期,IBM先後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這是 IBM 在中國的獨資企業。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IBM最早在中國成立合資生產廠,最早開設研發機構,發掘人才的價值,最早將世界級的專業服務引入中國,引導了「中國製造」、「中國研發」和「中國服務」的潮流。
1995年,IBM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研究院,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
1999年,IBM在中國成立了中國軟體開發中心,成為IBM全球規模最大的軟體開發基地之一,也是目前跨國企業在中國最大的開發中心。
2007年,IBM中國系統與科技研發中心於正式成立。IBM在華研究機構與中國的政府和研究機構密切合作,為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貢獻著智慧成就。
20多年來,IBM 的各類信息系統已成為中國金融、電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許多重要業務領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術手段。IBM的客戶遍及中國經濟的各條戰線。
⑶ IBM的股票代碼是多少,還有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IBM的股票代碼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BM .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Berkshire Hathaway)A類股(BRK.A)和B類股(BRK.B)
⑷ IBM股票是什麼意思
IBM(國來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自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1911年托馬斯·沃森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業打字機,之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服務,2011年IBM在中韓兩國行賄被罰1000萬美元。2013年9月19日,IBM收購了英國商業軟體廠商Daeja Image Systems,打算將其並入軟體集團和企業內容管理(ECM)業務。2014年1月9日,IBM宣布斥資10億美元組建新部門,負責公司最新電腦系統Watson。
⑸ 概念股藍籌股有哪些股票代碼
你好,藍籌股分成:一線藍籌股,二線藍籌,權重股,也有績優股等。
1、權重股
市值很大、銷售業績平穩、在行業內處於水龍頭影響力能夠對所屬金融市場具有非常大危害的企業的個股被稱作「權重股」。
權重股關鍵集中化在金融機構、商業保險、純糧酒、家用電器等。典型性的權重股:工行、茅台集團、格力集團等。
2、一線藍籌股
一般來講,一線藍籌股就是指銷售業績平穩,流股盤和總市值很大。一般一線藍籌股和權重值的各自並不多,例如工行,即是權重股又是一線藍籌股。
這種類型的股票可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牽一發而動全身。
3、二線藍籌
二線藍籌就是指在市值、行業影響力上及其名氣上略遜於左右特指的一線藍籌公司,是相對性於幾個一線藍籌股來講的。
實際上一些企業都是行業內部頂呱呱的骨幹企業,但由於是針對全部股票來歸類的,因此就將會會被分得二線藍籌中,假如單單從行業內部看來,他們又是分別行業的一線藍籌股,例如江西銅業。
想來很多人都聽見許多股票專家口中說過的「二線藍籌」這一詞。那二線藍籌又是什麼?舉例說明:
例如一線城市(一線藍籌股)。最先,它的大城市總面積板圖大(總股本多,市值大),像北京的面積能抵得過很多二線城市。次之,GDP高,財政總收入多(漲幅好,股票價格常常再創新高);第三,社會發展比較豐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分紅派息高,並且平穩)。而二線城市則在左右好多個層面都比不上一線。在股票市場中的含意則是,一線藍籌股的項目投資機遇早已來到中後期,公司估值已相對性較高(等於一線城市人口數量貼近飽和狀態、交通出行工作壓力、空氣污染等難題比較嚴重),能夠 考慮到一些市凈率低的二線藍籌項目投資機遇。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⑹ IBM指的是什麼
看這里
http://bk..com/view/1937.htm
⑺ IBM概念股一覽 IBM上市公司有哪些
相關個股
億陽信通(600289):
IBM為億陽信通第四大股東,而公司依託「大力發展內增值業務、提容升產品行業拓展、走向國際合作共贏、收購兼並增加贏利」的「四輪驅動」戰略,廣泛布局新興業務,在三網融合、物聯網、智能交通和手機支付等領域均有實質性進展。光大證券(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認為,隨著新興產業的應用逐步深入,投資額將顯著增加,公司有望藉此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長城電腦(000066):
今年5月,長城電腦與IBM聯合發布「智慧雲長城」戰略合作計劃,旨在全面提升雙方在雲計算領域的影響力和雲計算相關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今年前三季度,長城電腦業績不佳,今年,公司1-9月營業收入567.82億元,凈利潤9038.2萬元,同比下降41.18%,每股收益0.068元。
資料來源:財富贏家 網
⑻ IBM股權結構
看來你要去美國工商局查查了
⑼ IBM的股票代碼是多少,還有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IBM和伯克希爾·哈撒韋都在紐交所上市,IBM的代碼即為IBM,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代碼為BRK.B
⑽ 什麼是IBM
IBM前三十年的歷史就是IT業前三十年的歷史。這是我最初接觸計算機的時候聽說的一句話,一直以來,對IBM都是心存崇敬,這是一個很奇特也很強大強大的公司,從螺絲釘鍵盤滑鼠到CPU硬碟內存到大型機巨型機,它都可以製造,從軟體到硬體到服務,它都可以提供,這在IT歷史上,是否絕後我不敢說,空前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
IBM是全球IT第一巨頭,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遙遙領先,與第二名拉開極大的距離,人稱「藍色巨人」。長久以來,IBM就是計算機的代名詞。IBM無論在美國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這家1914年創立的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30萬多人,業務遍及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營業收入達到八百八十多億美元。
因此,IBM的歷史就是一部計算機的歷史。美國《時代周刊》稱:「IBM的企業精神是人類有史以來無人堪與匹敵的……沒有任何企業會像IBM公司這樣給世界產業和人類生活方式帶來和將要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就連比爾·蓋茨也不得不承認:「IBM才是計算機行業的真正霸主,畢竟是它一手栽培了我。」
1888年,第一台刻度盤記錄器(dial recorder)誕生。是由Alexander Dey 博士發明的,Dey所在的公司後來(1907年)被IBM前身中的一家公司收購。
1896年,Herman Hollerith在華盛頓特區組建製表機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這是世界上第一家電子製表與財務審計機器公司。
1901年,George W. Fairchild成立國際時間記錄公司(Inter-national Time Recording Company),該公司是邦迪製造公司、威拉德與弗里克製造公司和標准時間印章公司三家公司的銷售公司,同時還生產卡片記錄器。
1905年,製表機器公司在新澤西實現合並。除了擁有並控制Hollerith Tabulating 專利和系統外,製表機器公司還是審計機器公司(Auditing Machine Company)的大股東,現在該公司作為一個部門運作。
1906年,第一台可以自動供紙的製表機問世,該機每分鍾可處理150 個卡片。
1906年,國際時間記錄公司在伯明翰建立了第二個工廠後,又在紐約州Endicott建設了一坐現代化的,用水泥加固的工廠,該工廠所在地是現在的IBM公司工廠的原址。
1907年,國際時間記錄公司收購戴伊時間記錄器公司 (即1883年成立的戴伊專利權公司),該公司生產刻度盤、卡片和工時記錄器。國際時間記錄公司的所有業務都轉移到了約州的Endicott。
1908年,製造刻度盤記錄器的錫拉丘茲時間記錄公司(Syracuse Time Recording Company)被國際時間記錄公司收購。
1911年,Charles R. Flint籌劃了國際時間記錄公司、計算尺公司和製表機器公司 三家公司的合並,成立了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即C-T-R公司)。George Fairchild成為公司的董事會董事長。 (C-T-R公司後來在1924年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IBM)
1914年,Thomas J. Watson, Sr.加盟C-T-R公司 ,成為公司的總經理。此時,C-T-R在美國通過銷售、服務與出租等方式獲得在總收入達到了400萬美元。每一百股C-T-R公司的股票價值不足3000美元。年底公司有770位持股人,員工達到了1,346名。
1914年,財務處理機器的應用開始普及開來。財務處理產品包括機械化的鍵盤穿孔機、手工操作的復穿孔機、垂直分揀機和製表機等。這些產品的客戶包括鐵路、化工公司、公用事業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等。
1915年,T. J. Watson, Sr.當選C-T-R公司總裁兼總經理。第一次銷售大會召開,後來形成百分百俱樂部大會(One Hundred Percent Club Convention)。銷售力量進行了重組並得到了加強。
1915年,著名的「Think」標志,老沃森提出的口號,開始在公司內部使用。
1916年,C-T-R公司的總收入達到了600萬美元,凈收益為100萬美元。員工達到2,529名。同時,公司向銷售人員培訓計劃邁出了第一步。
1917年,C-T-R公司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責任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 Limited,IBM)的名字進入加拿大市場。
1919年,C-T-R公司進入歐洲市場。 公司內部刊報The T. M. Business Record 第一期發行。
同年,推出電子同步計時鍾系統。
1920年,研製成功時鍾簽名記錄器(Lock Autograph Recorder)並推向市場。1921年,製表機器公司獲得皮爾斯財務處理機器公司(Pierce Accounting Machine Company)和芝加哥票券印刷公司(Ticketograph Company of Chicago)的專利與設備。
1924年,計算-製表-記錄公司(即C-T-R公司)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公司)。四分之一世紀俱樂部(Quarter Century Club)成立,該俱樂部只承認那些為公司工作25年以上的員工。IBM公司公司內部刊物《商用機器》(Business Machines )第一期發行。
1933年,IBM公司校舍與工程實驗室大樓(IBM Schoolhous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在紐約州的恩迪科特(Endicott)落成。
1935年,面向員工和客戶的雜志《思索》(Think)第一期發行。IBM公司在紐約州恩迪科特舉辦了第一屆服務性行業女性系統訓練班。
1940年,由於二戰業已爆發,IBM大量生產軍需品,生產線日益擴大。
戰爭年代裡,IBM邁出了跨入計算領域的第一步,1944年,IBM公司向哈佛大學贈送其首台大型計算機--自動順序控制計算機,也被稱為Mark I。
1951年,IBM開始決定開發商用電腦,聘請馮·諾依曼擔任公司的科學顧問,1952年12月研製出IBM第一台存儲程序計算機,也是通常意義上的電腦,它叫IBM 701。這是IT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52年,小沃森出任CEO,IBM新一代領導集體誕生。
1964年4月7日,IBM主席Tom Watson, Jr.親自發布System 360。
1969年,在小沃森的改革下,IBM公司採納新的營銷政策,對大部分系統工程活動、將來的計算機程序和客戶培訓課程分別進行收費。 同年,政府在提出訴訟,控告IBM公司「企圖壟斷,並且已經壟斷了...用於一般目的的數字計算機」。 政府起訴,IBM公司在1967年控制了市場的76%。此外, 政府還聲稱,IBM用了許多辦法來阻止其他公司的競爭,包括價格限制,即降低價格以阻止進入該行業,以及引起減少其他公司產品吸引力的新產品。 IBM以頑強而有力的方式對政府的訴訟案(及許多私人訴訟案)進行了抗爭。案件持續了13年。
在七十年代看起來是沃森家族對IBM的領導的結束,1971年,Thomas J. Watson, Jr.退休,成為執行委員會的主席。Frank T. Cary於1973年接任CEO。
在卡里的領導下,IBM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971年,IBM公司生產的計算機引導"阿波羅14號"和"阿波羅15號"宇宙飛船成功登月。
1981年,John R.Opel出任CEO,開創了IBM歷史新紀元,由於IBM—PC,IBM商標開始進入家庭、學校、中小企業。Intel和微軟的霸業在此萌芽。
1985年,John F. Akers接任CEO。IBM投資的科研項目催生了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1993年,IBM的年收入下降到627.1億美元,較1992年下降2.8%。純收入下降到負81億美元,較上一年下降了63.1%。公司機構重組花費了89億美元(稅前)用以提高公司生產效率和減少資源浪費。
1993年,Louis V. Gerstner, Jr出任CEO。
進入21世紀之後,IBM的領導層又發生了一次變化,Samuel J. Palmisano於2000年做了IBM的總裁,兩年後,接任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