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證指數是怎樣編制的
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市價×發行股數)。
基期指數為100。
指數的修正
(一) 修正公式
上證綜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
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
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修正前的市值+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 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新樣本股入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實施後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
2.新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後第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3.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4.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5.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收盤價修正指數。
6.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7.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8.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9.停市——指數樣本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指數樣本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② 上證指數由哪些股票編製成的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它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綜合.上證綜指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
還句話通俗的說,是所有600、601開頭的股票經過加權綜合算出來的,演算法大概是: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③ 自已如何編一個股票指數
要自已編一個股票指數我一般用大智慧的自定義指數
自定義指數------新建-------輸入指數名稱-------選擇指數時間-----權重方法-----
要編什麼樣的指數只要點新增把標的股加入------刷新數據
自定義指數就建好了要看該指數的話輸指數代碼就可以比如圖中的AA03
④ 股票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有哪幾種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人》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10+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
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對拉斯拜爾指數和派許指數作幾何平均,得幾何加權股價指數「費雪理想式」。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當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4)股票指數編制擴展閱讀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⑤ 上證指數是怎樣編制的
即: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總市值/基期總市值)×100 ,其中上證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的股本數取樣本股的發行股數,總市值取市價總值。
⑥ 股票價格指數的編制形式及含義
股價指數是運用統計學中的指數方法編制而成的,反映股市總體價格或某類股價變動和走勢的指標。
根據股價指數反映的價格走勢所涵蓋的范圍,可以將股價指數劃分為反映整個市場走勢的綜合性指數和反映某一行業或某一類股票價格上勢的分類指數。
例如、恆生指數反映的是香港股市整體走勢,而恆生國企指數反映的是在香港上市的日股價格走勢、恆生紅籌股指數則反映香港股市中紅籌股的價格走勢。
按照編制股價指數時納入指數計算范圍的股票樣本數量,可以將股價指數劃分為全部上中股票價格指數和成份股指數。
股價指數的計算方法,有算術平均法和加權平均法兩種。
算術平均法,是將組成指數的每隻股票價格進行簡單個均,計算得出一個平均值。
例如.如果所計算的股票指數包括3隻股票,其價格分別為15無、20元、30元,則其股價算術平均值為(15+20+30)/3=21.66元。
加權平均法,就是在計算股價個均值時,不僅考慮到每隻股票的價格,還要根據每隻股票對市場影響的大小,對平均值進行調整。
實踐中,一般是以股票的發行數量或成交量作為市場影響參考因素,納入指數計算,稱為權數。
例如,上例中3隻股票的發行數量分別為1億股、2億股、3億股,以此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則價格加權平均值為(15x1+20X2+30X3)/(1+2+3):24.16元。
由於以股票實際平均價格作為指數不便於人們計算和使用,一般很少直接用平均價來表水指數水平。
而是以某一基準日的平均價格為基準,將以後各個時期的平均價格與基準日平均價格相比較。
計算得出各期的比價.再轉換為百分值或千分值.以此作為股價指數的值。
(6)股票指數編制擴展閱讀:
價格指數編制的歷史較早。18世紀英國及一些歐美國家的政府和經濟學家便開始從事價格指數理論的研究和應用。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各國廣泛開始編制和應用價格指數。
中國於1920年正式編制價格指數。1927年天津南開大學編制和發布了華北地區批發價格指數,以後又編制和公布了一系列的物價指數。
其中包括:1867~1937年的進出口貿易物量物價指數、1913~1952年的華北批發物價指數和1926~1952年的天津生活費用指數等。
國民政府以1926年為基期,編制有比較系統的批發物價指數。廣東省在40年代初開始了對主要商品零售價格的統計,北京、上海等地也以1926年為基期,編制有系統的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
⑦ 何謂股票價格指數如何編制股票價格指數
你好,股票價格指數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場總體價格水平及其變動趨勢而編制的股價統計相對數。目前股價指數編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算術平均法、幾何平均法和加權平均法。
⑧ 股指的編制步驟
股價指數一般由證券交易所、金融服務機構、咨詢研究機構或新聞單位編制和發布。其編制步聚如下:
(1)根據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經濟實力、資信等級等因素,選擇適當數量的有代表性的股票,作為編制指數的樣本股票樣本股票可隨時變換或作數量上的增減,以保持良好的代表性。
(2)按期到股票市場上採集樣本股票的價格,簡稱采樣。採取的時間隔取決於股價指數的編制周期。以往的股價指數較多為按天編制,采樣價格即為每一交易日結束時的收盤價。股價指數的編制周期日益縮短,由「天」到「時」直至「分」,采樣頻率由一天一次變為全天隨時連續采樣。采樣價格也從單一的收盤價發展為每時每刻的最新成交價或一定時間周期內的平均價。一般來說,編制周期越短,股價指數的靈敏性越強,越能及時地體現股價的漲落變化。
(3)利用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手段計算出指數值,股價指數的計算方法主要有總和法,簡單平均法、綜合法等,計算手段已普及使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為了增強股價指數的准確性和靈敏性,必須尋求科學的計算方法和先進的計算技術的支持。
(4)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布。為保持股價指數的連續性,使各個時期計算出來的股價指數相互可比,有時還需要對指數值作相應的調整。
股價指數是一種定基指數,它是以某個特定的年份或具體日期為基期(基期的股價水平為100),將報告期的股價水平與基期的股價水平相比計算出來的百分比率,用百分數或百分點表示,為了避免報告期與基期之間所跨時期太遠而帶來計算上的麻煩,常先將報告期的股價水平與上一期的股價水平相比求得環比指數,然後利用環指數與定基指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報告期的股價指數,即:
報告期股價指數(定基指數)=上期價指數(定基指數)X報告期股價數(環比指數)
這種求股價指數的方法,叫做連環法。當變更樣本或基期後需要對報告的指數值進行調整時,也可按此法從新基期往回溯源至舊基期,以保持股價指數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