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哈根達斯股票

哈根達斯股票

發布時間:2021-05-22 17:06:48

『壹』 全國十佳餅店是哪十家

沈陽市好利來蛋糕西餅店、西
安市米旗西餅店、上海市新僑餅店、上海市克莉絲汀餅屋、重慶市沁園餅店、廣州市聖安娜餅店、北京市
味多美餅店、中山市馬得利蛋糕西餅店、天津市聖西林餅店、吉林市福源館食品店獲得「全國十佳餅店」殊榮。
十佳 無排名

『貳』 急求關於哈根達斯的圖表!!!

要不要我幫你統計個啊

『叄』 中國平安銀行信用卡怎樣

平安信用卡有不同的卡種,卡片種類不同,附贈權益不同,客戶可根據個人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卡種。如需了解各個信用卡的具體功能與服務,可登陸如下鏈接查看信用卡介紹:http://creditcard.pingan.com/kazhongjieshao/index.shtml
目前申請較多的卡種如下(僅供參考):
1.精英白金卡:
年費:主卡600元,附屬卡480元。自2017年11月16日起,首年年費為核卡3個自然月內消費達標刷滿8800元可減免首年年費(主附卡相同)。
次年年費政策為主卡刷滿12萬(附卡刷滿10萬),可免次年年費。
權益如下:
a.2小時航班延誤定賠800元/次
b.66元兌境內機場接送服務
c.1000萬全球綜合交通意外險
d.40萬全車人員意外險
2.車主卡:
年費:平安銀行車主信用卡,年費200元/年,首年消費滿30000元,即可免次年年費,依次類推。激活即會產生首年年費,首年年費不減免。
權益如下:
a.最高110萬全車人員意外險
b.30公里范圍道路救援
c.加油88折
3.標准卡
年費:金卡300元/年;普卡100元/年;附屬卡150元/年;普卡附屬卡50元/年 。 主卡首年免年費,每年刷卡6次,不限金額大小,可自動減免次年年費,依次類推;附屬卡免年費。
權益如下:
a.首刷次日起即可每年獲贈高額全方位交通意外保障
b.首刷次日主卡持卡人即可每年獲贈高額燃氣用戶意外保障

『肆』 巴菲特 持有哪些中國股票

有香港的比亞迪 而且才買沒幾天。巴菲特買進3天後股價漲了99%。他買的時候是8塊多,我想現在進最少要10塊以上了。

『伍』 請問你能把哈根達斯年銷售量豎狀圖,股票增長圖和市場份額的餅圖,或者是數據給我可以嗎

我的資料都在學校的筆記本電腦里,後天回學校幫你找找吧

『陸』 巴菲特持有過那些股票

巴菲特看中了中國哪些企業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

穆迪信用是巴菲特近幾年來挖掘的,市場表現堪與中石油相媲美的超級明星企業。由此,我們也看出巴菲特青睞哪些中國企業?

2006年4月13日,美國穆迪信用通過收購中誠信國際49%%的股份,正式涉足中國評級業務。中誠信國際是中國最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信用則是全球評級業中與標准普爾、惠譽並列的三強之一。

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對穆迪信用的投資始於2000年,總投資4.99億美元,占穆迪信用總股本的16.20%%,到2005年底市值29.48億,增長近六倍。

巴菲特對穆迪信用的表現頗為自豪,對其質地珍愛有加,甚至破例公開贊揚穆迪信用:是只需要少量資金投入的公司,而且是能夠賺取豐富回報的優質公司,有良好的競爭優勢,

面臨極少的業務上的威脅。而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對其評價也甚高:「穆迪與哈佛相似,是一條能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其品牌足夠強大,可以確保取得成功。

之前,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2003年直接投資中石油股票4.88億美元,到2005年底市值增長為19.15億美元;2005年其子公司乳品皇後(DQ)在上海共開出了包括美羅旗艦店在內的8家門店,門店數量僅次於哈根達斯;2005年持有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5.7%%股權,成為安海斯布希的主要股東,而安海斯布希則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持有3.53億股青啤H 股,占其總股本的27%%。因此巴菲特便通過安海斯布希而持有青島啤酒股份。

這次穆迪信用收購中誠信國際49%%的股份,雖然不是巴菲特的直接經營行動,但表明其又有一根投資觸角伸進中國大陸。

投資大師投資觸角頻頻伸進中國,證明一個事實:中國機會已越來成為全世界的機會。聯想到另外一位投資大師馬爾基爾最近在中國表示:「我拚命想進來!」

中國的投資者應該有所觸動,充分認識到中國的機會,中國的價值。(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股票王者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時代

1976年9月,本·格雷厄姆逝世了,之後評論家們常常提到巴菲特與之在投資方法論之間的區別,巴菲特明顯地進步了。他懂得:一個好的經營完善的公司與從流通角度上來看的廉價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對這種好公司的投資對他自己的成長也有深遠的影響。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觀地分析公司。在一些公司里,如希斯糖果公司,他找到了它的"內在價值"——一種巴菲特式的內在價值。而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得到的是"一種恰當的關於本質的模式",那就是買入價值的原則,蘊涵在格雷厄姆安全空間原則下的保守主義以及超脫於每日市場起伏的心態。
70年代末,最受人痛恨的是通貨膨脹,所有物價都漲了13%,巴菲特指出,預算赤字和貿易赤字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加重公司的股東收益的負擔,為使投資者獲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須獲得比投資者的痛苦指數更高的資本收益率。痛苦指數指的是納稅(紅利收入稅和資本所得稅)與通貨膨脹的總和。巴菲特深知股票與通貨膨脹並不是相對沖的工具,高通脹對於公司謀求更高的權益資本收益率毫無幫助。他轉而去盡量避開那些會被通貨膨脹傷害的公司。巴菲特認為,需要大量固定資產來維持經營的企業往往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傷害;需要較少的固定資產的企業也會受到通貨_膨脹的傷害,但傷害的程度要小的多;經濟商譽高的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小。
巴菲特在投資時也在寫作。有幾次是為經濟刊物寫的,主要還是為伯克希爾寫年度報告。伯克希爾的報告很少美化自己,它只是向讀者提供足夠的信息,讓他們自己去評估。任何一個人在閱讀巴菲特撰寫的年度報告時,都會深切地感到他對《聖經》、凱恩斯理論等的弓佣非常婦熟,每份報告有六七十頁,沒有照片、彩圖或表格,只有文字。那些有足夠的素質能把報告從第一頁一口氣讀到尾的人得到的回報將是~劑兼具金融味道、輕松幽默、坦誠實在特點的良葯。巴菲特在報告中非常坦白,他同樣強調伯克希爾經營的有利之處與不利之處。他總是設身處地,從股東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股東們想知道什麼,然後就告訴他們什麼。對於經理們用股東的錢來擴建自己的王國的行為,巴菲特切齒痛恨。
1980年,巴菲特50歲生日的時候,伯克希爾的股票賣到375美元月沒,之後隨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股價也開始穩中有升。1983年,伯克希爾從不名一股發展到擁有13億美元的市場股票。年底,伯克希爾自己的股價升到1310美元/M,巴菲特的身價也因此漲到6.2億美元。就在這時,有些股東建議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許多新的投資人,並能促進經營甚至至少在短期內可以提高伯克希爾股票的價格,但這只是企業財富在股東之間的再分配,由於要支付增長了的經紀人的報酬,伯克希爾的股東只能虧錢。事實上,凡是與"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相抵觸的方法,巴菲特一概不會採用。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公司,可以說是他本人的人格、經營哲學和他那獨一無二的行事風格的化身。從伯克希爾可以看到巴菲特所遵循的主要經營准則,巴菲特對企業所要求的所有品質也都體現在伯克希爾公司中。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內部採用了一套基於工作業績的獎勵制度,獎勵與公司規模、個人年齡或者公司的總體贏利水平無關。巴菲特認為,表現出色的部門和人員應該得到相應獎勵,無需理會伯克希爾的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公司經理人員的獎勵應根據他們在自己的責任領域內是否成功地達到了目標。在伯克希爾,有些經理因提高了銷售額而受到嘉獎,有些則是因為降低了成本或縮減了不必要的資本性支出而受到嘉獎。巴菲特並不採用分送認股權的獎勵制度,而是在每年年底,向每個經理人員簽發支票,有些支票的數額相當大。經理人員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支配這筆現金,許多人用這筆獎金購買了伯克希爾的股票,最終與公司股東共擔風險。恐怕沒有比伯克希爾的慈善捐助方式更能體現巴菲特獨一無二的處事之道了。這種慈善捐助方式又稱為「股東指定方案」。即由股東按照他在伯克希爾持有的股份的比例,選定伯克希爾的捐贈對象。大多數公司的慈善捐助是由公司高層經理人員和董事會成員來選擇捐贈受益者的。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偏愛的慈善機構,掏錢的股東反而不能參與決策。這種做法與巴菲特的准則格格不入。他不無諷刺地說:「當A從B處拿了錢送給C時,如果A是稅務當局,那麼這個過程就叫課稅,但如果A是公司的經理或董事,則就稱為慈善。"
坐落在奧馬哈市的內希拉斯傢具店是全國最大的家庭用品商店,1983年,伯克希爾收購了該傢具店90%的股份,餘下的10%留給那些繼續管理傢具店的原傢具店的家族成員,這個家族的女家長布女士1937年以500美元的資本創建了這個傢具店,從創辦傢具店的第一天起,布女士的營銷策略就是"價格便宜,實話實說"。她成批購進,盡量減少開支,有錢就存起來。巴菲特收購她的傢具店時,這家營業面積19000平方米的商店每年的銷售額為1億美元。(10年之後,年銷售額增至2.09億美元,屬於伯克希爾的利潤份額為兀皿萬美元)卯歲高齡的布女士,仍然每周工作7天,她是替巴菲特管理傢具店的最理想人選,巴菲特對她懷著深深的敬意,他更羨慕布女士的健康身體,他一想到生病(或死亡)會迫使他放棄工作就受不了,他還經常開玩笑說將來要顯靈來管理公司。
從傢具店獲得的現金收入可以減輕一點伯克希爾紡織廠給巴菲特的壓力。事實上在過去的5年裡,已有250家紡織廠關門了,伯克希爾的紡織廠也損失了500多萬美元。1985年巴菲特下決心把它關閉了。巴菲特對股東們寫道:「股東們的巨大損失是把大量智力和財力花在錯誤的行業上的必然後果。這種情況可以用塞纓爾·約翰遜的馬來比喻,一匹能數到10的馬是匹了不起的馬——而不是了不起的數學家。"經營得再好的紡織廠也不是很好的行業。巴菲特公開承認,他退出紡織業太遲了,由於他崇拜本·格雷厄姆,使他長期依賴於有廠房的行業,而忽視了像市夫人從事的這種事業。
還是在60年代末的一次午宴上,巴菲特認識了大都會傳媒公司的董事長穆菲。以後便經常聯系,成了親密的朋友,1985年,他們一起創造了電視網行業歷史上最大宗的交易,也是傳媒業最大的合並——大都會公司與美國廣播公司的合並。巴菲特在這次合並中以每股172石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大都會發行的300萬股普通股,為大都會兼並美國廣播公司注入了5億美元的資金,並因此而進入了合並後的大都會反國廣播公司的董事會。以後,大都會康國廣播公司被巴菲特列入"不賣"的公司之列。
1986年,伯克希爾的股票已突破每股3000美元,在21年裡,巴菲特已把一個小紡織廠的碎渣變成了黃金,股票翻了167倍,而同時期的道·瓊斯指數只翻了一倍。有人稱巴菲特為"巫師"、"奧馬哈神"。然而這位億萬富翁仍然自己開車,自己管家,住的房子也是1958年花了3.15萬美元買的。朋友們最為欣賞的是巴菲特謹慎、認真的品質。事實上,他的許多朋友也是他的股東,因此他總莫名其妙地覺得對朋友們的家庭和財富負有責任。巴菲特有個幾十年的老朋友,他總忍不住分析一下巴菲特死後股價會怎麼個下跌法——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他一個,巴菲特的健康狀況成了關系金融狀況的一個因素。巴菲特也深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他處理抽象問題和數據比處理實際的具體問題強得多,他總是很謹慎地避免與別人一起處理事務。巴菲特嚴格限制自己的作用來彌補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他只做一些大的決策——指揮大家合唱,自己卻不跳舞。有許多經理常會因干涉過多而造成許多麻煩,巴菲特的簡單作風使他避免了這個問題,伯克希爾在結構上就像亞瑟王的會議:權力集中在兩層,執行負責人和巴菲特本人。巴菲特僱傭執行經理,控制他們的資金出入並激勵他們。
在巴菲特經營的保險業中,由於競爭引發的周期性降價使80年代前5年的保險費率一直不夠高。這使保險業的利潤出現了衰退。巴菲特對這種衰退的反應與眾不同。當別的公司為保住市場份額而紛紛降低保險費時,巴菲特寧願少簽發保單,從1980年到1984年他的保險業收入從1.85億美元降到1.34億美元,但巴菲特堅信,總有一天那些降價的保險公司會受不了虧損而退出的。果然,在1985年保險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許多公司不得不縮小承保范圍。也有的公司不得不退出競爭。保險費率於是又扶搖直上了。巴菲特現在可以從以前的保守行動中獲取雙倍的利益了。大的商品客戶認識到一個沒錢的保險公司的承諾其實毫無保險可言,他們要的是服務質量。而伯克希爾的資金是其他公司平均水平的6惜,它的平衡表也是最棒的,因此當伯克希爾給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價格之後,它的顧客絡繹不絕,1986年,伯克希爾的保險金收入達10億美元,是前兩年的7倍。這為它提供了8億美元可用於再投資的預備金。到1987年,伯克希爾有的是錢了。但當時正是牛市的全盛時期。巴菲特所做的只是靜靜地賣掉了大多數股票,只保留了永久的三種:大都會公司、GEICO和燁盛頓郵報》。按照他的原則,他很難找到可以重新投資的地方。
就在巴菲特賣空股票的第四天——10月16日,道·瓊斯指數跌了108點,10月19日星期一,市場里堆滿了出售表,30種道·瓊斯平均工業股票中有11種在交易開始後一小時不能開盤。巴菲特所有的市值損失達到了3.42億美元。他可能是全美為數不多的沒有隨時關注經濟崩潰的人。他本來可以連三種都不保留的,但那不是他的作風,其實也沒有那個必要,那三家公司依然業務穩定,收入增長,沒有絲毫的價值損失。
這次崩潰暴露了華爾街知識結構中的空白,學者們提出了一種簡單但吸引人的理論——有效市場理論。它認為不論什麼時候,一個公司的所有可公開獲得的信息都可以從它的股價中反映出來。當某種股票的變動公開後,交易商會迅速行動起來,或買或賣直到它的價格重新達到平衡。它的前提是,股票原來的價格就已很合理,因此,以後的價格變化也很合理。交易商的作用只是推行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市場既然是隨機的,那麼投資就是一種碰運氣的游戲。巴菲特也只是一個走運的人;談不到老練。就像一個扔硬幣能獲得正面的人,只能算運氣好,不叫擲幣高手。這種說法直接對巴菲特的內在能力提出了質疑。這時巴菲特說了這樣一段話:「(有效市場理論的支持者)看到市場常常有效,就斷言它總是有效的,這其實有天壤之別。"巴菲特和這些人的最大分歧就是關於"風險"的定義。在巴菲特看來,風險是指等於某業務實際價值的風險,而各種變化的因素范圍是無限的。一個公司是否只依賴於少數顧客?董事長喝酒嗎?由於不能確切地知道這樣的風險的程度和種類,巴菲特找的只是少數能夠承受得起失誤風險的公司。理論家們則不考慮這些"細枝末節",他們認為風險是可度量的。股票的風險就是它價格的易變程度。它有精確的數字定義,就是它的波動程度與市場被動程度的對應關系。好像是為了使它的代數式顯得神聖點,它被用了一個希臘代碼p代表。如果某種股票的P為1.0,它的被動程度與市場相仿,它的風險就等於市場平均水平,風險和p值成正比。在巴菲特看來這簡直是瘋了。對一個長期投資者來說,股票的波動並不增加風險。讓我們看看巴菲特購買《華盛頓郵報》的例子,當時它的市場估價是8000萬美元,假使在他購買之前價格下跌一半,它的波動性就更大,因此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它的風險也更大,巴菲特尖刻地說:「我永遠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花4000萬比花8000萬的風險更大。"
由於科學的解釋是沒有已知答案或根本無答案的,人們不滿意這種狀況,他們寧願製造一些答案或花錢請人為他們編答案。從狹義上看,該理論繼續存在對巴菲特大有好處。他的眾多競爭對手被教導說研究股票是浪費時間。「從自私的角度講」,巴菲特寫道,「格雷厄姆派也許應捐點兒錢保證有人一直在傳授有效市場理論。」
在巴菲特買下大都會康國廣播公司以後,他有整整三年沒買過一股股票(不包括套利活動和秘密的小額買進)。在1988年,巴菲特認准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拿出了伯克希爾市場價值的1/4左右以10.23億美元的總價買下了它。這個大膽的舉措使可口可樂的股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佔了35%。
巴菲特與可口可樂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他5歲時第一次喝可口可樂。不久以後,他就開始在祖父的小店裡用25美分買6瓶可樂,再以每瓶5美分的價格賣給鄰居們。在這之後的50年中,他一直在觀察可口可樂公司的成長,但卻一直沒有買進過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正式宣布可口可樂生產的櫻桃可樂為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的指定飲料時,仍然沒有買進一股。直到兩年後的1988年,他才開始買入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1989年,巴菲特公開承認,他已持有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份。為什麼現在買進呢?巴菲特解釋說,可口可樂公司的特性已存在了幾十年。他看上了可口可樂公司80年代由羅伯托·格伊祖塔和唐納德·考夫領導下所發生的變化。
7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搖搖欲墜,總裁奧斯汀的多角化經營策略更使之雪上加霜。1980年新總裁格伊祖塔一上任就著手削減成本,制定80年代的經營戰略:可口可樂公司下屬的每個公司都要使資產收益率最大化;要拋棄掉任何已不能產生可接受的權益資本收益率的業務與資產;投資的每~個項目都必須能增加每股收益率和權益資本收益率。可口可樂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領導下,財務業績比奧斯汀時代翻了兩到三倍。1980年至1987年,盡管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跌,可口可樂股票的市價仍以19.3%的速度遞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產生了4.66美元的回報。1987年,它的利潤的3/4來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潛力仍是無窮的。
其實華爾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樂的「奇跡」,因為畏懼和別的一些因素——並非公司價值的因素使他們裹足不前,在巴菲特做完投資但股票並未飛漲時他寫道:「當時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產品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豐碑,它在海外的銷量爆炸式的迅速膨脹。"盡管有人認為可口可樂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自信地認為以市場前期最高價75%的價格買下它,是以雪弗萊的價買賓士。在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後的3年裡,它的每股收入漲了64%,股價上漲3倍。不管是誰,只要事先知道這種結果都會買的。但華爾街的投資商懷疑巴菲特是否值得學習。他們仍然堅持他是買了內部消息才做這個決定的。事實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度報告中詳細闡述的他對可口可樂公司的理解,連第四流的經紀人都看得懂。1989年2月,他的這次投資公開之後,伯克希爾的股票也像注入了二氧化碳一樣咕咕冒泡。它賣到了4800美元一股,僅6個月之後它又上漲了66%,到了8000美元一股。

『柒』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7)哈根達斯股票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捌』 哈根達斯股票代碼是多少

據查,哈根達斯沒有在美股上市,所以沒有股票代碼。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祝投資順利。

『玖』 元宵節唱什麼歌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1、明月千里寄相思
這首歌可適合現在的男女們呢,這其中包括幾種情況,一種是有老婆的男人寄給他的情人們,看著身邊的老婆,想著千里外的情人,可還真有幾分相思之愁呢!還有一種情況,雙方倒的確是男的未娶女的未嫁,不過就是隔得遠了點。

網路時代嘛,打著鍵盤網來的情,大多隔著干山萬水也不奇怪。我還有個朋友,網上覓得一個非洲男友,這想想可真逗,你不但要千里萬里寄相思,還得給他解釋,啥叫元宵。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2、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仃幾分」,在有「中國情人節」之夜的元宵節上唱著這首歌,總有那麼幾對痴情男女在城市裡上演激情故事。其實元宵不元宵的對他們來說或許並不是什麼節日,只是給城市適齡男女多一個表白或分手的機會罷了。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3、彩雲追月
打這個歌名的時候,先出來的竟然是「財運」追月。哈哈。看來這可能是更適合現今的情況呢。年前股票大跌,搞得人心惶惶,元宵節皓月當空之際,彩雲啥的可能並不重要,還是多聽到點「利好」消息更實惠呢!所以「彩雲」追月現在不如「財運」追月吧。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4、春江花月夜
這首樂曲還有一個名字叫《洵陽月夜》,反正總歸是和「月」幹上了。中國古代人可真是的,凡事總要和花啊、月啊、夜啊的扯上些關系才好,才夠浪漫,才夠詩意。現在這套可吃不開了,弄不好被人罵「真夠酸的」。哈哈,看來,說不定過「元宵節」本身就夠「酸」的!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5、花好月圓
每次聽到這首歌,腦海中總是想起一對男女一一或是這個男的是「毛腳女婿」,也或許這個女的是「毛腳媳婦」;手裡抱著各種各樣的禮品——傳統派一般仍是「火腿」、「茅台」什麼的,新潮派大概會送「哈根達斯」、「健身卡」什麼的,迷信廣告派肯定是要送「腦白金」;樂聲一響起,又一出「毛腳上門記」在元宵節上演啦。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6、月亮出來亮汪汪
以前在大學里學唱這首歌,總有個同學把後面「亮汪汪」的「汪汪」唱得像狗叫,搞得全班鬨堂大笑。那個年紀很大的老教授總是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糾正他。可是畢業時我們全班唱這首歌時,還是聽到他非常響亮的「汪汪」聲,老教授無可奈何地說,「看來我的教學工作做得還不夠扎實啊」。但由此這個歌曲卻顯得尤為親切和可愛。我們應該在元宵這樣的日子想起一些雖然不和我們在一起卻仍會被我們懷念的人,如大學里的同班同學,或教過我們民歌課的老教授。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7、漢宮秋月
班婕妤如果生在現代,肯定是要被人羨慕的。老公是皇帝,房子大得嚇死人,什麼三室四室的,三五十室也不放在眼裡。想要什麼有什麼,就算有個把爭寵的女人,那算什麼呀。男人嘛,事業成功了,總要調劑調劑的嘛。所以現在我們完全有理由在合家團圓的元宵節聽聽老班的《漢宮秋月》,想像一下三五十室的光景,好歹也算是安慰一下吧。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8、半個月亮爬上來
我聽過這個曲子的童聲合唱版本,好聽得不得了。不過如果元宵節真的是半個月亮爬上來,那至少說明了第二天可是個晴朗的天氣,很可以延續一下元宵的浪漫氛圍呢。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9、二泉映月
其實並不想把這首曲子放進來,但是由於名氣實在太大,所以只好勉強為之。仔細想想真是很傻的,作孽扒拉的阿炳那會兒眼睛瞎了,工作沒了,整天在街上拉琴勉強糊口,哪有什麼心思過元宵節。我們現在倒好,聽著悲苦的《二泉映月》,數著湯團,吃得滿口香得很啦。
最適合元宵節聽的歌曲10、平湖秋月
聽了這首樂曲,真真是要羨慕身在「天堂」的杭州兄弟姐妹了。我去過杭州,也去過平湖,真是美得很哪,可惜沒湊著是月圓之日,所以想想滿遺憾的,只好在此時聽一曲「平湖秋月」,別人解解思親之愁,而我呢,就解解思湖之愁吧。

『拾』 金融帝國2的股票哪裡看啊。

二、融資與資本市場

要賺錢,首先手中得有錢(馬太效應:窮的越窮,富的越富)。所以融資和資本市場放在第一個講。

1.融資

國外的創業學課程中,首先講的必然是融資。在國內,融資卻只有做投行的人才會接觸到。這部分是因為國外的資本市場發達,融資的成本低,不像國內有種種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上市資格是稀缺資源,要向證監會和省級申核單位進貢才能拿到,而銀行融資對於私人資本是有歧視的。部分是因為中國傳統缺乏信用體系和信用文化,騙子太多了,在一個連中央都還在強調依賴人治而非法治的社會,無法建立強有力的契約社會,小企業創業只能依賴於自我積累和親朋的投資。 游戲中的融資包括貸款和增發股票兩種。貸款和增發的上限是由你的總公司的利潤決定的,具體的演算法公式不明。增發的價格是市價,而貸款的利率波動的原因不明。

在游戲初期,貸款的總額只得幾個或者十幾個百萬元(雖然游戲的基本單位是元,定價時甚至有分,但百萬元是一個你作規劃時的基本單位,象一個礦場連地皮帶建築需要8-15個百萬元,一家大型工廠連帶車間大約是3.5個百萬元),只能作為流動資金不足時的應急,初期的投資仍需依賴於增發新股。

增發新股雖然不要利息,但是會稀釋你的股權。相對於你公司壯大後的股票回購所付出的代價,貸款的利息簡直微不足道。一般而言,貸款的年利率在10%上下,也就是月利率在千分之八左右。貸10M的月利息才80k,而10M所能購得的經營類資產的月利潤至少要比這個數多一個0(現實世界中當然不可能有這種事,游戲中作生意比現實中要容易很多)。所以初期過後你的資金鏈站穩腳跟了,就可以用貸款去擴張,並且習慣於債務的存在,因為在自有資金不多(十幾個M)的情況下,用幾十個M的貸款去擴張,有助於你利潤的迅速擴大和股票價值的上升。我有次借了200多M的資金去收購對手50%的股權,後來股價上揚,只賣了5%就還掉了貸款。

2.股價

因為股價主要取決於業績,所以長期而言股票都能成長。除非是NPC在AI上出了BUG,造了工廠卻不生產,或者生產出產品卻不設零售店或者下游工廠來吸收產品。我遇到過一次,NPC的公司非常弱智地持續虧損,最後倒閉了。可能這種情況只有在一家NPC對手時才會發生,因為NPC之間的上下游合作是很密切的。另一種NPC業績下降的情況是玩家在所有行業對NPC的全面圍剿,不過這種情況很難發生,幾十個行業的管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並購相對來說相簡單得多。 資本主義2中只有增發,沒有紅股或者象鐵路大亨2中的拆細,所以比較象艾倫.巴菲特,幾年之後股價就會飛到天上去,我最快的記錄是7年從10元升到了3千多元每股。

股價的其它影響因素包括:

(1)分紅。適當的分紅有助於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可以提高你的市盈率。(2)投資者關系部。每個月在這個部分上花一點錢也有助於提高市盈率。(3)對股票的買賣行為。每一筆買賣都會對股價發生影響,不論這個買賣行為是投資人還是某家上司公司作出的。游戲中有十幾個獨立投資人,這些人可以被你聘為部門總監,他們也會在城市購置自用的房產(你也可以用個人的錢買個人自用的房產,沒有什麼意義,大概只能用來哄抬地價),以及在股市自行投資。當所有的NPC的公司都倒掉或者被兼並後,這些獨立投資人還會開設新的公司。(4)隨機因素。這個有點象大富翁里的股市突發事件。這兒的隨機因素主要是股市突然崩盤或者長紅,以及家畜的流行病(讓你的農場在相當長時間內無法生產),我碰到過一次科研突發事件,才研發半個月就通知我研發完成,而且完成度相當於研發了10年。

初期通過增發新股進行融資時,股價很重要,因為這時的貸款上限太小,無法以貸款擴張。在資金鏈上站穩腳跟後,利潤開始上升,每個月能達到1個M以上,這時貸款上限上升了許多,就不需要再通過增發新股進行融資了,股價就變得不太重要了。等到貸款所作的投資出效益後,利潤大幅增加,每個月的營業利潤能達到10個M以上,就主要以營業利潤作為擴張資金來源了。

除了對股價和總市值有要求的幾關,我一般不太注意股市,而且一般是只有買進沒有賣出。除非是准備以股市為經營重點的,否則主要的資金和注意力還是放在其它行業比較好。
3.股權控制和並購

資本主義2對於股權控制有兩條:

一是控股超過50%時,就可以對NPC公司的資金實現部分控制。此時NPC的身份從董事長兼CEO變成了CEO。你不能控制NPC公司的投資,所謂的部分控制就是,你可以用NPC公司的資金去買第三家公司的股票。NPC的公司是否仍會自行進行股市投資的決策,自行進行股市買賣,這點目前還不清楚。但是NPC公司如果手中現金多的話,會自行進行回購。

二是控股超過75%時,會出現一個並購的選項。根據中國或者美國的證券法應該是強制合並的事,在游戲中卻變成了可並可不並,大概是為了減低游戲難度吧。

大概是為了演算法上的方便,相互持股在游戲中是禁止的。即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票,同時B公司也持有A公司的股票,這只有在A和B之間沒有相互控制(即持股50%以上)時才允許,當你的A公司控制了B公司,這時你就無法讓B公司去買A公司的股票,只能去買第三家公司的股票。相互持股在會計上的處理是很復雜的,持股比例小的尚可以用原始成本或者市價作價,持股比例大的需要合並報表的會計處理就會復雜到讓人想跳樓,沒學過會計的人大概是無法體會這種痛苦。

控制的標准,是指所有你控制的公司對目標公司的持股比例。例如你作為投資人持有C公司10%,你游戲一開始就有的A公司持有C公司20%,A公司控制的B公司持有C公司20%,這時你或者A或者B再購入1股,你就達成了對C的控制。因此你作為投資人在股市的買進賣出,除了增加你的個人資產外,還可以用來控制別的公司。

感覺資本主義2在股權控制上做得不如鐵路大亨2。鐵路大亨2中的概念是相對控制,而資本主義2中則要求絕對控制,增加了股權控制的難度。鐵路大亨2中即使股權比例上處於少數的地位,只要在並購案的開價上足夠高,仍能拿到許多贊成票,這樣在對手未能絕對控股的情況下,降低了控股的難度,同時也降低了對手控制我的公司的難度,若我一再增發之後股權大多稀釋,很容易就被對手搶走控制權。而在要求絕對控制的情況下,即使我控股比例處於少數,有對手控股比我多,在未滿50%的情況下仍無法奪取我任董事長的地位。所以在資本主義2中不需要顧及對一上手就有的A公司的控制,不需要對別人進行狙擊,即使在聯網時,對手也很難拿到你50%的股權,這點做得不如鐵路大亨真實。

不過我有次一上手把自己的股權稀釋到31%,而我僱用的一個市場總監有強烈的購買自家公司的慾望,不斷地從市場和別人手中買股票,持股到了47%,差一點就過半了。不知如果過半的話是否會發生失去控制的事。

當然鐵路大亨在股價的影響因素上做得不如資本主義2。鐵路大亨中,你賣1股和1萬股,股價下跌的幅度是一樣的,所以你可以先控股55%,再1股1股地賣,賣到股價跌到底限再也跌不下去了,同時你手中仍有51%以上的股權,這時再提出並購案,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實現並購。

資本主義2的絕對控股要求造成另一個後果就是,你無法收購一家持續虧損的企業。一家持續虧損的企業,其股價並不一定立刻就跌到地板上,雖然有網易這種從上市第一天的23美元慢慢地跌破1美元的事例,但中國的ST、PT依然股價堅挺,美國的安然和WorldCom也是突然間崩潰的。許多持續虧損的企業後來扭虧為盈,在虧損期間雖然股價低迷,但也沒有跌到地板上。在資本主義2中,持續虧損的企業,其股價仍高於凈資產,但是控股超過50%的要求,而不是投票願意合並超過50%的要求,使得你無法接手這家公司。當這家公司倒閉時,你只能分到它資產變賣後的所得,而它的無形資產就成了凈損失,另外它資產變賣後,那些工廠和公司並沒有變成無主的小企業,而是就此人間蒸發。鐵路大亨中有許多無主的小企業,作為中性的第三方提供資源,是一個很好的設計。

A並購B之後,你可以得到B的科技,但是無法得到B的其它無形資產,主要是品牌。B的產品全部以A的品牌出售,而B的部分產品在品牌上比A要強,這是製作公司在邏輯設計上的弱點。這些在後面的品牌一節中會提到。

在收購中,當公眾持股為0,全部為機構或者獨立投資人持股時,你可以直接向機構或者投資人買股票,價格是協商的,對方的要價一般會比市價高一些,視你控股的程度而定,若你的控股達到了90%以上,要價甚至會是市價的3-4倍。這一點做得比較好,你不需要等待別人把股票賣到市場上之後再去買進來。

4.回購

公司在現金多時可以回購股票,因為回購不會造成股價的變動。我的一個慣常作法是,上市時先圈一大筆錢,因為第一年我的重點在研發上面,往往股價一種下跌,跌到研發結束要開設工廠和店面進入贏利階段 時,就開始准備回購。回購前先把工廠和店面建設好,這時手中應該還有大量資金。這時拋一點股票,以把價格砸下去,再用公司的現金進行回購,只要留點流動資金就可以了。因為虧損的公司很少有投資人願意長期持有,所以大部分股份都是在公眾手中,回購之後你被稀釋的控股權又回來了。

三、行業

前面提到了,在這個世界中有著礦業、種植業、畜牧業、製造業、零售業、房地產業、傳媒業、以及金融業和運輸業。金融業和運輸業是中性的存在,我們不必管,其它行業下面將會一一介紹。 1.零售業:最簡單的買進賣出。

零售業是最基本的行業,也是你最先入手的行業。它是直接面向最終消費市場的企業,通過買賣差價獲取毛利,再扣除維持費、員工費用,培訓費用即是凈利。它一般有購、銷、商標、廣告,共四種部門。商標部門是做OEM的(後面商標一節中會提到),沒有另外的開支,只有員工的開支。而廣告部門也只有員工的開支,廣告費用是計在總公司的頭上的。

在這里介紹一下部門的概念。每一家公司都有3x3的空位,可以設立最多9個部門,如果是工廠的話也可以叫做車間,如果是農場的話也可以叫畜牧場或者農田。每個部門都可以與橫向、直向、斜向的相鄰的部門相連接,表示物流。如:采購-商標-銷售-廣告,四個部門以這個順序連接起來,表示采購部門進貨,送到商標部門把產品打上自己的標簽,再送到銷售部門拿去賣,最後這個銷售部門賣的產品要由廣告部門負責做廣告,當然你連上廣告部門但不作任何廣告支出也可以。如何設計這3x3的位置,特別是工廠中一種原材料出幾種產品,或者幾種原材料出一種產品,或者幾種原材料出幾種產品,通過位置設計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間出產盡可能多的產品,或者最大限度增加產能,這是一個智力游戲。游戲里提供了一些參考方案,不過我習慣於使用自己的設計。

部門有一個等級,當你設置一定的訓練費用,或者在總部的人事部組織一次特訓,或者這個部門長期在100%的滿負荷情況下工作,部門就會升級,最高是9級。除了農場外,升級後,部門的工作能力就會提高,6級的產能大約是1級的3倍半,而9級的產能是1級的6倍多。農場升級的結果除了產能上升外,出產的畜產品和農作物的品質也上升。 雖然教程說,特訓過於密集反而有反效果,但我試驗的結果是,游戲暫停時連訓兩次,與隔40-50天再訓一次,在級別的提高上沒有差別。一次性最大開支特訓100K,和分兩次每次開支50K相比,分兩次的效果之和要略高於一次性特訓。一個員工大約要花250K才能從1級升到9級。特訓時,每家公司的平時的訓練費的柱子如果打滿的話,特訓的效果要好一倍。因為我特訓都是在暫停時進行的,而平時的訓練費的設置不影響特訓的開支,所以特訓前把費用都打滿,特訓結束後再把訓練費的設置調回去。想來這也算是一個演算法上的BUG。另外,就算你員工的級別到了9級,仍然會參加特訓,因為特訓是全員進行的,這樣實際上就造成了浪費。

部門的等級也會下降。當你更換采購和銷售的貨品品種時,等級會下降一級;當你更改製造部門的製造內容時,等級會降到1;如果用另一個部門替換這個部門,等級也是從1開始。所以,部門等級是你的無形資產。

零售業包括了專賣店和百貨店兩類。專賣店包括了從電腦汽車到玩具和體育用品等十幾個行業,但是不包括食品業。也就是說除了食品之外的所有類別消費品都有自己的專賣店,但有幾個消費品類別是共用專賣店的,像手錶和首飾,以及電器與電子產品。不包括食品業,大概是因為食品業很難做出精品式的品牌,必竟象哈根達斯那樣的成功者在食品業中是少數。最近幾年小日本的零食似乎在國內也開了專賣店,我不是很清楚他們的經營情況。百貨店包括了從便利店到大型超市的各型百貨類商店,除了百貨商店是專營食品類以外的商品,其它都是以食品為主,並依規模大小兼營食品以外的商品。 專賣店和百貨店的差別是,專賣店容易吸引購買者,而百貨店經營范圍大。若某個產品比較受市場歡迎,專賣店的銷售額會更大;若不受市場歡迎,專賣店就會變成一根雞肋,而百貨店則可以改進別的貨。另外,在競爭中,以專賣店對抗對手的百貨店,是一種基本策略。 零售店需要的投資少,見效快,資產收益率高,特別是各型百貨店,因為可以隨時調整進貨,在每一關都是初期的必然選擇。

閱讀全文

與哈根達斯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設銀行抵押貸款流程 瀏覽:996
融和融資租賃公司 瀏覽:478
藍港融資 瀏覽:189
有贊被融資 瀏覽:975
沉重的貸款 瀏覽:540
360貸款申請如何取消嗎 瀏覽:356
信託公司被接管後的影響 瀏覽:773
神州租車融資 瀏覽:332
融資租賃每期租金 瀏覽:583
融資租賃合同合同法 瀏覽:69
創業融資百科 瀏覽:917
2015年外匯平台排名 瀏覽:789
項目融資樣卷 瀏覽:670
融資租賃內部收益率 瀏覽:641
融資對接 瀏覽:124
融資股權比例 瀏覽:715
合買信託 瀏覽:668
融資管理再創 瀏覽:589
1051美元換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918
股市安信信託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