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炒股2年時間出現血虧,從20萬還剩8000元,該怎麼辦呢
實話實說,兩年從20萬炒到8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2. 股票為什麼還在跌
股市大跌猶如這個寒冷的冬天,在無數人心中覆蓋上厚厚的冰層。春節的祥和氣氛已經被傷痛所取代。這個冬天,格外寒冷。 暴跌幾乎成為常態。1月28日,黑色星期一,上證綜指再次暴跌342.39點,跌幅達到7.19%;深成指也下跌1116.18點,跌幅為6.45%。滬深股市640 多隻股票跌幅超過9%。 許多人認為,此次股市大跌是受到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這成為最冠冕堂皇的做旁觀者的借口。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指出:"與其說是次級債影響了中國股市,倒不如說次級 債被人利用了更為確切。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絕不至於對中國股市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 事實上,即便是在次級債的發生地美國,股市也遠沒有中國跌得慘烈。截至北京時間1月28日23點58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報12229.04點,比2007年10月 創下的歷史最高點下跌了不到13%。而截至1月28日收盤,中國上證綜指比起去年10月16日創下的6124.04這一歷史新高,整整下跌了近30%!如果真的是次債造成 了中國股市的下跌,那麼,又如何解釋中國股市比次債發生地的美國下跌超出兩倍這一事實呢? 中國股市發展的過程,也是眾多散戶投資者流淚流血的過程。早在2001年6月,上證綜合指數就到了2200多點,此後走過了一個漫長的熊市,到2005年6月6日跌到 998.23點的低點,從這里開始才真正步入上升軌道。如果與2001年6月時的指數相比,我國股市到今年1月28日的6年多時間里,也僅上漲了一倍。如果考慮到股權分置 改革、上市公司業績上升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脫胎換骨般的變化,中國股市應該給廣大股民一個好的回報。但許多股民實際上並沒有享過幾天福,大部分時間在動盪不安、恐懼彷徨 中渡過。這對於那些曾經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作出過巨大犧牲的投資者是否公平? 不可否認,股市有漲有跌,這是資本市場一個不容抹殺的特點。但是,其基本走勢至少不應該經常與基本面相背離,應該具有一定的可確定性,無論在哪個國家,股市在一定程度 上的可預期性都是吸引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一個最基本的元素。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一定存在某種制度缺陷。 目前,無論是新股的發行制度,還是權證隨意的創設制度,都對散戶投資者存在著巨大的不公。比如,認沽權證,在A股從6124.04這一歷史新高跌下來,作為一個減小投 資者風險的工具,它竟然比正股跌得還深、還慘烈,無數投資者靠血汗換來的財富被人掠奪一空。這種避險的工具何以成了掠奪財富的工具?零成本和不受限制的創設難道不是根源嗎 ?面對那一雙雙含淚哀傷的眼睛,能說出心安理得地做旁觀者的理由嗎? 如果說股市作為一個市場,完全由投資者自負盈虧,只是一個旁觀者。那麼,就應該從頭到尾守身如玉。在股指位居高位的時候,投資者看到的是基金發行被停止,甚至有傳聞有 關部門要求機構只能賣不能買,如此事無巨細的"關照",說明這個市場離所謂的中立還很遙遠。既然如此,在股市暴跌之時,就沒有做旁觀者的理由。 如果說股市是一個完全中立的完全由投資者自負盈虧的市場,那麼,沒有哪個市場比美國股市更中立、游戲規則更公正,但是,在美國股市受到次債沖擊的時候,美國依然出台諸 多利好因素救市。那麼,我們是否就因此認為美國股市是一個政策市?計劃市? 有關部門員喜歡拿散戶好投機而輕投資說事,認為散戶投資者忽略價值投資原則才招致虧損。這是事實嗎?股市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如果股市本身是可預期的,投資就會取代投機 成為市場的主導;如果股市是不可預期的,就會引發短期行為,投機就會成為市場的主宰。而我們這個市場: 其一,難道機構不也是在瘋狂投機嗎?此前早有媒體報道,我國基金頻繁買賣,基金交易風格出現類似庄股特徵的頻繁交易行為,例如在2006年業內多數基金公司年周轉率在 300%到800%,在2007年達到極致。在當年上半年基金平均換手率達到236%,有的基金在2007年上半年換手率高達358.02%,摺合年周轉率超過600%, 有的基金甚至僅一個交易日之後就從大量買進某一股票向大量賣出該股票轉換。機構難道不是最大的投機者嗎?如果最懂得價值投資的機構都如此青睞投機,又如何要求散戶進行價值 投資? 其二,當中國股市的投機成為主流,而投資被人置之不理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對現行的游戲規則的缺陷進行反省嗎?如果游戲規則本身具有逼良為娼的特性,又有什麼理由去埋怨 別人不堅守道德的底線呢? 2007年5月30日起,有關部門把股票交易印花稅由1‰調整為3‰。印花稅收入大幅增加,國稅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股票交易印花稅收入達到2005億元,比 2006年增長了10.2倍。如果再加上傭金,投資者在股市付出的成本超過3000億元。而2007年全部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全部凈利潤也才2646億元。這意味著,才是真 正的"價值投資者"(當然也是唯一的"價值投資者"),先確保了自己的收益,然後反過來怪散戶不重價值投資,能說得通嗎? 縱觀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要健康可持續發展,都須給投資者一個相對可以預期的收益,即使做不到這一點,最起碼應該給投資者尤其中小投資者一個相 對安全的預期,而不能讓他們在被掠奪感中品嘗痛苦。其實,在中國實體經濟持續多年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只需把印花稅降低到"5·30"以前的標准,或印花稅單邊收取,即可重 新聚集寶貴的人氣。 "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是全國人目中的一盞希望之燈,應該點亮它,在這個最寒冷的時刻給民眾送去希望與暖,眾志成城,像抗擊非典那樣抗擊次債危機的不利 影響--有多少人在苦苦期盼. 含著眼淚 看完這篇好文章 這是一片深刻而尖銳的,為中國股市吶喊的好文章!請聲援其觀點的網友頂一下,別讓它沉了貼,若能傳播則更好,須知民眾的呼聲只有全力匯集才能聞達上聽!
3. 關於股票市場中的市值
你理解的有問題,比如當股票跌的時候,那10億跑哪去了呢,你是不是不明白這里,當股民認為股票會跌倒9元,就在9元上掛出了埋單,也就是說是折價賣,就像賣實物一樣,打個比方,比如說雞蛋十元一斤(股價),全國的雞蛋一共有10億斤(總流通股數),那麼全國的雞蛋總價值是100億(流通市值),可能由於一些原因,人們認為雞蛋的價格會下降,就會有人賤價銷售,那麼賣10元一斤的就賣不出去,就會跟著降價,直到降到9元一斤,可這時全國的雞蛋一共還是10億斤,可總價值已經成了90億元。比如當股票漲得時候,漲到十元,你可以自己想想是怎麼回事。
你也不給分,如果覺得可以,記得給點分哦
4. 賣買8000元的上海A股,買賣一共扣了44元,800股,誰幫我算下傭金是多少
股票交易其費用大致來為自:交易傭金、印花稅、過戶費。
交易傭金:不高於成交額的3‰(包括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這個傭金是可以和證券公司談的,可以比千分之三低。最低收費5元
印花稅:成交額的1‰(現在賣出才收), 過戶費:滬市:成交股數的1‰,一般1000股一元。最低收費1元;(深市無)
參考網路。
由於你買股票沒有到一萬,所以算不準的。
5. 請股票高手指點一下,股票成本與盈利的問題!
第三次和第五次賣出時是虧損的賣的,所以最後的贏利很少
6. 請推薦一些高水平的股票BLOG
金印組合博客:http://0002481543.blog.jrj.com.cn/
浙江衛視今日證券徐冠華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4507963
7. 股票如果跌了,賠錢是什麼意思
輸錢的意思,股票賠錢就是賣出價低於買入價。
比如:10元買入100股,花了1000元。然後專你8元賣出,只獲得800元。少的屬那200元就是你賠的。 就是說一開始付出1000,只收回800,導致虧損200。
股票價格的漲跌,長期來說是由上市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利潤決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則包括人們對該公司的盈利預期、大戶的人為炒作、市場資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價值投資取決於投資者認為一隻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個市場是被低估或高估。
補倉後成本均價=(前期每股均價*前期所購股票數量+補倉每股均價*補倉股票數量)/(前期股票數量+補倉股票數量)
補倉的作用:以更低的價格購買該股票,使單位成本價格下降,以期望在補倉之後反彈拋出,將補倉所買回來的股票所賺取的利潤彌補高價位股票的損失。
補倉的好處:原先高價買入的股票,由於跌得太深,難於回到原來價位,通過補倉,股票價格無需上升到原來的高價位,就可實現平本離場。
8. 某公司現有發行在外的普通股200萬股,每股面值一元,資本公積300萬元,未分配利潤800萬元,股市市場價10元
增加的資本公積=200×10%×10-200×10%×1=180(萬元)
9. 股票的買入方式有哪幾種啊
1.制定「目標買價」
股票投資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為原則。但投資者經常會因股價低時還想更低,股價高時又怕太高,而錯過買入機會。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投資者應制定適合個人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股價走勢以及投資周期等綜合因素的目標買價。有了目標價,才會避免投資的沖動性和盲目性,不論做短線還是長期,操作起來都會增加方向感。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價,可參考以下步驟:
第一步,預測公司的未來1~3年的每股收益。由於普通投資者目前無力對公司未來盈利進行全面合理預測,可使用券商或獨立機構的預測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應參考多家券商或獨立機構的預測結論,以使預測更全面更准確。
第二步,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合你自己投資風格的估值方法,如常見的市盈率、市凈率等。這些估值方法被稱為相對估值方法,通過比較得出合理的估值水平。以市盈率為例,可通過該股票歷史市盈率區間,結合盈利預期來判斷未來1~3年的市盈率應該是多少倍。如預期未來12個月里公司將進入盈利周期上升階段,就可選用歷史上相同盈利周期時的市盈率倍數作為預測值;如果盈利前景不佳,就可採用歷史上同樣業績不佳時的市盈率倍數。動態的市盈率預測也可採用行業平均水平或同類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有了未來的預測盈利,又有了合理的預期市盈率,把兩個數乘起來就得到目標價了。
2分批買入
在沒有較大把握或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購買股票時最好不要一次買進,而是分兩三次買進。可以分散風險,獲得相應的投資報酬。
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分為兩種:
買平均高法
即在第一次買入後,待股價升到一定價位再買入第二批,等股價再上升一定幅度後買入第三批,這就是買平均高法。比如,在某隻股票股價為20元的時候第一批買進1000股,股價漲到22元時第二批買入800股,漲到25元時第三批買入600股,三次買入的股票平均成本為÷=2191元。當股價超過這個平均成本時,股民即可拋出獲利。
買平均低法
也叫向下攤平法,即股民在第一次買入股票後,待股價下降到一定價位再買入第二批,等股價再次下降一定幅度後買入第三批。買平均低法只有等股價回升並超過分批買入的平均成本後,股民才能獲利。
3注重價格與成交量
相對低的價位是買入股票的基礎,而成交量是真實反映股票供求關系的關鍵因素。如果股價在相對低位止跌企穩,成交量溫和放大時,後市向好的可能性較大。作為一名涉「市」不深的股民如果能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並結合股價的波動發現購買時機,會使操作更有勝算。
4遵循供求規律
股市上的需求力量會引導股價。一般股價依從「需求先行,供給跟進」的原則上下波動。需求增加時,供給會隨之增加,但是供給增加的幅度緩慢於需求增加的幅度。例如,某隻股票看來會持續上漲,股民紛紛買進,此時供給還沒有跟上,導致供不應求,股價上漲。之後由於股價漲到一定程度,一些股民認為可以高價賣出,於是紛紛拋出,導致供給過大,股價銳降。
股票的價格波動與其他普通商品類似,都會經過供需平衡→需求增長→需求高峰→供給過多→需求下降→供需平衡的過程。股民千萬不要在需求高峰(即成交量最多時)買進,因為此時最可能買到最高價的股票。因此,當股民在看到證券公司強力推薦或相關報刊不斷報導時貿然買進,往往會造成損失。
5「天災」時買入
所謂「天災」,是指上市公司遇到台風、地震、水災、火災等自然災害,導致公司的生產經營受到嚴重破壞,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使該公司股價急劇下降,甚至出現股價暴跌。
在一般人心目中,往往把天災造成的損失無限擴大。其實損失往往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況且一般的公司均可獲得保險公司的合理賠償,因此,損失也就有所減小。但是大多數人的恐慌拋售使股價大幅下跌,從而給精明的投資者提供了買入的機會。此時大量買入股票,等到天災過後,一切恢復正常,股價就會順理成章地回升,盈利勢在必然。因此,當發生「天災」時,股民應該謹慎觀察,認真研究,然後作出是否買入的決定。
6投資性買入
投資性買入是指當某隻股票具有投資價值後買進該股票。此時並非股價的最低點,也會存在風險,但即使被套牢,坐等分取的股息紅利也能和儲蓄或其他的債券投資收益相當。另外,投資價值區域內的股票,即使被套,時間一般也不會太長。
7追漲
追漲是一種順勢操作方法,通常是指投資者順勢而為,見漲搶進,以圖在更高的價位上賣出獲利。這種做法在大勢反轉向上及多頭市場時,大多能輕易獲得利潤;但在行情末期一旦搶到最高價而不能出手,就會出現虧損累累的局面,因而風險也就較大。
追漲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1)追漲強勢股
追漲那些在漲幅榜、量比榜和委比榜上均排名居前的個股。這類個股已經開始啟動新一輪行情,是投資者短線操作的重點選擇對象。追漲強勢股要「重勢不重價」,很多投資者往往會受個股基本面分析影響,有時會認為這不是一個績優股而放棄買進強勢股。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買強勢股重要的是趨勢,這和買績優股重視業績好壞的特點不一樣。
(2)追漲龍頭股
主要是在以行業、地域和概念為基礎的各個領漲板塊中選擇最先啟動的領頭上漲股。
(3)追漲漲停股
漲停板是個股走勢異常強勁的一種市場表現,特別在個股成為黑馬時的行情加速階段,常常會出現漲停板走勢。追漲強勢股的漲停板,可以使投資者在短期內迅速實現資金的增值。
(4)追漲成功突破股
當個股股價突破前期價格高點,解套盤沒有使股價回落往往意味著股價已經打開上行空間,在阻力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出現強勁上升行情。因此,股價突破的位置完全可能是最佳追漲的位置。
股民在追漲時要清醒地了解,追漲的高收益中同時暗藏著高風險,追漲對投資者的短線操作能力、對趨勢研判的准確度、對准備追漲個股的熟悉程度以及投資者看盤經驗和條件都有極高的要求。選擇追漲時要注意:
①當市場整體趨勢處於調整格局中的反彈行情中,不宜追漲。
②股價上行至前期高點的成交密集區時,需仔細觀察該股是否具有突破前期股價阻力位的成交量,再決定是否追漲。
③當盤中熱點轉換頻率過快,熱點炒作持續性不強,缺乏有凝聚力、有號召力的龍頭板塊時,千萬不能追漲。
④在追漲熱門板塊時,要注意選擇領漲股,不宜選擇跟風股票。
⑤對於前期漲幅過大,當前成交量很大而股價卻不再上漲的個股不宜追漲,這時莊家出貨的幾率很大。
⑥當市場趨勢發展方向不明朗,或投資者無法清晰認識未來趨勢的發展變化時,不要盲目追漲。
8買跌策略
買跌策略是指投資者購買股價正在下跌股票的投資方法。股價總是處於漲跌循環中,選擇那些股價跌入低位的成長股作為投資對象,風險小,收益大。這是買跌方法受到投資者青睞的重要原因。
這種方法要對股票的內在素質進行深入研究,只有在認定該股具有上漲潛力後才能購買,而對業績、成長性、前景不樂觀的股票是不能輕易購買的。此外還需確定股市與個股的大趨勢沒有發生根本逆轉,否則將損失慘重。
買跌時應掌握一定技巧。在股價處於上漲趨勢中,每一次下跌回調都是買入時機;在股價處於下跌趨勢中,一定要等股價有相當幅度的下跌(一般30%~50%),並止跌企穩後再買入。
9補倉
(1)什麼是補倉
補倉是指在所購買的股票跌破買入價之後再次購買該股票的行為。
補倉的作用以更低的價格購買該股票,使單位成本價格下降,以期望在之後反彈時拋出,將補倉所買回來的股票賺取的利潤彌補高價位買入的損失。
補倉的好處原先高價買入的股票,由於跌得太深,難於回到原來價位,通過補倉,股價無需上升到原來的高價位,就可實現平本離場。
補倉的風險雖然補倉可以攤薄成本價,但股市難測,補倉之後可能繼續下跌,將擴大損失。
補倉的前提①跌幅比較深,損失較大;②預期股票即將上升或反彈。
例如:2007年2月1日,以40元買入「蘇寧電器」1000股。5月30日,該股已跌至20元。這時投資者預期該股將會上升或反彈,再買入1000股。兩筆買入的平均價為[+]÷=30元,如果該股反彈到30元或以上,通過這次補倉,就可以實現平本或盈利。如果沒有後期的補倉,股價必須反彈到40元才能回本。但如果股價在20元的價位上繼續下跌到10元,那麼,補倉將擴大損失(20-10)×1000=10000元。
(2)補倉要考慮的問題
在補倉前要考慮以下5個問題:
①市場整體趨勢是處於牛市、熊市,還是牛熊轉換期間?如果是處於熊市末期的調整階段,堅決不能補倉,如果是處於牛市初期的調整階段,則可以積極補倉。
②目前股市是否真正見底?大盤是否確實沒有下跌空間?如果大盤已經企穩,可以補倉,否則,就不能補倉。
③手中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或投機價值?如果有,可以主動補倉,反之不宜補倉。
④投資者手中持有股票的現價是否遠低於自己當初的買入價?如果與自己的買價相比,現在跌幅已深,可以補倉。如果目前套得不深,則應考慮止損或換股。
⑤投資者需要補倉股票中的獲利盤有多少?通過分析籌碼分布,如果有較多獲利盤的個股不宜補倉,獲利盤較少的可以補倉。
當投資者能夠正確回答上述5個問題後,就可以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否應該補倉。
(3)補倉技巧
牛市行情中,補倉操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弱勢股不補。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弱勢股,不宜補倉。
②補倉的時機。最適宜補倉的時機有兩個,一是熊牛轉折期,在股價極度低迷時補;二是在上漲趨勢中,補倉買進上漲趨勢明顯的股票。因此,投資者在補倉時必須重視個股的內在趨勢。
③補倉未必買進自己持有的股票。補倉的關鍵是所補的股票要取得最大的盈利,大多數情況下,補倉是買進自己已經持有的股票,由於對該股的股性較為熟悉,獲利的概率自然會大些。但補倉時應跳出思維定勢,自己沒有持有的股票但有盈利前景的也可以補倉。
④補倉的數量。補倉的數量要看投資者是以中長線操作還是以短線操作為主。如果是短線操作,那麼補倉買進股票的數量需要與原來持有的數量相等,且必須為同一股票,這樣才能方便賣出。如果是中長線操作,則沒有補倉數量和品種的限制。
⑤補倉力求一次成功。盡量不要分段補倉、逐級補倉,因為投資者資金有限,無法經受多次攤平操作,並且補倉是對前一次錯誤買入行為的彌補,本身不應再成為第二次錯誤的交易。所謂逐級補倉是在為不謹慎的買入行為「買單」,多次補倉,越買越套必將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10順勢法
(1)什麼是順勢法
順勢法是指投資者的操作與大市節奏一致,當股市上漲時就順勢買進,當股市下跌時便順勢賣出,且操作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股票漲或跌的時間長度大致吻合。股市上有句話:「不做死多頭,不做死空頭,要做老滑頭」,就是對順勢而為的生動描述。
(2)順應不同時段的趨勢
投資者要成功實施順勢法來進行投資,首先要能夠認識和判斷股市變動的三個趨勢:
長期趨勢其時間可持續一年以上。一個長期趨勢包括上漲的多頭市場和下降的空頭市場。多頭市場的每一上升波浪的平均水平會高於前一上升波浪的平均水平,而空頭市場的每一個下跌波浪的平均水平會低於前一下跌波浪的平均水平。
中期趨勢其時間一般會持續兩周至三個月,股價的反彈或回檔幅度至少應達到前一次上漲或下降幅度的三分之一。
短期趨勢也可稱為日常波動,一般是指股價在兩周以內的變化。
上述三種趨勢組合而成了股市上的股價波動過程。具體而言,一個長期趨勢,由若干個中期趨勢組成,而一個中期趨勢又由若干個短期趨勢組成,如此循環往復,變動不已。
(3)實施順勢法注意事項
①一般來說,中長期趨勢比較容易預測,趨勢越短,越難預測。因此,相對來說更應注意股價波動的長期和中期趨勢,而不應太多注意短期趨勢。
②如果是進行長期投資,可在長期上升趨勢的底部和中部選擇買入,買入後在股價上漲到頂部時即可擇機拋出獲利。只要對長期趨勢正確預測,不論股價在達到高段前有多少中期性回落,都應堅定股價會反彈的信心,等待理想的賣出時機與價位。
③如果是進行中期投資,則當於股價在中期波動的底部時考慮買進。因為股價中期波動的上漲距離一般較短,如果在股價上漲了一段時間後才買入,很可能會碰到股價反轉。
④可利用股價長期下跌趨勢中的中期波動進行買賣操作,即在中期波動的底部買進,高位賣出,從而獲利。
⑤如果是進行短期投資,因難以預測短期趨勢,就應該爭取在中期上升趨勢中進行短期的買賣操作。這樣,即使出現預測失誤,也還可以持有一段時間,等待股價的反彈回升,這樣就將短期投資中期化,從而減少損失甚而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