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賺錢容易不
一個職業股民的心酸血淚史 辭職專業做股票已經有幾個月了,體會了職業股民的生活,其中的感悟很多。筆者一介08年3月入市的小散戶。當初,「誤」入股海深處,是因為筆者在07年買了點基金,一度有賺,後來經歷08年的股市大跌,投入的本金一度「腰」折,這個時候,這次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基金。為何買基金呢?這都是因為筆者當時在工廠打工時,是在一個台資電子廠做工程師,筆者所在的部門剛剛成立不久,工資也不高,工作倒是輕松的無聊,台資廠的老闆大多很小氣,沒有加薪的希望,也就沒有了上進的動力。辦公室的工作,無聊至極。迫於生活的壓力,筆者尋思著要做點什麼兼職的事情,多掙點生活費吧。想來想去,沒覺得上班有什麼可以比較適合兼職做的工作,在辦公室上網的時候,無意中看到「基金」這個名詞,當時眼前一亮,買點基金就好了啊。然後開始認真了解基金,翻閱了很多基金分析方面的資料,最後決定選擇了幾家基金的不同類型的產品。基金後來賠的很慘,才明白,不懂股市,買基金也是一樣的風險。於是,筆者開始研究股票,後來就開戶,記得的當時買的第一支股票是寶鋼股份,第2支是正虹科技,寶鋼賠了點,正虹科技賺了點。賠的最慘的是金嶺礦業。跌了還補倉,補了還套,套了再補,補了再套,越套越深。第一次感受到了股市的殘忍和血腥!這些賠的我很慘的股票,1年後,筆者都再次找到這些股票,來個秋後算賬,呵呵,這次都加倍算回來了。記得在股市生涯中,第一次賺的比較多的就是啟明信息,09年歷經3個多月翻倍,所以,一年後的現在,筆者還有點懷舊,最近再次搞了啟明信息,這次也比較幸運,有一個多月了,也有了近50%的利潤了。後來,了解了一些基金的內幕,知道基金都有老鼠倉,還知道點私募和基金經理的合作內幕,私募把股票拉到高位後,請基金幫忙接盤,當然,基金經理會有紅包拿。......於是,壯士斷腕,割掉基金。還記得09年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布局了中炬高新,春節後,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牛股,只是可惜當時沒有拿穩,牛剛抬頭就給洗出局了,這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剛騎上牛,就被牛甩下牛背的滋味,也同時更深刻的體會了什麼叫望塵莫及。 。。。。。。歷經股市的風風雨雨,終於在2010年3月開始辭職,真正體會做職業股民的酸甜苦辣。一路走來,已經有半年有餘的職業股民生涯體驗,其中的曲折和艱辛,一言難盡。職業股民其實很累,賠賺都很辛苦。看盤時間不用說,不敢耽誤,收盤後還要做功課。有點時間還要學習充電。記得當初學習纏論,常常通宵,白天環境比較嘈雜,不適合學習博大精深的纏論。天天對著電腦,足不出戶,冷落了親人和朋友,周圍的人也都看咱是走火入魔,是個異類。家人常常給出壓力,認為不務正業。職業股民孤獨但並不寂寞。孤獨的是原來的好友大多不贊成炒股,所謂不同道,心裡都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寂寞是因為還有很多股友,其中也不乏有知己。職業股民把所有的壓力都自己承受,賠的時候,也只有自己來承受,賺了,也會自己放在心裡,從來不會讓家人和朋友來為自己擔心。職業股民有時候也很無奈,特別在熊市的時候,想賺點糊口的錢也比較不容易。牛市中也有賺了指數不賺錢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很尷尬的。經歷股市的熊市和牛市後,漲跌都不會緊張了,成熟了幾分,自信了一點,閱歷多了點,職業股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職業股民最高興的事,不是賺了多少,而是對趨勢運行把握到位了;最痛苦的事不是賠了多少,而是踏空了。最辛苦的事不是天天學習的累,而是天天堅持寫博。職業股民現在也能真正做到,賬戶的資金不覺得是錢了,而是一些數字,每隻股賠賺多少錢,很少有什麼感覺了,只是比較在意盈虧的百分點這個數字。可是,離達到操作時,「手中無股,心中無股,只有買賣點」的境界還有一段距離。茫茫股海,一艘劈風斬浪的小船,在破濤洶涌的海上,艱辛的漂浮著,堅定不移的揚帆前行。
⑵ 現在哪個股票掙錢
在最近全球大跌的背景下2700點很多都是便宜貨,已經進入了價值投資的價格區間,不內過如果有耐心的容話還是等等,2700可不是這一波的底,下面會有2500甚至2200,如果覺得自己波段掌握不好,到時候再買不遲。至於什麼個股,新基建、特斯拉、超跌城商行、外資背景券商都是很好的選擇,個股就不要說了,自己去找,這也公平。
⑶ 支付寶基金和股票哪個賺錢快
基金比較穩定,從風險角度上看比股票風險小,收益性和股票相比不能明確說哪回個更賺錢。如果炒股遇到答牛股,那會比基金賺錢,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鵝,那就血本無歸。基金也是一樣,雖說風險相對較小,但是也並非沒有風險,這個和基金的管理人的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廣發證券易淘金採用大數據優選基金,讓選基之路更簡單。
⑷ 買哪支股票可以賺錢
可以賺錢的股票很多,但需要深入的去研究,一般來說在股市中強勢股永遠都是股民追逐的對象,強勢股是指在股市中穩健上可能是一波行情的龍頭股,也可以是熱點板塊中的代表性股票。
強勢股主要特點:
1.高換手率:強勢股的每日成交換手率一般不低於5%,某些交易日達到10%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0%~30%。
2.具有板塊效應:強勢股可能是一波行情的龍頭股,也可以是熱點板塊中的代表性股票。強勢股的漲跌,會影響同板塊股票的漲跌。
3.在一定時間交易價格內累創新高。
操作方法:
1、抓住龍頭股不動:龍頭股一般在大盤低迷時率先放量上漲或第一個封漲停,大膽的投資者如果能夠及時介入龍頭股,就可以持股不動,等待大盤行情結束,或龍頭股明顯形成頭部時方賣出。
2、介入換手率高的強勢股:龍頭股很多人不敢追,或等考慮清楚了,再想追而追不到。這時,應該及時尋找同板塊的高換手率的強勢股。
3、在強勢股技術性回調過程中介入:強勢股因為受到市場關注程度高,而且可能有主力操縱,一般上漲迅速,回調時間短、幅度淺。
4、強勢股出現利空消息時:強勢股在一輪上漲過程中,可能出現基本面的利空消息,這時該股短線會有短線下跌。由於板塊熱點還未消退,主力資金也還在其中,等該股短暫企穩之後,主力再次拉升的概率很大。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⑸ 在支付寶上購買股票容易賺錢嗎
你好,支付寶好像是不可以購買股票的。支付寶可以購買基金,能不能賺錢看自己智慧和運氣吧。有的基金一年翻了一倍多。
⑹ 支付寶的股票怎麼玩,怎麼才知道自己賺
支付寶不能買股票抄,襲可以買余額寶等基金。
炒股首先要辦理股票帳戶,這樣才可以買賣股,帶上你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就可以去辦理開戶了。銀行卡沒有直接去臨時去辦理也可以,因為需要去銀行辦理三方存管。
目前股票開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親自帶上身份證和銀行卡去證券公司辦理,另外就是通過網上或是手機上辦理,操作時會有證券的客服經理指導的,非常簡單。
買賣股票操作非常簡單,首先將錢從開戶的銀行帳戶轉入股市(在股票交易軟體里點「銀證轉賬」),選擇一隻股票,記住交易代碼,在交易軟體里點「買入」,輸入股數(和希望成交的價錢,點「確認」,等待成交即可。
買股票是100股起買(也就是1手),賣股票可以零股,沒有要求。
股票的交易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節假日除外。
新手在入市前先得系統的去學習一下,前期先用游俠股市模擬炒股練練手,從模擬中找些經驗,看看成功率好不好,找出正確的炒股方法,再學習修改交易系統,再模擬直到成功率達到90%以上,在模擬賬戶上盈利50%~100%左右,自己覺得可以了再去實盤操作。只有方法對了才能減少走彎路。
願可幫助到您,祝投資成功!
⑺ 炒股賺錢靠哪三件寶,為什麼呢
我認為炒股要靠三件寶心態、經驗、運氣,如果你能具體這三件寶相信炒股戰績都不會很差;當然炒股技術面也還是要的,雖然技術面90%都是騙人的,但是技術面的分析依舊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我認為技術面是非常次要的,想要炒股戰績好一定要具備優良心態,豐富的經驗加上好的運氣才行,下面說說原因。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明顯的找到了炒股靠三件寶,優良的心態、豐富的經驗、好的運氣等;當然這三件寶一定要相互相成的,一定要靈活配合起來,才能在股市長久的立足,缺一不可。
⑻ 股票怎麼能賺錢
1、最主要的是買賣股票,從買賣差價中獲得利潤。
2、從公司分紅中獲得一定利益。
股票賺錢是需要投資者有比較強的分析能力,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有股市的整體情況比較良好也是比較容易獲利的,
⑼ 支付寶基金和股票有什麼區別投資哪個好哪個賺錢快
支付寶上的基金股票哪個好些,有沒有人玩的?
我來答
股票期貨開戶K
LV.10 2018-08-13
基金定投,對我們自己的投資能力要求不高,但很考驗耐力,也就是說,定投要長期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時間至少是3-5年起,才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我們可以算一下,如果你和你的伴侶,每人每月定投1500塊。按照年化12%的收益來計算,40年後,等你們退休的時候,就可以獲得1782萬元。這也算是小小的財務自由了。
這就是定投+復利的威力,你可以自己拿計算器算算看。
基金定投的另一個好處,是在承擔較低風險的情況下,逐步學習股票、基金的投資,建立對股市的理解,磨煉自己的投資心態。
雖然基金定投只是三年級的玩法,但玩好了,收益也是可以很高的,而且也是進入四五年級的必修之路。
⑽ 支付寶買基金和股票哪個更賺錢
首先要看你對股票的了解情況,要是一點都不懂,或者懂得不多,你就不版如買基金。
其次,賺錢風權險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風險越大,收益可能能夠越高。所以你在買基金時候,需要了解是什麼類型的基金。股票型的,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風險依次降低,收益也是從高到低。所以,你看到股票型的有30%的收益的時候,別光想著賺那麼多,也隱藏著可能會賠30%的可能。貨幣型基金,就是余額寶之類的,沒年收益也就不超過3%,但基本上沒有風險。所以,需要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