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才有外匯儲備的權力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須了解我國的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中國的企業和個人出回口商品或勞務,掙回美答元等外匯,然後將這些外匯的一部分或全部賣給銀行獲得人民幣。外商對中國投資也往往需要將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匯資金換成人民幣,也得將外匯賣給銀行。銀行在保留一定額度外匯用於日常業務後,將其餘外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一旦被央行購買就成為國家外匯儲備。
總的來說,外匯就是一種投資。誰都可以做,誰都可以儲備。但央行儲備的就叫國家外匯儲備,其他人儲備的不是國家的外匯儲備。
② 中國實行強結售匯管理政策,所有外匯都需要經過中央銀行,那麼熱錢怎麼逃離中國的
你這問題沒法討論的。給你三點提示:
1 什麼是熱錢?
2 前兩年爭論/辟謠,熱錢沒有流入;現在是沒有流出
3 資本項目是不開放,但貿易/投資還是可以進出。
希望已經回答了你的高深問題了。
③ 如果央行不收購國內的外匯會有什麼後果呢
有可能出現資本外逃,一國需要保證一定的外匯儲備,防止出現的國際收支失衡。支持本國幣值的穩定。
以上所說的不是中國的具體情況,對於中國來說,經常帳戶和資本帳戶的雙順差造成中國的巨大的外匯儲備,所以國家的外匯管理體制已經在改了,原來人為放大升值壓力的強制結售匯正在積極向意願結售匯轉型,外匯管理部門取消了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戶事前審批的制度,提高企業賬戶限額,同時簡化服務貿易售付匯憑證並放寬審核許可權,對居民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與此同時,即將拓展境內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在一定額度內以購匯形式代理境內機構和個人投資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允許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機構在一定額度內集中境內機構和個人的自有外匯開展境外證券投資,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一定比例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和貨幣市場工具等。匯率改革之後,平衡式的外匯流入流出管理思路基本確立。
以上總體說了一下改革思路,具體的關於企業、個人外匯管理法規,你可以登錄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網站查看。
www.safe.gov.cn
流入中國的資金兩種來源,一種是外國投資,這個肯定需要主動換成人民幣,在中國人民幣是唯一流通貨幣,所以不存在央行收不收的問題。第二種是出口順差產生的外匯,出口企業除了進口所需外匯,其他的也得主動換成人民幣。道理和前面一樣。對於外匯儲備的形成,國家只有間接調控手段。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藏匯於民」,鼓勵私人資本對外投資。事實上,QDII政策就是鼓勵對外投資,緩解外匯儲備過多的壓力。
服你了。。。。。。。。。。。
④ 懂經濟的解釋一下,中國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
來源:
第一種是:貿易順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際貿易出口劇增,每年國際貿易順差巨大,每年賺錢了大量外匯。
第二種是:外資投資。如各國外商對的中國投資,或者熱錢的湧入,經過多年累積,形成了巨大外匯儲備。
第三種是:資本升值。通過專業的投資機構,用外匯進行投資,購買外國債券、股票、基金等等賺取的收入。
在我國,外匯是央行負責統一管理。比如: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10萬美元需要兌換成人民幣,用人民幣投資,央行得到美元。企業對外貿易賺取了10萬美元,需要到央行兌換人民幣,央行得到了外匯,企業得到了人民幣。央行獲得兌換來的20萬美元,由專門機構進行投資、保值、升值,央行錢又生了錢。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⑤ 中國有多少外匯,國內央行就要印等量的人民幣出來是真的嗎
人民幣來對內貶值是因為流動源性過剩,放在二十年前一張一百的能換多少東西你可以打聽一下,通貨膨脹問題是任何一個高速增長的經濟提必須面對的。而對外升值是因為國外的資本市場認為人民幣具有很好的前景當大家都覺得人民幣值錢的時候他就真的值錢了
⑥ 中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包括哪些
中國央行外匯儲備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⑦ 中國外匯儲備跌破三萬億 背後有何玄機
一、外匯儲備中美元以外其它外匯對美元的貶值。雖然美元還是國際最常用的儲備貨幣,但是出於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的原因,一些其他發達國家的貨幣也經常會被當作儲備貨幣的一部分。假設說中國的外匯儲備裡面一半是歐元,一半是美元,而某個月份里外匯儲備中歐元和美元的絕對金額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因為歐元兌美元在貶值,所以導致了用美元計算的我國外匯儲備在該月份的下跌。
二、外匯儲備的資產的貶值。央行的外匯儲備有著專人運作投資,大多數都用來購買美國國債一類的外國資產。而如果這些外國資產發生了價格下跌的情況,依照各種資產價格計算方法的不同,央行的外匯儲備數額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三、外匯儲備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常說的資金外流,即企業或者個人將自己手裡的人民幣資產兌換成美元資產。舉個例子,不考慮具體的手續限制,假設某人准備購買一些美國國債,那麼他通過國內商業銀行用人民幣兌換美元,然後用這筆美元買入美國國債。那麼這筆兌換的美元走向就是央行賣出美國國債得到美元現金,通過銀行兌換給該人,然後該人再用這筆美元現金買入美國國債。這就相當於美國國債從央行轉到個人手裡。
而這筆兌換中人民幣的變化呢,則是該人賣出自己的人民幣資產(股票,債券,房產等等),將人民幣通過銀行兌換給央行,從中國經濟體系中消失。如果把這個例子中的某人一樣的兌換數量累計放大,那麼就會產生人民幣資產價格下降,人民幣匯率下跌,外匯儲備數額下降,國內經濟體系中產生「錢緊」的現象。而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儲備下降其實只是一個表象,問題的真正核心是導致資金流出的原因以及國內「錢緊」導致的後果。
⑧ 中國的外匯不是都在央行手上嗎,為什麼還有個外匯存款准備金率
在中央銀行的外匯,即央行外匯庫存,是國家外匯儲備。外匯經營銀行擁有的外匯為銀行外匯結存,同時吸收外匯存款,外匯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外匯經營銀行)按一定的外匯存款量上交的中央銀行的比例。
⑨ 大量的外匯流入中國,將迫使中國的央行大量發行人民幣,為什麼外匯流入要發行人民幣
因為國家對外匯來管理比較嚴格,所以外源匯現在在資本項下受到管制,外匯在境內是不能直接流通的,因此大量的外匯流入國內,就會迫使央行發行更多的人民幣進行貨幣兌換,其次存在央行的外匯由於也同樣受到資本管制,所以他的唯一投資途徑也就是購買國外的資產進行保值增值,由於數量巨大,投資途徑和工具有限,所以又會用大量的外匯資產購買美國國債等等。 在這個資金流動的途徑中,我們會發現中國中央銀行完全是被動的,所以才會出現國外投資到中國每年賺取20%以上的利潤,而我們在美國等地的投資獲取的收益相對卻很小。 個人的感覺,中國什麼時候放開了外匯的管制了,很多問題也就自然地解決了,雖然可能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⑩ 現在外匯進入國內還是先由央行全換為rmb嗎
我們國家施行強制結匯制度(就是外匯進入中國就強制被換成人民幣,央行持有內外匯,民容間持有人民幣。)因消費,和投資原因可以兌換限額的外匯。外匯進入多流出少時,人民幣會升值。外匯流出多,進入少時,人民幣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