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杠桿誘惑:外匯平台大多是1:400倍的交易杠桿,高杠桿激發了人的短時間內的財富創造慾望。變得貪婪而忘記了控制倉位保證金比例變得越來越低,從而離爆倉的時間卻越來越近。
高頻交易:貨幣匯率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很多人想盡可能的交易信號和波段全部吃掉,看著1分鍾 5分鍾圖進行超短交易,其實K線周期越簡訊號越不真實。高頻的交易會讓你失去真實的K線趨勢方向,迷失自我。並且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日內短線交易交易次數應控制在1-2個單,中長線的視行情而定,一般一個月內只有1-2次單。
分散投資:外匯中的可交易的貨幣很多,但是沒有必要同時持倉多個貨幣。你的盤面同時放不下多個貨幣,就算能看4個左右,但也是很小的圖,不利於分析觀看走勢。只能從多個貨幣中選擇一個進行交易。要做空那就選擇最弱的,要做多那就選擇最強的貨幣。
重倉交易:重倉交易會讓你緊張亢奮,行情的一點點波動也會讓你的心態發生重大變化。心態不能穩定下來,從而影響判斷。一旦虧損嚴重將幾個周甚至一年內交易一蹶不振沒有信心可言。就4小時 的短線而言保證金佔比應在2000%以上,中長線的 應5000%以上。
過度依賴指標:很多新手投資者盤面會有各種指標 MACD、KDJ、RSI、MA、布林線 等等疊加的盤面。看著盤面就很混亂,不夠簡潔。網上泛濫的指標 其實會用的人很少,且指標也相對行情滯後,指標跟隨行情變化而變化。長時間圍繞在一個沒有特定規律的指標上會干擾自我判斷。建議只留下自己會用的,盡量把盤面做得簡潔明了。如下:
『貳』 交易風險的具體內容
交易風險指在約定以外幣計價成交的交易過程中,由於結算時的匯率與交易發生時即簽訂合同時的匯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虧損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
1、以即期或延期付款為支付條件的商品或勞務的進出口,在貨物裝運和勞務提供後,而貨款或勞務費用尚未收付前,外匯匯率變化所發生的風險。
2、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活動,在債權債務未清償前所存在的匯率風險。例如:某項目借入是日元,到期歸還的也應是日元。而該項目產生效益後收到的是美元。若美元對日元匯率猛跌,該項目要比原計劃多花許多美元,才能兌成日元歸還本息,結果造成虧損。
3、向外籌資中的匯率風險。借入一種外幣而需要換成另一種外幣使用,則籌資人將承受借入貨幣與使用貨幣之間匯率變動的風險。
4、待履行的遠期外匯合同,約定匯率和到期即期匯率變動而產生的風險。
『叄』 外匯交易商的風險
外匯交易風險,是指企業或個人在交割、清算對外債權債務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我國外匯市場 已成為全球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但對於多數中國企業和居民而言,外匯風險還是一個提及不多的話題。2005年7月匯改後,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逐步實現,人民幣匯率波幅越來越大,外匯風險伴隨著波動的匯率成為人們不得不關注的重大問題。
外匯風險一般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和國家風險。交易風險涉及的業務范圍廣泛,是經濟主體經常面對的風險,因而也是其主要的防範對象。 1.加強帳戶管理,主動調整資產負債。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負債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資產負債調整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靈活使用軟、硬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密切相關,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使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
3.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貨幣保值條款的種類很多,並無固定模式,但無論採用何種保值方式,只要合同雙方同意,並可達到保值目的即可。貨幣保值方式主要有黃金保值、硬貨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等,目前合同中大都採用硬貨幣保值條款。
4.通過協定,分攤風險。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簽訂的協議,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匯率變化幅度以及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視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5.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在國際外匯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提前或推遲收、付款,對經濟主體來說會產生不同的效益。因此,應善於把握時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
『肆』 外匯交易風險的介紹
外匯交易來風險,是指企自業或個人在交割、清算對外債權債務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我國外匯市場已成為全球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但對於多數中國企業和居民而言,外匯風險還是一個提及不多的話題。2005年7月匯改後,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逐步實現,人民幣匯率波幅越來越大,外匯風險伴隨著波動的匯率成為人們不得不關注的重大問題。
『伍』 外匯交易風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外匯風險的表現抄之一是:風險。由於進行本國貨幣與外幣的交換才產生外匯風險。以外匯買賣為業務的外匯銀行負擔的風險主要是外匯風險。銀行以外的企業在以外幣進行貸款或借款以及伴隨外幣貸款、借款而進行外匯交易時,也要發生同樣的風險。個人買賣外匯同樣也存在風險。二是:為了將來進行外匯交易而將本國貨幣與外幣進行兌換,由於將來進行交易時所適用的匯率沒有確定,因而存在風險。這是一般企業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交易及非貿易交易時產生的風險,因此也稱為「交易結算風險」三是:企業進行會計處理和進行外幣債權、債務決算等時候如何以本國貨幣進行評價的問題。比如在辦理決算時,評價債權、債務決因所適用的匯率不同,就會產生賬面上損益的差異,因此也稱為「評價風險」或「外匯折算風險」。四是:經濟風險——指企業或個人的未來預期收益因匯率變化而可能受到損失的風險。五是:國家風險——即政治風險。它是指企業或個人的外匯交易因國家強制力而終止所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陸』 外匯交易風險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一、倉位的控制,做單最忌憚的就是重倉干。畢竟市場是具有不確定性回的,沒有百分答之一百的准確性,一旦方向錯誤,容易造成較大虧損;
第二、止盈止損的設置,不管任何時候都記得要把止盈止損值給設置好,把風險和盈利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第三、自我控制,有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不輕易修改單子數據;
第四、在正規的交易平台上交易,資金安全才是風險把控的源頭。
『柒』 管理外匯交易風險的金融法的含義
人生而自由,卻無所不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枷鎖之中。在我們所處的風險社會中,沒有比風險更確定的事情了。在中國社會,家庭( 族) 一直以來都承擔著重要的風險管理功能:在沒有市場提供的各類保險、借貸、股票、投資基金、養老基金等金融產品的前提下,成家生兒育女就成了規避未來物質風險和精神風險的具體手段,即所謂「養子防老」。風險管理的含義有三: 其一是將損失在對象與時間方面進行最寬泛的分配; 其二是將損失分配於最有支付能力的特定人和活動之上; 其三是將損失分配於引起此損失的特定活動之上。然而,家庭的風險承擔能力畢竟有限,尤其在現代風險社會中更顯得力不從心,而金融這一制度創新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得以彰顯。與家庭作為風險管理的傳統方式不同,金融是一種超越血緣的非人格化的風險管理形式。金融市場向市場中不特定的參與者提供信貸、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在更廣泛的群體間轉移和分散風險,其風險管理更加大眾化、更加有效。另一方面,由於這種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形式脫離了「熟人社會」的網路,以聲譽等為基礎的非正式契約執行機制難以起作用,而法律作為外部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契約執行機制對金融市場的運行顯得至關重要。因此,現代金融伴隨著現代法律制度而發展。
「金融」傳統上被界定為「資金融通」或「貨幣資金的融通」,這導致了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被認定為金融的核心功能。這在簡單金融的發展狀態下較為合適,因為在早期銀行主導型的借貸金融佔主體的背景下資金融通確實是金融的主要功能,但現代金融已遠遠超出了資金融通的范疇,而與之相伴隨的是金融核心功能的轉變。金融的發展經歷了資金融通到信用創造,再到轉移風險的過程; 現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風險,就是要為整個經濟體系創造一種動態化的能夠使風險流量化的風險轉移機制。金融的發展趨勢就是提升金融體系配置風險的功能,從過去的風險沉澱型金融向風險轉移型金融轉變。可見,風險管理不僅僅是金融的一個功能,而且越來越成為金融的核心功能。風險是金融業的「生命線」。參與金融市場活動的各個主體具有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市場的作用就是在參與者之間進行風險配置,使更能承受風險的人承擔更大的風險,不太能承受風險的人則承擔更小的風險,並且收益與承擔的風險互相匹配。
『捌』 外匯交易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現在外匯交易中的抄風險主要有哪些?外匯作為一種投資方式肯定是有風險的,我們要想的是盡量的規避風險。今天匯查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現在外匯交易中的風險主要有哪些?
1、高杠桿風險
由於外匯保證金交易採用的杠桿比例,放大了損失的額度,尤其是在使用高杠桿的情況下,即使出現與頭寸相反的很小變動都會帶來巨大損失。
2、市場風險
外匯市場全天24小時運轉且走勢沒有限制,波動劇烈的時候一天內就可以體會從天上到地下的區別,因為影響外匯走勢的因素很多,沒人能夠准確的判斷外匯匯率走勢,因此外匯交易存在著市場風險。
3、網路交易風險
外匯保證金交易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由於互聯網本身的特性,所以會出現無法連接到外匯交易商的系統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巨大的虧損,而外匯交易商對此是不負責的。
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特質就在於本小利大,也正由於這樣的特質,常常會讓投資人在過於熱中追求獲利的同時,忽略了風險。提醒廣大外匯投資者,匯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任何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是和其利潤相關聯的,所以有風險大家不要怕,重要的還是要找到最大程度規避風險的辦法,希望大家能夠投資成功!
『玖』 外匯交易風險管理要素有哪些
外匯風險管理是指涉外經濟主體對外匯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採取相應的對策,以避免匯率變動可能造成的損失。
一、外匯交易風險管理的內部措施
(一)簽訂合同時可採取的防範措施:
(1)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①本幣計價:適用於貨幣可自由兌換的國家。②收硬付軟:出口、外幣債權爭取使用硬幣,進口、外幣債務爭取使用軟幣。③多種貨幣計價法(軟硬搭配)(2)調整價格法:可以減輕但無法消除外匯風險。(3)在合同中加列貨幣保值條款。
貨幣保值是指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用所選貨幣來表示。A.外匯保值條款出口合同中規定:以硬幣保值,以軟幣支付。支付時按硬幣與軟幣匯率的變動幅度,相應調整支付金額。B.綜合貨幣單位保值條款:綜合貨幣單位(如特別提款權)是由一定比重的硬幣和軟幣搭配組成,因此,其價值較穩定,以其保值可以減緩風險。
(二)提前或拖延收付:即根據有關貨幣對其他貨幣匯率的變動情況,更改該貨幣收付日期。
(三)配對(Matching)管理:使外幣的流入和流出在幣種、金額和時間上相互平衡的作法。
(1)平衡法:指在同一時期內,創造一個與存在風險相同貨幣、相同金額、相同期限的資金反方向流動。
(2)組對法:某公司具有某種貨幣的外匯風險,它可創造一個與該種貨幣相聯系的另一種貨幣。
(四)沖銷法(凈額結算)指跨國公司子公司經常採用的對其內部貿易所產生的應收款和應付款進行相互抵消,僅定期清償抵消後的凈額部分,從而減少了凈敞口頭寸的存在。
二、外匯風險管理的外部措施。
外部管理是當內部管理不足以消除凈外匯頭寸時,利用金融市場(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進行避免外匯風險的交易。
外匯市場(遠期外匯交易、外幣期貨、外幣期權、掉期交易)
貨幣市場的套期保值是指通過貨幣市場上的借貸來抵消已有的債權和債務的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
1.遠期合同法。
2.借款一即期合同一投資法(Borrow一Spot-Invest,簡稱BSI)。
3.提前收付一即期合同一投資法(Lead-Spot-Invest,簡稱L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