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國農基業股票

國農基業股票

發布時間:2021-07-20 15:29:06

1. 炒股票能發家致富嗎

可以。如果抄你的方法對,將獲得很大的收益。
前提是你會投資,會投機,會做股票。
但是股票炒作中所運用的任何經驗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散戶炒股水平的提 高,主力為了成為贏家往往煞費苦心,不斷地變化作盤手法,創新一些手法,脫離過去經驗的特徵,以期誤導對手,使散戶失手在經驗之中。環境在變,條件在變, 經驗會失靈。在股市上,股價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主力的做盤的花樣也是層出不窮,從這個角度說,股市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經驗也要不斷的總結積累,適應市 場的變化。一旦某種經驗被達成共識並廣泛應用的時候,主力就會徹底拋棄它,或者反向操作。一定要和實際結合起來,隨著主力的變而變。經驗要重視,但它不是 科學,要避免經驗主義。

2. 北京國農基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國農基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1月1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潘尉尉
成立時間:2008-11-10
注冊資本:1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11440293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40號3幢3層3174室

3. 大數據時代應該如何投資股票

給一篇關於【如何使用大數據進行A股行業投資】的教程給你參考一下~

好的投資,首先是選好行業

紅杉資本曾經有一條著名的投資經驗,大意是:好的投資,首先是選好賽道,其次是賽道上的選手。對於每天活躍於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而言,賽道所指的正是你正在投資、或者將要投資的那家公司它所在的行業,更直接的說,你投資於什麼行業,投資於這個行業的哪家公司,決定了你最終能獲得什麼樣的收益表現。

那麼,紅杉資本的這條投資經驗是否適用於A股市場,並給我們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呢?本文試圖通過量化分析交易回測來驗證這一投資模式是否真正有效,所採用的數據取自於聚寬數據出品的JQData本地量化金融數據,通過梳理出自2010年以來A股市場上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進一步構建出一個優質行業龍頭組合,觀察其從2015年股災至今的收益表現。最終發現,這樣一個優質行業的龍頭組合,從股災至今大幅跑贏了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高達30%的以上的收益率,可以說是超乎預期的。以下是具體分析過程。

2010 ~ 2017 滬深A股各行業量化分析

在開始各行業的量化分析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很好回答,我們使用JQData提供的獲取行業成分股的方法,輸入get_instries(name='sw_l1')
得到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結果如下:它們分別是:【農林牧漁、採掘、化工、鋼鐵、有色金屬、電子、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輕工製造、醫葯生物、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房地產、商業貿易、休閑服務、綜合、建築材料、建築裝飾、電器設備、國防軍工、計算機、傳媒、通信、銀行、非銀金融、汽車、機械設備】共計28個行業。

第二個問題:

要知道各行業自2010年以來的營收、凈利潤增速表現,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各行業在各個年度都有哪些成分股,然後加總該行業在該年度各成分股的總營收和凈利潤,就能得到整個行業在該年度的總營收和總利潤了。這部分數據JQData也為我們提供了方便的介面:通過調用get_instry_stocks(instry_code=『行業編碼』, date=『統計日期』),獲取申萬一級行業指定日期下的行業成分股列表,然後再調用查詢財務的數據介面:get_fundamentals(query_object=『query_object』, statDate=year)來獲取各個成分股在對應年度的總營收和凈利潤,最後通過加總得到整個行業的總營收和總利潤。這里為了避免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我們對凈利潤指標最終選取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數據。

4. 中國信達資產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中國信達企業文化綱領
一、我們的使命
為客戶提供卓越服務
股東創造最佳回報性文件
為國家化解金融風險
為社會承擔更大責任
二、我們的願景
打造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國際知名品牌,建設具有核心競爭
力的綜合性金融集團
三、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始於信,達於行
――誠信、融合、創新、卓越
四、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相關理念
經營理念:市場導向,效益為重
服務理念:客戶至上,贏得信賴
競爭理念:開拓進取,敢為人先
風險理念:堅守底線,主動管理
管理理念:敬畏規則,嚴謹高效
人才理念:人盡其才,有為有位
責任理念:敢於擔當,勤勉盡責
團隊理念:團結實干,簡單清新

5. 文字獄與八股文是怎樣的典故

「避席畏聞文字獄」,封建時代的文人真是不容易!密不透風的文網足以窒息與摧殘一個民族的思維與創造力。無數因詩文招致殺身大禍的事例無情戳穿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幻夢。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前,曾借宿於太平府(今安徽當塗)般若庵。庵內住持方丈驚訝於其儀表。便詢問起他的爵里姓名。當時朱元璋已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了,便故作矜持,笑而不答,提筆在粉壁之上寫下一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

只顧嘵嘵問姓名。

後來,朱元璋在南京即位,有意派人尋訪自己當年的墨跡。而得到的答復卻令他十分惱火,這首御詩已被人揩去。朱元璋立即將庵內僧人抓來,論刑當斬。意猶未盡的朱元璋憤憤不平地質問道:「為何除去朕詩?」這位被抓來的年輕僧人尚有幾分機智,不慌不忙地回答:「御制題詩處,有吾師四句詩在焉。」朱元璋忙問:「何詩?」此僧朗聲誦道:

御筆題詩不敢留,

留詩常恐鬼神愁。

故將法水輕輕洗,

尚有毫光射鬥牛。

朱元璋聽罷,朗聲大笑,將小僧無罪開釋。試想,「成者王侯敗者賊」,朱元璋本是綠林英雄,未取天下之時,實是朝廷通緝的叛逆之人,所作詩文大有「反詩」的嫌疑,庵內老僧怎敢保留?聰明的小僧幾句詩文將朱元璋大大吹噓了一番,僥幸保住了性命。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剛猛好殺的明太祖喜歡炫耀自己的文才,而且頗為自負。如遇不識時務者,他會不惜以極刑加以報復。遇到這樣的帝王,天下文人的日子便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出身於「無立錐之地」的佃農之家,窮困潦倒,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哪有機會人塾讀書識字?父母雙亡後,他淪落為四處乞食的遊行僧人,吃盡了人間的苦難,因而直至他投身於元末農民起義軍之時,尚識字不多。與一般草莽人士不同的是,朱元璋對文化知識有著強烈的興趣,願意與儒士文人交往。從早年屈尊拜訪朱升,到接納號稱「浙東四傑」的劉基、宋濂等人,朱元璋開始了與這些著名文士的朝夕相處,因勤學好問,學識大進。從識字不多到能隨意題寫詩文,足見他天資絕佳,聰明過人。

作為開創明朝數百年基業的一代英主,朱元璋深知治理天下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他在詔書中就強調:「治國家,得賢才為先,賢者天下之望也。」可見,朱元璋將人才的選拔與國家的穩定及治理相聯系,其重要意義自然不同尋常。因此,朱元璋即位伊始,就屢屢下詔徵求天下賢才,渴望之情溢於言表。如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的詔書中就寫道:「如今天下太平,願請諸位學問通達的士大夫講談治理天下之道,啟迪朕心,以達到盛世之治。在野人士,有能以賢輔我,以德濟民,地方官必以禮送至京師,朕將擢用焉。」同時,朱元璋專門派遣官員在全國各地訪求人才。

其次,朱元璋在人才的選拔與錄用上也有十分高明的見解與舉措。如選拔人才重才德,不重門第、資格。他曾說:「人才不可一概而論。老佛、卜筮、負販之中常常有賢能之士。關鍵在於朝廷如何選拔與重用。」「(元代)選拔官員必須要求世族出身,有志者往往屈居下位。」又說:「資格為平庸之輩所設,若有賢才,豈能循以常例。今後庶官之有才能而居下位者,應當優先重用。」這些認識自然是出於朱元璋的實際觀察與體驗。為此,朱元璋大力擢用才能之士。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曾有朝臣對儒士起自平民,驟得高官的現象表示不滿,認為朝廷應愛惜名爵,不可濫賜。對此,朱元璋斬釘截鐵地予以駁斥:「朝廷設置爵祿,就是為了優遇賢能之士,如他有卓越之才,豈可限以資格?朕只望獲得賢才,名爵非朕所惜。……朕所擔憂之事是得不到賢才,如能得而任之,官品非朕所惜。」同時,朱元璋在選用人才時強調才能不論大小,但求人盡其才。他認為,君主用人「如良工用木,大小各得其用。」還說:「朕要尊崇古制,舉用賢才,各因其才能而擢用。」

由此,明朝初年,朱元璋從維護其統治地位的角度出發,實施了較明智的人才選拔策略,這對於一個靠造反創業的封建帝王來講,是難能可貴的。而這種政策的實行,對明代初年統治機構的建立與政權的穩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批優秀人才的破格錄用,也為新興政權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史載:「當時隱於山林之士,以布衣身份而驟登高位者不可勝數。」這種人才雲集的喜人景象大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意味。朱元璋重視人才,破格提拔人才,其見識與魄力似乎理所應當地受到後人的推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朱元璋是一位個性極強的帝王,言行之間充滿了矛盾,典型地代表了一種「聖人與強盜兼而有之」的復雜人格。他一方面豁達大度,不惜名爵,籠絡替他賣命的文臣武將,但在另一方面他卻明察秋毫,對臣下疑忌頗重,果斷自負,疆場上的成功更使他剛愎自用,專斷敢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他在天下太平後,大殺開國功臣,被後人稱為「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功高蓋世的文臣也難逃劫數。朱升、劉基、宋濂等人都沒有好結果,其他儒士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更有甚者,朱元璋以懲治貪污為名,動用嚴刑峻法,廣事株連,濫殺無辜,大批文人儒士慘遭屠戮,如「郭桓貪污案」處死者竟達數萬人,甚至造成了六部機構盪然一空的局面。這與朱元璋大力徵召賢才之舉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真可謂「來得容易,去得更快」!這種恐怖氣氛使不少士人將入朝做官視作畏途,因為凡人朝為官、能得善終者,實在是太少了!

朱元璋大戮功臣的主要動機不外乎是消除對朱氏皇權的威脅,他挖空心思地將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不允許任何人有僭越不軌之謀。從這個意義上講,明代初年大力徵召天下賢士,正是為了讓大批新人充實於朝廷各部及州縣衙門,以取代那些朱元璋忌諱的開國功臣。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對皇權自然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這卻引起了行武出身的勛臣們的強烈不滿。他們便尋找各種借口加以反對,文士喜好訕謗,成為他們攻訐的缺陷之一。洪武初年,朱元璋為延攬天下英才,決定開科取士。這本是歷代相傳選拔人才的最佳手段,諸位勛臣卻頗有異議。他們認為此為皇帝崇尚文士之舉。朱元璋理解他們的心情,便耐心啟發道:「世亂則用武,世治則用文。」諸位武臣反駁道:「陛下所雲固然在理,但讀書人用心歹毒,特擅譏訕,如不警覺,即受其愚弄。張九四(即張士誠原名)起初誠意優禮文人儒士,甚至請他們為自己更名,這些文士竟給他取名為『士誠』。」朱元璋不以為然道:「此名甚美,何足為怪?」諸位武臣道:「《孟子》有『士誠小人也』句,張九四怎會知道?」朱元璋聞聽,如夢方醒,心中惱怒萬分。沒想到白面書生在舞文弄墨之間竟能含沙射影,任意褒貶!朱元璋自然擔心自己也會糊里糊塗地陷於被愚弄、被譏誚的境地。

有人認為,明初文字獄(即文字之禍)由此而興。顯然,文武大臣之間的矛盾也是引發明初文字獄的原因之一,武將們的提醒使朱元璋對他不甚介意的文士也多了幾分戒備之心。本來「眼裡不揉沙子」的朱元璋從此更是明察秋毫,文士以所著文字罹禍的慘劇接二連三地發生。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指出:「明祖通文義,固其天縱,然其初學問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誤殺人,亦已不少。」事實證明,朱元璋以文字殺人,並非由於學問不深,而是因為他最痛恨臣下觸及自己的隱痛,對於這種冒犯,他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狹義的「文字獄」是指文士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觸犯封建帝王忌諱之處,因而慘遭殺害的情形。對於朱元璋這位背景復雜又雄猜好殺的帝王來講,天下文士因文字罹禍者不在少數。

朱元璋統治時期,文士以表箋文字不當而罹罪者最多。按照明朝初年的習慣,每逢正旦、萬壽聖節及冊立東宮之時,內外文武大臣都要獻上表箋慶賀。而各級文武大臣嫻於文辭者並不太多,於是撰寫賀表的任務一般都落在當地教官的身上。朱元璋既知文士有訕譏之好,故而對這種表箋格外在意。果然,一些表箋被他看出了「破綻」,朱元璋毫不客氣地亮出了屠刀。當時以表箋文字觸犯忌諱者為數不少,而最多的是因用了「則」字。當時的江淮方言,「則」字與「賊」讀音相似,朱元璋以為這是譏諷他有落草為寇的經歷。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因所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句被殺;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因所作《萬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被殺;桂林府學訓導蔣質因所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被殺。其次,表箋中因有「生」(近「僧」)、「法坤」(近「發髡」)等字樣,朱元璋以為這是諷刺他有出家為僧之事。常州府學訓導蔣鎮因所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知」句被殺;尉氏縣教諭許元因所作《萬壽賀表》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句被殺。

這些因一字涉嫌便招來殺身之禍的事例,觸目驚心,駭人聽聞。而朱元璋在位之時,類似這種穿鑿附會、橫生枝節的文字之禍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如毫州訓導林雲在所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祿」句,朱元璋以為「式君父」為「弒君父」之隱語,意在辱君,林雲因此被殺。德安府學訓導吳憲在所作《賀立太孫表》中有「永紹萬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門」句,朱元璋以為「有道」為「有盜」之諧語,有謗君之意,吳憲也因此身首異處。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懷慶府學訓導呂睿在所作《謝賜馬表》中有「遙望帝扉」之語,朱元璋以為「帝扉」隱含「帝非」之譏,呂睿也遭殺頭之禍。明初因文字而招禍者遠不止上述幾人,朱元璋對言涉忌諱的文士均處以極刑,而這種忌諱又大多出於朱元璋的臆測。古語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面對如此結密的文網,天下文士幾乎不敢下筆為文。

明人徐楨卿《翦勝野聞》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太祖朱元璋多疑,常常擔心受到臣下的譏訕。杭州儒學教授徐一夔曾作賀表,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朱元璋覽後震怒道:「腐儒膽敢如此污辱朕嗎?『生』者僧也,以我曾經出家為僧也。『光』者禿頭也。『則』字近賊也!如此猖狂,罪在不赦。」即命錦衣衛將徐一夔斬首。在旁禮部群臣見此情形瞠目結舌,體似篩糠,一齊跪倒請罪:「臣等愚懵不知忌諱,乞皇上親降表式,令臣等永為遵守。」聞聽此言,朱元璋的臉色才有所好轉,毫不客氣地答應了臣下的請求。此後,朱元璋先後頒發了《建言格式》、《繁文鑒戒》、《表箋定式》等書,詳細規定了官民上奏的各種文體的格式,令天下以此為標准,不得以私意妄行撰擬。

這些為文士特製的「御書」頒行之後,朱元璋,這位學問並不高深的帝王,儼然成為至高無上的文壇霸主。至此,我們似乎恍然大悟: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朱元璋妄行指責、無情殺戮的背後是無法容忍文士們自由自在地舞文弄墨,惟我獨尊的朱元璋要為天下文人立下規矩。當然,在這些「御書」中,朱元璋鋪列的理由冠冕堂皇,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如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朱元璋下詔革除「四六」文辭(即駢文),以柳宗元、韓愈文章為表箋格式。他在詔書中強調:「上古三代的辭章,質實無華。應該成為千萬世作文的法則。漢魏之時,文章還崇尚古質。晉宋以降,文體日衰,駢儷綺靡,古法盪然無存。……近代制誥章表之類仍蹈承舊習,朕平時即厭惡其雕琢粉飾,背離古代文體,且使事實為浮文所蔽。自今告諭臣下之辭,務必遵從簡朴古質,以革弊習。」文士一味追求文體的工整、詞藻的華麗,固然會造成綺靡柔弱之風,但一味崇尚古質,亦步亦趨,不敢逾樊籬一步,勢必也會造成文士的思想窒息、文辭呆板無味。柳宗元、韓愈等人的古文運動是「以復古為創新」,與朱元璋的理解有相當大的差距。況且,皇帝親自製定格式,以高壓手段強令文士「依葫蘆畫瓢」,其結果只能是天下文章成為千篇一律的「台閣體」。對文壇的惡劣影響恐怕遠遠超過了駢儷之文。

此外,朱元璋對文士的懲處並不局限於個別文字的犯忌,對那些在詩文中發泄對王朝統治不滿情緒的文士,朱元璋更不肯輕易放過。如官任僉事的陳養浩曾作詩句雲:「城南有嫠婦,夜夜哭征夫。」當時正值朱元璋為剪除各地割據力量、四處招兵買馬之時,朱元璋見到此詩後,大為惱怒,認為陳養浩在發泄對時政的不滿,遣人將其抓來,沉入水中溺死。翰林修撰張信受命為諸王子的教師,有一次,他隨意以杜甫詩中「舍下筍穿壁」等四句作為字式,供諸皇子練習之用。不料被前來巡視的朱元璋看到,由此大禍臨頭。朱元璋「龍顏」大怒,以為張信以杜甫此詩譏諷當時士民的貧困,大罵道:「堂堂天朝,譏誚如此!」立命將這位學識淵博的學士處以「腰斬」,讓天下文士以此為戒。

朱元璋這種吹毛求疵、濫殺無辜的做法,造成了當時文壇人人噤若寒蟬的恐怖氣氛,戰戰兢兢的讀書人不知何時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這種文網深密的鉗制,也鬧出了令人感喟的笑話。如新塗詩人鄧伯言因在詩中有句:「洞天明月一雙鶴,澗水碧桃千樹花」,深得當時文壇領袖宋濂的賞識。宋濂特別向朱元璋推薦。朱元璋將其召來後,以《鍾山曉寒》為題,令其當堂賦詩。鄧伯言不負厚望,援筆立成,詩中有二句雲:「鰲足立四極,鍾山蟠一龍。」朱元璋看後,大喜過望,手拍御案,大聲朗誦。朱元璋行伍出身,手力頗重。跪在殿下的鄧伯言本來就心驚膽戰,害怕惹惱皇帝,聞聽大力拍案之聲,以為天子震怒,己命難保,競當場嚇得昏死過去。當衛士將其抬出新華門,鄧伯言方才蘇醒過來。翌日,朱元璋授鄧伯言翰林修撰之職,他以年老有病為由堅辭不就,朱元璋無奈,只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清代學者趙翼《廿二史札記》中有《明初文人多不仕》一節,指出了當時的一個突出現象,即許多著名文人皆不願當官。除了一些元朝遺老不肯奉迎新主外,絕大部分文士均以入仕為畏途,就是害怕朱元璋雄猜果決、剛猛好殺的酷政。明初名士解縉曾形容朱元璋的統治特徵為:「陛下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在大肆殺戮功臣之後,懲處的對象便是成千上萬的文人儒士出身的官吏。平遙訓導葉伯巨曾在奏疏中指出:「取士之始,網羅無遺,一有蹉跌,苟免誅戮,則必在屯田築城之科,不少顧惜。」面對這種「一授官職,罕有善終」的恐怖情形,天下儒士自然是望而卻步了。

然而,儒士們這種無聲的抗議更引起朱元璋的疑忌,因此他曾特別下令曰:「四海之內,都是皇帝的臣子。國中士大夫如不願為君主所擢用,就是表示抗拒君命,地方官誅殺其身而族沒其家,並不為錯。」這種嚴酷的文化專制甚至使那些「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之人也無處可逃。元朝末年,有位著名詩僧守仁,字一初,為懷才不遇的世外高人,因見世道衰落,才遁入空門,一意鑽研詩文。明朝建國後,他推辭無效,被召入京城做官。但在這種文網深密、動輒得咎的恐怖環境中,這位高僧心情之惡劣可想而知。無聊之餘,他便以詩文自遣,沒想到因此也招來禍端。他有一首題翡翠詩雲:「見說炎州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棲!」朱元璋見到此詩後,憤然質問守仁道:「你原來萬般推辭,不願出仕,就是怨恨朕法網過密嗎?」後來,朱元璋借故加罪於守仁,守仁遂不得善終。僧人來復的遭遇,更能顯示出朱元璋強暴無賴的猙獰面目。來復和尚在晉見朱元璋後曾作謝恩詩一首,其中有「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的字句,沒想到朱元璋反目無情,大怒道:「你用『殊』字何意?不是罵朕為『歹朱』嗎?『無德頌陶唐』,不是以朕為無德,不能像稱頌陶唐(傳說中的遠古聖君)那樣頌揚嗎?謗訕如此,朕豈能饒你?」隨即命衛士將來復斬首。

朱元璋掩過飾非的虛榮心極強,悅美言而喜奉承。絕對不能容忍臣下不恭不敬的行徑,就是對於無聲的意念也不放過。他曾微服私游,進到一座寺廟之中。不料一抬頭見影壁上題有一首「布袋佛」詩,其文曰:

大千世界活茫茫,

收拾都將一袋藏。

畢竟有收還有散,

放寬些子又何妨!

這首貌似無奇的詩文大有深意。朱元璋曾為四處行乞的遊方僧,天下人所共知,此詩以「布袋佛」為題,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暗喻之意。這位「布袋佛」的確過於貪婪了,竟要將大千世界收進自己小小布袋之中,豈不知這樣一來就斷絕了天下人的活路。詩人委婉地勸解「布袋佛」松一松布袋,讓天下士民透透氣,又有何妨?此詩喻意之辛辣,令人叫絕。無怪乎朱元璋覽畢,血貫瞳仁,暴跳如雷,盛怒之下竟命將此寺僧人全部處斬,上演了明初文字獄最酷烈的一幕。「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用這兩句現代學者的詩文來形容明初文士的境況,恐怕是再恰當不過了。專制帝王無限的權力使他可以毫無顧忌地草菅人命,無數飽學的文人儒士只落得俯首帖耳、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誠令後人為之浩嘆!

在「文字獄禍」之外,朱元璋處心積慮地加強對天下士民思想的鉗制,這突出地表現在大力推崇宋明理學及對科舉考試的規范上。與濫施淫威地大肆屠戮相比,這些措施更能「觸及人的靈魂」,故而要高明得多,影響更為深遠。朱元璋明確地認識到「治本於心」,即天下治理在於對士民思想的控制。而且「本於心者,其用無窮」,甚至勝於「本於法者」。也就是說對天下黎民思想的控制,其有效程度要超過嚴刑厲法。朱元璋即位之後,大力尊崇孔子。在全面否定元朝制度的同時,卻承認元朝加封孔子的「大成至聖文宣王」的謚號,多次召見孔子的後裔,稱頌孔子「明彝倫之精微,表萬世之綱常」,為「萬世帝王之師」。他宣稱:「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相並。」因而大力鼓吹《四書》、《五經》。朱元璋說:「四書五經如五穀,家家不可缺。」同時提倡程朱理學。他明令「學者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即程朱理學之代稱)不講」。這樣,明朝初年的思想界便成為程朱理學的一統天下。如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習內容,完全以宋儒所注的《四書》、《五經》及朱元璋審定的《大明律》、《大誥》為本,明令諸生「篤志聖賢,潛心古訓,違者罪之」。明朝規定,府、州、縣學的諸生,必須進入國子監學習後才能人仕,這就使國子監(或稱「國子學」)成為培養各級官吏的主要基地之一。而受過國子監教育的各級官僚,於不自覺中便成了程朱理學的信徒。

朱元璋選拔人才,最重實效,故而對科舉考試的態度就較為矛盾。如洪武六年至十六年(1373年~1383年),朱元璋因痛感科舉取人的無用,曾宣布停止科舉考試達lO年之久,專門通過薦舉之路選拔人才。然而,薦舉方式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洪武十五年(1382年),當時通過各種渠道薦舉的人才大量湧入京師,魚龍混雜,難以甄別。監察御史趙仁便建議道:「今征至秀才,不下數千,宜試其能否,考其優劣,然後任之。」朱元璋無計可施,只得允許分科考試,隨後任官。由此科舉考試才得以恢復。但朱元璋對考試制度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即以「八股」取士,專取《四書》、《五經》內容為題,而《四書》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集注為准。考生作文仿照宋朝「經義」之體裁,模擬古人語氣發表議論,文句採用排偶的形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聲名狼藉的文體——八股文。八股文有特定的格式,內容包括幾大部分,如破題、起講、題比等,其中題比又稱「入手」。是正文的開始。隨後虛比、中比、後比、大結四部分又稱「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股中每股又有兩段排偶之文。合為八股,故稱為「八股文」。

史載,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確定「科舉之式」後,「命禮部頒行各省,後遂以為永制」。從此,明代科舉考試形成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即主考者選取《四書》、《五經》中的文句為題,考生即按八股格式作文,行文議論必須以朱熹等人的註解為依據,不得標新立異,更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可見,這種考試形同一種文字游戲,考生只要熟記朱熹等人的註解,依照格式「填鴨」便可。明朝洪武以後,科舉考試逐步壓倒薦舉,成為官府選取人才的最主要途徑。功名利祿的誘惑使天下讀書人肆力於《四書》、《五經》的背誦及八股文的研修,為之耗盡了全部心血。想要在科舉考試中獲得成功,每位考生就必須成為程朱之學的忠實信徒,將孔孟之道作為修身立命的根本。

朱元璋如此推崇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學,其本人是否對這些東西頂禮膜拜、十分信服呢?答案是令人深思的。如孟子被後世儒士稱為「亞聖」,是儒家思想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孟子》是《四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朱元璋對其中的一些觀點大為光火。如《孟子·離婁篇》有句雲: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為寇讎。惟我獨尊的朱元璋覽書至此,不禁勃然大怒,這不是在罵他本人嗎?朱元璋也顧不得這位聖人的面子了,破口大罵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也就是指斥已故去千餘年的孟老夫子也犯了欺君之罪,多虧沒有落在他朱元璋之手,否則同樣嚴懲不貸!余怒未消的朱元璋下令將國子監中孔廟里孟子的神位撤下來。左右大臣苦苦相勸,朱元璋才予以恢復。此外,《孟子》中還有不少議論也讓朱元璋無法容忍,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等等。為此,朱元璋特命儒臣刪去其中不合己意者85條,編成《孟子節文》,作為諸生學習的根據,刪去部分不準考生學習。對《孟子》的處理活脫脫地暴露了朱元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獨裁者面目,他不容許任何人觸犯其皇權的神聖,甚至對千百年前的儒學「聖人」也不例外。

朱元璋文化專制的各項措施猶如「水銀泄地,無孔不入」,既然他對古今聖賢的言論都看不上眼,乾脆自己動手編起書來。朱元璋編書還注意針對不同的讀書對象。如給皇族編輯的有《皇明祖訓》、《永鑒錄》、《昭鑒錄》等,其中後兩種書將歷代宗族及藩王叛亂謀逆者的事跡進行整理,令皇族成員勿蹈覆轍。給朝臣編輯的有《世臣總錄》、《精誠錄》、《忠戒錄》等,這些書無非將歷代所謂「忠臣」的事跡匯總起來,讓朝臣仿效。另外,也有專為武臣編輯的《武將大誥》,及為普通百姓編輯的《孝慈錄》等。這些書集中反映了君權神聖的思想,天下士民只有以此為圭臬,循規蹈矩地服從帝王的旨意,否則就有身家性命之憂。

有明一代,文字獄以及對思想的鉗制,以明初最為酷烈,並為以後各代帝王樹立了樣板。譬如,永樂年間,饒州士人朱季友向明成祖獻所著書,他在書中激烈地抨擊了程朱理學的觀點。朱棣看後大發雷霆,罵道:「此儒之賊也!」當時朱季友已年過古稀,朱棣仍派人將他押回原籍,當眾行笞,盡毀其所著書。文網之深密,並不次於洪武之時。

總之,明代皇帝對士民思想禁錮的程度要超過以往各個封建王朝,尤其是以八股文為特徵的科舉制度更為後人所唾棄。雖然明朝滅亡後,一些思想家曾疾言痛詆專制帝王的罪惡。然而,繼起的清代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又上演了一幕幕「文字獄」的慘劇,與朱元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顯然,專制制度的存在,是造成這種悲劇輪回的症結所在!

6. 西安標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標正是一家以新型環保農葯和精細化工產品為主營業務,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農葯定點企業。針對中高端客戶擁有農葯「三證」產品100多個。母公司諾普信集團為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2215),擁有國內最大的農葯水基化制劑研發及產業化基地,年度經營業績多年穩居國內龍頭地位,為綜合實力行業排名第一的公司。公司秉承「選精質原料,做放心農葯」「優質企業,優質生活」的信條,專心於為廣大農民提供最有價值的產品,以改善生活和生態環境為已任。為提高管理水平,公司於2009年7月1日成功上線世界領先管理系統---SAP管理系統,使得我們在生產計劃、物料管理、工廠維護、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銷售與分銷、財務管理等方面有條不紊。同時於2009年12月正式通過ISO9000體系認證,為客戶、供應商、員工和投資方帶來了質量管理保障,並極大的提升了企業品牌。為提供最有質量保障的產品,公司於08年5月正式投產建成年產1萬噸的生產基地,佔地5萬平方米,擁有西北最大粉劑生產車間,預計總投資3個多億,形成總產能力10個億。發展模式,以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為企業的兩個發展重點。●在技術研發上,公司不斷加大研發費用投放;2007年投放研發費用160餘萬,2008年研發費公司自創建以來,積極實施"以人為本、自主創新、科技興企"戰略,堅持推行「啞鈴型」的用翻番激增,超過400萬;另一方面,公司擁有自主技術研發中心,科技研發人員近百人,其中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農藝師、博士(後)等高級研究人員10多名,中級技術研發人員50多名;積極開發高技術、高價值產品。●在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方面,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農資行業產業政策,在產業結構,品種結構上不斷提升公司的規模優勢,持續發展與經銷商、零售店的合作增值業務,打造價值型、精益高效的供應鏈,擁有良好的國內市場開拓和專業化技術服務水平,具有持續良性的贏利能力。同時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保持與政府,廠商及與客戶的良好關系,實現行業信息共享與共贏。年銷售額在2億左右。同時公司非常重視人才的選擇,培養與使用。近三年來,在國內各大院校招收數百名各類專業人才。秉承「四個一流」人才培養理念,通過階梯式培訓機制,將他們培養成「自信、自立、自動、自發」的新一代青年儲備幹部;通過輪崗機制,將他們培養成「生產、研發、銷售」的復合型人才;通過賽馬機制,將他們培養成「敬業奉獻、崗位英雄」的上進型人才。歷年來公司重研發,重技術,重品牌的經營理念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公司現有員工609多人(含營銷、基地210人),大專以上學歷佔90%,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企業在做強做大的同時,本著「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創建「最佳僱主」這一公司社會形象品牌,與陝西知名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基地----標正班建設,打造完整的人才輸出與輸入鏈條,為提升學院培養質量與企業人才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誠信、務實、求真、創新」,是標正人執著的理想和信念。「精誠合作、拼搏進取、快速反應,做事到位」是所有標正人的作風!標正,迎著中國農資行業規范化的趨勢,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正在也必將創造農業制劑企業跨越發展奇跡! ●良好的行業前景:在國家一系列農業扶持政策下,農葯行業目前進入空前發展階段,行業利潤正在由製造原葯向成品制劑和銷售渠道轉移,身處農業大國,面對300億的市場份額,環保,低毒農葯需求總量在快速上升。●領先的行業地位:諾普信是國內最大的農葯制劑供應商,中國最多登記產品的企業,中國最龐大農化技術營銷體系及中國最大的農葯製造基地,也是最早把納米應用到農葯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完善的培訓體系:公司被譽為行業內的黃埔軍校,員工享受每年多項累計近2個月的培訓福利,涵蓋軍訓,企業文化,產品知識,營銷知識,職業生涯規劃,市場分析等全面內容,旨在打造基業常青的優質品牌。企業文化企業使命:為農民提供最有價值的農葯產品,創國內最有價值的農葯品牌,做全國最優秀的農葯企業。企業願景:優秀企業優質生活。事業理論:製造穩定可靠傳播穩定可靠。服務宗旨:做優質服務的典範。員工品質:誠信、敬業、負責、專業、激情。企業文化建設六個方向:目標導向緊迫感強;極其重視客戶價值和關系;質量經營品質為上;坦誠自信激情快樂;培訓學習不斷進步;制度化組織化運作;關聯企業廣東浩德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成都翠爽作物營養肥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深圳市諾普信農資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深圳市瑞德豐農資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陝西康盈作物營養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山東兆豐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西安標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陝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深圳市潤康植物營養技術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深圳綠禾植物營養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東莞市施普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成都皇牌農資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渭南標正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濟南兆豐年農資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東莞市瑞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成都皇牌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青島星牌作物科學有限公司聯營公司 常德邦達綠色植物開發有限公司聯營公司 東莞市正暉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受同一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控股參股 東莞市威爾格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受同一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控股參股
法定代表人:張建鋒
成立時間:2005-07-12
注冊資本:6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001001225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三路35號西安華捷實業有限公司南辦公樓4層401、402室

7. 有沒有人知道蒙牛名稱來歷

蒙牛,蒙字代表著內蒙,那裡有肥沃的土地,獨特的地理優勢。牛字代表著牛的堅韌與勤勞。蒙牛象徵著積極向上、穩健、奮進。

8. 為什麼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雛鷹農牧是以養豬為基業的上市公司,公司上市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就是資金量足夠大,以養殖業要做到能上市的規模實屬不易,而雛鷹農牧卻做到了。公司上市也有個時間問題,以養豬業率先上市當然是第一,雛鷹農牧在規模與時間上都搶佔了第一,所以被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9. python的量化代碼怎麼用到股市中

(1) #按照市值從小到大的順序活得N支股票的代碼;專
(2) #分別對這一百隻股票屬進行100支股票操作;
(3) #獲取從2016.05.01到2016.11.17的漲跌幅數據;
(4) #選取記錄大於40個的數據,去除次新股;
(5) #將文件名名為「股票代碼.csv」。

閱讀全文

與國農基業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經濟 瀏覽:486
兒童理財書 瀏覽:530
羅普斯金3600價格 瀏覽:817
郵政銀行貸款月利息是多少錢 瀏覽:457
信託理財收益率 瀏覽:79
安徽國厚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98
豆蔓理財招聘 瀏覽:11
天地茶業股票 瀏覽:752
融資per 瀏覽:703
北京博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46
買基金什麼時候上車 瀏覽:481
匯添富外延基金到底怎麼了 瀏覽:811
融資建造類型 瀏覽:160
壽險理財規劃師有用嗎 瀏覽:605
保壘理財 瀏覽:759
ec融資 瀏覽:720
花生理財預警 瀏覽:932
富養女兒理財 瀏覽:414
企業融資投資分析報告 瀏覽:116
興業期貨廈門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