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外匯來源申報
中國在本國的國際收支中資本項下沒有放開資金自由流動。境外匯入如是工資收入或贍家款,單筆不超過3000等值美元,可以不去銀行申報,不然以上金額需要申報。其他用途,需個人去外管局申報,填寫資金來源。
② 如何寫外匯資金來源
旅遊就行了,符言里寫上你的留言信息。
③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有哪些
外匯儲備咋來的?多如牛毛的出口單位往國外賣出去貨物或者服務或者技術,收進來外幣,不能花,怎麼辦,再把外幣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老二啊,然後眾多老二們統計個數給央行,央行就知道啦,老大央行心裡就有數啦,我的外匯家底是多少。
外匯儲備的流動,就是你心裡想的這個事,國家得發展啊,發展得有政策扶持啊,擴大對外開放吧,政策好了出口順差大了啊,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儲備的這部分外匯幹嘛去了,一部分買了各國的國債了,一部分可能存入國外銀行了,一部分可能投資了,誰知道呢,你央行買了出口企業的外幣,你得給人家人民幣啊,肯定不能一直這么開著印鈔機,通貨膨脹了肯定,國家就宏觀調控,於此同時採取對沖操作,怎麼對沖,簡單說下,比方說國家按計劃得印1萬億的人民幣,一看外匯還有5000億,得啦,印5000億就夠啦,當然裡面還有很多因素,國家要把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率兼顧,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波動水平。
為什麼要儲備,你看啊,儲備老外的錢,各種損失,匯率損失,通貨損失,儲備貶值,反正外匯儲備多了,受影響的面很多,為什麼還要儲備,這就上升到政治層面了,we call it 政治經濟學,呵呵,賣弄一下,中國目前還在經濟層面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屬於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之下,說白了就是人為的控制之下,在限定的某個區域內受市場調節,為森么?因為目前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完善不成熟,逐步的對外開放,但不全放,我只能這么說,國家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也就是穩,在所有能預見的金融風險中,通過外匯儲備這只大手,把匯率檔做工具,來對國家經濟實施對外的宏觀調控。
④ 外匯是什麼一個行業
所謂外匯投資者,為來預測匯率自的漲跌,以現匯(SPOT)、遠匯(FORWARD)或者期貨外匯(FUTUERS)的交易途徑,以少數的保證金從事大額外匯買賣交易,行情看漲時,先買入,後賣出,看跌時,先賣出後補回來沖銷,用極小的波動賺取中間的差價,獲取厚利,所以外匯投資者也經常是主要外匯的供給及需求者。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⑤ 外匯來歷,是從哪兒來的呢/
是中國的企業出口產品所得到的外匯。或者是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版所匯到國內銀行機權構的外匯。
中國出口產品,外國人大多是用美元支付的,除非特別約定,比如日本,俄羅斯等等。
中國老闆把 這些錢存到銀行,這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
也就是說其實所謂的外匯儲備並不是國家的錢。
國家的外匯是存在各個銀行的,並不是那麼多紙,大多是計算機上的一串數字而已。
想了解更多外匯事宜,請訪問如下網址:
http://hi..com/marketiva%D7%A2%B2%E1/blog/item/6ea3e527887a3a6a34a80fd1.html
或者加我好友,我會詳細解答。
⑥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途徑
中國現在是出口大國,特別是一些沿海城市的企業,他們把產品生產出來,賣給別的國內家,特別是美容國,賣給他們的最多,然後這些企業賺的是美元,他們把美元拿到國內,可美元在國內不能直接流動,所以他們到銀行去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周而復始,這樣,銀行就儲備了大量的美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匯儲備。大量持有外匯儲備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舉個例子,一般一個國家市場上流通多少產品,銀行就會印多少鈔票到市場上進行買賣,比方說,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銀行就印十元錢的鈔票到市場上,可是現在不同了,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也有十元的鈔票,可是那些搞出口的公司,那麼贈到的美元,又去銀行換鈔票,銀行就多印了鈔票給他們,他們在把這部分鈔票投到市場,所以現在是市場有10元錢的物品,可是鈔票就不僅僅是10元了,可能是20元,所以物價會上漲。
是美元是放在了央行,但是出口商要從央行那換人民幣啊,央行那有人民幣么?,那不的現印么?等印出的新人民幣換出口商手上的美元,那新的人民幣不就是增加的錢么?
⑦ 泰國的外匯收入主要來源是什麼
01 泰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為出口收入(主要由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及旅遊業帶動),外債流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資。
外匯儲備,主要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和其他政府機構持有的用來滿足國際支付需求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主要功能為: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國際支付能力;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國匯率穩定;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泰國外匯儲備來源:泰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為出口收入(主要由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及旅遊業帶動),外債流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資。
1、出口收入
進出口是外匯儲備交易性需求的主要方面。出口收入是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來源。泰國的出口增加是泰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可靠來源。泰國出口主要由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及旅遊業帶動。
(1)農業
農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泰國是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以及第一大木薯和大米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45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1/3。所產橡膠絕大部分出口,年出口量佔全球橡膠出口總量40-45%,2017年橡膠出口為泰國帶來5000億泰銖收入。木薯產量世界第三,60%用於出口。2017年泰國大米出口1125噸,創下最高年度出口記錄,同比增長14.77%,出口額1680億泰銖。
(2)汽車工業
泰國是全球十大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國之一,2017年泰國汽車國內銷量是87.1萬輛,出口量為114萬輛,出口大於內銷。2018年,泰國成為世界第12大機動車生產國和第5大輕型商用生產國,東盟最大機動車生產國。
(3)旅遊業
泰國旅遊業非常發達,每年入境的遊客人數拉動泰國經濟不斷發展。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泰國旅遊業及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占泰國GDP的近五分之一。泰國服務業就業結構開始上升,接近一半的勞動力集中在服務業,此外,泰國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景觀優勢,作為出口之一的旅遊貿易順差逐年增長。
2、外債流入
對外舉債是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提速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經,可以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以實現本國經濟發展。外債規模越大,短期外債越多,為了維持清償能力,該國所需外匯儲備率就越多。
從2005年到2018年,泰國的外債平均為105957.14百萬美元,最高值為158129.39美元。泰國所持有的外匯規模大部分是需要用來准備償還外債而必須持有的。泰國通過對外舉債進行國內投資和消費,促進本國基礎設施發展,進行房地產市場投資等。
3、外商直接投資
外商直接投資表現為資本流入和進口的增加。源於泰銖升值預期的鼓舞,資本流入導致的外匯儲備增長在2005年和2006年明顯加快。泰國不斷完善本國的經濟環境和投資制度,吸引更多外商直接來泰投資。泰國對來自於國外的投資非常開放,尤其是對於實體貿易和投資有著很大關系的外資流入(如FDI)。
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表示,2018年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申請額增至上年的2倍,達到約5825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254億元)。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泰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
⑧ 外匯按來源和用途如何分類
按來源用途:來分為貿易源外匯、非貿易外匯和金融外匯
貿易外匯,也稱實物貿易外匯,是指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即由於國際間的商品流通所形成的一種國際支付手段。
非貿易外匯是指貿易外匯以外的一切外匯,即一切非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如勞務外匯、僑匯和捐贈外匯等。
金融外匯與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不同,是屬於一種金融資產外匯,例如銀行同業間買賣的外匯,既非來源於有形貿易或無形貿易,也非用於有形貿易,而是為了各種貨幣頭寸的管理和擺布。按市場走勢:分為硬外匯和軟外匯,或叫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
⑨ 外匯行業是什麼
. 外匯行業和抄股票、期貨行業一樣,都是金融投資(投機)行業。是一個以錢生錢的行業。
. 他們之間各自有各自的不同特點。
. 證券交易(買賣)的是標的——股票,是上市公司的股份的所有權的轉移,在我們國內現在只能以100%的資金做實盤的交易,不能做保證金的交易。
. 期貨交易的是一份信用憑證(我們現在說的期貨是在期貨交易所裡面交易的一張標准化的期貨合約,是付一定比例 [ 一般是5%-10% ] 的保證金就可以交易的一種商品——遠期交割的實物商品)。
. 外匯,按方式來分有現貨和期貨兩種。現在說的外匯一般來說是指保證金市場的現貨外匯和實盤的外匯兩種,在國內還不允許進行保證金交易只能做實盤的,[ 外匯保證金的杠桿達到100倍,有些公司更是達到400倍,不過倍數越大,風險越大 ] 。現在外匯保證金做的主要七大工業國的貨幣。美國——美元;日本——日元;歐洲聯盟——歐元;英國——英鎊;加拿大——加元;澳大利亞——澳元;紐西蘭(紐西蘭)——紐元。
⑩ 外匯儲備來源於哪裡主要用在那些領域對國家經濟有那些影響
中國外匯儲備太多還是太少?官員學者暢談利與弊
[ 2004-03-05 14:00 ]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從1993年到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12億美元,增加到4033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20倍。僅去年一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包括向中行和建行注資的450億美元,超過了1600億美元,與建國到1999年50年間的積累相當。
外匯儲備充足,無疑有助於抵禦金融風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是保衛中國金融業的一道"長城"。然而,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注意到,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4000億美元,是這兩天政協委員們和記者交談中頻率較高的一個數字。大家都在試圖破解一個疑問: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於中國來說究竟多還是不多?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說,外匯儲備是否太多,不能從數字上一概而論。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量,都會考慮到如果出現對國家經濟安全嚴重不利的情況。如果出現像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事件,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國家就很難度過。從抵禦風險的角度來看,不能簡單地講一個國家擁有多少外匯儲備就夠了。郭樹清把保證充足的外匯儲備量比作"大樓防火"。一座大廈可能永遠不會起火,但防火的任務卻要時刻牢記心頭。
的確,外匯儲備是國力的象徵。沒有一定量的外匯儲備,既影響進出口,也影響引進外資、舉債。而且,中國人口基數龐大,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也的確不用擔心會太多。
然而,"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卻對目前的外匯儲備量表示了憂慮。
全國人大代表尹繼佐就外匯儲備問題,專門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議案。他告訴記者,巨額外匯儲備構成了高成本低效率佔用資源,導致了經濟結構的失衡。他說,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各項指標已經高於國際警戒線。盡管這些警戒指標並不具備絕對的可靠性,但如果外匯儲備仍然保持1990年至2003年間約140%年均增幅的話,顯然弊大於利。
尹繼佐代表在議案中則用數據說明了這一觀點。國際上通常把外匯儲備支持外貿進口、外匯儲備支付外債和外匯儲備與GDP比率作為衡量外匯儲備水平的三個重要指標。依照此參照,按三個月進口額計算,中國需外匯儲備約600億美元;按15%的外債備付金計算,約需300億美元,再加上2.4%的GDP,約需200億美元。綜合三項,中國的理想外匯儲備規模約在1100億美元左右。因此,目前的外匯儲備額大大高於"最優規模"。
尹繼佐的建議則是要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確立合理管理外匯儲備的理念,同時,制定外匯儲備調整規劃,完善運營機制,從而實現外匯儲備的有效管理。(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