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月1日外匯新規將實施 哪些會受到影響
7月1日要實施新規多,尤其在金融業。2017年7月1日,《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就是其中一項。要強調的是,央行的這份管理辦法主要是對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加強監管,要求金融機構按照規定上報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
但是,單日單筆或者累計超過5萬的現金交易將向央行提交大額交易報告,監測你是否洗錢。簡單來說,央行加大了對反洗錢、恐怖融資和金融腐敗的監管。
對金融機構的而言,增加了提交報告的標准。那對於個人來說,會不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管理辦法的核心內容:
(一)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萬元以上(含5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現金繳存、現金支取、現金結售匯、現鈔兌換、現金匯款、現金票據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現金收支。
(二)非自然人客戶銀行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0萬元以上(含200萬元)、外幣等值20萬美元以上(含20萬美元)的款項劃轉。
(三)自然人客戶銀行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外幣等值10萬美元以上(含10萬美元)的境內款項劃轉。
(四)自然人客戶銀行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跨境款項劃轉。
現金交易達5萬元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央行對個人和金融機構的大額現金交易同時加強了監管。《管理辦法》將大額現金交易報告標准從現行的人民幣20萬元調整為5萬元。
單日發生存款、取款、現金匯款等大額現金交易累計達到5萬元,銀行就會通過系統自動抓取報送大額交易給央行。
注意!只是提交大額交易報告,並不是說超過5萬元的交易會容易受阻,銀行仍會正常受理,但是會對高頻的資金往來加強監測。
同樣,通過銀行機構用人民幣現鈔購買美元現鈔,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萬元以上(含5萬元)的,辦理業務的銀行機構需將此交易作為大額交易上報。
這里要注意的是,首先個人5萬美元的額度不變,單日取現1萬美元的額度不變,這是外匯管理局的規定。唯一有些變化的是,以前你換取1萬美元不需要大額交易報告,現在你換超過5萬人民幣的美元,銀行就會自動報告。因為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應該分別以人民幣和美元折算,單邊累計計算本外幣交易金額,按照報告標準的「孰低原則」。5萬人民幣約合7375美元,所以現金購匯達到7375美元銀行會自動上報。
注意!單日取現1萬美元的額度不變,以前用滿5萬美元的額度,如果取現需要5天。現在仍然可以5天,只是如果你因為不想向銀行提交大額交易報告,可能會需要7天。
大額交易報告主要是央行用來監測金融機構的可疑交易,用戶其實基本是無感知的,也不影響正常的業務辦理。
對於為何將大額現金交易報告標准從現行的人民幣20萬元調整為5萬元,央行負責人解釋稱,主要是考慮:
首先,加強現金管理是反洗錢工作的重要內容。國際上現金領域的反洗錢監管標准大都比較嚴格。比如,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大額現金交易報告起點均為1萬美元(或等值外幣),而監管部門為打擊特定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依據法律授權還可以進一步下調現金交易報告標准。
其次,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普及、發展和創新便利了非現金交易,居民的現金使用偏好正逐步發生轉變,正常的支付需求通過非現金支付工具可以得到更加快捷、安全的滿足,這為強化現金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最後,我國反腐敗、稅收、國際收支等領域的形勢發展也要求加強現金管理,防範利用大額現金交易從事腐敗、偷逃稅、逃避外匯管理等違法活動的風險。
什麼是大額交易報告?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所謂大額交易報告,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標准及程序,將達到一定金額以上的交易信息,在規定時限內報告反洗錢主管部門。反洗錢主管部門接收大額交易報告的主要目的是開展反洗錢資金監測分析,不是「行政審批」或「行政許可」,因此也就談不上所謂的「管制」。
企業和個人開展相應的資金收付、轉賬等業務,大額交易的報告義務是由銀行等金融機構來執行的。企業和個人無需額外履行報告手續,實際辦理業務過程中幾乎感受不到新的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的要求。
簡單說,只要你的資金正常,不是黑錢,大額交易報告只是正常增加了一條記錄而已,並且是銀行去執行與你無關。
⑵ 7月1日起個人外匯額度是多少
國家外匯局相關人士表示,7月1日實施新修訂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回疑交易報告管答理辦法》是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真實合規的用匯不受任何影響。外匯局目前沒有涉及個人外匯業務的新規將實施。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個人跨境匯款不存在年度額度。境內個人外匯匯出境外用於經常項目支出,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不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的相關證明等材料在銀行辦理。境外個人在境內取得的經常項目項下合法人民幣收入,可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相關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購匯及匯出。」
⑶ 7月1號開始個人外匯可以匯多少
若是招行卡操作境外匯款,分境內個人和境外個人。
境內個回人:匯款人為境內個人時答,境外收款人僅限個人、學校、慈善機構、旅遊機構等,不能為貿易公司、證券公司;單筆及每日累計限額均為等值5萬美金;請使用現匯匯出,如使用現鈔,需注意當地鈔轉匯手續費。除我行收費外,境外中間行和收款行可能會另外收費,款項有可能不是全額到賬。
登錄手機銀行後,在界面底部點擊「我的→全部→跨境金融→境外匯款」。網上銀行:選擇「外匯管理」-「境外匯款」-「跨境匯出匯款」辦理匯出。
境外個人: 匯款人為境外個人時,境外收款方可以是個人和公司賬戶。
登錄手機銀行後,在界面底部點擊「我的→全部→跨境金融→境外匯款」。網上銀行:選擇「外匯管理」-「境外匯款」-「跨境匯出匯款」辦理匯出。
⑷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1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7250元;
A.②④
中國匯率為直接標價,匯率下降從6.7250到6.3623,即為單位外幣(美元)兌換本幣(人民幣)匯率下降(跌落),相反,單位人民幣兌換的美元數量則增加。
⑸ 請問各位:公司出納人員也需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嗎
需要。
根據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辦理辦法》的規定:
1、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從事下列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
(一)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二)出納;
(三)稽核;
(四)資本、基金核算;
(五)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
(六)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
(七)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
(八)總賬;
(九)財務會計報告編制;
(十)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
2、各單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不得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或評審、會計專業職務的聘任,不得申請取得會計人員榮譽證書。
可見,公司出納人員屬於會計人員,應當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方能上崗從事出納工作。目前,有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型企業)仍然聘用一些無證人員從事出納工作,但是,此聘用行為確實已屬「違章行為」,主管財政機關有權依法處理。
(5)7月1日外匯管理細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三十八條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這是法律角度的規定,當然實際要從事會計工作光有證書是不夠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需要通過學習掌握到各個行業的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的實帳操作技能,證書的考試是考理論知識,實操應重點學真賬實操,盡可能不學模擬帳套。
當然為何考這個證書沒有任何門檻限制,因為開辟通道,讓更多隻需要多一些證書的人士也可通過考試獲得。很多人不明白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與實際的從業會計工作有何區別,有證書是代表有資格,但要從業會計需要具備的是資格+技能。
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考生需同時考試通過《會計學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初級電算化》或者珠算,考生須參加全部科目的考試(會計電算化和珠算任選其一)。
⑹ 企業所得稅是怎麼算的
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1)企業所得稅的基回本稅率為25%;
(2)符合規定的答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稅率;
(3)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
(4)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減按10%稅率。
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徵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1.直接法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准予扣除項目金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提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法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法規定計算。
2.間接法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1)納稅調整增加額
①在計算會計利潤時已經扣除,但稅法規定不能扣除的項目金額;
②在計算會計利潤時已經扣除,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准部分的金額;
③未計或者少計的應稅收益。
(2)納稅調整減少額
①允許加計扣除的費用;
②減稅或者免稅收益;
③彌補以前年度(5年內)未彌補的虧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