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辛巴威外匯管制

辛巴威外匯管制

發布時間:2021-07-22 18:25:39

㈠ 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外匯管制制度

法國

面積為55.16萬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島)。是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林地覆蓋率26.4%。
人口: 6062.8萬(2000年),包括350萬外國僑民,其中14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勒通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蘭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其它宗教。
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7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約為210億噸(其中褐煤100億噸),有開采價值的約為14.7億噸。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5%,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28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6.7%。農業很發達,農牧結合,綜合發展。主產小麥、大麥、玉米、甜菜、馬鈴薯、煙草、葡萄、蘋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土地面積5500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
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重要海港有馬賽、勒阿弗爾、敦刻爾克、南特、聖納澤爾

英國
地理環境
概況: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島國,還包括一些英國海外領地。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 ,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36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河流: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愛爾蘭的訥湖(396平方公里)面積居全國之首。
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終年溫和濕潤。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多雨霧,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全國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時差: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本初子午線的所在時區為零時區。比北京時間晚8小時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國家經濟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居前列。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2002年,英經濟規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資國。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服務業是衡量現代國家發達程度的標准之一。英國的服務業從業人口占其就業總人口的77.5%,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以上。英是歐盟中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主要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和水力等。鐵礦儲量為27億噸、煤的可采儲量達46億噸、石油儲量為70億噸、天然氣儲量達12260-38000億立方米。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滿足本國2600萬電、氣用戶的國家。 2001年總發電量達3.32億千瓦時,其中核電站供應0.90億千瓦時。英國採煤業完全私有化。森林覆蓋面積279萬公頃,佔英本土面積約11.5%:其中英格蘭約8.7%,蘇格蘭約16.9%,威爾士約14.1%,北愛約6.1%。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機械、電子儀器、汽車、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此外,英航空、電子、化工等工業比較先進,海底石油開采、信息工程、衛星通訊、微電子等新興技術近年有較大發展。英國重視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英非能源資源不豐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進口。英開發核能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供發電的核電站有14座。2001年製造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17.5%,從業人員逾370萬,占總就業人口14. 5%。主要農牧漁業有畜牧業、糧食業、園藝、漁業。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咨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

貨幣:英鎊(Pound)
工業:航空航天、電子、石化、核能、汽車、紡織、冶金、機械、造船等
農業:大麥、小麥、燕麥、甜菜、馬鈴薯等
礦產:煤、鐵、石油、天然氣等

澳大利亞
地理與氣候
澳大利亞在地理上有兩個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7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經常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勻。最乾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曼尼亞州西南地帶。澳大利亞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帶。澳大利亞人各地的氣候很不相同。大陸北部地區是濕潤的熱帶氣候,東部中央地區和西部沿海有溫暖而不太炎熱的氣候,而大陸南海岸和塔斯曼尼亞州則較涼爽。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內陸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氣溫曾高達攝氏53度;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氣溫最低紀錄為攝氏零下23度。

澳大利亞氣候比歐洲或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攝氏二十九度,夜間為攝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攝氏二十二度及攝氏十度。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攝氏二十六度,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攝氏十五度及攝氏七度。

交通運輸
澳大利亞交通十分便捷,飛機、火車和汽車是旅遊主要的交通工具。

機場:澳大利亞主要的國際機場分布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柏斯、荷伯特、阿德萊德、凱恩斯和達爾文。

航空:中國的北京、廣州、上海和香港都有航班飛往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墨爾本和悉尼。開辟這些航線的航空公司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澳大利亞昆達士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和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抵達澳大利亞後,可乘坐澳大利亞的國內航機到各主要的旅遊目的地。

火車:火車連接著各主要城市。連接各州首府的長途火車為設施先進的空調車,大都設有卧鋪車廂和餐車。購買火車套票作長途旅行不僅價格合理而且可以靈活使用。主要的火車套票有澳大利亞鐵路套票(Austrailpass)和澳大利亞鐵路縱橫游套票(Austrail Flexipass)。

汽車:有發達的公路網。各州首府間有高速公路相通,絕大多數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

經濟概況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排名中列第11。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近年來澳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3.2%,從1997年至今的十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3.6%。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民儲蓄率偏低,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初期受國際外部環境影響,曾經歷經濟衰退,1992年的失業率曾高達12%,經過政府和國民的不懈努力,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好轉,政府財政扭虧為盈,隨著政府出現財政盈餘,澳大利亞自2001年開始每年逐步降低個人所得稅,失業率下降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7117億美元(2005年度)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757美元(2005年度)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3.2% (2005年度)
失業率:4.2% (2007年10月)
貨幣匯率:1澳元=0.88美元 (2008年1月)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大力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力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自然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旅遊業】旅遊業是澳大力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馳名特產】澳大利亞特產包括澳寶(Opal, 澳大利亞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葡萄酒(紅酒和白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澳大利亞的商店一般都接受國際主要的信用卡。

巴西

自然地理:851.42萬平方公里(資料來源《巴西四月年鑒》),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經濟: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2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4305億美元。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1995年2月3日匯率1美元兌0.8394雷亞爾。
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南非

自然地理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東、西、南三面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緯度自22至35,經度從17至33。海岸線3,000公里。位於開普敦東南1,920公里處大西洋上的愛德華王子島及馬里昂島亦為南非領土。北與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接壤,另有「國中之國」賴索托。南非地處兩大洋間的航運要沖,其西南端的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國土面積約122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脈綿亘東南,卡斯金峰高達3660米,為全國最高點;西北部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為高原;沿海是窄狹平原。奧蘭治河和林波波河為兩大主要河流。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東部沿海為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沿海為地中海氣候。全境氣候分為春夏秋冬4季。12月-2月為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氣溫為—10至—12℃。全年降水量由東部的1000毫米逐漸減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首都比勒陀利亞年平均氣溫17℃。

經濟: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非22%,對外貿易佔全非24%,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金融、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通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和農業是經濟三大支柱,深礦開采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水平、地區分布不平衡,二元制經濟特徵明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受國際經濟制裁經濟出現衰退。新南非政府制定了 "重建與發展計劃"(RDP),強調提高黑人社會、經濟地位。1996年推出"增長、就業、再分配"(GEAR)的宏觀經濟政策,旨在通過國有部門私有化、削減財政赤字、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促進出口、放鬆外匯管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等措施實現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逐步改變分配不合理的情況。姆貝基政府執行嚴謹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逐步推動國有資產重組和私有化進程,推進勞動力市場和貿易領域的結構調整,適時增加社會服務投入。新南非經濟總體保持低速增長。2002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南非經濟增勢強勁,農業、製造業、旅遊業增長較快,外貿盈餘增加,本幣匯率較強反彈。但失業率居高不下、收入分配嚴重不均等問題依然存在,增強黑人經濟實力是南非面臨的長期問題。

㈡ 1美元現在兌換多少辛巴威幣在線等!

截至 2008.10.22 03:13:35 UTC 的實時平均市場匯率。
1 美元 = 328.110 辛巴威元

㈢ 我要查美元對辛巴威貨幣的歷史匯率數據,那裡可以查到,在線等

辛巴威的貨幣貶值是從2006年底開始的,貶值的原因很復雜多樣,主要由於西方國家的制裁,外匯急缺,國內政策失力,但當時速度很慢,我2007年9月份到的時候5億辛巴威元=1000美元,到了08年由於政治危機,貶值速度加快,08年8月,漲到1000億=不到1美元,政府就將貨幣刪去10個零,這時1000億=10元新幣,到2009年1月份,又從10元漲到了100萬億,辛巴威剛剛又刪掉12個零,這樣又重新開始加零了。
呵呵,別看政府那麼窮,他們的官員可都是超級富,開著寶馬賓士,到中國采購商品

㈣ 為什麼1美元可以換6人民幣

很高興為親解答,我是金融系的學生。O(∩_∩)O~

一個中國人拿6塊錢是不是也可以買一個蘋果在美國?

答:按照匯率平價理論是應該這樣,但現實不是如此。因為中國是實行外匯管制的,各國匯率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否則就不會出現對內貶值,對外升值這種怪現象了。

人民幣是否可以隨便印,美元是否可以隨便印,這些都歸於哪一科目?經濟?政治?還是什麼?

答:當然不能隨便印,否則出現了惡性通脹,經濟會大衰退的,適度印票子產生溫和的通脹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根據菲利普斯曲線:政府可以以通脹率換取就業率,它們呈負相關。
這些都屬於經濟類,當然和政治也有關。

對了,人們都說人民幣不可以隨便印,美元可以?

答:美元當然也不可以隨便印,只是因為美元是國際最主要的結算貨幣,所以世界經濟發展離不開美元,某種程度上說世界經濟被美國綁架了······

升值又是什麼意思。。通貨膨脹又是什麼意思,美國1929年的金融危機和通貨膨脹有關嗎?

答:升值簡單地說吧。就是本幣能換到更多的外幣了。通脹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實際需求量引起錢變得不值錢了。美國1929年的金融危機不是通脹,而是通縮,而且還伴隨著高失業,合稱「滯漲」。

望採納哦!O(∩_∩)O~

㈤ 有大額韓元等外幣如何結匯成人民幣轉到國內賬戶呢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注冊義烏個體戶就可以解決結匯的問題,因為義烏個體戶注冊之後,是可以進行大額外幣結匯的。

一. 那麼問題來了?義烏個體戶是啥?為什麼可以大額結匯韓元等外幣,靠譜嗎?

現如今從事國際貿易的大部分企業、個人S0H0或跨境電商,大都面臨著收匯難、結匯難、轉賬難、的問題。隨著國家外匯管制的升溫,很多企業的離岸公司又面臨著開戶難、被銷戶、等問題。還有許多人因受個人5萬美金結匯額度的限制和個人結匯稅務問題的約束,離岸賬戶大量沉積的資金難以結匯並轉入國內賬戶,是不少人頭疼的問題。義烏是世界性的小商品市場,為了扶持義烏小商品貿易的發展,在2014年國家推出為了鼓勵國際貿易企業、個人S0H0以及跨境電商的發展所針對性給出的利益化政策,加快貿易融資產品創新、加快集聚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探索貿易信用體系建設。因此,為滿足當地眾多中小微企業的貿易金融,對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的金融結匯進行了創新改革,每年可進行一定額度的外幣結匯。




義烏個體戶執照是由工商局下發(屬個體工商戶性質),義烏個體戶賬戶由銀行下發。所以你說靠不靠譜呢。

二. 下面給朋友們列舉出義烏個體戶的一些優勢,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大額收匯結匯(突破一萬五萬美金限制)

2.多幣種結匯(韓幣,美金,日元,新幣,港幣,英鎊,歐元,澳幣,加元等主流貨幣)

3.可以綁定PayPal進行提現降低手續費(也可綁定亞馬遜,eBay,速賣通,wish等主流平台使用)

4.即可對私也可以對公(對公發執照號碼即可)

5.結匯操作手機網銀操作即可,無需跑櫃台。

6.可選就近點進行面簽開戶(上海,杭州,溫州,寧波,溫州,成都,廣州)

三. 那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敏感地區貨幣減少操作。如敘利亞,伊朗,辛巴威,朝鮮。

2.綁定paypal需要paypal賬戶信息與義烏個體戶信息一致。

四. 如何注冊呢?多久能下賬戶

一般注冊都是選擇一家靠譜的代辦公司辦理,提供一下身份證正反面電子檔即可,3~5個工作日即可下賬戶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㈥ 歷史上哪些國家宣布過本國貨幣一夜之間貶值

津元
辛巴威建國以來外匯政策經歷了以下主要變化:
1、1980-1994年:大體實行的是外匯管制和固定匯率政策。
2、1994年:浮動匯率制。
3、1999年:將津元對美元匯率固定為1美元:38津元。
4、2000年10月:將津元對美元匯率固定為1美元:55津元,此後外匯黑市交易出現。
5、2002年2月:出口行業匯率改為1美元:800津元,官方匯率仍維持1美元:55津元。
6、2002年11月:政府宣布打擊外匯黑市交易,關閉外匯兌換所,外匯黑市轉入地下交易。
7、2004年1月開始實行外匯拍賣制,拍賣市場上津元對外幣幣值比原固定官方匯率有了大幅貶值,但與黑市幣值仍有較大差距。官方匯率為1美元:824美元。
8、2004年5月:拍賣匯率由1美元:5200津元調整為
1美元:5600津元。
9、2005年5月:僑匯由1美元:6200津元調整為1美元:9000津元,隨即拍賣匯率向僑匯匯率靠近。
10、2005年7月:拍賣市場匯率由1美元:10500津元調整為1美元:17500津元,當時黑市匯率為1美元:35000津元。
11、2005年10月:取消「外匯拍賣制」實行「緊盯市場的浮動匯率制」;出口型企業可保留出口創匯收入的70%,剩下的30%按銀行間外匯市場匯率清算;如果資金在FCA中停留時間超過30天,必須按銀行間外匯市場匯率清算;持有外匯的個人、非政府組織、使館、國際組織與移居海外的津公民可按照津銀行間匯率出售外匯,Homelink也以市場匯率收購外匯;除重要的政府支出與其他戰略和社會支出外,所有進口商可按市場匯率從銀行購買外匯。現銀行間匯率為1美元:60000津元,黑市為1美元:90000津元,黑市在相當長的日子裡仍將存在。————轉自網路知道
盧布
1.由於「休克療法」,人民僅在1992年就損失了9000億盧布以上。改革把大部分俄羅斯人拋向了貧困線,甚至赤貧。 1992年俄羅斯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000%。1991年 1美元 = 0.9盧布. 或者說百萬(舊盧布)富翁就是百萬美元富翁
2. 1994年11月25日,盧布的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3235盧布, 也就是說百萬(舊盧布)富翁已經貶成只有300美元了
3. 到了2000年, 發行新盧布, 替換舊盧布為1:1000, 也就是說1美元 = 28000舊盧布. 或者說如果你是百萬(舊盧布)富翁. 到2000年你就變成了只有35元美元的窮光蛋了, 這使得蘇聯人民所持有的銀行存款和貨幣「一夜之間」一錢不值。
1961年1月,前蘇聯盧布的含金量定為0.987412克,對美元的匯價確定為1美元兌0.9盧布。此後近30年這一匯率沒有大的變化。

㈦ 尚比亞的生活水平怎麼樣啊

來自網路,記得右上角採納答案
尚比亞共和國是非洲中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大部分屬於高原地區。北靠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鄰坦尚尼亞、東面和馬拉維接壤、東南和莫三比克相連、南接辛巴威、波札那和納米比亞,西面與安哥拉相鄰。
尚比亞因贊比西河而得名,別稱為銅礦之國。尚比亞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一千萬人口中約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內。相比周圍各國,尚比亞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
尚比亞在2014年前列為不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然而於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尚比亞的人類發展指數已達「中」水平,意味著尚比亞已發展成一個發展中國家。
經濟狀況:
尚比亞經濟主要包括農業、礦業和服務業,其中礦業占重要地位。獨立後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發展較快,此後由於國際礦業市場價格下跌,政府國有化政策失誤等原因,經濟陷入困境。
多民運執政以來,大力推行經濟私有化和多元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5年達到重債窮國完成點,獲巨額債務減免,外債由2005年底的55億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億美元。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礦業遭受較大沖擊,經濟下滑。2009年經濟明顯復甦。2010年礦業公司復產、增產勢頭良好,玉米獲得歷史性豐收。2011年,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世界銀行將贊列入低水平中等收入國家。[2]
采礦業
采礦業較發達,是國民經濟主要支柱之一。其主體是銅礦和鈷

礦的開采和冶煉。獨立後贊礦產業曾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銅產量逐年下降。1970年前,贊銅礦一直屬於私有。1970年贊政府進行銅礦國有化改革,將贊銅礦重組為羅安(ROAN)聯合銅礦公司和恩昌加(NCHANGA)聯合銅礦有限公司。1982年兩大公司又被合並為尚比亞聯合銅礦公司(ZCCM),成為當時世界第二大銅礦公司。
奇盧巴政府自1991年起大力推行銅礦私有化。2001年國有大型銅礦私有化全部完成,贊銅產量回升。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礦業僅增長2.4%。2009年,隨著國際市場銅價回升,礦業增長勢頭強勁,盧姆瓦那、盧安夏等大型銅礦先後投產或復產。2010年全年銅產量增長17.4%,達82萬噸。[2]
製造業
製造業較落後。獨立前,工業製成品基本依賴進口。獨立後,政府積極致力於發展國有製造業。多民運執政後,對製造業實行私有化。1998年以後,製造業得到較快發展。食品、飲料、煙草、紡織和皮革等行業產值約占整個製造業的75%。[2]
能源
主要來自於水利、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進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給。贊水利資源豐富,蘊含發電量6000兆瓦,2005年裝機容量為1692兆瓦。原為電力出口國。因對主要發電站進行整修,發電量大幅下降,2005年11月開始自南非和剛果(金)進口電力。贊主要從中東、安哥拉進口石油。從中東進口的石油船運至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再通過坦贊輸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煉油廠。[2]
農業
農業是贊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全國約三分之二人口從事農業。目前開發的可耕地面積為620萬公頃,只佔全部可耕地的14%。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煙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給。贊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統,農作物抗災能力較弱。2010年,農業獲得歷史性豐收,全年玉米產量278萬噸,同比增長40%。[2]
旅遊業

維多利亞瀑布(10張)
旅遊業有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和19個國家級野生動物園,其中卡富埃國家公園佔地面積最大。贊還辟有32個狩獵管理區。對旅遊業的發展保持了相當的重視,基礎設施不斷加強,政府啟動了對卡富埃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的開發,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如旅遊發展信貸措施(TDCF)等,私營部門對旅遊行業的投資不斷增加,2004年旅遊部門也因此獲得了5.5%的增長。主要表現在旅遊人數一直在增加。

尚比亞本國經濟的復甦帶來了國內旅遊業的繁榮,但同時也說明尚比亞旅遊業的潛力還有待充分挖掘,因為大多數國家公園的相關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許多游覽了維多利亞瀑布的國際遊客不去附近的莫西奧圖尼亞國家公園,而寧願選擇去周邊國家的一些野生動物園。
2010年到尚比亞旅遊人數達到68萬人次,增長了20%。2013年8月,尚比亞和辛巴威將聯合舉辦第20屆世界旅遊組織大會。主要名勝有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卡里巴湖、卡富埃國家公園、贊比西河等。[2]
財政金融
贊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起大舉借債,財政預算較多依賴國際援助。近些年來國際援助在財政預算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2003年的42.7%降至2009年的18.1%。2011年財政預算總支出20.54萬億克瓦查,財政預算總收入15.77萬億克瓦查。2012年財政預算總支出為27.70萬億克瓦查。[2]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銅、鈷、鋅、木材、煙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銅出口是贊主要的外匯來源。主要進口機械設備、石油、化工產品、醫葯和紡織品等。主要出口國為瑞士、中國、南非、剛果(金)和埃及等,主要進口國為南非、剛果(金)、中國、印度等。2011年出口額為92.00億美元,進口額為63.59億美元。2012年出口額為84.34億美元,進口額為72.81億美元。[2]
外國援助
1996年西方捐助國因政治原因凍結對贊援助,至1997年才部分恢復。2005年4月,贊達到重債窮國計劃完成點,獲得巨額債務減免。2008年接受外國援助2.09萬億克瓦查。2009年,因贊衛生部被曝光貪腐案件,荷蘭等部分西方捐助國一度暫停向贊提供援助。[2]
郵票業
尚比亞還有一項較大的收入來源---就是郵票的發行。尚比亞在獨立前是英國殖民地,按照英國殖民地郵票發行的形式來發行郵票,主要是一些尚比亞境內風光+男皇、女皇頭的郵票,獨立後開始自己發行郵票,前期的發行頻率較低,到後來每年發行幾百種以上的郵票,一般都是熱門郵票,如運動項目、動物、植物等,還有不少中國題材的郵票,這些郵票都是純商業票,設計與印刷都是交給國外的公司來做,然後大量的運到中國等集郵大國進行傾銷。
在政府大量發行商業票的同時,其國內和國外也有一些郵商對其前期的郵票進行炒作,所以尚比亞的早期票在英國殖民地郵票中屬於比較貴的。由於國內的經濟一般,郵票能換回大量外匯,並且基本沒有什麼成本,這也成為尚比亞這類國家的一條生財之道。[2]
餐飲業

餐飲業(3張)
尚比亞餐飲業的外部政策、法律環境較寬松。政府對投資領域沒有限制,投資者可進入任何經濟領域進行投資。其金融環境比較寬松,無外匯管制,無進出口配額。政府監管很少,申請餐飲業執照如同其他行業,手續簡單,沒有專門程序,但對於酒類銷售需申請專門執照,並登報聲明。稅收政策如同製造業,一般徵收35%的所得稅和16%的增值稅。政府沒有關於餐飲業衛生標準的規定和法令,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與衛生檢疫機構,很少對餐館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條件進行檢查。

尚比亞法制較健全,但仍存在較普遍的腐敗現象,對於外國經營者有時有刁難、勒索,但程度不嚴重,不構成對經營的主要障礙。

㈧ 美元怎麼流通到辛巴威的,那他那裡以前的錢不會作廢了三

1)辛巴威刀(Zimbabwe dollar)早就已經崩潰了,我手裡有一張最大面額的,後面帶13個0,
2)辛巴威現在流通的是USD,美金,國家外匯管制,如果是個人的話,一般就是自己帶一些入關咯,帶美金進辛巴威,手段是五花八門啊,藏在鞋底、臭襪子、夾層等等,因此導致辛巴威流通的小面額美金都是臟兮兮的,感覺馬上就會融掉的那種。
3)當然,你如果在辛巴威需要美金,當然也快可以找當地的華人飯店,網上轉賬RMB給他們,他們給你美金現金。

㈨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閱讀全文

與辛巴威外匯管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投融資渠道 瀏覽:153
星河控股股票 瀏覽:256
山東黃金電氣 瀏覽:764
網上貸款哪些平台是坑人的 瀏覽:734
6500韓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422
股票兼職講師 瀏覽:856
期貨劉福厚 瀏覽:914
節能建材股票 瀏覽:403
股票下跌英文 瀏覽:3
4月末外匯儲備 瀏覽:448
盧映融資料 瀏覽:644
股票上壓下托 瀏覽:290
米庄理財官網 瀏覽:164
哪種貴金屬在最低谷 瀏覽:995
外匯保證金計算題目 瀏覽:815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資嗎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