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查詢外幣匯率的歷史記錄
中國銀行外匯牌抄價,網址襲:http://www.boc.cn/cn/common/whpj.html查詢歷史匯率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自2006年1月4日起,發布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 自2006年8月1日起發布人民幣對英鎊匯率中間價;自2010年8月19日起發布人民幣對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匯率中間價; 自2010年11月22日起發布人民幣對俄羅斯盧布匯率中間價;自2011年11月28日起發布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匯率中間價。
當前頁:從前的、過去的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美元、港幣、歐元、英鎊、澳元、加元、盧布、美金、日元歷史匯率大全,以往的、以前的歷史外匯牌價查詢。數據全部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可放心使用。
2. 哪裡有外匯5分鍾歷史數據
一、門戶型網站:網路、大智慧、同花順 中 都可以導出外匯的歷史數據。1分鍾、5分鍾數據都有。
二、外匯行業網站:盈嘉外匯、匯龍網等財經日歷欄目,他們也有這方面的外匯數據,歷史1分鍾、5分鍾數據。
具體做法:放大時間後做標記,然後縮小找回
3. 哪裡能找到外匯歷史數據,1分鍾5分鍾歷史數據
選擇一個優質正規的交易平台,是您安全、安心投資的首要基礎。所以,投資之前,選擇好交易平台,才能真正實現安全投資,真正體驗貴金屬投資的魅力。了解更多unjh./www.z-kj.com
-------------------
。
。
。
氫氣球升空原理如下:
氣球受自身的重力和空氣浮力。
自身重力=氣球重力+球內氫氣重力
空氣浮力=空氣平均密度*g*氣球體積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空氣浮力-自身重力=ma>0
氫氣球生產方法:
1、氫氣瓶灌充:用充有壓縮氫氣的氫氣瓶灌充,生產的氫氣球價格比較高。
2、充氫氣球機灌充:用充氫氣球機經過化學反應產生氫氣灌充,生產的氫氣球價格比較低。適宜移動性作業。
氫氣球是輕質袋狀或囊狀物體充滿氫氣,靠氫氣的浮力可以向上漂浮的物體就叫氫氣球。氫氣球一般有橡膠氫氣球、塑料膜氫氣球和布料塗層氫氣球幾種,較小的氫氣球,當前多用於兒童玩具或喜慶放飛用。較大的氫氣球用於飄浮廣告條幅,也叫空飄氫氣球,氣象上用氫氣球探測高空,軍事上用氫氣球架設通信天線或發放傳單。氫氣球內部頻率接近20Hz.。
(使用氫氣球請注意,氫氣與其他物體摩擦產生靜電及遇到明火、高溫、電火花,會使易燃易爆性的氫氣燃燒爆炸。)
健康好心情。
4. 誰有外匯歷史分筆數據
外匯歷史分筆數據,每秒5筆以上成交明細,Excel,Txt格式 ,淘寶上搜:店鋪:快樂2010 QQ:8588711
5. 中國國際收支的歷史和現狀
際收支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之間的全部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貨幣記錄。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由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決定,而經常賬戶的盈虧取決於一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金融賬戶則主要決定於金融市場的利率、風險、投資報酬率與其他非經濟因素的變動。從動態上講,國際收支活動描述了一種經濟現象,反映了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全部對外往來的貨幣收付活動。就靜態而言,國際收支描述了一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貨幣收支的對比結果,把這種結果加以系統地記錄,就形成了國際收支平衡表。
我國國際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紀90年代,除個別年份外,呈現出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特別是21世紀以來,雙順差規模出現迅速擴大的趨勢。正是由於這種國際收支雙順差所引起的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導致了我國目前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是對沖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近兩年來,我國國際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國內外相關學者的關注。
一、近幾年我國國際收支的現狀
根據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貨物貿易順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經常項目實現順差1608.18億美元,同比增長134.23%,占我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比例上升為72%,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根據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05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1342億美元,增長128%。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29.64億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於對外投資增長較快,「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由順差轉為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佔2004年中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逆差分別為49億美元、40億美元。在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外匯儲備增長2089.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22.6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增加0.05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19億美元。200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到8189億美元。「凈誤差與遺漏」出現在借方,為168億美元,相當於國際收支口徑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21%,在國際公認5%的合理范圍以內。2005年,我國的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2.42萬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7%,佔GDP比重進一步上升到109%。國家外匯局在《國際收支報告》中指出,這表明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擴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增強。
2005年,國家繼續運用貨幣、財政等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金融體系改革取得進展,整體穩健性增強。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發展外匯市場,放寬匯價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增強,外匯市場參與主體不斷擴大。
2006年,我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對外開放邁上新的台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匯率彈性提高。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的格局,經常項目實現順差2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55.37%,其中出口11444.99億美元,進口8946.3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66%和20.45%。我國進出口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使得我國對外出口貿易形勢大好。在進口方面,我國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進口需求穩步增長,使得我國進口持續快速發展。從整體數據來看,運輸是導致經常項目中的服務項目出現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億美元,支出343.69億美元,逆差133.54億美元,與2005年運輸逆差63.32億美元相比,同比擴大70.22億美元。
從2003年到2007年經濟保持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基本態勢,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順差式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這幾年裡,「雙順差」似乎已經成為我國國際收支的「慣例」。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同比增長78%,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個百分點。調整、對部分產品加征出口關稅等政策執行前搶先出口,貨物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貨物貿易出口5472億美元,進口4115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8%和18%;順差1357億美元,增長70%。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2%,較上年增長1.3倍,改變了2006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流入6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逐步實施,對外直接投資較快增長,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出80億美元,增長21%。證券投資逆差4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44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凈流出1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97億美元;我國從境外證券市場融資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流入10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3億美元。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80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非金融部門對外直接投資78億美元,增長21%;對外直接投資撤資清算匯回6億美元,增長142%;凈流出74億美元,增長17%。「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特徵使得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截至2007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332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億美元。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和較高的外匯儲備規模,有助於提升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並且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二、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的原因
我國連續的、長期的、大幅度的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已明顯表現為經濟的外部失衡。這既有悖於傳統的國際收支結構理論,又是各國國際收支結構實踐中罕見的,其之所以能夠維持十餘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和國內特殊的管理體制與鼓勵政策,但其本身也潛伏著一定的風險,引發諸多矛盾和問題。這種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觀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從國際上來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系,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了尋求更優化的資源配置,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產業和產品向國外的轉移。而我國為了適應國際形式的發展,日趨完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時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國具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這些都使得我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一個主要目的地,連續數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由於我國國內金融市場比較不發達,國內企業往往藉助境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從而增加了資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也促進出口的增長,1992年以來境外資本流入中國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持續大額順差。
(一)儲蓄率過高
我國經濟增長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國內總儲蓄率在20世紀90年代平均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盡管投資率在此期間也有所增長,但儲蓄快於投資的增長,擴大了經常帳戶順差。當前的儲蓄率和資本形成率無論與本國歷史平均相比還是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均處於高位。一般認為中國儲蓄率高主要是因為個人儲蓄慾望強烈,但更主要的是企業和政府的儲蓄率高,企業高儲蓄率帶來的投資增長效益較低並可能導致產能過剩。此外,國內儲蓄轉化為投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有儲蓄。
(二)加工貿易仍佔主導地位
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和領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方式與貿易出口數量的增加呈明顯正相關的關系。深入分析我國貿易結構可以發現,一般貿易及其他貿易實際上處於逆差狀態,持續攀升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於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無論是通過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最終產品一般銷往國外,在我國境內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構成順差。因此,加工貿易的規模越大,相應的順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
長期以來,我國採取鼓勵出口和鼓勵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我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是多年的「獎出限出」的傳統思想和對外資不加選擇的「超國民待遇」等經濟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資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導致資本項目凈流入大於凈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資的大量湧入不僅拉動了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而且加大了外資企業在我國出口中不斷增長的比重。
三、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對策
我國目前的「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結構與其基本國情是極不相稱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較為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應是:貿易項目逆差,經常項目保持平衡,資本項目下的順差。而目前的國際收支失衡、巨額的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國家提出「調投資、促消費、減順差」的政策導向,運用各種手段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國過高的儲蓄率
貨幣政策的取向應當是貨幣供應收緊,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幣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實行降低投資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當前貨幣政策應當適度從緊,包括降低貨幣供應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應當繼續加息並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控制流動性。同時,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加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更加富有彈性。這些政策措施都將有助於糾正內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進行進出口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
經常項目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出口產業結構失衡,出口集中於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在國際上以低價量大為特點,企業利潤率低並且很容易受到反傾銷訴訟。進口缺乏中國真正急需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發達國家產業調整僅僅把我國作為製造業基地,真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的研發都在發達國家國內。因此,我國現在必須調整進出口產業結構,限制高耗能高耗資源型出口;並把環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納入企業的出口成本;開發產品核心技術創造力,提高企業自主競爭力,實現在平穩出口量的基礎上利潤最大化。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投資
積極探索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運用方式,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對外投資。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給予其適當的優惠政策和信貸支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途徑和方式,繼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帶動產品、服務和技術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開發國內短缺資源,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置換;健全對境外投資的服務體系,為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條件
6. 外匯歷史數據1999-現在(一分鍾-日線數據),哪裡有外匯多年的歷史數據,一分鍾的、五分鍾的、等等
你去淘寶上搜「外匯歷史數據1999至現在(一分鍾至日線數據)」,那裡是有的。
7. 外匯歷史數據,這個真實嗎
歷史數據都是真實的,誰也沒那個功夫造假,外匯是場外交易,也就是說,沒有統一的交易所撮合成交,都是店頭交易,即場外交易,所以沒有統一成交價。每家經紀商的報價都略有差異,幾個點的點差。這是正常的。找歷史長期的外匯數據,找專業的金融資料庫看看。比如永華數據中心的數據就很好
8. 哪裡可以看到或下載的到外匯歷史數據啊,一分鍾的歷史數據要長達十年以上的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內部系統可以,一般外人可能不到這么詳細的。
9. 求外匯歷史數據!!! 告訴我怎麼可以找到。 謝謝各位!
上網找個專門的網站吧!
10. 歷史外匯牌價哪裡有要近50年的數據!
一般來說,很難查到超過2000天的歷史匯率了。著名的外匯報價網站http://www.x-rates.com也只能查到95年的。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的歷史匯率查詢網站,但最早也只能從1994年開始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gongju/huilvzhengce/renminbihuilvjiaoyishoupanjia.asp
希望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