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企業外匯風險的測量

企業外匯風險的測量

發布時間:2021-07-26 02:15:20

① 企業如何應對匯率風險

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金融、中國宏觀經濟。 從長時期來看,中國匯率制度的變革方向將是越來越靈活。日本、德國、新加坡、韓國等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均出現了較長時期的升值趨勢,人民幣今後也將進入一個升值的周期。靈活的匯率制度和適度的升值對中國經濟的總體福利是有利的,但匯率風險會給企業經 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升值會對出口企業尤其是缺乏定價能力的出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不過,在現在的情況下,由於升值幅度只有2%,所以匯率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升值本身。一次性的升值對企業而言只是一種外部沖擊,企業可以在沖擊之後很快調整經營戰略,因此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真正讓企業頭疼的是,他們不知道未來的匯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由於匯率不確定,進出口的價格隨之變得不確定,這直接影響到利潤的不確定,企業將難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投資。 面對外匯風險的提高,企業既需要考慮採取財務性的對策,也需要考慮非財務性的對策。財務性的對策包括:(1)提前或推遲結算。由於目前存在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對進口付匯企業而言時間較長的合約比較有利,而對出口收匯企業而言則時間較短的合約相對有利。企業在簽訂涉外貿易合約時,應盡可能地將收匯時間提前,同時確定收匯金額和收匯日期,並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2)利用金融工具迴避外匯風險。(3)在目前金融產品種類不是很多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銀行提供的外匯結構性存款業務來實現大額資金的保值增值。結構性存款一般由銀行自行或者委託一些國際專業機構進行運作,所以收益相對比較高。(4)央行已經要求銀行借人民幣匯改之機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因此,企業應密切關注銀行在近期推出的新的金融產品,充分運用現有產品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非財務性的對策主要是指企業在匯率政策調整之後要考慮的戰略調整:(1)由於人民幣升值和資本項目管制逐漸放開,國內企業可考慮更多地到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的目的可以是建立海外原材料供應基地、直接接近目標市場建立生產基地、購買國外的品牌和研發力量、通過投資進行對沖(比如可以購買美國向中國出口產品的企業的股份)等。

② 怎麼查公司是否面臨外匯風險

可以看公司是否涉及外匯結算的業務,是否有應收應付的外匯款項。

③ 跨國公司外匯風險如何判斷大小

首先,看幣種。幣種是否兌換自由。此項可通過銀行存款和簽訂買賣合同的幣種看出來。
第二,看敞口。日清月結,查看每種外幣的風險敞口有多大。
第三,看收付款時間。關注長期收付的外幣。

④ 我國企業應如何應對外匯風險

四件法寶:
一、遠期結售匯
1、 服務方:銀行
2、 服務費:保證金一般在3%以上 ,根據企業授信情況而定,如果企業有足夠的授信,那麼保證金就不用交了。
3、 操作方式:企業和銀行約定一個遠期匯率,到期時按照這個匯率進行結算。
4、適用訂單:利潤高於3%的訂單。
5、 優點:銀行提供的服務,安全可靠,手續相對便捷,一般企業和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意向後,企業如果需要遠期結售匯到時和銀行具體根據訂單簽署,時間一般在5個工作日以上。
6、 缺點:
A、金額受到限制,主要根據企業在銀行的授信,如果企業授信不足,那麼企業是無法做到需要的金額的,比如企業要遠期結售匯500萬美元,而企業授信不足,則最終和銀行簽署遠期結售匯的金額在500萬美元以下。
B、手續相對繁瑣,企業需要向銀行提交申請,銀行受理後會安排人員對企業調查情況,滿足條件的才給予辦理。
C、這筆外匯需要在這個銀行走賬。
D、到期日需要按照何銀行約定的匯率進行結算,如果企業不結算,將直接扣除企業的保證金,如果企業沒有交保證金(在銀行有足夠授信),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授信,以後再想做就沒法子了。這一點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匯率沒有跌破約定的匯率,企業也必須按照約定的匯率進行結算,會使企業享受不到RMB貶值帶來的收益。
二、出口寶
1、服務方:深圳中利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 服務費:根據企業鎖定匯率的期限服務費的比例不同,從2-6個月為1.25%-1.78%,超過半年的也可以做。一年以內的最多不超過3%
3、 操作方式:企業在出口寶網站,查看國際遠期外匯牌價,可以直接進行匯率鎖定,企業在操作時只需要提供訂單的金額、期限和幣種即可。都是在線操作,企業不需向出口寶提供訂單其他的信息,而且外匯也不用通過出口寶走賬,只是企業支付手續費即可。
4、適用訂單:利潤高於1.25%的訂單。
5、該業務概況:該業務由三家深港企業聯合開辦,擁有較強的企業實力背景。在業務設計上比較高效簡潔,進出口企業不需提供有關外貿單證和合同,即可辦理。到期後如人民幣貶值,沒有產生匯損,進出口企業可不辦理結匯。
方便,直接在網上操作就可以。
三、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1、服務方:經銀監會批准設置有該項業務的國內銀行,如中國銀行。
2、服務模式:通過該業務來規避外貿匯率風險,主要是通過銀行在海外開設結算賬戶來收支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各項費用和收入,這樣就沒有外幣構成合同要素,排除匯率波動對外貿的影響。
3、服務費用:跨境開設賬戶和轉賬的手續費和有關管理費。
4、目前該業務的狀況:2010年6月22日,該業務試點擴大到全國20個省市區和所有境外國家和地區,目前開設該業務較早的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試點地區依法注冊成立並獲得進出口資格的企業,經市級商務局、國稅局備案審核推薦及中國人民銀行等相關部委確認後,就可以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

四、外匯黃金市場賣出套期保值
1、服務平台:國際外匯黃金市場(一般通過代理),國內黃金市場(上期所,上海現貨黃金交易所,紙黃金,由於中國是外匯管制國,所以沒有外匯市場)。
2、手續費:依據國際國內市場而定,上期所的滬金手續費是每手(1KG)60元左右。
3、操作方式:通過套期保值來對沖遠期交割外匯風險,具體方式為外匯賣出套期保值和黃金買入套期保值(黃金主要針對美元外匯,因其二者具有負相關性)。
4、適用訂單:具體而定
優點:
1、靈活多樣,可依據不同避險需求定製避險方案
缺點:
1、專業性強,不易操作。
2、境外代理良莠不齊,資金風險不確定。

⑤ 急求外貿企業應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樓上的都是紙上談兵,現在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還很窄,根本不是主流;現實中的外貿操作都是在香港或者在中行購買遠期的外匯合同,作為風險對沖

⑥ 進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

由於進出口企業從合同簽定到最終結算有一定期限,由於結算貨幣匯率變動而承受外匯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企業可採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風險。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進出口貿易計價貨幣有兩種:一種硬幣,匯率穩定,有上浮趨勢貨幣;另一種軟幣,匯率不穩定,有下浮趨勢貨幣。選取計價貨幣一般原則:出口貿易選擇硬幣或有上浮趨勢貨幣,進口選擇軟幣,或有下浮趨勢貨幣,可減緩可能發生匯率波動引起的損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據有關貨幣匯率變動更改收付日期防範風險。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則:預計計價貨幣上浮,進口時進口商應在貨幣升值前購匯,提前付匯;出口時,出口商應考慮推遲交貨,延遲收款。如果匯率下降,進口商應推遲訂貨,或延期付款,出口商應盡早訂貨,提早收匯。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時期,盡可能創造一個與受險貨幣進額同、期限同,資金反向流動的合同規避風險。

④多種貨幣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稱一籃子貨幣計價法,在進出口合同中使用兩種以上貨幣計價法消除風險。當進口或出口時,一種貨幣發生升值或貶值,不會有很大外匯風險,若計價貨幣中幾種上升,幾種下降,則上升貨幣收益彌補下降貨幣損失,而將風險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過外部金融市場對外匯借貸,買賣方法規避風險。通過外部金融市場規避風險,主要採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險,如可通過買賣外匯期貨,期權合約降低風險。目前,隨著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靈活性越來越高,一些大外資企業,外貿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銀行開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貨,期權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企業進行遠期買賣貨物的同時,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的一種避險方法。

⑦ 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1、幣種選擇法
選擇本幣計價結算,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構成因素中的外幣因素去掉了,不管匯率如何變動,出口商將來以本幣收進的貨款以及進口商將來以本幣支付的貨款,都是確切的,不存在任何不確定因素。因此;採用此方法,無論是對本國的出口商還是對本國的進口商都可以完全防範外匯風險。此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效果明顯,但它受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和貿易雙方的交易習慣的制約,而且本國的貿易商還必須在商品的價格與信用期限方面做出某些讓步,因為採用此方法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完全轉嫁給了貿易對手,本國的貿易商為此需要付出一筆費用,這筆費用相當於本國的貿易商為轉嫁外匯風險所支付的保險費。
(2)出口時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選用軟幣計價結算。
所謂硬幣(HardMoney)是指匯率穩定且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軟幣(SoftMoney)是指匯率不穩定且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出口商在以硬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硬幣不斷升值,將來當出口商收到貸款時,就可以將這筆貨款兌換回更多數額的本國貨幣;同樣,進口商在以軟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軟幣不斷貶值,將來當進口商支付貨款時,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國貨幣兌換到這筆貨款。此方法的實質在於希望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好處留給自己,而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推給對方。採用此方法時,一方面要受到貿易雙方交易習慣的制約,另一方面由於各種貨幣的「硬」或「軟」並不是絕對的;其硬軟局面往往會出現逆轉。因此,此方法並不能夠保證進出口商能完全避免外匯風險。
(3)選用「一籃子」貨幣計價結算。
所謂「一籃子」貨幣是指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由於「一籃子」貨幣中既有硬幣也有軟幣,硬幣升值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與軟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大致相抵,因此「一籃子」貨幣的幣值比較穩定。對於貿易雙方來說,採用此方法都不失為一種防範外匯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在「一籃子」貨幣的組成以及貨款的結算方面,較為復雜。
2、貨幣保值法
貨幣保值法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通過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黃金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黃金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計價結算貨幣的含金量,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黃金,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含金量,將黃金折回成計價結算貨幣進行結算。
(2)硬幣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軟幣為計價結算貨幣,某種硬幣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軟幣與硬幣的匯率,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硬幣,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匯率,將硬幣折回成軟幣來結算。
3、價格調整法
價格調整法是指當出口用軟幣計價結算。進口用硬幣計價結算時,企業通過調整商品的價格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由於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往往受交易意圖、市場需求、商品質量、價格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如願以償,有時出口不得不用軟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幣成交,這就加大了外匯風險,這時可採用調整價格的方法來抵消一部分風險。
(1)加價保值。為出口商所用,實際上是出口商將用軟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攤入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以防範外匯風險。加價的幅度相當於軟幣的預期貶值幅度。加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貶值率)
(2)壓價保值。為進口商所用,實際上是進口商將用硬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從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剔除,以防範外匯風險。壓價的幅度相當於硬幣的預期升值幅度。
壓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升值率)
4、期限調整法
期限調整法是指進出口商根據對計價結算貨幣匯率走勢的預測,將貿易合同中所規定的貨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以防範外匯風險成獲取匯率變動的收益的方法。按照「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升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收進外匯,以獲得所收進的外匯能夠兌換更多的本幣的好處;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統一,提前支付外匯,以避免日後需要用更多的本幣才能夠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貶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提前收進外匯,以避免今後所收到的外匯兌換到的本幣數額減少;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支付外匯,以便於今後能夠用更少的本幣就可以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
嚴格地說,期限調整法中只有提前結清外匯才能徹底消除外匯風險,因為提前結清外匯使得受險部分提前消失,外匯風險也就隨之不存在了;而延期結清外匯卻延長了受險部分的持有時間,外匯風險依然存在。在延期結清外匯期間,一旦企業預測的結果與匯率的實際變動情況正好相反,則必然遭受損失,故延期結清外匯具有投機的性質。
5、對銷貿易法
對銷貿易法是指進出口商利用易貨貿易、配對、簽訂清算協定和轉手貿易等進出口相結合的方式,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易貨貿易。即貿易雙方直接、同步地進行等值的貨物交換,交易時雙方均無須收付外匯,同時都把互換商品的單價事先確定,故不存在外匯風險,但交易雙方都存在各自商品漲價或對方商品跌價的風險。
(2)配對。即進出口商在一筆交易發生時或發生之後,再進行一筆與該筆交易在幣種、金額、貨款收付日期完全相同,但資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兩筆交易所面臨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的方法。
例如,某公司進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6個月後付款,為防範外匯風險,4個月後該公司又出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2個月後收款。由於該公司在同一日收付的同種外匯的金額相等。不必進行外匯與本幣之間的兌換,因而沒有外匯風險。
由於許多貨幣的匯率與其他貨幣緊密相連,因此採用此方法時,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需要進出口以同一種貨幣來進行。如歐洲聯盟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基本固定的,當我國的某企業將以德國馬克支付一筆貨款時,只要該企業能同時又取得金額大致相當的荷蘭盾應收款,就可基本上將外匯風險抵消掉,因為如果德國馬克升值,荷蘭盾也會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基本一致,該企業在購買德國馬克時的風險損失,將由出售荷蘭盾時的風險收益來彌補。
採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節省防範外匯風險的成本費用,缺點是收匯和付匯的幣種、時間以及金額上難以配合妥當。
(3)簽訂清算協定。即雙方約定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的經濟往來都用同一種貨幣計價,每筆交易的金額先在指定銀行的清算賬戶上記載,到規定的期限再清算貿易凈差的方法。
6、國內轉嫁法
進出口商除了可以向國際貿易夥伴轉嫁外匯風險外,也可以向國內的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進出口商向國內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的方法即為國內轉嫁法。
外貿企業進口原材料賣給國內製造商,以及在向國內製造商購買出口商品時,可以和製造商簽訂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合同,這實際上等同於國內製造商直接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的外匯風險即由製造商承擔;進口商對於因外匯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也可通過提高國內售價的方式。轉嫁給國內的用戶和消費者。
僅供參考

⑧ 企業主要面臨哪些外匯風險

企業主要面臨的外匯風險,還是由於外匯的升值和貶值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利潤的減少

閱讀全文

與企業外匯風險的測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狀理財 瀏覽:414
如何用股價指數進行投資 瀏覽:984
投資哪個網貸平台返利高 瀏覽:231
青島外匯交易培訓 瀏覽:699
黃金價格4月3日 瀏覽:735
什麼貸款軟體可以當天放款 瀏覽:748
匯添富科創解凍資金好久到賬 瀏覽:546
股票知識知乎 瀏覽:813
北京專業珠寶翡翠小企業貸款2016 瀏覽:935
富國中證指數分級基金凈值 瀏覽:196
通過c輪融資 瀏覽: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穩健 瀏覽:286
融資平台融資模式 瀏覽:321
中國黃金集團投資公司 瀏覽:937
如何把握股票時間和價格關系 瀏覽:459
燃油價格和PTA有關聯嗎 瀏覽:958
銀融國際融資公司 瀏覽:966
2019年5月22日紙黃金價格 瀏覽:478
後門融資假說 瀏覽:367
中國銀行理財很低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