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柴靜自費調查霧霾,《穹頂之下》是怎麼火的
看完《穹頂之下》以後
深深發被感動了,
柴靜,抽煙十幾年,赴美生下一個先天疾病的孩子,然後拿了美國福特基金會一百多萬拍了個紀錄片,從頭到尾都在說:孩子生病全是國家的錯,跟我抽十幾年煙一丁點兒關系沒有,我是天底下最好的媽媽。
當然她並沒有告訴大家她十幾年抽煙高齡產婦赴美生子拍片的錢都是福特基金會出的。呵呵~
❷ 柴靜說的那個與霧霾有關的叫什麼
是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網站上的都被刪了。
《穹頂之下》說了什麼
多數人已經看過這部紀錄片了。只寫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些內容及一些關鍵問題。
1 環境與健康的問題。這是開篇就講的問題。癌症發病率增加,污染貢獻度是很高的,官方態度不甚明朗。但醫院只能說不明原因。這個問題必將困擾中國數十年,社會成本和司法成本都會很高。
2 產業結構問題。裡面有很經典的一句話:世界鋼鐵產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國第四。落後、污染產能仍然占不小比例。還有一句經典,一位官員說,河北鋼鐵已經是大而不倒了。
3 能源結構問題。柴靜的邏輯性很強,從煤在能源佔比講起。但單純煤多不能說明問題,關鍵是煤臟。單純煤臟也不一定會產生問題,關鍵是都不洗。於是問題就來了。
4 環保執法問題。暗訪時有企業主說:環保部門?你有義務,沒有權利。全國人大的在紀錄片說了一句話,環保執法牙齒不夠硬,所以我們「都不敢張嘴,怕別人看到嘴裡沒有牙齒」。霧霾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都有危害出門做好防護美國進口普衛欣 天 貓有效防霧霾的吸入。
5 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問題。柴靜直言信息公開是良葯。直接推介了IPE的污染地圖APP(據稱片子播出之後,伺服器已經超負荷)。另外也給12369熱線電話做了個廣告。
整個紀錄片敘事邏輯和結構都很清楚,很多問題都說得深入脊髓,100分鍾將霧霾問題分析如此透徹已經很牛很牛了。片子在數十分鍾的質疑之後還不忘在最後十分鍾給人留了點溫暖。柴靜打個12369就解決了門口飯館的油煙問題,肉餅老闆還笑臉相迎;在塵土飛揚的工地找包工頭,包工頭立馬把土堆蓋住。竊以為多少有點小概率的嫌疑。不過,留一點陽光,才好掃清霧霾吧。
❸ 柴靜霧霾調查》為什麼被封
柴靜霧霾調查被封有關部門並沒有給出解釋,
具體內容參見網路:http://ke..com/item/%E7%A9%B9%E9%A1%B6%E4%B9%8B%E4%B8%8B/16831575#viewPageContent
《穹頂之下》是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於2015年2月28日播出。其製作費用全部來自於柴靜2013年1月出版的自傳性作品《看見》一書的版稅。該片通過現場調研、查閱文獻和拜訪專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對霧霾的構成與危害做了解讀,而且通過柴靜的行為來告訴我們自己可以為治理霧霾做些什麼。
❹ 柴靜霧霾調查 穹頂之下為什麼看不到了
《穹頂之下》並沒有官方正式文件被禁播,但是目前這部影片的視頻資源基本上已經無法找到了。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100萬左右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費用全部來自2013年一月柴靜的自傳性作品《看見》一書的版稅。柴靜,女,著名傳媒人,前央視主持人,記者。北京大學藝術碩士(MFA),曾長期製作污染治理報道如《山西:斷臂治污》《事故的背後》《塵肺病人維權調查》等,獲選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2014年初從央視辭職。
該記錄片於2015年2月28日播出。《穹頂之下》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路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該紀錄片形象化地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而且通過柴靜的行為來告訴觀眾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穹頂之下》,在獲得了約1.55億點擊的輿論轟動後,3月6日(周五)疑似被全網封殺。目前包括優酷、搜狐、愛奇藝等主流視頻網站已看不到這個視頻。
❺ 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有哪些錯誤
柴靜的《穹頂之下》是以一個紀錄片橫空出世的,她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四處尋找真相的英雄,走訪了北大、中科院等教育科研單位,嘗試從科學的角度揭開霧霾之謎。這個立意是積極的,主題是嚴肅的,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編導本應該以一絲不苟的科學求真態度來製作這個片子,然而十分遺憾,我發現這個片子的一些重要關節點是虛構的,而且在內容上有明顯的前後矛盾的地方。下面略舉數端,供那些一億多人看過此片子者參考。
① 柴靜認識到霧霾問題到底是什麼時間?
在片子的開頭是個簡短的宣傳,里邊柴靜深情地講道:「我是通過我女兒的眼睛才看見了霧霾。因為我就在華北天空下生活,這十年來我怎麼沒有覺察到霧霾的存在?」在影片中柴靜多次用了一個小女孩站在窗檯的前的背影,可是柴靜的女兒是2013年10月出生的,能站在窗檯看外邊的景緻起碼得一歲以後,這意味著柴靜只有到了2014年10月以後才注意到了北京霧霾的存在。然而光她這個片子就已經製作了一年啦,也就是說,在柴靜沒有意識到霧霾存在之前就開始製作這部反霧霾的片子啦!
在紀錄片的開始,柴靜用了2013年1月北京空氣污染記錄來說明霧霾的嚴重性,並說那一個月她走訪了陝西、河南等地,獲知媒體上報道全國6億人籠罩在霧霾之下。柴靜的原話為:「我曾經是一個記者,報道了很多地方的污染。但是一直到霧霾籠罩了差不多六億人,我才第一次認真考慮說,霧霾是什麼?它從哪來?」柴靜還說,這次外出歸來時知道自己懷孕了。
前頭說女兒長大後才認識到霧霾存在,接著又說懷孕女兒時已經開始考慮霧霾問題。此外,華北和北京的霧霾問題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經十分嚴重,柴靜又是多年報道污染的記者,竟在2014年底之前竟對北京的空氣污染渾然不覺。這不太搞了!柴靜這是在搞紀錄片,還是在寫小說?即使寫小說,也不能出現這樣的前後矛盾呀?
② 美國護士如何敢確診柴靜女兒的病因?
柴靜的片子很煽情,這是她精心打造的,其中多次用到一個道具,它就是護士在柴靜女兒做手術時送給她的一隻小熊。柴靜說她懷孕時,女兒被診斷為患有良性腫瘤,剛一出生就被抱走做手術。柴靜說:「後來護士在我手裡放了這只小熊,那是用來安慰我的女兒的,她用來安慰我。」這只小熊在開頭和片尾都出現過,結尾則是手畫的圖案,而且小熊的嘴都是用口罩遮蓋著,表明抗議霧霾和防備空氣污染。
然而,柴靜是在美國生的女兒,美國護士怎敢擅自斷定柴靜女兒的腫瘤是空氣污染所致?按照美國的醫療制度,護士是無權診斷病因的。護士送這只小熊的用意似乎就是為了柴靜日後拍這部紀錄片用的,而且這只小熊一開始就加入抗議北京霧霾污染的綠色隊伍。柴靜在片尾又用手畫的這只小熊,嘴上帶著口罩,號召人們關愛孩子,制止污染。
此外,柴靜說女兒做完手術被送回來時還處於昏迷狀態,是她一聲聲呼喚女兒的名字,才把女兒叫醒。此處很感人,然而暴露出醫療常識問題。美國的醫院也太不專業了,怎麼會把尚處於昏迷狀態的初生嬰兒就送回來了呢?
我總覺得,柴靜似乎是在編故事,而不是在拍科教片。
③ 柴靜在美國如何能聞到北京霧霾的味道?
柴靜的紀錄片子里有這么一段話:「她吃她喝都讓你來負責。(2013年底)那場霧霾持續了差不多兩個月,它讓我意識到這件事情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可能很快過去了。它就是我十年前在山西生活時看到的天空。」這里柴靜講的是自己2013年底在北京經受霧霾的感受。
可是,柴靜是在2013年10月底在美國生女,2014年2月20號左右才返回北京。也就是說,北京2013年底那場霧霾期間,柴靜人是在美國的。她有必要虛構自己的感受嗎?
④柴靜所描寫的生女過程太蒙太奇。
在紀錄片,柴靜重彩濃墨自己的生女過程,以自己女兒是霧霾受害者引入,感動了無數的人。然而她所描寫的過程是採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請看紀錄片的三段柴靜的解說詞:
一、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後就要接受手術,做麻醉之前,醫生對我說,她這么小的年紀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過來的。你要有個心理上的准備。我還沒有來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二、後來護士在我手裡放了這只小熊,那是用來安慰我的女兒的,她用來安慰我。我見到她的時候,她還在昏迷。我就拿著麻醉針眼兒的小手放在我臉上,叫她的名字,直到她睜開眼睛看了我一眼。
三、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感到害怕了,全是煙熏火燎的味兒,我就拿一個手絹捂在她鼻子上,這樣做很蠢,因為她會掙扎,就會呼吸得更多。
任何一個不了解背景的觀眾聽了柴靜上面這些話,都會認為柴靜是在北京某家醫院生的女兒,而且是抱著初生的嬰兒走著回家的。柴靜沒有交待生女的時間和地點,一定會給人這樣的感受。然而,事實上,柴靜是在美國生的孩子,而且在那裡休養了3個月左右才回北京的。
總之,我覺得柴靜更像是在演戲拍故事片,里邊穿插著不少虛構的成分或者說假信息。特別是,編導虛構故事也不夠細心,不該出現內容上的前後矛盾。《穹頂之下》不是一部嚴肅的科普片,更像是一部以霧霾為題材的電影。故事片是可以虛構、幻想、穿越,然而科教片則必須求真,必須用一絲不苟的科學方法來製作。
❻ 跪求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路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並且形象化的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並且通過柴靜的行為來告訴我們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❼ 有柴靜霧霾的視頻嗎分享一下啊
文字實錄:2015年2月的最後一天,離開央視休整一年的著名調查記者柴靜,帶著自己的公益作品《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登陸優酷頭條,重回公眾視線。這部由柴靜、優酷、人民網聯合首發的節目有100多分鍾,上線1天的點擊量已破599萬,被點贊6萬多次。以下是關於柴靜霧霾調查的文字實錄,供參考閱讀。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文字實錄全文
1、引子 • 動機
2013年1月份的北京,一個月連續25天霧霾:
我當時在北京,但當我這一年裡反復想回憶當時有什麼印象、什麼感覺?卻記不起來了。因為當時大家都說好像這場霧霾是偶然的氣象原因導致的,就沒當回事。
那個月里頭我還去了四個地方出差,河南、陝西、江西、浙江,回頭看鏡頭里的天,當時的中國正被捲入一場覆蓋了25個省市,和6億人的大霧霾,但我置身其中,渾然不覺,只有我的嗓子有印象,在西安那天晚上就咳的睡不著覺,我就切了一隻檸檬放在枕頭邊上。
回到北京之後,我知道我懷孕了,我第一次見到她就覺得她應該是小女孩,因為我覺得她像個童花頭,聽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對她沒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
但是,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後就要接受手術,做麻醉之前,醫生對我說,她這么小的年紀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過來了,你要有個心理上的准備,我還沒有來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後來護士在我手裡放了一隻小熊,那是用來安慰小孩的,她用來安慰我。我再見女兒的時候,她還在昏迷,醫生對我說手術很成功,但有一件事情你要原諒我,她說她太胖了,所以剛才麻醉的時候,我們扎了好多針眼才找著靜脈。
我把她滿是針眼的小手放在我臉上,叫她的名字,一直到她睜開眼睛看我一眼。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後來我辭職,陪伴她、照顧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經開始感到害怕了,全是煙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個手絹捂在她鼻子上,這樣做很蠢,因為她會掙扎,就會呼吸得更多。以前我從來沒有對污染感到過害怕,去哪我都沒戴過口罩,現在有個生命抱在你懷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來負責,你才會感到害怕,(2013年底)那場霧霾持續了差不多兩個月,它讓我意識到這件事情不是偶然發生,也不可能很快過去,它就是十年前我在山西時看到的天空:
2004年我采訪這個6歲的小女孩的時候,無論如何我都沒想到,她所說的,就是我女兒可能會面臨的一個世界。
這個,2014年全年的北京,只有空氣優和良的時候我才能帶她出門,但是這樣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數175天,這意味著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樣關在家裡面。十年前,山西環保局長說,孝義是山西縮影,山西是中國縮影,現在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的話成為現實:
以前我看過一個電視劇叫《穹頂之下》,它說的是一個小鎮上被突然天外飛來的一個穹頂扣在底下,與世隔絕不能出來。有一天我發現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現實里。早上起來有時候我會看到我女兒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著,用這個方式告訴我她想出去玩:
她總有一天會問我,媽媽為什麼你要把我關起來,外面到底是什麼?它會傷害我嗎?這一年當中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為了回答將來她會問我的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來?我們怎麼辦?
2、霧霾是什麼?
那麼霧霾是什麼?
有時候我在黑暗中會把燈關掉,我想端詳一下PM2.5到底長什麼樣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見它,它們是一些空氣中懸浮的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顆粒物,所以它們會把大量的可見光都散射、折射跟吸收掉,留給我們一個能見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為這個原因,我能肉眼看到的顆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換句話說,這是一場看不到敵人的戰爭。
但是有一個辦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就是PM2.5的采樣儀。
我可以把一個非常干凈的采樣膜放在采樣儀里,我就背著這個儀器24小時,讓它模擬我的呼吸。
這是那個采樣膜最初與24小時之後的樣子。如果我不對自己跟孩子加以保護的話,所有的東西都會呼吸進去。
它有多少呢?305.91微克每立方米。
各國安全值是這樣——美國日平均35微克每立方米,歐洲年平均25微克每立方米、中國是日平均75微克每立方米。
我很想知道那個采樣膜裡面到底是什麼物質,就請北大邱興華博士給我做了一個測試,他分析出來結果是這樣:其中有15種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強的致癌物之一苯並芘,它是國家標准值的14倍。
我不太相信這個數字,因為我曾站在四五個焦化廠中間的時候,呼吸的苯並芘才超標9倍,現在我在一個國際大都市的中心,舉目四望我根本看不見工廠跟煙筒,我怎麼可能超標14倍呢?
邱博士自己也懷疑了,他說不太可能這么高吧,我再算一次。第二天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沒錯,就是14倍。大量的樣本顯示,有很多人比你更高,超標20倍。
所有這樣致癌物都附著在就你剛才看到的那個黑色的膜表面,這種叫做黑碳的物質上,它非常小,只有0.2微米,但是它是一個鎖鏈的結構,所以如果它打開的話,兩克黑碳能有整個籃球場那麼大。
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屬,在中國這樣的黑碳有多少呢?2009年NASA做過一個測算。大氣中黑碳含量最高、紫的發亮的地方就是中國,它像幽靈一樣在我們的上空飄盪。
我又去了找了北大,我知道它有一個實驗室,我問,能不能當一個志願者,你把我放在一個高濃度的實驗艙裡面,測試一下我的身體的反應,這樣我可以告訴大家。
他們猶豫了一下對我說,不好意思,這個實驗沒法做。你知道每一個實驗都需要一個倫理安全值,這個安全值要保證受試者不能受到太大的傷害,但如果我設定這個值的話,外面大氣比裡面實驗艙的空氣(污染)濃度還要高。
換一句話說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終生暴露的實驗艙里。它的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北大換了一種實驗方式,他們就直接測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反應,長達一年。我自己也參與和體驗這個實驗。
結果是:我自己有呼吸道炎症,是易感人群,細顆粒物會影響呼吸系統增加氣道炎性反應還會增加進一步影響心血管系統,超細顆粒物升高跟心臟供血能力降低有關系。
在科學家的幫助下,我們把它做成了一個動畫:
這是中科院做的一個測算,他們有一個簡單的結論,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時候,我們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死亡率會增加14%到26%,如果這個數字聽起來很拗口的話,那麼最起碼中國的前衛生長陳竺做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測算:在中國每一年,因為大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有50萬。
在這場跟人類戰爭當中,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就是我們的孩子和父母。這些小孩大都才兩個多月大,還沒有出過門,但是已經得了肺炎,他們在接受霧化治療。
他們的父母讓我拍下他們,懷疑是重霧霾期間沒有防護導致的,但醫生跟他們說,我只能給你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因為我們還沒有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數據是這樣的:2013年1月份,重霧霾期間,我們整個國家有27個城市都出現了急診人數的爆發性增長(10%--150%)。
有的時候我們小區的媽媽們會聊起這件事情,有一個媽媽就問我說,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不要把小孩盡快地送到霧霾天裡面去,讓他們鍛煉鍛煉,適應適應,是不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我就采訪了曾經空氣污染嚴重地區洛杉磯的一位預防學專家,讓他來告訴我們,到底把小孩暴露在高濃度的空氣裡面,能不能產生適應性?
「我不認為有任何證據表明,讓孩子多暴露在污染空氣中,能幫助他們產生「適應性」。如果讓他們暴露在污染中的第一天,他們受到一部分功能損傷,他們暴露的第二天,損傷沒有第一天多,不是因為他們產生了適應性,而是損害已經發生了。」
前兩天霧霾嚴重時候,AQI指數已經超過了500爆表,嚴重污染。可是,我樓下這個小學孩子們還在打球,跑步,玩耍,在運動的時候,人們的呼吸量會增加5到10倍。然後我看著他們,我意識到我不可能一直保護我的孩子,總有一天她要到社會當中去。
呼吸是沒有辦法選擇,也沒有辦法逃避。你的每一口呼吸它都在,一個成年人像我們這樣的人每天呼吸大概25000次,天長日久,日積月累,這些東西在我們的肺裡面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采訪了一位北京腫瘤醫院的患者,她是一個早期的肺癌患者,一位50多歲的女性,在醫院的財務室工作,她跟家人都沒有吸煙史。但是她卻不得不在此接受治療。
以下是我和醫生、專家就此的對話:
麻醉師:這個人抽煙嗎?
楊主任:這個人不抽煙。但是她是山西的,是你們(柴靜)老家的。
麻醉師:空氣質量不太好。
楊主任:對,不幹凈。所以這可能是大氣裡面的東西。
楊主任:人體只有肺的淋巴結是黑的。就是因為人的肺吸了很多粉塵。淋巴系統是人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就是防疫功能。
記者:那我問您,當這個黑色的物質在上面沉積之後,影響它對癌細胞的阻擋嗎?
楊主任:所以是不是已經把它的免疫功能鍛煉得疲勞了,所以你看今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呢,已經把肺的慢性疾病劃為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讓我們非常安慰的是這場手術很成功,患者在腫瘤摘除之後基本可以康復,醫生就把這個黑色的淋巴結摘下來之後拿給她的家人看。
那家人問:您能告訴我我家人為什麼會得腫瘤?
他說:我只能根據我的臨床的經驗和推斷告訴你,我懷疑是空氣污染,世衛組織告訴我,顆粒物被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
我聽他說的時候我有一個疑問。如果是肺癌的話,應該有一個潛伏期,起碼應該在十年左右吧?但是霧霾我們這兩年才聽說,怎麼能這么快就導致肺癌呢?
我就去找了我們國家奧運呼吸質量保障小組的組長唐孝炎院士,她給我看了一條曲線:
2004年,11年前,那時候我們還沒有pm2.5的檢測,但是我們有pm10,她說根據當時的估算,那個時候在污染期的話,pm2.5可以達到300到400,屬於今天的嚴重污染。
我問她,我說那我失明了嗎?2004年我在北京。
她說,你看看這張照片吧。
那是什麼?我說那應該是霾吧,那我怎麼不知道呢?她說你再查一下當天新聞報道的標題——《首都機場因霧出現今年最嚴重的延誤》,那個時候我們一直認為那是霧,我們一直把它叫做霧。
看到這張照片,作為一個曾經的記者,我內心有些自責。那些年裡面,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在報道各類的污染事件。但是我一直感覺,好像聽到礦山的炮響才叫污染,看到工廠的煙筒才叫污染,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們生活在都市中心的人,每天看到的天空,就是污染。
那個時候,我已經不再是記者了,我早就是當事人。
但我還有一個疑問。如果是那樣的話,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燒煤油爐子,對嗎?我們每天晚上都在嗆人的味里睡著,再醒來。我怎麼沒有聽到那時候有很多人得肺癌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認識了我們國家從事這個工作三十多年的何興舟教授,他給了我一本資料——中國26城市大氣污染與居民死亡情況調查(1976到1981):
那個時候的大氣污染,已經跟居民的肺癌死亡率分布一致,那時候的大氣污染就是煤煙性污染,只不過這份材料在當年一直是內部資料。
一個人,別說是一個人了, 一個活物,在我看來應該這么活著,春天來的時候門開著,風進來、花香進來。有雨、有霧的時候,人忍不住想要往肺裡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氣,那種帶著碎雨的那種凜冽的、清新的感覺。
秋天的時候你會想跟你喜歡的人一起,就一個下午什麼都不幹,懶洋洋的曬一會兒太陽,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塊出門,雪花飄下來,她伸著舌頭去接的時候,你會教給他什麼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
但現在呢?
這一年每天醒來,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一下手機上的空氣質量指數,用它來安排我一天的生活。我就靠盼著一點西北風過日子,我每天戴著口罩上街,帶著口罩見朋友。我用膠條把我們家的門窗每個縫都給它粘上,帶著孩子出門打疫苗的時候,她沖我笑我都會感到害怕。
我不是有多怕死,是不想這么活。我要知道它從哪來,我要弄明白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3、復合污染
我把采樣膜放在科學家的電子顯微鏡底下,我就看到它的樣子,它不是我想像中的一顆一顆一模一樣的小米,它是各種各樣的東西混合在一起,這個混合會增加它的毒性,還會讓它迅速變得更多更大。它們之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
中科院告訴我它的來源是什麼?燃煤、燃油、生物質燃燒、工業、養殖、化肥、揚塵,絕大部分都跟人類的活動有關系。如果你對它加以歸納的話,你會發現它的大部分從哪來。
從燃煤和燃油當中來。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燒。
我們中國的燃燒的強度有多大呢?中國比歐洲高出3到4倍,我們燒了這么多化石能源。
我采訪了一些專家,他們如此回答道:
王躍思:「我們燃煤的污染沒解決,汽車污染疊加進來了」
郝吉明:中國現在的這個污染,基本是兩種污染的疊加。
唐孝炎:多種多樣的物質給你在大氣里進行各種各樣的反應,
王: 空氣靜穩條件(增加),這些污染物沒擴散,它之間反應了,這就是二次粒子。
郝:復合污染
唐:吸附,粘連,碰撞,合並,全都混在一起了。
王:我們不可能改變自然條件,我們只能改變我們自己,這個自己的辦法就是源頭減排。
4、煤怎麼了?
全世界都要燒煤和油。我們的煤怎麼了?
你們知道中國燒了多少煤嗎——2013年的時候已經36億噸。
你知道全世界其他國家燒了多少煤嗎?——我們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燒的煤還要多,上一個達到過這樣消費量的是1860年的英國,但在之後他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所以,1960年代,大煙霧事件發生後,其他的國家紛紛減少和控制自己的煤炭用量。
然而,當時恰逢中國改革開放開始,這個已經封閉了多年和落後了多年的國家,迫切的需要一種巨大的能量來讓自己起飛。
它的選擇就是煤炭。跟隨我們其後的是現在的印度,印度很快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煤炭消費的國家,而且印度的工業現在對重要的污染物的排放還沒有規定的標准,印度也是世界上空氣污染非常嚴重的一個國家。
那中國這么多煤用在了哪呢?
2013年的36億噸——3億8千萬噸,燒在了京津冀,3億8千萬噸當中有3個億燒在河北。
河北。
後來采訪的時候,清華郝吉明院士告訴我說,你聽沒聽過全世界鋼鐵產量排名?他說是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國第四。還補了一句說唐山瞞報產量第五。
我想用煤多工業多不一定代表污染,別的國家也有鋼。他說你去一趟唐山看看就知道了,所以去年的10月份我就跟環保部的華北督查中心一起帶著無人機去唐山,想去巡航一次。
我們確實採到了現場。但最讓我意外的是,花了這么大的代價,這么多艱辛,我們也明明拍到這些排污的證據了,最終這個企業沒有受任何處罰。我問大為為什麼?他說你去問問我的領導吧。
他的領導就是環保部科技司熊司長。他說,環保部門無法取締關停,就業與銀行貸款因素很關鍵。
一個地方有大量的重工業布局集中,消耗大量的煤,而且還沒有辦法很好的控制污染,同時還無法取締和關停會是什麼結果?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老郝,也是我當年新聞調查的同事,十年前是他跟我一塊去山西拍的污染,他知道我們家是臨汾的,有時候會發張照片調侃我,說你們家現在是全球污染城市之首,我也無可奈何。
然後十年之後我就把這一張寫有「為我市退出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倒數第一而喝彩」的照片發給了他。
這是他們家河北的標語,很遺憾的是,這個城市三個月後又反彈回了第一名。但這種玩笑真的是讓人心酸,而且對於一個居住在北京的人來講,只要偏南風一吹,從河北來的污染會這樣過來。空氣是沒有牆的,什麼叫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
我還有一個朋友叫老范,江蘇人,以前我跟老郝兩個人爭論敝省還是貴省更污染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說哎呀我們南方人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做污染。
現在他們華東也淪陷了。但他很奇怪,他說不可能吧,我們華東至少跟煤應該沒有關系,因為我從小到達都沒有見到過煤,對,我給她看這張圖:
這是你們家的鋼鐵廠,這是你們家電廠,這是你們家附近的水泥廠,在你們江蘇,每30平方公里,就有一個電廠。
而被夾在中間的上海,燒的煤也不少,它是單位燃煤量最高的國際性大都市,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要燒掉10公斤煤炭。
我們的煤越燒越多, 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
好煤會燒得越來越少,對嗎?
劣質的煤炭就會越來越多,劣質到什麼程度?
這是我們常見的煤嗎?我最初認為這肯定不是煤,這是木頭吧,因為還看見紋路包括上面的化石,但是洗煤協會的人告訴我,這就是煤,是褐煤,是全世界最年輕的煤,年輕到了它的煤化程度特別低,一燒的時候將近有一半會變成黑灰全都飄在空中,那這樣的褐煤我們用了多少呢?
這是這些年來,我們生產它的曲線:
它造成的後果是這樣,2013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爾濱,它的霧霾爆表,pm2.5在1000以上,當天的哈爾濱人們是這樣生活的。
我問過哈爾濱環保局,我說聽說你們那兩天車開出去,公共汽車都開丟了,他苦笑了一聲說,別說公共汽車了,連我們局長都丟了。說他那天到現場去檢查工作,沒一個人認出他,因為霧霾太大。
當天的哈爾濱的霧霾就是因為他們燒了兩千多萬噸的褐煤,加上在2013年的時候全國幾十萬台這樣的小鍋爐,沒有任何標准,也沒有任何監管,就這么一燒,就這么一排,就這么一放,你在高空往下俯瞰的時候,1200萬人,就像是被水泥砌在了底下。
煤本身並不一定意味著臟,德國人也用褐煤,但是德國人會把它們清潔,把它們進行提質,煤炭可以弄乾凈的,英國是95%以上都給它洗干凈。但在中國,我們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當中基本有幾億噸是沒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費的叫灰分的東西,我們就這么把它拉著,用汽車拉,用火車拉,滿世界的跑,再放到煤爐子把它燒出來,毫無作用,造成的結果卻是這樣。
很多的煤是被我們普通的居民給燒掉了,在中國城市裡面,我們現在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燒散煤。他們燒的量不算大,只有20%,但是這20%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跟所有的大電廠加起來一樣多,就這么厲害。最要命是,它的毒性還非常大。
在北京冬天的時候你一定要小心,因為Pm2.5的毒性遠遠大於夏天。光致癌物的含量就是夏天的25倍。
它為什麼會這么高?散燒煤炭是主要原因之一,它的致癌物的排放因子是非常高的。中國人幾十年來早就在承受這種散燒煤炭帶來的痛苦。
雲南的宣威,有個叫虎頭鎮的地方,散煤燃燒導致它是全世界肺癌最高發的地區之一。
這是一個肺癌晚期的病人,他在咳血,但是他已經沒有力氣去驅趕蒼蠅了,所以他就請別人在他身上放了一張粘蒼蠅的紙。這是這個老人和這些年他身邊被肺癌剝奪走生命的人。而有的家庭已經空無一人。
我們總是聽到一種聲音說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跟我們談環保太奢侈了。但往往受污染最嚴重的就是最窮的人,他們最容易受到傷害,他們最需要發出聲音,他們最需要得到幫助。
這些年來,中國消耗了這么大量的煤炭,我們的煤炭變得越來越劣質,我們缺少清潔,我們在排放的時候還缺少控制,造成的結果就是這樣:在中國,煤炭消耗量越多的地方,它的pm2.5的濃度幾乎就越高。
我們采訪了發改委能源所負責人李俊峰,與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院王躍思,他們說:
李俊峰:我就說把煤最簡單的辦法,我們要降到20(億)噸以下,我們的天一定是藍的。我們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煤能不能集中去燃燒去,把散煤降下來去集中發電。我們即使再退一步這一步你也做不到,我們把散燒的煤洗干凈行不行。
記者:如果這個煤能夠洗干凈的話,現在排放?
李俊峰:至少減少一半。我們的改變就兩條,必須把煤降下來,或者把煤弄乾凈。
王躍思:如果目前環保設施,100%按照國家的標准都到位了,我們的塵排放跟二氧化硫排放,應該比現在低60%。我們的氮氧化物應該低於35%。咱們中國的污染治理,第一得靠管理,第二還得靠管理,第三還得靠管理。習總說法律的尊嚴在於執行。
❽ 柴靜自費調查霧霾:《穹頂之下》為什麼能刷爆朋友圈
1、這個視頻已經被封殺,不是因為害怕她的真實,而是因為她好多地方的不真實。
2、她用一些真的事實帶用了很多不真實的數據,虛假擴大了霧霾的影響。
3、她偷換了很多概念,欺騙了非專業的老百姓。
4、至於她為什麼會火是因為她抓住了熱點。
5、你仔細考究就會懷疑這個視頻有其他原因,甚至於其他背景因素。
6、雖然這個視頻不咋地,不過積極一面也提高了大眾對環境的認識。
所以不要再討論這個視頻了。
❾ 柴靜的霧霾調查《穹頂之下》為什麼在人民網首發
只有鳳凰視頻和迅雷看看,還可以看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其他的微博、視頻等只要和霧霾、和柴靜相關的話題被屏蔽,視頻被刪除,網路快盤也有不少人上傳的視頻文件,可以下載。希望有更多的人下載和上傳。社會的進步需要大家的參與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