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隕石有什麼特徵
對於一塊岩石標本,首先請您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樣品有沒有黑色的熔殼?
2)樣品是否是緻密的固體?
3)樣品是否比相同大小的普通石頭重些?
4)是否能被磁鐵吸引?
5)樣品是否由金屬組成或者在樣品的破碎面,切面或者拋光表面能看到金屬的斑點?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是「是」,這塊樣品有可能是隕石,如果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問題答案是「否」,這塊樣品可能不是隕石。
地球上,鐵的氧化物-磁鐵礦和赤鐵礦常常被認識是鐵隕石。簡單的鑒定方法:取一塊白色的瓷板,用岩石在瓷板上刻畫,白色瓷板上會留下典型的條痕,赤鐵礦會留下紅棕色的條痕,磁鐵礦會留下灰黑色的條痕,而隕石不會留下條痕;而且如果能看到新鮮的岩石內部結構,鐵隕石內部會是亮的銀白色,而磁鐵礦和赤鐵礦沒有這種特點,為黑色或灰黑色,如果在製作標准探針光片,在電子探針測試,磁鐵礦或赤鐵礦會是高價態的。而鐵隕石的鐵為原子態,鎳含量較高,而地球上的岩石幾乎不含有原子態的鎳,除非是人工合成的。
以下就是簡單的手標本(何為手標本?筆者認為就是指固體岩石本身,沒有經過加工的樣品)鑒定方法:
1、形態特徵:
許多鐵隕石具有似波紋狀的表面,而許多石隕石的表面有更多的低的指印紋或氣印,隕石樣品一般呈不規則狀,但具有圓的邊緣,人工鐵或不銹鋼則具有直的邊或呈90°的角。
圖中的隕石表面被黑色的熔殼覆蓋,不規則型態。表面的熔殼及形態很容易辨認。
2、熔殼:
由於隕石高速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分子發生摩擦,新降落的隕石都有一層覆蓋表面的黑色(或黑灰色)熔殼,石隕石的熔殼厚約1毫米,而鐵隕石由於其物質緻密度高,其熔殼厚度要薄得多。由於隕石穿過大氣層時熔融物質的剝蝕作用而使其表面具有流紋狀或流線狀結構。典型代表如下圖
3、密度:
岩石在密度上表現不同,因此密度是一個用來區別隕石和地球岩石的重要工具,但是不能作為鑒定的決定因素,鐵隕石密度非常大,可達7-8g/cm3。大部分隕石是普通球粒隕石,密度范圍3.0-3.7 g/cm3,密度稍大於地球岩石,例如石灰岩(密度約為2.6 g/cm3),石英岩(2.7 g/cm3),花崗岩(2.7-2.8 g/cm3),是地球上最普通的低密度岩石。但是一些隕石密度也很低<3.0g/cm3,這些隕石屬於非常罕見類型。超基性岩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火成岩石類型,其密度能達3.0g/cm3,是地球上唯一密度上大於隕石的岩石,含一些金屬礦石,如鐵、鋅和鉛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例如,赤鐵礦或磁鐵礦組成的岩石常被認為是隕石,其密度為4.5-5 g/cm3,大於某些類型的石隕石。下表列出了一些隕石的密度和豐度。
4、磁性特徵:
除了一些罕見類型的隕石,如無球粒隕石,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沒有磁性外,大部分隕石都具有磁性,具有這種性質是因為含有金屬的原因。地球上的大部分岩石沒有磁性,但是一些地球岩石,如含磁鐵礦和富鐵礦物的一些岩石也含有磁性。可用磁鐵或者鐵的物體來測試是否具有磁性。
5、成分與結構特徵:
對球粒隕石,在新鮮斷面上用放大鏡便可以觀察到細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間的基質,基質可見Fe-Ni金屬及隕硫鐵。對鐵隕石,用含2%的濃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蝕鐵隕石拋光面,則可顯示維斯台登結構。隕石結構緻密一般不會形成泡沫狀,多孔狀或爐渣結構,不能用肉眼辨別出空隙度。
6、藉助儀器鑒別:
對於一些難以辨別的樣品,可以藉助於儀器加以區別,含Ni的第一幅圖的測試樣品是隕石。
這樣可以么?
㈡ 真正的隕石特徵
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
熔殼:隕石在經過大氣層時,極高的溫度導致隕石表面熔融,產生了一層微米至毫米級別玻璃質層,這就是熔殼。當隕石在地表存在較長時間後,其熔殼易被風化而消失掉。
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極少量的石質隕石(如碳質球粒隕石等)因不含或金屬含量極低,其密度與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
㈢ 隕石的特徵
尺寸: 隕石的尺寸從直徑幾厘米到幾英尺不等。 形狀: 隕石很少有圓形的,一般為邊角圓滑的不規則體。 重量: 由於隕石中含有鎳鐵合金,通常要比地球上同尺寸的一般岩石要重。自然條件形成的地球岩石與地球物質,其金屬含量與鎳含量都遠遠低於隕石。 顏色: 隕石在隕落地面以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氣層,在降落過程中與大氣發生磨擦產生高溫,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因此,剛剛隕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經過風雨磨礪的隕石會慢慢轉為鐵褐色,表面的熔殼也會完全消失。 表面特徵:大部分隕石都有著光滑而無孔的表面,但是也有少部分隕石表面會呈現出細線或「指紋」。這種「指紋」被稱作表面氣印,是由於隕石穿過大氣層時不同的內部物質融化與消融的結果,就象手指按下的指紋。 內部特徵:多數石隕石,特別是普通石隕石在斷面、切面或拋面上都能看到細小的金屬微粒。此外,多數石隕石中都能發現圓形小球體。而鐵隕石幾乎完全就是由金屬構成的,石鐵隕石中含有一半的金屬物質。 磁性:因為含有鐵鎳合金,95%的隕石,即使是石隕石都能被磁鐵吸住。
㈣ 隕石有什麼特徵,如何簡單鑒別
隕石特徵: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
㈤ 稀有帶金屬隕石外觀特徵
稀有金屬隕石的外部特徵:第一是必須符合隕石外部的所有特徵;第二是在現有大眾化設備中,萬用表可以使用。測量一下這個隕石是否具有導電性強的特點。如果再用玉米粒大小的磁塊,試一試與隕石有沒有吸附現象發生。如果沒有吸附現象發生,說明這個隕石可能是稀有金屬隕石。
㈥ 隕石的基本特徵
有密度高的金屬成分
㈦ 隕石有些什麼特徵隕石表面有哪些特徵
一 、眼觀我們鑒定一塊石頭是否為隕石,首先是要用肉眼來目測。觀察的主要方面是看其是否具有隕石應該有的特點,即外部的熔殼、氣印、熔流線等;破損處是否有球粒,金屬閃光點等;切面上是否有球粒、金屬閃光點、維氏相等等。此外,還要結合已知的「類隕地球岩石」來對比。
二 、測磁性第一關「目測」通過後,我們可以用磁力儀或者吸鐵石來進一步檢測。具體檢測方法是(磁力儀檢測,此處不做贅述)——用一根長約10厘米左右的細線的一端將一小塊磁鐵捆住,用手捏住細線的另一端,然後慢慢靠近待測物體,以檢測其是否有磁性。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有些金屬含量較少的石隕石因為磁性不明顯而被誤判。
三 、做切面待「目測」、「測磁性」兩關都通過後,我們可以將待測物體做出一個切面以便近一步判斷待鑒物品是否為隕石。具體方法是用電砂輪或水線鋸將待測物體的一角切出一個平面並拋光。從而進一步觀察其內部結構,看其是否符合隕石的內部特點。
四、 電子探針檢測如果待測物品完全通過以上三關後,我們可以基本上肯定其為隕石了。這時候就需要用電子探針來具體確定它所包含的化學、岩石學成分,從而確定它的隕石分類,例如H5、CO3、IIB等等。
以上四個步驟看起來簡單,要想真正掌握並非易事。第一步「眼觀」最為重要。因為條件所限,我們不可能將每一塊石頭都做切面,或者用電子探針檢測,98%以上的待鑒物品是在目測的過程中來確定其是否有必要繼續檢測的。
因此,目測要求掌握隕石基本知識十分扎實。在此基礎之上還要長期多看隕石實物,這里強調的是上手看,仔細觀察。
㈧ 鈦金隕石的特點
隕石的特點 有些長 請務必仔細觀看 才可以鑒別真加隕石
不分隕石的種類,總體的歸納為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隕石的形態。隕石多具有不規則形態,幾乎任何形態的隕石都是可能的。隕石發生第一次爆炸後隕落過程中與氣流劇烈摩擦,產生高溫、高熱導致隕石外部元素熔融。所以,高空爆炸隕石的邊緣多是圓滑的。而低空爆炸或隕石在隕落過程中發生碰撞導致的次爆炸,讓這類隕石的邊緣較高空爆炸隕石邊緣要銳利許多,甚至形成邊角齊整,刃面鋒利的狀態也會出現。應該說,隕石的形態是多變的,不同國度,不同地區的隕石有各自的表現形態和特徵,不能一概而論。
有圓角
不規則
第二,隕石的熔殼。熔殼的有無,熔殼的厚度,熔流的方向,熔流線的有無在隕石鑒定過程中為專業人士所看重。高空爆炸隕石的熔殼厚度多在1毫米左右,局部甚至超過2-3毫米。有足夠的距離讓隕石在隕落過程中燃燒,隕石的熔殼就鮮明典型;次爆炸發生的高度同樣也決定新鮮斷面熔殼的厚度,距離大則熔殼要厚,距離小則熔殼要薄。無論如何,次爆炸隕石產生的熔殼多薄於首次爆炸的熔殼。
熔殼
熔殼的包裹程度取決於隕石爆炸的等級大小和高度問題。隕石隕落過程中有暴雨出現的,熔殼的龜裂紋要突出一些,日久則導致熔殼脫落問題。而隕石落點環境好壞也是隕石熔殼能否保存完好的重要條件。個別低空爆炸的隕石甚至來不及燃燒就隕落地面的甚至沒有熔殼出現,而這樣的隕石於有熔殼的隕石具有同等的價值。
熔殼
第三,隕石的密度。隕石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高!地球普通岩石的密度為2.5-3.0克/立方厘米,大多數隕石是由重礦物組成,密度為3-8克/立方厘米。如果你的石頭比一般岩石密度高,這是個好兆頭!但是並不是所有隕石的密度都高,最低密度的隕石是1.75克/立方厘米,還達不到一個普通的地球岩石的密度!很多人拿鐵礦石冒充鐵隕石,讓他測下密度就知道了。4-6克/立方厘米是鐵礦石的密度,如果你的看起來像鐵隕石的石頭密度落在這個范圍那,那基本就是鐵礦石了。鐵隕石的密度是7.8克/立方厘米以上。如果密度達不到鐵隕石的密度,那可能是其它隕石,但不是鐵隕石。
有磁性
第四,隕石的磁性。約90%的隕石會吸引磁鐵。 這是真正的鐵隕石和石隕石。 在隕石中絕大多數磁吸引力是來自天然的鐵,打磨切割天然鐵時,斷面呈現金屬亮銀色。它是可塑的-有延展性的,即使彎曲了,也不會破碎。天然岩石上極罕見遇到天然鐵!但不是所有能被磁鐵吸引的石頭就是隕石!
磨面內可見鎳鐵球粒(銀白色顆粒)
第五,隕石有無球粒。是否隕石單憑肉眼不能完全辨別時,藉助10倍以上放大鏡或礦物顯微鏡可以從隕石的斷面上清晰的看到細小的球粒體。在一些隕石上多可以看見明亮的金屬顆粒。大多數石隕石中還可以看到許多小球粒。鐵隕石像人工冶煉的鐵塊,但具有灰色的熔殼,。大多數鐵隕石還具有特殊的合金結構。
球形顆粒直徑從1到10毫米不等
第六,隕石的氣印。隕石的外在特徵是拇指印——科學家們這樣叫他們。就像是拇指捏上去的一樣。石隕石與鐵隕石的氣印也不同,鐵隕石就像是拇指捏在了較軟的面上,石隕石像捏在較硬的,彈性較好的泥上。吉林隕石的氣印特徵是大家都熟悉的,大而且突出;而山東鄄城隕石以體積小而聞名,那黑色熔殼上微小的氣印也非常精美。
鐵隕石典型之鎳紋
石隕石氣印
不同種類隕石的特徵有明顯的區別,火星隕石,月球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玻璃隕石各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粗略而言,一塊隕石必然具有其中的幾個特徵,但不可能全部具有。掌握以上幾個隕石的特徵我們就可以避免把普通的岩石當隕石送檢的錯誤,也能夠把真正具有隕石特徵的岩石送到權威機構檢測。只有隕石愛好者朋友自己真正認識隕石,才可以避免走彎路。
㈨ 隕石的隕石的特徵
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條痕:隕石在無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沒有條痕或僅有淺灰色條痕,而鐵礦石的條痕則是黑色或棕紅色,以此加以區別。
㈩ 隕石的特徵
[隕石科普]隕石的主要識別特徵
1、熔殼和氣印
隕石是降落在行星表面的外來岩石碎塊。由於隕石
從太空高速墜入地球,通過地球大氣層會產生高溫摩擦使隕石表面熔融,所以隕石表面一般都有一層薄薄的熔殼,顏色呈黑色,有的呈現龜裂。圖1為我
國第19次南極科考隊在南極收集到的火星隕石。它呈現出非常完美的外表,完整地記錄了當時高速通過地球大氣層時,表面被高溫熔融的形態。
2、特殊組分
(1)球粒
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大多數為球粒隕石,該類隕石是較為原始的隕石類型,包含了很多太陽系早期的信息。這類隕石用肉眼就能看見很多「小疙瘩」或小圓球,大小不一。
(2)金屬
由於石鐵隕石和球粒隕石含有金屬,這些金屬一般用肉眼很難看清,但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判別它們:
a.用磁鐵進行驗證。金屬都有磁性,用磁鐵靠近它們能感覺它們有很好吸附性。當然,並不是所有含有磁性的岩石就是隕石。因為地球上的一些岩石,如磁鐵礦等,也具有磁性,但卻不是隕石。
b.由於金屬會被氧化,這些氧化的金屬用肉眼看去呈褐色。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生銹」的顏色。
(3)強烈氧化後的隕石
由於隕石含金屬鐵,所以在地球環境中容易被氧化,肉眼看起來呈褐色。
(4)鐵隕石
鐵隕石是相對容易辨認的一種隕石類型,主要成分為鐵鎳合金,有很強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