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今世界著名的鋼琴家有誰。。
當今世界著名的鋼琴家有:
1、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中國鋼琴演奏者,聯合國和平使者,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主要成就:聯合國和平使者、多次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全英古典音樂獎年度國際藝術家、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金獎、美國杜希金大獎等。
2、李雲迪:1982年10月7日出生於中國重慶,鋼琴演奏者。主要成就: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波蘭榮耀藝術勛章、全球第一本肖邦護照的持有者、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德國經典回聲大獎等。
3、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生於1937年7月6日,英籍前蘇聯鋼琴演奏家。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樂學校學習,後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54年獲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1956年在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女皇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金質獎章。1962年曾並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
4、馬爾塔·阿格里齊:1941年6月5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深孚眾望的阿根廷女鋼琴家。 曾從多位名師學琴,1957在布索尼和日內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肖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聲譽日高。
5、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生於1931年1月5日,奧地利鋼琴家。布倫德爾的演奏有時候會被形容為在解析音樂,對此他表示作為鋼琴家的首要任務是尊重作曲家的意願,而不是表現自己或加入自己的見解。他說:「我對作曲家負責,對作品更要負責」。
『貳』 從鋼琴家到綜藝咖,郎朗的轉變是情理之中,還是意料之外呢
我相信多人都在疑惑鋼琴家郎朗頻繁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是不是要轉行了,對此郎朗也做出了明確的回答,「最近沒事兒干」,也非常認真的否認的轉型的事情。
郎朗頻頻參與綜藝節目假如外在的條件答應,假如能在自己的圈子偏安一隅的過上「有錢有閑」的日子,想必沒有人會願意背負著外界的質疑,在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苦苦求存。
『叄』 郎朗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如今的鋼琴大師的
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離不開的,當然他在音樂方面也很有天賦,這些因素加起來讓他最終成為了鋼琴大師。郎朗出生於一個音樂氛圍特別濃厚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二胡演員,所以從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教他認五線譜,所以在他不識字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那些密密麻麻的音符,在別的小朋友追逐打鬧的時候,他就坐在家裡安靜的練琴,而獲得今天的成功,他在背後付出的努力是我們看不到的。
他心中有夢想,所以不管多苦他都可以堅持。每個成功的人當初都有夢想,而正是因為這個夢想才讓他不停的努力,因為他想當鋼琴家,所以不羨慕別的孩子可以快樂的玩耍,他知道自己終有一天一定會成功。
『肆』 頭寸的介紹
《頭寸: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內容簡介:從事金融交易者,沒有不知道「頭寸內」容這個詞的,而從來源看,這是一個充滿了中國色彩和中國金融文化特徵的金融詞彙,它來自於金融活動,同時也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互動。
『伍』 鋼琴大師巫漪麗水平怎麼樣
巫漪麗的水平很高,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
巫漪麗(1931年—2019年4月20日),女,1931年出生於上海, 祖籍廣東河源,美籍華人,旅居新加坡。中國第一代鋼琴家 、中國鋼琴啟蒙人之一。
幫助鋼琴家巫老找到故鄉,是一場歷時兩年的愛心接力活動。2015年國慶期間,巫老在美國結識了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的鄧文英,向她吐露了尋根懇親的心願。鄧文英馬上聯系了在河源市文化館任副館長的同學肖建厚。肖建厚對此非常熱心,不斷地查詢資料,向龍川巫姓朋友打聽,在網上發帖求助,但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
2017年4月18日,享譽國際、年近90高齡的著名鋼琴家巫漪麗回家了。這位中國第一代鋼琴家獨自從上海浦東機場飛往惠州平潭機場。據悉,巫漪麗目前定居在新加坡,由上海轉機返回龍川家鄉。
『陸』 頭寸的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韓祖平(Derek Han) 冀勇慶
韓祖平(Derek Han),外匯交易大師,著名華裔鋼琴家,藍橡資本集團董事會主席,首位被瑞士聯邦銀行委員會任命的華裔銀行主席。
9歲獲美國俄亥俄州鋼琴大賽特別獎,14歲入讀茱莉亞音樂學院,Derek Han(韓祖平)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音樂天賦,被譽為美國同時代最優秀的世界頂級鋼琴家。
1985年,出於偶然的機緣,Derek Han(韓祖平)涉足金融業,開始了其投資人生。1992年,出任義大利某房地產公司董事總經理;2000年成為瑞士共同銀行(Banque scs Alliance)的合夥人,2001年出任該銀行的董事會主席,成為首位被瑞士聯邦銀行委員會任命的華裔銀行主席。2002年~2005年,擔任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瑞士風險投資公司INEO的合夥人。2003年,在倫敦加入藍橡資本;2007年,剝離美國業務,轉向中國等亞洲市場,次年擔任藍橡董事會主席和CE0,創立針對外國機構投資者的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品牌FCI及藍橡中國創投基金。
Derek Han(韓祖平)的投資才能體現在各個金融投資領域,而在外匯交易領域尤為突出。豐富的外匯交易實戰經驗及對市場的深刻認識,使他不僅能夠從短期變動中獲利,更能在長期趨勢展開前把握先機。而對政治時局的精準把握能力,使他屢次在動盪的國際局勢下做出正確的判斷,取得令人矚目的優異投資回報,成為LJBS(瑞士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最大的個人外匯交易賬戶持有者。
冀勇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知名財經作家,著有《華為的世界》《狼戰》《平台征戰》等書。曾任《IT經理世界》雜志社資深記者、首席記者,深入報道過聯想、華為、英特爾、IBM等知名企業。
『柒』 大師隕落!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都有哪些知名人物發文悼念
12月27日,著名鋼琴家傅聰被報道說已經確診了新冠肺炎。他的學生、時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透露說,傅聰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傅聰彈的肖邦、莫扎特、舒伯特、舒曼、德彪西等感動了千萬人的心。他的肖邦,是最真摯、最詩意、最純潔動人的。他的音樂可以說是控制全場的強大的氣場。在得知傅聰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消息,鋼琴家郎朗發文悼念:“傅聰大師,我十分敬重的偉大的藝術家,願天堂沒有病痛。”還有另一位知名的鋼琴家李雲迪也發文悼念這位著名鋼琴師。表示自己會追隨先人的腳步,堅定地將音樂傳承下去,成為永恆的一部分,願那永恆的美樂在天堂永遠陪伴著傅聰,永不寂寞。
『捌』 《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讀後感
[《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讀後感]
《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讀後感
作者:Derek Han(韓祖平)
投資是一種生活方式,《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讀後感。
金融學是一門現實性很強的學科,站在旁邊的看的,始終是個看客。
輸贏有時不在做對做錯,完全在於頭寸管理。
總是不斷地嘗試去學習,去做新的事情,在不斷失誤和成功的同時,及時調整自己,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方向,建立自己的頭寸。
在西方國家裡,可以使用公司兼並的方式進行稅務抵扣,並利用原始股東回購協議進行低成本收購。
所謂的私人銀行即是為富有人群提供服務的銀行,而這些富人不見得都是理財高手,而這些高端私人銀行並不如我們想像提供客戶之上的優質服務。
對資本的力量應該始終保持敬畏之情,它可以隨時吞噬,拆解產業王國.
在瑞士,私人可以創建銀行或者信貸公司,讀後感《《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讀後感》。
人是商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每一筆交易都是獨立的,所以忘記過去吧!
外匯市場上應相對偏向理性保守,好的年頭賺錢後也宜將盈利取出換成其他資產,如房產。
機會似乎總在金融界的實戰中顯現,人脈的擴展,甚至競爭對手亦會在某些時刻成為合夥人。由此,若求發展,那麼在你那個期望的圈子發展你的人脈關系吧。
外匯,實業投資,金融理財形式復雜,但確依據一些最基本的常理,所謂大道至簡。
大資金謹防銀行、投資中介公司作弊,有2-3家中介商參與交易,平衡風險比較好!
什麼事,都不用一個人赤手空拳,建立你的專家團隊吧。一起分享,一起合作,一起成長!團隊在任何時候都比個人顯得專業性強,並且有信任感。
做事,做人得應該有原則,維持自己的底線,善待他人,技巧性地說服人!
〔《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玖』 著名鋼琴家傅聰去世,他生前有什麼主要成就
「剛接到友人的簡訊,得知前輩傅聰大師離開了我們,一時難以置信。」12月29日凌晨3點半,鋼琴家李雲迪在微博發布的這條消息,難掩悲傷。
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地時間12月28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鋼琴家阿格里奇基金會轉發了傅聰去世的消息並表示,「我們將永遠紀住他,他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音樂家。」
傅聰曾說,父親是一位典型的五四時期知識分子,一身傲骨,不屈不撓,做事認真,不草率苟且。這些品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傅聰。
在傅聰身上播下音樂種子後,傅雷的嚴厲也一度使得父子之間關系緊張。1948年,傅家因時局動盪搬遷到昆明,14歲正處於叛逆期的傅聰不服從父親管教,終日游盪,遠離鋼琴,直到17歲,才重拾鋼琴。
長達三年的叛逆,換來的不僅是傅聰對鋼琴的狂熱,更是終身與音樂為伴的信念。從那個時候起,他每天練琴時間動輒8小時,也是因為過於刻苦的訓練,導致他患上了嚴重的腱鞘炎,在鋼琴家藝術生涯的後期,不得不常年戴著手套。
1955年3月,傅聰代表中國參加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名列第三,並斬獲肖邦作品中演奏難度最大的「瑪祖卡」最佳獎,這是中國人首次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回憶起比賽前的經歷,傅聰曾笑談,那時每天練琴12個小時,夜裡也時常興奮得睡不著,一旦想到一個樂句與另一個樂句之間的關聯,就要從床上蹦起來練習。
1959年,傅聰為藝術背井離鄉,出走英國。先是娶了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的女兒彌拉為妻,又於1964年入籍英國。對父親傅雷而言,這是莫大的打擊。
從1954年到1966年,傅雷夫婦給傅聰和傅敏不斷寫家書,匯成了影響一代中國人的《傅雷家書》。傅雷經常從美術、文學、古文等多方面與兒子談古論今,其中對傅聰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浪跡世界的傅聰,被認為是肖邦作品的最佳闡釋者之一,西方人稱他是「有分量的巨匠「和」鋼琴詩人」,他能融會貫通用宋詞演繹世界名曲,離不開父親的影響與教導。傅雷曾寫給傅聰這樣一句話,「只有不斷與森林,小溪,花木,鳥獸、蟲魚和美術館中的傑作親炙的人,オ會永遠保持童心、純潔與美好的理想。」
在傅雷夫婦去世13年後,闊別祖國20年的傅聰才回到祖國,父母墓前刻著傅雷家書名言:赤子孑立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拾』 頭寸的內容簡介
《頭寸:從華裔鋼琴家到外匯交易大師》內容簡介:從事金融交易者,沒有不知回道「頭寸」這個詞的,而從來答源看,這是一個充滿了中國色彩和中國金融文化特徵的金融詞彙,它來自於金融活動,同時也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互動。
從來源看,頭寸來源於中國的金融交易,用於日常支付的「袁大頭」,10個袁大頭摞起來剛好是1寸,因此叫「頭寸」,與通常翻譯的「部位(position)」相比,中國人看到「頭寸」會覺得更親切。
同時,中文裡的「頭寸」也緊密地與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似乎暗示著金融活動從來與日常的生活緊密相聯。例如,做決定要考慮一個人的具體情況,被說成是「要配合著一個人的頭寸來做」,一個人積累的資歷不夠,也會被說成是「頭寸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