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各國為應對疫情出台一系列貨幣政策,主要有哪些可能有哪些正負效應
當前各國為應對疫情出台了一系列的貨幣政策,主要有這個促銷類的。政府補貼類的等等了。
2. 歐盟國家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政策的利弊
歐盟國家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政策的利弊。呃,資本主義的一個經濟政策不利於疫情的控制,這是經過實驗證明的。
3. 疫情期間國家出台的經濟政策有哪些
新冠疫情突襲中國對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一定沖擊,而作為宏觀調控之一的積極財政政策必將成為國家「戰疫」的重要舉措。首先,加大疫情防控財政支出。而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更是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增值稅減稅等政策。為防疫提供資金保障,發行戰「疫」專題債。當然,針對此次疫情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國家採取的財政政策遠不止這么多。對此,我們也始終堅信,在政府和廣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狙擊戰。
應答時間:2021-0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4. 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旅遊還能換匯嗎
那麼疫情春節假期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旅遊市場受沖擊嚴重,各地市民出門旅遊的慾望也大大降低,但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很多市民都想到外出旅遊。
5.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什麼刺激經濟的政策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地攤經濟、消費券、五五購物節。
1、地攤經濟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2、消費券
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也積極搭建了促消費平台,開展購物節、電商節等打折促銷活動,有些地方就像剛才記者提到的,發放了消費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間全國各地開展了上千場次的消費促進活動。
關於消費券方面的情況,據初步統計,在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到190多億元,這些促銷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
3、五五購物節
作為上海首創的大規模消費節慶活動,參與本次「五五購物節」的線上商家超過52萬家,線下商家超過10萬家,各類平台和企業發放優惠券超過240億元,撬動效應明顯。「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後,有34項重點活動和260項特色活動先後舉辦,其間又逢「中國品牌日」和「雙品網購節」,有力帶動了人氣回升和市場復甦。
(5)外匯疫情政策擴展閱讀:
地攤經濟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復消費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嘗試放開夜市地攤經濟。截至2020年5月末,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經有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石家莊、青島、宜昌、黃岡、德陽、攀枝花、廣安、南充、資陽、遂寧、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陝西、遼寧、江西、甘肅等省份先後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6. 疫情期間出行政策是什麼
疫情期間出行政策如下:
對於高風險地區人員或近14天內有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要求春運期間不流動。
中風險地區或近14天內有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原則上不流動;如確需出行,須經當地防疫指揮部批准,並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其他人員出行,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
對於低風險地區人員,14日內,有咳嗽發熱等症狀的應盡量避免出行,從事特定行業的重點人群以及跨省返回農村的返鄉人員,應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其他人員則可持「綠碼」出行。
(6)外匯疫情政策擴展閱讀
疫情出行的注意事項
1、出遊期間密切關注各地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風險提示,提前准備好「健康碼」、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自覺接受體溫監測,健康碼查驗等防控措施。
2、保持防控優先,避免僥幸心理,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保距離、勤通風,不扎堆、少聚集。
3、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入園(館)游覽時,有序排隊,自覺與其他遊客保持間距。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保持安全間距。
4、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及時報告,並就近到醫療機構就診。
7. 國家防疫政策有哪些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7號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關財稅政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關情況。
財政部:各級財政已安排資金667.4億元,疫情防控經費有保障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劉健 攝)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在會上表示,在資金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共安排170.9億元,主要包括:疫情防控專項補助57億元,含對重點疫區湖北省補助的18億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資金99.5億元;對科研、物資儲備等經費也足額作了安排。目前看,各地疫情防控經費是有保障的,中央財政正在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需要,繼續做好經費的保障工作,並管好用好資金。
財政部:新冠肺炎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
余蔚平介紹,截至2月6日,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出台十餘條財稅支持措施。明確患者治療費用,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
三方面措施確保政策聚焦疫情防控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余蔚平介紹,2月5日就「保供」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進行了專門研究和部署,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推出一系列貼息和稅收優惠政策來支持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一是貼息,貼息政策主要是為了對防控物資保障的重點企業加大資金支持,支持恢復產能、擴大產能,全力保障物資的供給。財政部聯合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首次實施了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進行捆綁發力的政策。
第二個方面,關於收儲的政策,為了鼓勵企業保質保量增加緊缺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比如N95口罩,比如防護服等等,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購收儲,給重點生產產品的這些企業一個定心丸。
第三個方面是有關稅費方面的政策,比如物資保障供應方面,一方面是對支持重點企業擴大產能,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給予稅費的優惠,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底稅額,這是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取消單位價值500萬元的限制,對擴產能購置的生產設備,都允許一次性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這是鼓勵企業購置設備擴大產能。對相關的防疫葯品、醫療器械免收注冊費,加大對葯品和疫苗研發的支持。
另外,為加快防控物資及時運送到位,對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企業給予免徵增值稅的政策。稅費方面還有一個政策是幫扶相關的行業,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多地採取了一些管控措施,對交通運輸、生活服務等事關百姓生活的民生行業影響比較大。此次、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比如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快遞、民航等行業給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的優惠,這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稅費方面的政策,還鼓勵社會各界捐贈,為鼓勵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緩解醫療救助物資資金的壓力,一方面加大現有政策的力度,擴大接收捐贈的單位范圍,允許直接向醫院捐贈享受優惠。同時取消稅前扣除比例的限制,對企業和個人捐贈給予全額的稅前扣除。另一方面,免徵貨物捐贈的增值稅、消費稅等有關稅費的政策。此外,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臨時性的工作補助、獎金給予免徵個人所得稅的政策。
余蔚平說,下一步我們還將跟蹤政策實施情況,對各方面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及時研究政策預案,確保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央行: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 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劉健 攝)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會上表示,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潘功勝說,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重要醫用、生活物資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繼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潘功勝表示,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發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信號,穩定市場預期。
潘功勝說,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在開市首日出現大幅調整之後,在過去的幾個交易日,股票市場企穩回彈,人民幣匯率仍然呈現有升有貶、雙向小幅波動的特徵。這些表明了中國金融市場韌性增強,中國金融市場逐步走向成熟。
有充足資源應對小微企業不良率上升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劉健 攝)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會上表示,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是3.22%,比2018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客觀來講,疫情對小微企業特別是住宿、旅遊、餐飲類小微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預判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會有所上升。但從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情況來看,去年銀行業化解了2.3萬億元不良資產,小微企業的不良佔比較小,另外銀行業撥備覆蓋率達到180%以上,有充足的資源應對不良率上升。疫情是暫時的,從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迴旋餘地來看,不會對金融造成大的影響。
對受疫情影響的群眾:靈活調整住房按揭及信用卡還款安排
周亮表示,銀行在信貸政策上對受疫情影響的群眾要予以適當的傾斜,比如靈活調整住房的按揭,信用卡的個人信貸的還款安排,保險機構要優先處理新冠肺炎患者客戶出險的賠付。
周亮說,為保障金融服務安全和順暢,銀保監會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對所有的銀行營業網點進行消毒、清潔,確保安全。再一個合理安排營業的時間,保障基本金融需求和關鍵設施穩定運行,特別鼓勵發揮線上的作用,減少人員到實體網點去辦事,便捷方便群眾。
(責任編輯:彭煜欣_hf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