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東洋外匯

東洋外匯

發布時間:2021-10-04 07:23:26

『壹』 上海外灘有什麼著名的建築

中山東一路1號,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原名亞細亞大樓,建於1913年,是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辦事處。史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
2號,現為東風飯店,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有「東洋倫敦」之稱,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已有90餘年的歷史。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台,號稱遠東最長的吧台。
3號,現名有利大樓,原名聯合大樓,屬於美國有利銀行所有,現為新加坡佳通投資有限公司所在地。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樓,鋼材來自德國。
5號,現屬華夏銀行,原為日本日清公司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外立面採用花崗石,建於1921年。
6號,現屬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原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外牆採用花崗石貼面,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的典型建築。
7號,現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1907年建成。
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於1901年,盛宣懷投資白銀220萬兩。
10—12號,現為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於1923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旁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說鑄成後立刻將銅模毀掉,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大廳。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築風貌。畫旁有文字「四海之內皆兄弟」。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
13號,現為海關大廈,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於1927年,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鍾(大本鍾)製造,在英國造好後到上海組裝,此樓樓外立面的大鍾為亞洲第一大鍾,世界最著名的大鍾之一(全球現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鍾之一),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於文革時改為東方紅。
15號,現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1902年竣工。 16號,現屬招商銀行,原為台灣銀行大樓。台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在台北開設的,1911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台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7號:現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字林西報》創刊於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周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後因時常刊登英租界當局的文告、新聞公報,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樓室內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牆面,金色馬賽克穹廬頂,十分氣派。
18號:建於1923年,是一棟有著84年歷史的市級經典保護建築,位於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名麥加利銀行的外灘十八號樓,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建於一九二三年。自一九五五年渣打銀行遷址以來,歷經多家單位使用。美麗的外灘(11張) 修復後的外灘十八號樓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謎一般地來自二百年前義大利的教堂。兩盞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紅色玻璃吊燈,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組裝而成,每盞燈由一百八十五個零件拼裝起來。大堂璀璨耀眼的二十四K金磚馬塞克壁畫是全手工製作。其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表、美食、娛樂、藝術中心。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mào)飯店大樓。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3號,現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
24號,現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6號,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號,現為外貿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1872年創辦於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易商行。
29號,現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貳』 二戰後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西歐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
1、國家經濟體制的轉變(實行經濟非軍事化,集中了財力和物力人力特別是德國)
2、美國對西歐的"經濟援助"(著名的有"馬歇爾計劃")
3、戰後戰勝國較大程度保留了戰敗國的工業基礎
4、國內政府的正確宏觀調控與管理,選擇符合國情與市場規律的道路運轉(消滅掉戰前束縛經濟的落後因素)
5、特別注重科技與教育的發展
6、這些地區人口素質本來就比較高,有他們的辛勤勞動。
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
1、美國的大力支持和駐軍保護,沒有賠償戰爭賠款和無須建立國防,節約資金,實行有力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2、重視科技,發展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3、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
4、日本長期實行低消費、高積累的政策
共同原因:
1、歷史原因:通過長期的殖民統治和資本掠奪,擁有一定的發展資本和財富

2、國際環境:國際環境相對平穩,短期沒有世界大戰爆發的風險,並且美蘇爭霸為西歐和日本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和機遇

3、外力因素:美國出於戰略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扶持西歐和日本經濟,使西歐、日本工業很快得到恢復

4、產業結構調整:西歐、日本先後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本發展,最大力度地集約型發展。

5、重視科技:無論是西歐還是日本,一直重視發展科技,在大力開發尖端科技的同時,日本特別重視將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推動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6、發展教育:努力發展國民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發展經濟。
7、資源基礎:戰後,世界資源、能源的新發現和大量開采及其在世界市場上的廉價供應,提供了相對充足而廉價的資源能源供應。
8、國際經濟組織作用的加強:這些組織在排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推進國際貿易自由化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借鑒:
1、利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第一發展經濟
2、發展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人力基礎
3、重視和發展科技 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基礎
4、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 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少走彎路
5、積極參與世界競爭 通過競爭,打造中國的國際企業和國際品牌
6、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通過內部結構優化,增強企業競爭力

『叄』 外幣識別

你好!!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越來越多的百姓有機會接觸各種外幣,個人外幣業務在銀行的比例也呈現出逐步增長的勢頭。對外幣的鑒別能力和外幣理財的需要,必須掌握外幣的基本常識。

外幣,即指除本國貨幣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發行的貨幣。對我國來說,人民幣以外的貨幣均稱為外幣,外幣現鈔就是由外國和地區發行的,經該國和該地區法律認可的紙幣和鑄幣。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18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貨幣。這些貨幣一般都是由各國中央銀行發行的本國貨幣,也有少數貨幣由幾個國家或地區共同發行使用。例如,由西非國家中央銀行發行的「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就在西非的7個國家流通,包括:貝南、布基那法索、象牙海岸、尼日、塞內加爾、多哥和馬里等國。

外幣分為「可況換貨幣」和「不可兌換貨幣」兩種。前者指某種貨幣在各國之間可以自由兌換,並能在對外貿易和非貿易經濟往來中用作國際結算支付手段的貨幣;後者指不能自由兌換成外匯的貨幣,此種貨幣與其他貨幣兌換,須經有關當局批准,否則不能兌換。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日前我國在境內收兌的外幣現鈔共有21種(公開掛牌),其中大部分是「可兌換貨幣」。這些貨幣是:美元、香港元、日元、英鎊、法國法郎、瑞士法郎、德國馬克、加拿大元、新加波元、澳大利亞元、義大利里拉、比利時法郎、奧地利先令、荷蘭盾、瑞典克郎、丹麥克朗、挪威克朗、芬蘭馬克、澳門元、菲律賓比索和泰國銖。

我銀行所經收21種外幣,每種都有紙幣和鑄幣。且有多種面和版式。就紙幣而言,不同的面額(票面圖案設計不同)就有130多種,版式不同的就更多了。這就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和理財人士能夠認清這些貨幣並及時掌握各種鈔票流通變化情況。

80年代以來,國際偽造貨幣犯罪活動日趨猖獗。在我國,美元、港元、義大利里拉、荷蘭盾、英鎊、法國法郎、德國馬克、日元、澳大利亞元、新加波元等均發現有假幣,尤其是美元假鈔數量大、種類多,偽造的質量也越來越高。近幾年出現的精製偽鈔製作逼真。這就要求有關人士必須具備識別真假外幣的專業知識。

現代紙幣的票面設計,不僅體現了貨幣本身的各種特點,而且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文化技術發展水平的精美藝術。各國貨幣一般具有以7個方面的內容。

1、貨幣名稱(單位貨幣)。世界各國貨幣名稱大約有50多種。如前所列就有好幾種。

2、發行鈔票的機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如英國的鈔票是由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發行。也有的國家是由政府的專門機構發行,如新加波貨幣是由新加波貨幣局發行。還有的是經政府核準的銀行發行,如香港特別行政區鈔票是由香港地方政府核準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香港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發行機構名,通常是在鈔票正面的顯著位置。

3、貨幣券別(面值)。即貨幣票面的金額,它是該貨幣實際代表的價值量。世界止大多數國家的主幣,一般從1元到100元居多,面額分別為1、2、5、10、20、50、100元。大小面值相差100倍,這是比較適當的,也有國家大小面額相50、500、1000倍的。

4、貨幣版別。即同一面額的貨幣在版質上的區別,也就是同一面額貨幣在票面圖案設計、鈔票印特徵、發行時間等方面的不同,也稱版式的不同。不少國家的鈔票均印有年版,有些還加列月、日,表示該鈔票發行的年份和日期。

5、序列號碼。它表示某一種式樣鈔票的發行量。鈔票的號碼均採用固定的位數(如6、7、8和10位),為了循環使用,有的在號碼前後加印代表版數的數字和文字。新版荷蘭盾鈔票上印有條型編碼符號。

6、簽字和蓋章。它表示發行鈔票機構或該國政府對所發行的鈔票,在法律地位的認可。簽字一般為兩個,也有一個或三個的。

7、圖案。為了美化票面,除了上述各項內容外,各國鈔票上還印有圖案,如國家領導人和知名的歷史人物肖像,有代表性的建築物、風景、動物圖案和各式花紋等。這點在本站的《人民幣票面上的圖案》也作了詳盡的介紹。總之熟悉紙幣票面上的7種要素,有利於認證各國鈔票,鑒別外幣的真偽。

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怎樣來識別外幣的國別呢?

各國貨幣票面文字不同,票面圖案設計也不一樣,如果單純從圖案上去識別,就容易混淆。比如,英鎊、加拿大元、紐西蘭元等英聯邦國家的貨幣上都印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肖像,如果認為印有女王像的就是英鎊,那就錯了。也有一些國家的貨幣單位名稱都相同,比如「元」,如果從貨幣名稱上來確認貨幣國別,也容易搞錯。

正確的做法是,看外幣票面上所印發行機構的名稱,某一個國家或某國的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就是該國流通的貨幣。顯然,這需要有一定的外語知識。下面就美元、日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等4種常見外幣的國別識別方法作一介紹。

美元鈔票上印有發行機構U.S.FEDEERAL RESERVE BANK(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而且鈔票下地背面都印有國名THE U-NIED STATES OF AMERICAN(美利堅合眾國),鈔票正面左側還印有聯邦儲備銀行的行徽。日元鈔票上印有發行機構NIPPON BANK(日本銀行)的名稱,鈔票的正面還印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德國馬克鈔票上印有發行機構DEUTSCHE BUNDES BANK(德意志聯邦銀行)的名稱,鈔票背面還有圓形的德意志聯邦銀行標記。法國法郎則印有發行機構BANQUE DE FRANCE(法蘭西銀行)的名稱。

鈔票都印有面值,世界各國紙幣大多數按面值大小決定票幅大小。隨著面值的增加,票幅尺寸也增加,而且顏色與設計花樣各不相同。這樣的鈔票就容易區分面值大小,歐洲和亞洲各國的鈔票大都如此。

也有不少例外。美洲的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鈔票的面值大小偏偏與票面無關,各種券類票幅尺寸是一致的,設計圖案都屬同一基調,稍不留神,就會搞錯。因此,在鑒別這些國家鈔票時,一定要注意查看鈔票上印有的面額(由阿拉伯數字和大寫數字組成),防止」以小充大「造成經濟損失。

外幣版別與流通情況

世界各國貨幣版別繁多,有新版也有舊版,有些國家新舊版混合流通。而且,貨幣換版的原因一般有四種。一是貨幣發生貶值,需要進行貨幣改革,同時發行新的鈔票;二是貨幣鈔票假鈔太多,需要重新印刷鈔票;三是鈔票已流通多年,為了提高鈔票印刷質量而發行新鈔;四是國家政權發生更替,新政府發行新鈔。

當一種新版鈔票發行後,舊版鈔票就逐漸地被回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回收規定。具體說,有以下幾種情形。一,發行新鈔票後,並不宣布舊鈔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後不再投放,直至全部收回。二,發行新鈔後,發行銀行宣布舊鈔停止流通,但有相當一段時間可以繼續向該發行機構兌換。三,發行新鈔後,舊版鈔停止流通,並很快就作廢。

由此可見,就可能出現如下四種不同版別和流通情況的貨幣。第一種是新版貨幣。第二種是舊版貨幣但仍流通直接使用。第三種是舊版貨幣已停止流通但仍有價值,在一定時期內可到發行機構兌換。第四種是舊版貨幣已停止流通並失去法定價值。面對以上情況,正確的做法是:第一種和第二種貨幣是目前流通的貨幣,可以收兌使用;第三種鈔票不能直接收兌,但可輸托收;第四種鈔票不能收兌也不能辦理托收。

為了准確無誤地鑒別各種貨幣,你需要經常了解某種貨幣有哪些面額和式樣,增發和停發了哪種面額和式樣的鈔票,停發的鈔票從什麼時候起退出流通領域,回籠的期限,失去法定價值的時間等等,從而確定是否收進該種貨幣。鈔票的變動信息來源於外國發行機構通知、我國銀行機構海外聯行的通知,以及國外一些報刊雜志的信息。

如何區分某種貨幣是否是現行流通的貨幣呢?這就要掌握外幣版式的情況,因為有關國家的銀行通知貨幣流通與否,一般以貨幣版式式為劃分標準的。

真假水印的識別方法

鈔票水印技術最早是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銀行」於是1665年發行的銀行券上使用的。這是一項古老、傳統的防偽技術。長期實踐證明,由於它是鈔票的印製專門部門製作的,工藝復雜,很難復制,有很好的防偽功能,固現在世界各國的鈔票也都已廣泛使用這一技術。偽造的鈔票也有仿製的假水印,對於識別真假鈔票是很重要的。

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形成的,在造紙時根據設計的圖案增加或減少了纖維的密度,使紙厚薄不同,顯示出明暗的多層次人像或圖形,迎光透視清晰可見,這就是水印。

水印根據製作工藝不同,分為固定水印、半固定連續水印和滿版水印。固定水印在鈔票上位置固定,造型准確,層次豐富,表現出很好的防贗效果。半固定連續水印,做在鈔票上某一部位,寬度是固定的,長度是連續的、重復的,並可以分割。滿版水印,整張鈔紙上都有水印圖案,分布是隨意的,沒有固定位置。偽造鈔票的水印,都是仿製的假水印:塗有某種油脂物質的印戳蓋在紙表面的假水印,有用無色漆或白色油墨印刷的假水印,有印在兩張粘貼的紙裡面的假水印,還有在兩張紙的夾層中塗有白色糊狀物加蓋印模的假水印等多種。

怎樣識別真假水印呢?

1、確定水印圖案是否在正常位置,如果固定水印圖案的位置相差較大,一般講很可能是假水印(有極少數真鈔票水印圖案偏差也較大)。

2、印刷或加蓋的假水印(在鈔紙的表面或兩張粘貼的紙裡面),迎光透視,圖案輪廓線特別清晰,而真鈔水印圖案的輪廓都是相對清晰的,圖案造型柔潤。印在鈔紙表面的假水印,從側面傾斜對光看,可見有明顯的印跡,在紫光燈照射下圖案清晰可見,真鈔卻看不見。

3、固定水印的人像,真鈔神態自然,層次有立體感,黑、灰、白色過渡自然。假水印染神態呆板不自然,有的人物不像或模糊不清。

4、真鈔水印正反兩面,一面較平整,另一面稍微有些凸起,用手摸有浮凸感。假水印兩面都平整,在兩張薄紙中間塗有糊狀物質、加蓋印戳的假水印,用手摸紙張也有浮凸感,有的太浮凸,對光透視水印部位紙張透光度很差,也比別的部位要厚。

希望可以幫到你啦

『肆』 強大的工業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以下摘自《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陳經


一、完整的工業體系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外競爭力和國防軍事力量。

在對外貿易競爭中,更完善的工業體系能夠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於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加強國內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從國外進口比國內生產更有優勢,所以保持一個完全100%的工業顯的沒有必要,反而會加重產品的成本。這就是除中國外其它國家工業體系並不絕對完整的原因。

一個100%的工業體系,其最大價值體現在戰爭中,能夠自主生產一切戰爭產品而不會被外國卡脖子。在小國和大國的戰爭中,大國完全可以以少數尖端的產品就消滅小國,但是在大國之間的戰爭,尖端技術的差距還沒大到一方完全無力反抗,所以在這種時候,能否大批量快速的生產中端武器,比慢慢生產少數昂貴的高端武器更有現實意義,例子可參見德國和蘇聯的坦克大戰。

從二戰結束以來,世界就是白人占統治地位,壟斷全球最大數量的資源和利潤,中國在這個國際體系中,就是一個異類。共產黨有一句話「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中國不但先後和美蘇兩個發生過軍事沖突乃至戰爭,甚至遇到蘇美兩國制定共同瓜分中國的情況,所以亡國的危險時刻勒在中國的脖子上,一個絕對完整,不求外人的工業體系,就成了中國最現實的選擇。

當然,到現在,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中國的價值還是很大的,對中國的產業升級有重要意義。就算是各種被人詬病的高精尖產品,中國的技術能力很多也是排在全世界前幾名。落後與先進,要看跟誰比,更別說中國技術追趕,並購的速度那麼快。

為什麼完整工業體系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這是因為,如果工業體系對外依賴,那麼這個國家的整個經濟體系在沖突中,就有可能受到嚴重的損害。

不要看中國很多東西仍然需要進口(比如晶元),如果真的被切斷了供給,中國仍然可以生產低端晶元可供使用,盡管良率比較低、功耗高、速度慢,但是支撐工業體系還是夠的。

所以,完整工業體系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意義非常顯著。無論哪個國家想要威脅該國,他們都沒有能力通過貿易禁運就打垮該國的經濟體系。這使得一個國家在國際沖突中占據了有利地位。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由於一國產業比較齊全,外國投資時,很容易就能從本地找到生產廠家,大大降低了產品生產的成本(從外國進口零件不但需要支付運費,往往還要支付關稅)。這使得中國即便勞動力成本已經明顯高於很多發展中國家,大量的產業還是不得不留在中國(當然,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此,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但對國家安全有好處,還對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助益。


二、世界上現在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恐怕只有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比較勉強。日本算半個,受自然資源限制比較嚴重。其中美國和歐盟最強,基本上各個領域都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在基礎材料、精密儀器、電子等方面水平雖然堪用,但確實較差。俄羅斯退化較嚴重。

美國很多東西不生產,並不是它不能生產。只是生產無利可圖。具體的技術,它仍然是有的。必要時刻,美國依然能夠恢復相關的生產能力。

特別是「巴統」的存在,八十年代末開始武器禁運。北航買不到正版的adobe,美國前些日子禁止了英特爾向中國出口XEON處理器。呵呵,自由市場下居然有禁運。(坐觀君[ID:china_2049]插播:同學們知道「巴統」是啥嗎?我來給你解釋一下。巴統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的簡稱,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是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因其總部設在巴黎,通常被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宗旨是限製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列入禁運清單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上萬種產品。1994年4月1日,巴統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運物品列表後來被瓦森納協定所繼承,延續至今。)

製造業。據說某五軸出來後,外國的產品價格直接腰斬。而且,國產五軸據說還各種糙。

但這東西差100年,那是別人吃肉你喝西北風。差60年是別人吃肉你喝剩湯。差10年,你還是喝湯,但人家也只能跟著喝湯了。

這東西急不來,就耗著吧。要做好繼續虧本幾十年的決心。看的不是自己的產品賺多少,而是進口產品價格能不能腰斬再腰斬。

再舉通信行業的,來說說交換機吧。15年前,一塊板20萬。10年前,10萬。這是正常的技術進步。但請注意,並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都是成熟了十幾年的技術。但人家技術壟斷,就可以5年才減少一半的價格。

不過最坑的是導流板,就一個鐵板,用來填補空槽位,引導氣流,控制設備溫度的。35美金一塊。1斤重。還不是不銹鋼。。。。多年不降價。你能說這是技術好么?但人家壟斷交換機技術,別的牌子人家不認,你敢自己裝,人家整台機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國產交換機開始有中高端產品了。BUG超多。但是價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開始用。用了3年,穩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歐美產品的1半了。這個結果一出來,進**換機價格就開始了跳水過程了。

10萬的板子,5年後1萬,再5年。。。很多歐美廠已經倒閉不見了。。。。

至於那塊35美金的鐵板?免費送。後來明確說,其實沒有鐵板也沒事,就別配了……

這就是現實。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產品是否精緻。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讓老外老老實實降價。

後進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隱忍著。所謂的雙贏。其實是美麗的謊言。

一開始是落後的沒能力,人家說一萬就一萬。後來落後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說我讓利5000吧,你的產品別出來搶市場了。。。。嗯,雙贏。。。。

以前我們的國家產業水平較低。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當年國外的減速機賣1000萬一台,國內減速機還開發不出來穩定的產品。等到國產化之後,國外的大型減速機已經基本退出國內市場。因為國產可能只要三百萬。同樣的整個體系的各種設備價格都降下來了。然後才有了國內水泥產業的大發展,然後到了今天水泥價格已經快降成了白菜價。再然後水泥行業大發展才有了中材國際這個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總包商的技術積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國際的海外總包業務佔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業務。再反過來造就了非洲,東南亞水泥行業大發展。你能想像五年前非洲沒有幾個水泥廠,只有水泥進口商的時代么?所以,聽別人說中國是發達國家粉碎機,我聽了很爽。歐洲人的生活不是憑空出來了,當中國人不能造東西的時候,他們能把五塊錢的東西賣成五十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一輩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給了歐美國家養著他們可以休閑度假。可以讓他們長著一張沒被欺負的臉。

還是減速機行業的。看看歐美國家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2005年西門子並購了一家公司,對於巨頭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12億歐元的收購案,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卻深刻影響了世界減速機行業的格局。被收購的公司叫弗蘭德,是減速機行業的第一把交椅。被西門子收購後西門子填補了自己在這塊的空白。但是對於與西門子在眾多領域有廣泛競爭的GE來說卻是個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風電領域,風電主機的關鍵部位就是減速機,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蘭德買,而GE和西門子在這個領域是最直接的對手。這兩家一個是美國巨頭,一個是德國巨頭,弗蘭德也是德國公司。就算不合作無間也不至於影響GE和弗蘭德的合作吧,故事的結尾應該是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的生活才對。只是那是故事。GE最直接的反應是在中國找了一家企業合作,斷掉了與弗蘭德的合作因為他們怕西門子在關鍵時候卡自己的脖子,於是培養了一家中國企業,短短幾年讓這家企業從產值從十幾億變成百億級別,風電主機出貨量全球第一。國際巨頭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我就在想,中國這么多產業被中國人攻陷後發現原來老外賺了這么多錢,這種例子舉不勝舉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是以一種純真的眼光看待老外,該說傻呢還是天真呢?


三、你以為製造業,是你有錢就能買來的?是你想買就能買來的?

我想說的是,一種儀器,如果國產沒有,那麼國外產品會以翻一番的價格賣給你。唯有真正有競爭力的國產產品生產出來,他們的價格才會不約而同地大幅下降。

無法工業化就意味著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高價采購,隨時面臨技術封鎖和禁止出口。無法工業化就意味著國內龐大的采購需求最後僅僅養肥了一批買辦,而我國工科學生只有頂尖的一批人能夠加入國際高精尖企業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廠。

舉大家熟知的行業舉例,並進行粗淺的討論。

1、集成電路行業國產化。

無論精密機床、數控機床等基礎工業,還是導彈、雷達、艦艇、航空航天等尖端產業,都需要集成電路作為核心。在上世紀80年代初,8086的晶元都需要進口,那個時候全國才有多少外匯?靠出口紡織品工藝品出口傢具之類換回來的外匯,再花高價從國際市場上購買8086/8088這種成本微乎其微的晶元,而且高端晶元動輒遭到「巴統」的封鎖,這種酸爽,簡直讓人忍無可忍。

中科院微電子所、清華微電子所、復旦微電子所等一批微電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應對很多國家對中國微電子行業主流製造技術實施的技術封鎖,那一階段,微電子所的主要工作是開發集成電路的生產工藝。簡而言之,當某微電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後,我們就會展示給美帝和巴統一個信息:我國已經掌握這項技術,貴國如果繼續封鎖0.6um工藝的晶元出口我國,或者賣高價給我國,那麼鄙國將用五年時間自行開發並生產,不再進口貴國晶元。於是美帝的行業協會就會游說國會批准開放此項產品的對華出口。

現在中國仍然在進口大量的晶元,但是一方面,中端及以下晶元絕對能夠國產,只進口高端晶元。

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們做模擬集成電路和射頻電路的時候,如果想借鑒國外某些重要晶元的話怎麼辦呢?我們會先打磨掉封裝,然後拆出晶元;用蝕刻的方式一層層的脫掉晶元上層的覆層,然後照相,人工扒版圖,分析出電路,用Spectrum模擬工具進行模擬,Ohyeah!鄙國的學習、理解、消化能力笑傲全球。

就靠這樣的野蠻生長的手段,從90年前後開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行業先以掌握先進製造工藝為目標進行尖端研發,獲得新型晶元的進口權;然後通過多個渠道尋求世界先進的晶元代工廠落戶中國,遂有了台灣人張汝京2000年開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國際(SMIC),04年開始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養2000名以上的工程師輸送到IC行業。07年時候西安那邊的英飛凌、奇夢達等IC企業也發展得紅紅火火。

不知道09年金融危機時候,有沒有哪家公司收購了國際上的IC行業核心技術,但我知道的是到2014年,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了25年後,北方微電子公司自主研發的12英寸28納米等離子硅刻蝕機全面通過中芯國際(SMIC)生產線全流程工藝驗證,並獲得訂單。這TMD就是零的突破!

2、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

跟上國際社會發展的腳步非常困難,中國不能長期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在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上更不能長期受制於人。中國無法從國外買來一個現代化。(除非13億人民加班加點種地紡織搞代加工來支撐5千萬上等人的現代化生活)

軌道交通領域就是一個標準例子。記得到2010年,發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個城市50條地鐵線路的建設,每條地鐵的成本大約為200億,其中機電設備(機車、軌道、盾構機、接觸網、屏蔽門、自動售檢票等等)至少80億,50條線就是4000億。只有形成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製造體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鐵造價。

如果購買全進口設備,機電設備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這么多錢,有哪些人得到好處呢?國際產品生產商啊!他們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產品生產商的工程師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個小時,一年有一個多月假期,到中國都是商務艙+五星酒店。產品代理商花了5%的商業成本拿走8%左右的利潤,增值稅17%(地鐵建設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增值稅就是左手倒右手),進口退稅,清關報關什麼的,代理商做了4000億的生意,只留下300億的利潤,僅僅直接創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業崗位。

如果實現國產化,4000億的工業銷售額額會養活多少人?反正華為2013年有2390億元銷售額,有15萬員工(華為的員工工資還很高),為華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業也不計其數;4000億的機電設備采購直接創造40萬人以上的工作崗位,我認為是比較保守的。

40萬高收入人群的消費又能帶動多大的餐飲娛樂家電汽車住房市場?

所以,工業界建立完整工業體系,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實現國產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否則只有一小撮人富裕起來。

隨便講個AFC(自動售檢票系統)國產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華虹。上海軌道交通1、2號線的AFC全部從美國CUBIC公司的產品,於1998年9月完成1號線調試。1999年3月運營。但是全部進口的缺點有造價昂貴、運營費用高、關鍵技術保密導致系統維護和升級困難、備品備件不足、資深維保人員要從美國飛過來,而且工時費從美國出發時開始計算。於是在3號線招標時候,政府就要求國外供應商提供國產化措施,遂由上海華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聯合體中標,在實施中逐步實現應用軟體本地化,維修零部件的國產化。

其實這個時候上海華虹的水平還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認為上海華虹初步具備了獨立設計和製造的能力,於是在2001年末1號線北延線的AFC招標中,上海華虹用6000萬的價格幹掉了CUBIC公司,並且實打實的在2004年把活幹完了,而且培養了一票人,被高新現代、上海郵通、上海華騰之類的單位再高薪一挖——到2008年時,國內AFC行業就基本沒外國公司什麼事了。

一條線一個億的合同額,50條線就被上海華騰、上海華虹、南京熊貓、高新現代、北大方正、浙大網新這些單位給瓜分了大頭。

而且這個時候,上海華虹還跟復旦微電子(你看我第一個說的就是微電子嘛!)合作,可以整系統的提供國產化產品,還帶動了微電子行業的發展。

這個故事厲害的地方在於,從引進技術到踢開老外,只用了8年不到的時間,而且還培養了一大批從業人員。

3、石油化工領域設備國產化

前面兩個例子的規模都不算大,真正大頭的在這里呢!

請問:一個百萬人口地區的基本生產需要哪些工業?

回答:小煤礦、小鋼鐵廠、小機械廠、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小發電廠、小紡織廠、小印刷廠、小食品廠。

其實是1970年國家制訂第四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所提出來的一個方案,具體內容是由中央財政撥出80億元的專項資金,扶持各省區發展小煤礦、小鋼鐵廠、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和小機械廠等五類工業項目。

當時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成套技術設備的引進,對外實際簽訂的項目共26個,其中投資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遼陽石油化纖總廠(29億人民幣)、武鋼的一米七軋機(27.6億人民幣)、大慶化肥廠(日元貸款,匯率調整,投資增加到26.7億人民幣)、上海石油化工總廠(20億人民幣)、天津石油化纖廠(13.5億人民幣)

注意啊,這是1970年的116.5億,那時的官方匯率是人民幣兌美元是2.46哦!47億美元哦!!!1970年外匯儲備花得只剩2000萬美元,直到1975年才有5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另外,1979年中國貨幣供應量為26億元,GDP為272億美元(數字均來自網路,請有識之士打臉)

中國那點外匯,拿來引進乙烯化肥裝置都不夠,還想要買什麼電視機?


20世紀70年代引進的13套大型化肥裝置一覽表:

1、齊魯第二化肥廠1974年4月開工,1976年7月建成,投資26303萬元;

2、四川化工廠1974年5月開工,1976年12月建成,投資16012萬元;

3、瀘州天然氣化工廠1974年4月開工,1977年3月建成,投資20642萬元;

4、大慶化肥廠1974年5月開工,1977年6月建成,投資267447萬元;

5、滄州化肥廠1973年7月開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資24312萬元;

6、遼河化肥廠1974年6月開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資34342萬元;

7、雲南天然氣化工廠1975年1月開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資18759萬元。

8、棲霞山化肥廠1974年9月開工,1978年10月建成,投資32128萬元;

9、安慶化肥廠1974年3月開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資40526萬元;

10、赤水河天然氣化肥廠1976年1月開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資17185萬元;

11、洞庭氮肥廠1974年4月開工,1979年7月建成,投資31329萬元;

12、湖北化肥廠1974年10月開工,1979年8月建成,投資29875萬元;

13、廣州化肥廠1974年12月開工,1982年10月建成,投資50739萬元;

以上13套裝置中,除洞氮、安慶、枝江三套裝置以石腦油為原料外,其餘均以天然氣為原料。

以天然氣為原料的10套裝置主要的技術進口國為美國和荷蘭,合成氨裝置採用美國凱洛格生產工藝,尿素裝置採用荷蘭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生產工藝。部分企業採用了日本東洋工程公司的合成氨/尿素工藝。

一畝地一年要用10公斤化肥,引進了390萬噸化肥生產設備,約能滿足2.6億人的化肥需求。

大家就是靠著當年的引進裝備加技術,抽調人力進行攻關,如11萬噸乙烯設備攻關,30萬噸乙烯設備攻關,大化肥攻關等等,靠著當年那幫善於借鑒、學習、研究的前輩的努力,一口一口的啃下來石油化工裝置的生產線,直接或間接地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別不當回事,沒有這些基礎工業體系,光一台低精度的精密車床就能要你300萬,高端的還禁運,更別提搞什麼螺旋槳、潛艇、大飛機了。到老百姓這里,就一輩子跟綠皮車打交道吧。

第一個,液晶面板行業。

2004年,我在某國企當15inch面板的產品經理。當時我才是研究生畢業剛工作不到兩年的愣頭青。整個團隊花了3個月做設計,一個月做mask定材料,2個月試做,正式投產前我們的預估成本是每片220美金。這時候市場價格260美金。6個月後我們大概有了全球25%的15inch市場份額,這時候市場價是可怕的160美元,我們的成本是180美元,虧的姥姥家都不認識。

咱可以去看看BOE的財報,嗯基本上三年盈利一次呵呵。按市場經濟的說法,這種企業應該關門?但是你算一下,大致的關系在2005年,中國面板行業每虧損1塊錢,中國的液晶顯示器和電視機企業就會成本下降20塊錢。這就是國產化的力量。

感謝BOE、tianma、SVA、TCL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沒有面板業國家的巨大投入,就沒有國產電視機行業的成功。中國政府在液晶面板行業的投入大約是1000億,而2014年中國液晶電視產量1.4億台,多少年的投入幾個月電視機行業就賺回來了。

第二個例子是新能源。

2010年,我們和所有的氣體國際巨頭,包括linde,AL,AP,都是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公司談一種烷烴類氣體的供應。他們的報價很接近,45000一公斤,即使我們知道他們背後的供應商成本在25000以下。然後我們努力培養了福建的一個國內供應商,成本高一些,28000的水平吧,我們用31000的價格買。然後不到一年,這些五百強又來找我們了,說27000賣給你們。那按某些自由市場經濟信徒的觀點,我們應該拋棄國內廠家,和國外大企業合作?鬼才這么干。我們很清楚等國內這家死了,這些國外大鱷會毫不猶豫的漲價到40000以上的。順便提一句,和我們談判的,都是這些國際大公司中國子公司的中國籍買辦。

再舉一個例子,2013年,我們收購了一家美國公司,這家公司債務纏身,假如中國土豪不出手,絕對死的透透的。即使這樣,這筆收購受到了美帝議會的反壟斷調查,收購拖延了三個月。而所謂的反壟斷,過程中美帝議員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壟斷,而是我們企業和中國政府的關系,以及由此導致的技術軍事應用。

這家公司的生產技術需要使用0.5毫米厚的卷繞式鋼板,當我們國產化之後希望在中國生產時,美國和日本的供應商都表示不能對中國出口,因為根據巴統規定,這是戰略物資對中國禁運。而在我們和寶鋼達成一致由寶鋼開始生產這種鋼板樣品6個月後,美帝果斷取消了這種鋼板對中國的禁運。

所以為什麼要工業化國產化?因為這個世界從過來不是自由市場經濟,仍然是典型的叢林法則。任何時候,只有你能造的出來,別人才和你談自由市場。當你造不出來,面對的或者是高價傾銷,或者是徹底禁運。

當然,假如我們的目標不是工業化,僅僅是發展發展服務業,目標是人力和原材料輸出國外加高級產品傾銷地,那國產化什麼的確實沒什麼必要。


------------------------第四、五章請見附件。

『伍』 外匯黃金原油市場現有的幾種老師類型,哪種才是仁心

「東洋車」很好適應了上海彎曲、狹窄的城妾不娉也(《春秋》)」。因為「來路不正」,

『陸』 閱讀下列材料: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40餘年的時間里,創造了經濟發展的「東洋奇跡」,一躍成為世界經

(1)日本保持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氏。
(2)高速增長,持續時間長。
(3)美國的大力扶持,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發展教育、科技。

『柒』 國際上知名的銀行有哪些

國際知名銀行介紹

歡迎訪問 最全 最新 最快的信用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6715103

荷蘭銀行

荷蘭銀行的歷史可追溯至1824年。現在按一級資本排名在歐洲第11位,世界第23位。在全球60多個國家擁有3,000多分支機構,105,000名正式職員。截止2003年6月,總資產達6,140億歐元。

美國花旗集團

美國花旗集團
欲進一步了解美國花旗集團,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citigroup.com

德意志銀行

1870 德意志銀行成立於柏林——它的目的是:處理銀行的各種業務,尤其是促進和發展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及海外市場之間的貿易關系。

1871/2 在Bremen和漢堡建立了第一批分行,隨後在Frankfurt am Main,慕尼黑,萊比錫和德累斯頓也建立了更多的分行。

1873 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個歐洲外國分行。

1876 柏林人民銀行協會和德意志聯合銀行收購;通過對其他的地方公共機構的收購,銀行擴展了它在德國的職業領域,這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年代。

1929 德意志銀行和Disconto-Gesellschaft合並,那時的合並是德國銀行史上最大一次合並。

1938 隨著德意志銀行的衰敗,在國民社會運動下的Aryanisations達到了他們的頂峰。

1945 柏林總行和在蘇聯統治區域內的分行都關閉了。德意志銀行是按照漢堡的管理模式來經營管理的。在西方的統治區域內,德意志銀行被分裂成若干獨立的銀行。

1957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同盟國首次分為10個機構而後又分為3個機構的銀行協會終止了。三個繼承銀行的重新合並形成了德意志農業銀行,它是與在Frankfurt am Main注冊的營業處聯合的股份制企業。

1959 隨著一些小規模的私人貸款的引入,德意志銀行開始了零售業務。

1970 為處在盧森堡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的今天的德意志銀行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10年,銀行推動了國際化的業務;在莫斯科,倫敦,東京,巴黎和紐約這些新地點的營業處開張。

1986 首次在另一個歐洲國家獲得了一個相當大的分支網路。

1989 隨著這一步,德意志銀行加強了它的國際抵押/證券業務,同時也擴張了它在重要的倫敦資本市場的席位。

1990 隨著Deutsche Bank-Kreditbank AG的建立德意志銀行開始了在新的聯邦州的業務。

1999 德意志銀行在西班牙和義大利成為最大的外國銀行。

2001 德意志銀行股票首次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

想要進一步了解德意志銀行,請登錄www.db.com

匯豐控股(英)

欲進一步了解匯豐控股(英),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hsbc.com

農業信貸銀行(法)

農業信貸銀行(法)法國資本實力最雄厚的一家合作銀行。它於1894年8月成立,總行設在巴黎。一級資本為156.06億美元,在本國銀行排名列居首位。2003年3月收購里昂信貸銀行案獲批。

欲進一步了解農業信貸銀行(法),請登錄該行網站www.paris.credit-agricole.fr

三菱東京集團(日)

三菱東京集團2001年4月2日成立,是東京三菱銀行、The Mitsubishi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MTB)及其下屬機構的控股公司。

欲進一步了解三菱東京集團,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btm.co.jp

UFJ控股(曰)

UFJ控股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和東洋信託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UFJ控股,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ufjbank.co.jp

蘇格蘭皇家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1727年在愛丁堡成立,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2000年接管 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現成為歐洲第二大銀行。

欲進一步了解蘇格蘭皇家銀行,請登錄該行網站www.royalbankscot.co.uk

BNP巴黎巴(法)

BNP巴黎巴法國巴黎國民銀行與Paribas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BNP巴黎巴,請登錄該行網站www.bnpparibas.com

美國運通公司

美國運通公司創建於1850年,現已成為多元化的全球旅遊、財務及網路服務公司,提供簽帳卡及信用卡、旅行支票、旅遊、財務策劃、投資產品、保險及國際銀行服務等。

美國運通公司總部設於紐約市。

主要通過其三大分支機構營運:美國運通旅遊有關服務,美國運通財務顧問及美國運通銀行。

美國運通旅遊有關服務(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是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在全球設有1,700多個旅遊辦事處。美國運通旅遊有關服務向個人客戶提供簽帳卡,信用卡以及旅行支票,同時也向公司客戶提供公司卡和開銷管理工具,幫助這些公司在管理公幹旅行、酬酢以及采購方面的開支,公司同時還向世界各地的個人和公司提供旅遊及相關咨詢服務。

美國運通財務顧問(American Express Financial Advisors),以財務計劃和咨詢為業務核心,與零售客戶建立緊密的關系和長期財務戰略。為了滿足其零售客戶的需求,美國運通財務顧問亦同時開發和提供財務產品和服務,包括保險、養老金和多種投資產品。

美國運通銀行(American Express Bank),在以美國為基地的銀行中,美國運通銀行擁有其中一個最大的國際分支機構網路,通過40個國家的77家辦事處,提供私人銀行服務、個人理財服務、同業銀行以及外匯交易。

欲進一步了解美國運通公司,請登錄該公司網站www24.americanexpress.com

住友三井銀行(日)

住友三井銀行2001年3月31日本住友銀行與三井集團旗下的櫻花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住友三井銀行,請登錄該行網站www.smbc.co.jp

JP摩根大通(美)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J.P.摩根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Pierpont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牞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牞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5牞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9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8500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優秀、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在執行香港復雜上市發行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成功發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額為43億美元的交易中作用舉足輕重,接獲機構需求量為承銷團之首,占機構投資者訂單總量的32%,零售訂單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開始在中國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過許多國企發行項目,包括多起H股重組上市項目:華能國際電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內蒙古伊泰煤礦等,以及N股:華能國際電力。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國財政部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發行中擔任聯席牽頭行及薄記行。此前,還為財政部1億美元世紀債券和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擔任過主承銷。摩根大通於2000年為華能國際收購山東華能擔任財務顧問。

2004年6月14日,美聯儲發表聲明,批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第一銀行的兼並方案。合並後的新摩根大通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美元,一舉超過美洲銀行,與1.19萬億美元資產的第一大銀行花旗僅一步之遙,而且業務也將從紐約擴展到整個中西部,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第二家真正跨地區的銀行。

欲進一步了解JP摩根大通(美),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jpmorgan.com

瑞穗集團(日)

瑞穗集團(日)由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瑞穗集團(日),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mizuhocbk.co.jp

美洲銀行

美洲銀行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的一家單一銀行持股公司。全稱是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其前身是1904年由義大利移民創立的義大利銀行。創建於1968年10月7日,總部設在舊金山。1969年4月1日,美洲銀行成為該公司的附屬機構,全部股權為該公司所控制

欲進一步了解美洲銀行,請登錄該行網站www.bankofamerica.com

『捌』 北京市有的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名錄以及北京市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北京市(含郊縣)有的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一級:
華北豹(很早以前有記載,現在已多年未見)、糜鹿、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褐馬雞、大鴇;
二級:
豺、水獺、角

『玖』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召開給你怎樣的啟示

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圓滿閉幕。上海世博會所留下的豐富的精神遺產,不會被時間沖刷而去,而將像孩子一樣茁壯成長,啟示人們去贏得未來。

啟示

以人為本,是最大的「成功學」

184天,中國感動世界。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次驗證,這也通過「以人為本」的辦博理念走向和諧的生動實踐——世博工作人員、中外參展方、志願者、遊客,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像一個「人」字,共同支撐,鑄就豐碑。

無數人對世博會依依不捨。和諧互動、換位思考、彼此尊重的人際關系,帶來心靈的長久感動。

當前,全球有50%以上的人類已經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和工業化在帶給人類豐富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莎士比亞說過:「城市即人。」破解「城市病」,關鍵還是在人。

啟示

創新,決定核心競爭力

上海世博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進步,也讓中國看到了與世界的差距。

「當我們看到英國館『會發光的盒子』、日本館『會呼吸的房子』、瑞士館『會溶解的外牆』,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世博會上中國館的鎮館之寶,不能總是停留在銅車馬、《清明上河圖》等老祖宗創造的國寶上。」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執行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如是說。

上海世博會上,除了西方發達國家充分展示先進的科技創新成果外,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有精彩亮相,例如伊朗館,也展示了先進的飛機製造、精密儀器與石油勘探技術,讓人刮目相看。對一個國家而言,是否擁有包括科技創新在內的創新,決定了其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啟示

開放、合作,勢不可當

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上海世博會,創造了世博會的歷史,也創造了互聯網時代的奇跡——這是中國的魅力,也是「開放、合作」的魅力。冰島駐華大使居納尓·貢納松的一句話非常經典。當大家問他,在國際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的冰島為何還要來上海,這位大使斬釘截鐵地說:「因為全世界都會來這里!」

世博會,並沒有過時。不僅僅是中國,前來參展的世界各國,無論大小貧富,都表達出渴望在國際的背景下合作發展的意願。

上海世博會上,不少國家表達了申博的意願,其中包括一些近年來徘徊在世博大門外的國家。難怪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如此自豪:「感謝中國與上海再次提醒了: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仍然需要世博會!」

啟示

綜合國力的博弈

在上海世博會上,德國館是最熱門的場館之一,其魅力來自「綜合」二字:既有激情四射的「動力之源」,又有聞名遐邇的「德國製造」、娓娓動聽的「格林童話」,還有深刻反思歷史的「絆腳石」。德國館猶如其厚重外形,平靜中蘊含無窮力量。

事實上,在上海世博會上,展示綜合國力而不是單方面成就,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展館的普遍選擇。這無疑驗證——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博弈,對一個國家在未來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著關鍵性作用。

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在廣袤的中國版圖上,猶如滄海一粟。但是,這是一顆智慧的種子,將為處於歷史新起點的中國,給13億中國人,提供彌足珍貴的「頭腦風暴」與關乎未來發展的啟示。

閱讀全文

與東洋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的未來走勢 瀏覽:616
cpa融資租賃 瀏覽:744
深股通流入資金周排名 瀏覽:759
通達信普及版帶交易嗎 瀏覽:911
至尊外匯 瀏覽:123
2019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 瀏覽:683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