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母公司和合并表报里面的长期股权投资怎么区分
目前准则规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施加控制的,即对子公司投资,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② 母公司报表有长期股权投资,但合并报表中没有长期股权投资,在分析合并报表时还需要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吗
根据来题主描述,母公司报表有长期股权自投资,但与子公司合并后,与子公司的实收资本(股本)相互抵消,合并报表就不显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了,此做法是正确的。
在分析合并报表时,既然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为0,也就无须再分析了。
供参考。
③ 母公司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去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等于什么是否为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部分
合并报表中 这样就做个合并相反分录冲子公司之前购买的长期股权投资。
④ 合并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小于母公司报表里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抄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会随被投资单位的损益调整,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列报。如果其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比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金额低说明被投资单位发生了亏损,母公司应承担一部分。(母公司在个别报表是采用成本法后续计量的,因为是属于控制的情况下)
⑤ 母子公司合并报表以后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还算在合并报表的股权投资里吗
不算了,这个要做抵消分录,借方是具体的资产或负债,贷方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这个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合并报表那一张有讲过。
⑥ 母公司对其全资子公司的下级公司进行投资,怎么做合并报表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处理
合并报表准则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所以要调整到权益法要求的结果需作三项调整处理:(1)调整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调整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3)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作调整分录(1)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根本区别: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或亏损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且母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因此需作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同前)”。
作调整分录(2)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下对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当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的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要将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处理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的结果,就必须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并同时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需作调整分录: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作调整分录(3)的原因也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上的不同:在子公司发生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的数额。因此必须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以达到权益法的要求。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应重新编制调整分录,并把“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通过“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加以反映。可将上述三个调整分录合并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每个会计期间都应按以上思路编制调整分录,将当期及以前各期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以及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按权益法要求进行调整。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前已按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调整,以下分析时应按权益法思路处理。首先将母子公司平时各自的会计处理列示如下:
(1)母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初始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当子公司实现盈利时(子公司发生亏损时母公司应作相反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A)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2)子公司相应的处理:
接受母公司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利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将增加,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分配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B)
借:银行存款等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将分录(A)与分录(B)作比较可知:从企业集团角度看,银行存款一增一减,其总额并未增加;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属于内部债权债务,应相互抵销,如果股利已经支付则不需要再作抵销处理;除以上已抵销项目外,需要进一步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销,以及将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相抵销。在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数额应当全额抵销;若两者不相等,其差额应计入“商誉”项目;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份额的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二)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的抵销内部投资收益指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收益,在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本期净利润等于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且该投资收益已计入母公司的净利润,相当于同一利润被两次确认,因此必须对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予以抵销。在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净利润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不等,其差额作为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作为以前会计期间净利润的一部分同样也已经包含在母公司以前年度投资收益中,从而包括在母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和本期净利润之和形成子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是利润分配的来源,子公司本期对利润的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等,而期末未分配利润则是利润分配的结果。因此本期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之和,正好与本期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相抵销。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内部交易的结果已经被抵销,因此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也应当被抵销。母公司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因此相应的抵销处理应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而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
根据以上阐述不难得出结论:要正确理解抵销分录的编制,就必须搞清楚内部交易发生时交易双方各自的会计处理及该处理结果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即在正式编制抵销分录之前,最好先将集团内部业务的经济后果(即内部业务所引起的各会计科目或账户的变化)详细列示,然后总结出内部业务的最终结果,按此结果作相反分录,将内部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事项的变化冲抵回来即可。
⑦ 在财务报告中如何报告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以及在表外如何披露该项目。
在财务报告中如何报告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以及在表外如何披露该项目:
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变动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基本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并进行适当调整:
1)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收益。
2)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在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
金融资产+负债(有公司可转债)+投资性房地产---延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延伸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或有事项+租赁(融资租赁)+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用法)
借款费用+外币业务
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
负债(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财务会计报告单独一章,BS,IS,CF
每股收益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虽然《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并没有将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下不赘述)纳入合并范围,但是本质上,通过权益法核算后,联营企业净资产和净利润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份额已经通过计入投资企业会计报表的形式计入了投资企业所属集团的合并报表,这种“计入”与子公司并入合并报表不同,区别在于,后者是通过资产、负债的方式加入合并报表,而前者是以净资产和净利润的方式“潜入”合并报表。既然如此,那么联营企业之间交易产生的“内部未实现损益”理所当然也应该抵销,否则就会虚增资产或利润,并且抵销的原理跟母子公司抵销的原理基本一致,但是有两点不一样:首先,不管持股比例是多少,子公司是全额进入合并报表的,而联营企业只是部分进入合并报表,因此需要视情况乘以持股比例;其次,由于子公司是以资产、负债的形式进入合并报表的,抵销时应将母公司的报表项目和子公司的报表项目抵销,而联营企业报表项目并未进入合并报表,因此,“抵销”的时候不能“抵销”联营企业报表项目,只能抵销其对投资方的影响,因此,这就不能称之为“抵销”,只能是“调整”。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很快能理解顺流、逆流交易下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这两个调整分录。下面举例说明:
顺流交易下的调整:假设A公司拥有一个联营企业B公司(持股比例为30%)和一个子公司C公司。A公司将100万元的存货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期末B公司未将该存货对外出售。A公司出售给B公司存货这一事项产生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在A公司个别报表上体现为收入120万元和成本100万元的差额,在B公司报表上体现为存货,根据上述分析,该项存货形式是不直接进入合并报表的,无法像母子公司那样抵销,因此只能调整该交易对A公司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就是A公司确认的成本、收入和A公司在按照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时少确认的投资收益6万元(20×30%)。因此调整分录就应该按照持股比例调整收入、成本和投资收益。
逆流交易下的调整:假设A公司拥有一个联营企业B公司(持股比例为30%)和一个子公司C公司。B公司将100万元的存货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A公司,期末A公司未将该存货对外出售。B公司出售给A公司存货这一事项产生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在B公司个别报表上体现为净利润20万元并通过权益法核算进入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同时在A公司报表上直接体现为存货,根据上述分析,该项存货已经随A公司报表进入了合并报表,其携带的内部未实现损益6(20×30%)万元可以“抵销”,即“调整”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6万元。
上述阐述说明了逆流交易调整存货、顺流交易调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问题,但是似乎没有说明调整分录中,为什么逆流的对方科目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顺流的对方科目是投资收益的问题,我们来看下面的解释:
本次增加权益法下顺流逆流交易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状况,那么说明,调整之后是否就真实反映了企业的情况呢?如顺流的情况,A将100的商品以120的价格销售给B(持股比例为30%),B的净利润(假设为1000)中并没有反映这部分未实现的内部损益,所以A集团报表上反映的投资收益应该是(B的全部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大家可以看看,将A的分录和调整分录合起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20)×30%
营业收入 120×30%
贷:投资收益 1000×30%
营业成本 100×30%
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投资收益恰好就是(B的全部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验证成功。逆流的情况下也可以验证。
还有一种思路,把B公司看成两个公司B1、B2,其中B1占30%,B2占70%。顺流的情况下A相当于按照36的价格销售了成本为30的存货给B1,而将成本为70的存货以84的价格销售给了B2,那么A和B1的交易应该完全抵销,所以A对B1销售实现的收入和成本应该抵销;而A销售给B2的交易相当于对外销售,那么,顺流逆流交易的处理也就容易理解了。
⑧ 我想问一下,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数之间的差额很大,是什么原因
母公司个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按成本法核算,在合并报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调整为权益,所以差额会很大。
⑨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股权投资有什么不同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长投包括对子公司投资,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而合并报表中的长投只包括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因为子公司的投资在编合并报表时已经抵销掉了。
⑩ 母公司和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
个人了解是,母公司在消除内部交易及交易时公允价于账面差额调整等其他因素后报表数相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