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有什么区别
产业投资:
一,看好产业发展潜力,投资只在产业内进行,产业外机会不涉及。
二,
1,投资可能是把一个企业从小培育到大,成为龙头企业;
2,可能是投资一系列产业链上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掌控产业发展;
3,用于产业整合,收购兼并,为某家核心企业进行配套扶持,帮助其形成生态圈,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产业链上各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试图稳定产业竞争格局时,具体可参照网络、腾讯、阿里三家的竞争。
股权投资:
一,既可以单纯出于财务收益的目的进行投资,也可以作为战略投资。
二,既可以投资早期,例如天使基金、孵化器;又可以投资中期,例如加速器;还可以投资成熟期,例如pre-ipo投资。
财务收益为目的的投资一般致力于实现所投企业的ipo,赚的是快钱,是把别人快喂大的猪买来、或者买一部分,然后通过各种包装卖出去,实现低买高卖。
加速器和孵化器这种早中期投资当然肯定也是以财务收益为目的,但周期一般很长,需要先去选择优良的猪仔然后养大再卖;另外早期中期的股权投资有可能是出于战略的考虑,补充核心产业的产业链,形成生态圈,增强竞争力。
个人认为这二者都有投机或者都有干实事的成分存在,产业投资也可以投机的只做单个产业的股权投资,股权投资也不完全是投机,例如出于战略考虑的股权投资就是干实事。
㈡ 私募股权投资业的产业链包括哪些机构
私募股权投资复业的产业链包括:需要制资金的企业、私募融资顾问、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募集顾问和出资者(机构投资者)等这五个环节和市场参与者。
首先是需要资金的企业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私募融资顾问;核心环节是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服务的基金募集顾问和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基金顾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出资者——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企业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这两个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市场参与者已经有一定规模,但融资顾问、基金募集顾问、出资者(机构投资者)这三个方面的市场参与者还不成系统。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并咨询歌斐资产。
㈢ 企业贸易中的6+1产业链具体是指哪些~
具体指:
“6+1”产业链,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
“6+1”产业链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6”指的是: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第三仓储运输,第四订单处理,第五批发经营,第六零售;“1”指的是:产品制造。
从2006年开始至今,郎咸平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就是著名的“6+1”理论,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的理由是当今是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这个理论开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视,并得到一些企业的实践。
推动企业大转型解决通胀
对于大家关注的通货膨胀现象,郎咸平认为这不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而在于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现象,即同时存在过热部门和过冷部门。“哪些部门过热?与投资建设有关的领域是过热部门,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行业,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这些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而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则是过冷部门。”郎咸平说,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资金产生一种逆流转现象——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的部门,所以,过热部门越来越热,所有和过热部门有关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政府对过热和过冷部门的宏观调控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首先对过热的部门要采取行政手法压抑他们的过热行为,对过冷部门不仅不应该打压,反而应该通过政府的力量协助民营制造业走向比较好的明天,要扶持要鼓励。过冷企业这么多部门,不是简单的融资可以帮助他们,不是简单的优惠政策能够帮助他们,而是推动我国企业大转型。怎么转呢?那就是从“1”进到“6”。
㈣ 什么是证券行业产业链
包括证券的发行、承销、交易、咨询等于证券相关的行业
㈤ 源坤控股集团通过投资产业链上游的关键资源环节,都构建了哪些产业链
是这样的,不过建议楼主去网上搜索它的新闻,里面有介绍的。
㈥ 产业链形成的四大模式有什么概念简介
产业链形成的四大模式:
产业链在四维对接和四维调控之下.在现实中形成了一些具体模式。划分模式的标准是看产业链中主要节点之间的主要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之间有三种主要关系及其契约形式。即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产权关联式关系(体现为企业通过收购、并购、持股、控股、参股等形式对其他企业进行控制)、准市场式关系(亦即企业间通过“关系型契约”所建立的较稳固的关系)。相应的“契约形式”有:“市场交易式”契约——纯粹的“商品买卖合同”、“产权契约”——企业持股或控股数量与质量的制度安排、“关系型契约”——既非产权又非完全商品交易的契约关系。按照上述关系和契约形式,可以把产业链的形成模式分为市场交易式(市场交易关系、市场交易式契约)、纵向一体化式(产权关联、产权契约)、准市场式(准市场关系、关系型契约)和混合式产业链四种。
市场交易式产业链指产业链中的企业之间是完全的市场交易关系。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平等。靠供需链而组成一个有机的链条。它的优点在于:整个产业链中不存在垄断利润的节点,企业生产不会受制于某些厂商。缺点在于:产业链中的商品迂回程度较低,供需链中的技术链较短。此外,过于“独立”式的生产不利于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不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整体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由于除了自己生产以外的产品都来源于外购,产品生产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
纵向一体化式产业链指核心企业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纵向一体化扩张而形成的产业链。
产业链中的企业同属于一个企业集团或总公司,有着产权的关系纽带。总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控股或自建等方式对其他企业保持着强有力的控制.靠企业间的产权纽带形成一个产业链。它是一种在产业链内部进行“自给自足”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行业调控维来看,纵向一体化式产业链由于将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集团内部生产。用集团内部的计划代替市场交易,从而使生产更加稳定;但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难度加大.不利于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高。这种模式往往和产业特性有关。一般来说,钢铁、石油、煤炭、汽车等进入壁垒高、容易产生垄断的产业往往形成一体化式产业链。
准市场式产业链指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通过虚拟、OEM、ODM、特许经营连锁、外包、战略联盟、租赁等既非市场交易又非产权控制的形式.以及处在自己上游或下游的企业形成的一种既非完全市场交易又非企业集团内部关系的产业链。这种模式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当企业和供方或买方建立起一个较稳固的市场交易关系。形成“关系型契约”时,企业链实质上也就变为“准市场式”。这种模式往往存在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非常高的情况之下。由于“关系型契约”不像产权纽带一样稳固.对核心企业控制链条的能力要求很高。从技术链和企业链进行对接的情况来看.它是在技术链很成熟情况下的企业链对接方式。从需求链的对接来看,准市场式产业链由于生产的灵活性,最能适应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从行业调控维来看。为了加强企业间的关联。除了建立“关系型契约”之外,还要建立“关系专用性投资”。由于准市场式产业链的本质不是控制企业而是选择产业链节点上的企业,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了解的要求远大予对控制企业的要求.因此,核心企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来不断掌握其他企业的变化情况。从适用范围来看。往往是在信息技术运用较发达、技术成熟度高、技术关联性强的产业中容易产生准市场式产业链。
混合式产业链是指含有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式、准市场式这三种产业链模式中的二种或三种的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现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在同一条产业链中的某一部分是一种产业链模式,而另外一部分又是另外一种产业链模式。在产业链的部分环节还是具有所属产业链模式的特点。如在某一个产业链的部分是“纵向一体式产业链”。那么。这部分产业链就具有纵向一体式产业链的特点。从技术链和企业链进行对接的情况来看。它是技术链比较成熟情况下的企业链对接方式。从需求链的对接来看,混合式产业链由于生产的灵活性。能适应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从价值链的对接来看,混合式产业链能够较好地实现产业价值。从行业调控维来肴。由于混合式产业链的复杂性,行业调控也具有复杂性。从适用范围来看,混合式产业链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
㈦ 产业链一体化什么意思
产业链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从产业的源头开始做起,有很多好处;
有利于提高回经营效率,实现答规模经济,提升控制力或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
生产或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实现一体化,按物质流动的方向又可以划分为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对分销商的所有权或控制力的战略。推动前向一体化战略的有效形式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
但也是存在缺点的;
脱离行业困难、管理复杂、可能产生能力不平衡,不利于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
不熟悉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风险;
5555.gg一般涉及的投资数额较大且资产专用性较强,加大了企业在该产业的退出成本。企业所选择得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呈现。
㈧ 请问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分别指什么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版往往掌握着权某种资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因此许多投资者都偏爱上游行业的股票。
下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煤炭的下游行业是发电业。
(8)投资的产业链扩展阅读:
产业关系
与下游产业关系
在大行业类别里面,上游企业是相对下游企业而言的,指处于行业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的企业和厂家,这些厂家主要生产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的厂商。下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
可以说,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业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下游企业生产制品投入市场,上游企业的材料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各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都应该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发展。
㈨ 什么叫产业链形势的投资方式
生产型抄企业(如制造业)袭,其经营总要经历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些从事原材料生产、产品生产、销售产品的公司,共同构成了一条产业链。
假设一个公司本来是负责产品生产的,现在开始投资于原材料的生产,就叫做沿着产业链投资,还可以成为生产的内部化。举个例子,一个原本负责组装汽车的公司,现在开始生产汽车轮胎。
㈩ 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区别
一、概念角度不同
1、产业链
是从经济或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讲的一个概念。产业链本质上描述的是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社会分工不同)的企业群落,是个较为宏观的概念。
2、生态链
是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来讲的一个概念。狭义的生态链可以理解为产业链,广义的生态链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而企业生态链就是企业在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的生存发展状态。
二、对应企业链条侧重点不同
1、产业链
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生态链
企业生态链侧重强调的是良性循环,可以让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比如就信息通信业而言,和谐生态链应指遵循开放、有序、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信息社会及数字世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各个成员共存共荣,最终实现整个链条及系统的和谐发展。
(10)投资的产业链扩展阅读:
产业链的分布特点
1、完整性
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其构成单元是若干具有相关关系的经济活动集合,即产业环或者具体的产业部门;而产业环(产业部门)又是若干从事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
2、层次性
产业链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
3、指向性
优区位指向引导产业环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经济区位,表现为产业环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