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两万亿,将如何翻身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21,000元,怎么翻身的问题,这个其实不要想那么多房地产企业有几个不负债的呢,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负债率都是最高的,所谓的资不抵债就会破产,说的是那些资产不能够彻底抵消那些债务,并且那些债务还向他要求清偿的情况下。
一个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它本身一定是有负债的,而且负债很高,但是你别看它负债这么高,它不会轻易破产,因为这样一个房地产行业它关乎到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说银行那些账会不会彻底烂掉,比如他下属那么多的管理人员,是不是会有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工资,比如最下面的那些干工程的人员,他们能不能拿到应用的工资,这些还是最基本的,比如涉及到税收涉及到基本的民生工程等等,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立体,不是想破产就能破产的。
② 两亿万多,还是二万亿多
两亿万和二万亿一样多。
一亿写作10^8
一万写作10^4
两亿万=2*10^8*10^4=2*10^12
二万亿回=2*10^4*10^8=2*10^12
所以两亿万和二答万亿一样多。
(2)2019投资两万亿扩展阅读: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例如:9063200读作九百零六万三千二百,万、千百就是计数单位。
乘法的运算法则
1.整数
(1)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2)用第二个因数那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
(3)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小数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分数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有整数的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3)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③ 前8个月我国完成交通投资两万亿元,目前成效有哪些
我们国家前8个月我国完成交通投资两万亿元,目前取得了哪些不错的成效?
对于国家的基建,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是一件好事,当然,也有网友质疑,这样的基建是不是经过有效的程序,要是没有的话,这样的基建是不是违章建筑,要是的话,那就是一个政绩工程了,而不是一个造福于民的工程了,那就失去了基建的意义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与交通密不可分,都希望在出行的时候能够顺利。大家觉得呢?
④ 国家拿出两万亿人民币让怎么用
国家拿出20000亿人民币,主要是在改善民生,可一些困难的微小企业
⑤ 我国网络基础建设设施投资有望突破两万亿吗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网络强国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回,未来相应的网络基答础设施建设将会不断完善。
按照上述投资规模估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网络建设投资规模将在1万7500亿元左右;考虑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刚刚起步,5G和IPv6网络尚未部署,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相关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将会呈现更为迅速的增长,这有可能使“十三五”期间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突破两万亿元大关。来源:央广
⑥ 两万亿养命钱面临贬值风险 我们靠什么养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五个险种社保基金规模发展惊人。2001年累计结余为1639亿元,但到2009年底就近2万亿元(1.96万亿元),9年间增加了12倍,2002-2009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1%(养老保险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含企业年金基金;城镇职工养老和职工医疗制度中含统筹和个人账户部分)。
社保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社保基金实力极大增强,彻底改变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忧的是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没有跑赢2.2%的CPI(2000-2008年),处于贬值状态,且规模越大,贬值风险越大。目前社保五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不到2%的名义收益率既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国债投资的收益率,也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市场化的投资收益率,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之前公布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9.8%,企业年金2006-2009年平均收益率为10.5%。如果取上述二者中位数10%为基准收益率,剔除基本社保五险基金2%的名义收益率之后,1997年以来五险基金的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以上,相当于抵消了同期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所有补贴!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历史,但如果社保五险基金投资体制依然如故,在其他参数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仅养老保险滚存余额就超过10万亿,届时收益率损失将达几万亿。
制度因素导致收益率低
如此低的投资收益率显然非制度设计者的初衷,而是社保制度缺陷约束下的被动结果。
目前五险基金投资管理层次绝大部分以县市级为主,真正实现大收大支的省级统筹的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四、五个省份,2万亿社保五险基金分布在2000多个县市级统筹单位,且不同险种基金的管理核算是独立的,每个统筹单位有3-5个基金行政管理机构(包括新农保基金)。这样,社保基金在全国事实上就被分割成上万个独立管理的基本单位,一片散沙,呈现出严重“碎片化”状态,只能通过财政专户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方式将其死死管住;在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士的情况下,如此“碎片化”的属地化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不可能具备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基本条件。否则,一旦盲目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十几年来存银行和买国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即使收益率如此低下,这也是基层各级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因为这个投资体制缺乏完整的配套设计和细节规定,在决策层面长期放任,在基层操作层面处于各显其能的“放羊”状态,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基层政府为尽量获取较高收益率,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为银行协议存款而到处奔走,在国债难求的背景下四处拜佛,甚至公事私办。
三步走启动投资体制改革
考虑到基金贬值的紧迫性,笔者建议,先易后难,分三步走,迅速启动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程序。
第一步为临时阶段。建议在1-2年内为满足社保基金保值的需要,对2万亿基金全额发行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彻底解决地方社保基金购买渠道问题,赢得时间,将社保基金的利息损失降到最小。鉴于通胀预期大约为4%,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利率可暂定为4%-5%左右。在临时阶段,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既可提高社保基金收益率,免除负利率之害,还可为中央政府实行经济刺激计划进行融资。中央财政支出的利息成本相当于目前每年对基本养老制度一千多亿的转移支付的置换或抵消(2009年转移支付1600亿元),此举并没有为中央财政带来额外成本,也不会影响中央对西部地区当期收不抵支缺口的转移支付,反而还起到了为其融资的效果,更不会影响地方政府对社保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因为在临时阶段可发行短期国债,且社保基金主要集中沉淀在沿海一带发达省份。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紧急措施,作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每年的增量部分应通过财政专户照单全收,除预留相当于几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取消银行商业存款,以保证较高利息收入和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
第二步为过渡阶段。我们应抓紧利用这1-2年的临时阶段,彻底梳理社保基金的管理体制,对五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分门别类予以改革,实现社保基金投资体制的市场化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收益率。
设立过渡期的目的是在社保制度深化改革之前,先采取一个变通办法,先把多元化投资做起来。具体思路是:组建一个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对地方统筹单位公开承诺支付高于上述临时阶段国债利率的更高利率,“吸纳”各地社会基金对其实行一揽子投资。这样一个带有储蓄性质的投资体制,虽然没有改变制度核算的统筹层次,但由于通过精算中性的方式将各地碎片化资金集中起来,2000多个统筹单位和上万只基金单位便可跨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障碍,不仅可克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而且较高的利率还对地方政府起到了激励作用,避免保险制度的逆向选择,进而整合成一个资产池,为实行中央政府统一投资体制创造条件。
在过渡期内,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作为一个投资管理单位,负责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组合,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资产配置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根据各地实际需要统一“购买”由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定向社保债券;二是权益类产品投资可采取竞标方式实施外包;三是与中央政府协商,对相关垄断性、资源性、基础性产业或失业划出一些“社保投资特区”,社保基金享有优先投资权。过渡阶段中实施多元化的统一投资体制对社保基金而言不分险种,不分层次,其特点是使社保五险基金在整体上提高了利率水平,使之更加接近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在过渡阶段,对账户基金(试点省份已经做实的1500多亿)投资体制的改革有两个思路:一是暂时不要分离出来,与统筹基金混起来统一上解给中央政府实行一揽子投资;一是将之独立出来,专门为其建立一个投资机构,甚至走向海外,实行比统筹基金投资策略更为灵活的投资,扩大权益类资产持有比重,将之塑造成一个主权养老基金。但后者在短期内需要解决一些制度障碍。其中,最为迫切的是要尽快在各省自行建立投资体系与中央建立统一投资体制之间进行抉择。
第三步为深化改革阶段。例如从2013年开始,将社保制度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到案头。笔者之所以重提深化改革,是因为在账户基金投资体制改革中遇到两个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天量“空账”与巨量资产并存的悖论,且二者平行增长,与日俱增。众所周知,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属于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应该做实。但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已到1.25万亿,另一方面空账已超过1.3万亿,相同规模的养老资产沉淀却不能用来做实大致相同规模的空账:万亿资产在贬值,万亿空账却无钱去做实。如果制度不改革,即使再过10年,这个令人尴尬的窘境将依然存在:一方面空账已扩大到几万亿而无法做实,另一方面资产积累将超过10万亿正在贬值。人们不禁要问,资产在倍增却不能保值;而空账是空账,他们也在翻番,他们仅在咫尺,却不能用左手的资产去做实右手的空账,这个制度怎么了?
第二个困境是做实账户与统筹缺口之间的悖论。统账结合走到了头,存在着设计不科学与不合理的许多制度隐患。既然这个养老制度在实质上正在改弦更张,那么在表面上就没有必要“硬撑”下去,而应对这个制度进行全面反省。否则,制度结构没理顺,社保基金将难以建立起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而只能长期处于临时或过渡阶段,不利于增值保值,不利于国民福祉。
两个制度困境非常典型地说明,中国的社保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予以彻底解决。否则,投资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的。
⑦ GDP竟然可以超过两万亿,这是我国的哪个“黑马”城市
这个城市就是陕西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西安的常住人口高达1000万,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GDP大约超过了两万亿。
⑧ 关于4万亿投资计划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重大举措,力挽狂澜,力主救市,力保国家民族利益,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其中,救市是最耀眼,也是最能让百姓直观的。因为“救”,能让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了未来。所以这个“救”的字眼特别好,特别亲切,也是中国人最喜爱的。
然而,“救”中有玄机,如何“救”?“救”哪一块,却是大有讲究的。
那么这次国务院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资金,是救什么的呢。
根据08年11月11日《国际金融公报》的报道
“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经初步估算,到2010年底将需要约4万亿元的投资。在这其中,铁路投资将会占据一半的份额,……最新批复的两万亿元投资资金,将主要分3部分使用,一部分用于高铁建设,一部分用于城际铁路,一部分用于铁路干线的完善。”
又见2008/11/10/10:59 中国路面机械网
“11月5日晚,铁道部一位官员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新建铁路项目审批速度的明显加快,‘有8900公里的铁路等着我们建设。’”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这位官员所言的8900公里铁路,实际上是23条新建铁路线路,……
此前,国务院批复了铁路建设“十一五”规划,在这份规划当中,铁道部提出了建设四横四纵的铁路运输路网主干的计划,随后,国务院又批复了实现这一路网的总体投资规模,大致在2万亿元人民币上下。
可以清楚地知道,国务院的这四万亿救市资金中,其中有两万亿是用来投资高铁的。
这实际上是将两年前投资上万亿元的5457公里高铁规划,扩展到目前的8900公里高铁,其投资也扩充到近2万亿元,尽管2万亿铁路投资中还有一小部分是非高铁投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高铁总长度增加了近63%,而投资却增加了近一倍。平均每公里高铁投资由1.8亿元增加到2亿元以上。
此前两年,关于高铁超大规模巨额投资就曾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主要原因是铁道部扼杀了我国自主研发且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华之星等八种高速列车机车,为之后的大量进口日本等国的高速列车和高铁技术提前扫清道路。其实,我中华之星最高时速超过320公里/小时,并早已成功地完成了50万公里的试运行。因此,我国的机车技术和规模化之路是完全可实施的。
006年1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曾刊登记者李富永关于大规模高铁建设的文章“根据已有案例,在大约10000亿元的总投资中,中国的基础工程和外国的技术设备所占的订单价值,大致各有一半份额。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至少可以获得约5000亿元;……虽然外方垄断了技术,但中方企业也能从老虎嘴里抢回一点零头……只是中方只能干粗活,外国厂商则以技术赚钱。”
如此严重地依赖昂贵的外国技术,规模空前地建造“远远超过法国、日本和德国现有高速铁路规模”的5457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其所产生的巨大经济风险和国家安全利益的风险曾引起当时广泛的舆论质疑。
而现在近三年过去了,在高铁投资建设风险及国家安全利益危险仍未解决、每公里造价又大幅上涨、从而使投资风险更大、高铁长度又在未经必要试点的情况下盲目扩大63%,投资总额扩大近一倍,如此双重巨大经济风险叠加的超大规模投资项目,又不经充分论证试验和人大讨论审批把关,以此无与伦比的巨大投资风险究竟又能带来什么利益呢?
A:大家知道,长距离的高速铁路系统竞争不过航空,高速列车再快也快不过飞机,但所需要的投资却大大超过航空。而短距离的高速铁路因发挥不了列车的速度优势而投资却太大,又竞争不过高速公路和还可再提速的现有铁路系统。
因此,美、日、法、德等许多发达国家都不搞高速铁路运营系统,是因为他们明知若想靠高速铁路的日常运营来实现真正的赢利,其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的高铁系统主要是靠对外输出,卖他们的高铁系统技术来收回投资。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只要关注一下目前我国尚在运营的“动车组”也就一目了然了。
B:高铁只适用于200—400公里距离客运,在此距离内它比飞机和高速公路确实要快,但其几倍于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客运的票价,仅节省0.5—1小时旅行时间是否具有竞争力?有些人或许会说,现在人们的收入已经很高,不在乎这两钱儿。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毕竟坐火车还是普通百姓的选择,而不是贵族的消费和享受,所以目前在我国,其国情就已经决定了高铁只能是奢侈品,而远非是必须解决的瓶颈。
为发展国产技术搞一点高铁试验是可以的,但目前绝对不宜大面积推广。尤其是在技术上严重依赖外国,对我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风险巨大、弊多利少、而对外国却有巨大利益而毫无风险的情况下,更不应该搞如此超大规模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益的投资。
C:如果还是严重地依赖外国技术,仍如两年前中国企业只获得略多于一半的订单金额,“中方只能干粗活,外国厂商则以技术赚钱”的话。则有近1万亿元投资形成财富外流,剩下一万亿也将是难以盈利的无效低能投资。
D:更为严重的是,铁路及其车辆制造产业事关国家重大安全利益。核心技术由外国人掌握存在重大隐患,这是常识。当国外敌对势力需要时,就完全可以使我国高速列车、机车和铁路网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只要了解一下俄罗斯国内的铁路窄轨也就豁然明白了。
E:按照平均理论值计算,平原地区修建铁路的成本为400万元/公里上下。而高铁的每公里造价则要高达2亿多元!这比普通铁路要整整高出50倍。相比之下,如果用建造一公里高铁的2亿多元资金,来建比高铁长50倍的普通铁路,那么,投资普通铁路对内需的拉动效果,至少要比高铁多出几十倍。
以上事实充分证明,以大建高铁来拉动内需纯属异想天开!他们这么做只不过是借着国家大规模投资拉动内需的机会,不仅极大地扩张了原已被搁置的大规模高铁建造计划,并且也借此紧急拉动内需之时机,绕过了重大项目须经全国人大充分讨论审批的必要程序,同时,还巧妙地避开了两年前社会上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声浪,这不可不谓是高明之举。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是什么呢
四万亿中除了投资高铁两万亿外,还有一块是投资扩大房地产。
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这些农村和贫困边远地区的安居保障工程投资,无疑是用在了瓶颈上,也可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此举不但有经济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这是应当肯定的。
但问题是城市----尤其大城市中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城市现在缺房子吗?
由于这几年境内外热钱爆炒国内房地产,使我国城市----尤其大城市房屋空置率大大增加,我国经济也因受到房地产的巨大投机行为而畸形发展,导致资源、包括土地配置的严重浪费。这种结构性失调本身就是应该纠正的低效率,如果现在再盲目扩大城市住房建设,势必导致房屋空置率进一步增加,及资源、土地的更大浪费。
因此我认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空置房屋
1、在全国范围开展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大清查,主要是空置的经济适用房。
我们知道,各地都存在大资金违规购买大量经济适用房的情况,国家应限期让违规购买者自己申请退房,否则过期对其违规购房给予罚没处理。如此可查出并利用不少违规空置经济适用房。
2、规定每户、或每位居民的最高住房面积、或套数等标准,超过标准的住房必须经政 府认可的房屋中介出租,否则就收取房屋空置税。政府同时为房产主出租房屋提供一切方便条件和政策优惠。如此推引结合,可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大减其空置率,并增加供给、压低市场租房价格,满足中低收入者的租房需求,空置房业主也可取得房屋出租的收入,各方面皆大欢喜。
总之,尽量减少低效、无效、负效的投资,这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尽量地投入到瓶颈部门和相关产业中去,以减少投资风险,并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目前,这四万亿投资显然未主要投在瓶颈部门上,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众所周知,巨额投资如果不是用在刀刃上,就会存在着向利益集团倾斜的危险,它所产生的后患不仅是人民财富的外流、效率的低下、内需的无法拉动,反而会孕育累积着日后的严重通胀,更要命的是,它将会把国家民族经济拖入危机的深渊。
这是任何一个稍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但如果把巨额投资用在了刀刃上,则可造福百姓,惠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
那么,当前最应该投资的领域是什么呢?
是水和电。
水和电是当今人类的最基本之所需,若二者短缺,不仅将引发物价全面上涨,而且将严重威胁我中华民族之生存。
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长期得不到解决,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气候变暖、干旱,北方的荒漠化和沙尘暴将难以遏止。最终我们也将丧失大片最可宝贵的土地资源,甚至不得不迁都。
这一严峻的事实早在93年时,我就已经在不同的场合中发表过鲜明的见解。记得当时我的一句话是“支援大西北,不要金钱不要粮,供水就是亲爹娘”。可是时间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国家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却是至今如初!这不能不令人心寒。
如果我们能将两万亿建高铁的资金投入水电,将藏、云、贵、川丰富的水力资源开发北调,那么,这将彻底解决北方----尤其是大西北的干旱问题,消灭沙漠,增加大片森林、耕地、牧场。因为毕竟目前的南水北调方案调水量太小,不仅使每吨水单位成本过高,而且远不够解北方干旱之渴。
由于藏、云、贵、川丰富的水利和水电资源开发均涉及大西南水系的统一治理问题,因此无疑应将大西南水利和水电两大类工程统筹规划,合并为一个整体性的大西南水系综合开发治理系统工程。这将是再造半个中国------惠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最伟大的世纪工程!
由于其涉及水利、水电、航运、生态各方面重大利益,因此需中央高度重视,组成其权限足以协调国家各部委的强力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并在全国人大乃至全社会广泛征询意见,积极稳妥落实此宏伟蓝图。这无疑应是最大的瓶颈项目。
关于与此相关的见解,在博客《目前的危机与对策》、《央行降息,饮鸩止渴》、《中国水权危急》等文章中均有阐述。
当然,这四万亿资金中的一部分还应该趁势大量地贮备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和能源、石油、矿藏、金银等,并对农业、国防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投入,这才是明智之举。
你要的太具体了 我只能从网络里复制给你
你可以看下 郎咸平的评论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11/58904.html
⑨ 丰田2019财年财报:年销售额两万亿销量近900万辆
5 月 12 日,丰田汽车公司官方发布了 2019 财年(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的丰田集团联合财务报表与 2020 财年(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的联合财务预测报告,涵盖范围包括大发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等丰田集团联合财务报表对象范围内的子公司。
据财报数据显示,丰田集团 2019 财年销售额为 299,299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 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 2,956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94 亿元),同比减少1.0 %。营业利润为 24,428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609 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 246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6 亿元),同比减少 1.0%。纯利润为 20,761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368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933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27 亿元),同比增加 10.3%。
销量方面,2019 财年丰田全球累计销售新车 895.8 万辆,较上一财年减少 0.2%。其中,亚洲市场新车销量共计 160.5 万辆,较上一财年减少 4.7%。丰田预测 2020 财年全球销量将达 700 万辆。此前丰田发布的 4 月在华销量数据中,当月销售新车 14.29 万辆,同比上涨 0.2%,已实现 2020 年首次月销量增长,丰田汽车产销量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状况。
此外,丰田预测 2020 财年销售额将达到 240,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817 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将达到 5,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330 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全球前500富豪2019年共挣1.2万亿美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这500个富豪在2019年挣的钱相当于某些国家的GDP增长值,也就是说这500名富豪在2019年里挣的钱可以建造出一个国家了。对于全球的这前500名富豪来说,2019年挣的这1.2万亿美元,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只不过意味着他们的企业还在进步着。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说现在全球各地贫富差距在缩小,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有的人这辈子什么事都不用干,他这辈子也花不完他的钱,但是有的人却要为了生活用尽全力。不管什么时候,这个社会的大部分资产都是集中在那少部分人的手里,而大多数人只是可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