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资怎样折算gdp
由于投资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GDP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GDP的拉动力来实现的。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造成就业人数及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I/△GDP ×100%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I/△GDP×( △GDP/△GDP0)×100%
其中:△ I: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
△GDP:报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报告期GDP增速。
例如:合肥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1861394万元和1594408万元(皆为可比价);2005年和2004年的GDP(可比价)分别为4714952万元和4184368万元,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61394-1594408)÷(4714952-4184368)×100%=50.32%。
根据公式可知: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故有50.32%×12.7%(2005年GDP增长速度)=6.39%,则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6.39个百分点。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㈡ 房地产投资对GDP贡献有多大
房地产GDP不包括在建筑,大楼有一个专门的项目核算。房地产业GDP是采取地方,拿钱,出售。至于你说的
的贡献,这不是统计项目。
一般,对GDP的学者的贡献可言性房地产是指为拉动房地产开发,工程机械制造商,水泥,建筑钢材等一系列银行利息的收入。因为房地产是最下游的行业,直接卖给消费者。
中国南京楼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推动了GDP增长数据17.3%,房地产行业成为第三高增长率的行业。 1-3季度,房地产在南京业增加值18.862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6%,比去年同期......
石家庄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2%,房地产将承担很大的责任
“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向好,但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统计部门专家表示,结构调整主要是为了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而业务是其主角。前三季度的51.669十亿人民币的房地产投资
中国在
天津GDP增长16.3%,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252十亿人民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优势。其中,机械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汽车等行业对全市工业投资145.83十亿人民币,投资增幅超过50%。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大连房地产第三产业的13%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第三产业,房地产,金融服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贡献份额分别增加了9.6,5.8,3.7和0.5个百分点扩大;运输等服务,以降低的贡献份额,降低5.5和3.8个百分点,分别。郑州
9%的GDP增速,前三季度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速度比其他行业
中国
此外,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的增长,增速比其他行业高出显著。前三季度,28.4%建筑的增长速度;房地产销售火爆,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存款金融机构632.6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贷款469.4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6%。
㈢ 请列举金融业对GDP的贡献在哪些方面
其实,基本每笔资金的交易都可以增加GDP的增长,从这方面来考虑,你就可以想到有多少资金的交易是由银行进行的!想具体的比如:商业银行对国债的收购、对企业项目的投资、贷款、中间业务的转账和手续费等!
㈣ GDP负增长如何计算投资对GDP贡献
上面的不对!(大概,我也是这学期才学的……)
投资越多,GDP越可能版增权长。
但是,光投资是不可能让GDP增长的
GDP的运算是,
在一年里,
把所有的东西都换成dollar value
GDP($)=total consumer spending + investment + government spending + value of export - value of imports
GDP($)=总共人民消费(买的东西之类的)+公司投资+政府花出去的钱+进口的钱-出口花的钱
㈤ 怎样通过投资使GDP增长
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投资与GDP增长的理论关系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投资与GDP关系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学说着眼于国民经济短期的稳定运行,认为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可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新古典综合派发展了凯恩斯学说,提出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的。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了投资在供给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认为高投资率可带来高经济增长率。索洛和斯旺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较高的投资率对短期的经济增长确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上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用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费用等在内的投资新概念,替代了传统意义的投资概念,再次得出高投资率带来高经济增长率的结论。从上述西方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看,扩大投资对于促进GDP增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总额的概念及其关系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统计概念,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相关费用的总称。按管理渠道可以分为,建设和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其他投资。
2、资本形成总额是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资产减去固定资产处置和存货处置,具体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各核算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增值+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本+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本-扣减项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总额的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支出法GDP中资本形成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转化为资本形成总额的过程中,主要增项包括三个:(1)投资统计口径以外的,小于50万元及其他零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商品房销售增值、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本和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本(不包括投资统计口径中已计入的土地开发投资)。(3)存货。
此外,还需要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必要的扣减,主要是:(1)购置旧建筑物、旧设备和土地所花费的投资。这部分投资只是用于资产价值的转移并没有增加新的资产。(2)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他费用中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等。
(三)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
1、投资率是指按支出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中有多少份额用于投资。具体公式是: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x 100%
2、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当年固定资本形成额年度实际增量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该指标是从需求角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是,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当前固定资本形成年度实际增量/当年GDP实际增量)x100%
3、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率等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乘以 GDP增长速度。该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把“占GDP增量的百分比”,变成了“增长速度中的若干百分点”。
上述三个指标都反映了投资与GDP之间的关系。投资率反映了当年投资总量与GDP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贡献率和拉动率则反映了当年投资增量与GDP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投资贡献率在本质上决定于投资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投资率的分析也适用于投资贡献率。
㈥ 什么是投资贡献率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计算投资及其他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根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计算GDP和社会总需求各组成部分,即消费(最终消费)、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存货增加)及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年度实际增量;计算社会总需求各组成部分年度实际增长额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其含义为:如果以GDP的年度实际增量为百分之百,则该比重即为该总需求组成部分对年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换句话说,投资等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简单地通过计算该要素实际增量占GDP实际增量的百分比获得。计算社会总需求诸要素年度实际增长额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与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乘积,其结果即为年度经济增长率中各要素的贡献值。表一用1996年的实际数据举例说明上述计算方法。
在计算投资等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考虑价格因素,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每一特定年份中,各需求要素的价格水平往往有着不同的变动幅度。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直接用现价的有关数据推算结果就可能出现较大的扭曲。以1994年为例,因当时最终消费的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24.9%)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10.3%),如果简单地用现价数据进行推算,则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被大幅度高估,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被大幅度低估,这一点在表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第二,当GDP的增长率为负值时,按照上述方法计算,那些本身仍是正增长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表现为负值,而那些本身是负增长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会表现为正值。为分析这种现象的含义,以下先列出根据全国1976年实际数据推算的结果,然后给予简要说明。
如表三所显示,1976年最终消费的实际增量为它们增长的运动方向与GDP增长的运动方向相同,即是与GDP的负增长“同心协力”的,为GDP的负增长作出了“正”贡献。
第三,如需单独分析各需求要素中的某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将该部分需求分解出来单独计算。例如,可将最终消费分解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将固定资产投资分解为全民所有制投资和非全民所有制投资,将净出口分解为出口和进口(进口体现为负值),然后根据其年度间的变化分别计算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例如,按此方法可计算出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全民所有制投资。
第四,如果要计算某一时期(若干年)的平均投资贡献率,应分别按可比价计算该时期与前一时期(不是前一年)相比的GDP增量和投资增量,然后计算该时期的投资贡献率。换句话说,如果要计算最近10年的平均投资贡献率,则不仅要计算这10年的GDP和投资,还要计算在此之前10年的GDP和投资,然后才能计算最近10年的投资贡献率。如果简单地对各年的数据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因权重和数值方向的影响,有可能出现较大误差。例如,按正确方法计算我国1980-1981年间的投资贡献率,其结果是18.58%,但如果简单地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其结果是2.07,二者相差甚远。参见表五。
第五,在用支出法对GDP进行统计核算时,虽然基本原则在各国是统一的,但在具体统计制度上仍有一些差异,如联合国的“National Account Statistics”将GDP分解为政府最终消费、私人最终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5个部分,我国的统计制度与此基本相同,而美国的统计制度是将GDP分解为国内个人消费、国内个人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4个部分,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也采用这一方法。
因此,对各国间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不能直接比较,只有按某种统一标准对有
关资料进行调整后才能进行比较。
第六,按以上方法计算的投资贡献率仅是指投资本身作为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不包括因投资间接引起的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虽然到目前为止,对这种乘数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测算都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但投资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总是可以肯定的,因此投资从需求角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单纯的投资贡献率所显现的大一些。■
㈦ 如何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 ×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㈧ 我想问一下房地产投资属于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投资吗它是如何为GDP做贡献的,就是资金都怎么流向了谢谢
如果是当年新来建房屋进行房地产投资源则归属于{投资},然而如果是旧房的话就不归属于{投资}。
对于GDP的贡献,GDP就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生产要素角度,房产投资涉及要素有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政府收的税费(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等等),相关设备折旧费用,以及获得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费用和利息费用,另外投资企业获得的收益也是生产要素成本中的一部分。以上这些资金流向最终都构成了房地产的最终价值,即对GDP的贡献。
从支出法来看,房地产投资带动了企业投资支出,政府的投资支出,居民的购买支出等等,这无疑对于GDP来说有很大的推动力。
以上是从收入法和支出法两个角度分析的,二者结果并不矛盾,只不过角度不同。
㈨ 中国投资占GDP比重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铮、刘羊旸)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样,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年的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 “2006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谢伏瞻说。 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四个季度的全国GDP增速分别为10.4%、11.5%、10.6%和10.4%,在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下,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 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产量超过49000万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实现利润增长31.0%。 投资增幅回落,消费增速加快。2006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0%,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增幅均比上年加快。 谢伏瞻同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包括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仍比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 “展望2007年,总的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占主导地位。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谢伏瞻表示。
㈩ 一个关于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是明帐,用出去的钱都会有记录,其他的支出按总体比列来内说不大,而是固定容资产拉动所带来的增长,所以不能算在其中,包括你说的教育文化的投资都不属于直接投资来的那么快和容易算的清,这项工作是可以细分的,但是国家只讲宏观,他要的不是具体,而是体现最主要的因素,所谓抓大放小,突出重点,一个大的方向要明确,要清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