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米的最新国家标准,
国家大米收购、销售等标准(一)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 分类
1.1 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
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1.1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2.1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2.2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1.3.1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 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 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 质量标准
2.1 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 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 l、表2、表3、表4。
2.1.1 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 l。
2.1.2 晚籼米质量指标见表2。
2.1.3 早粳米、粳糯米质量指标见表3。
2.1.4 晚粳米质量指标见表4。
2.2 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 l/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 l/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 l/2的占70%以上。
2.3 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 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 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表1
等级
加工精度
不完善粒%
最大限度杂质
碎米%
水分%
色泽气味口味
总量%
其中:糠粉%
矿物质%
带壳稗粒粒/kg
稻谷粒粒/kg
总量
其中:小碎米
特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3.0
0.25
0.15
0.02
20
8
35
2.5
14
正常
标准一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4.0
0.30
0.20
0.02
50
12
标准二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6.0
0.40
0.20
0.02
70
16
标准三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8.0
0.45
0.20
0.02
90
20
表2
等级
加工精度
不完善粒%
最大限度杂质
碎米%
水分%
色泽气味口味
总量%
其中:糠粉%
矿物质%
带壳稗粒粒/kg
稻谷粒粒/kg
总量
其中:小碎米
一类地区
二类地区
特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3.0
0.25
0.15
0.02
20
8
30
2.0
14
14.5
正常
标准一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4.0
0.30
0.20
0.02
50
12
标准二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6.0
0.40
0.20
0.02
70
16
标准三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8.0
0.45
0.20
0.02
90
20
注:一类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陕西。
二类地区: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地区。
3 名词解释
3.1 加工精度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 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 未熟粒
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虫蚀粒被虫蛀蚀的颗粒。
3.2.2 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的颗粒。
3.2.3 生霉
粒面生霉的颗粒。
2. 《稻谷》国家标准(GB1350-1999)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19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G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 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B1350—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一般规则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T 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早籼稻谷 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 3.2 晚籼稻谷 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粒较多。 3.3 粳稻谷 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实,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较小。 3.4 籼糯稻谷 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5 粳糯稻谷 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6 出糙率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 整精米 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3.8 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9 不完善粒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9.1 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3.9.2 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 3.9.3 病斑粒: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 3.9.4 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粒。 3.9.5 霉变粒: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 3.10 谷外糙米 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粒。 3.11 杂质 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11.1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3.11.2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11.3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3.12 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13 色泽、气味 一批稻谷固有的色泽和气味。 4 分类 稻谷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5 质量要求 5.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籼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 1≥79.0 ≥50.0 ≤1.0 ≤13.5 正常 2≥77.0 ≥50.0 3≥75.0 ≥50.0 4≥73.0 ≥50.0 5≥71.0 ≥50.0 注:水分含量大于表1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 粳稻谷、粳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质量指标见表2. 表2 粳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 1≥81.0 ≥60.0 ≤1.0 ≤14.5 正常 2≥79.0 ≥60.0 3≥77.0 ≥60.0 4≥75.0 ≥60.0 5≥73.0 ≥60.0 注:水分含量大于表2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3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5.4 稻谷中混有其他类稻谷不超过5.0%。 5.5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 5.6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5.7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6 检验方法 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 5490执行。 6.2 扦样、分样按GB 5491执行。 6.3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按GB/T5492执行。 6.4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GB/T 5493执行。 6.5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 5494执行。 6.6 出糙率检验按GB/T 5495执行。 6.7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按GB/T 5496执行。 6.8 水分测定按GB/T 5497执行。 6.9 谷外糙米检验按GB/T 5494―1985中1.5进行检验,拣出糙米粒,称量,计算。 6.10 整精米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家有标准和规定执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整精米率检验方法 A1 仪器和用具 A1.1 天平,感量0.01g; A1.2 实验室用砻谷机、碾米机; A1.3 谷物选筛。 A2 操作方法 称取净稻谷试样(W0),经脱壳后称量糙米总量(W1),然后从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W2),用实验碾米机磨成国家标准一等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 (W3)。
求采纳
3. 农产品期货有哪些种类
在农产品经营抄过程中,适袭合于期货交易的产品有:
(1)品质易于标准化。在期货交易中,期货合约往往已经转手多次才最后进入实物交割,不可能期货合约每转手一次,买卖双方都依在现货交易中一样对商品检验一次。所以,为了保证到期交割的实物商品符合合约中所列明的质量等级标准,就要求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的商品必须是容易划分质量等级的。
(2)能够长期贮藏而且适宜于运输。
(3)期货商品的现货市场应容量大且价格波动剧烈频繁。
(4)期货商品的现货市场应较为发达,不存在垄断行为。
一般来讲,只有具备以上特征的商品才能够进行期货交易。
(5)目前的期货商品分为农林产品、金属、能源、金融产品四大类,根据其自然属性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10个小类,即:谷物、油籽及其产品、畜产品、食品和饮料、纤维、林产品、金属、能源、外汇与利率产品等、指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货商品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
4. 水稻种子生产及其质量控制的最低标准有哪些
根据水稻种子认证生产的要求,水稻种子生产及其质量控制的最低标准如下:
(1)前作。不应有自生植株,杂草应控制在一定数量内。
(2)隔离。空间隔离距离:常规种、保持系、恢复系原种田≥50米;常规种、保持系、恢复系大田用种田≥20米;不育系原种田≥700米;不育系大田用种田≥500米;籼型杂交稻制种田≥200米;粳型杂交稻制种田≥500米。
如有其他适宜的有效保护措施,可结合实际降低上述隔离距离的要求。
(3)种子田生长要求。经田间检验,种子田质量应达到:
①田间杂株率应达到:常规种:原种≤0.08%,大田用种≤0.1%;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原种≤0.01%,大田用种≤0.08%;杂交种制种田:父本≤0.1%,母本≤0.1%。
②散粉株应达到:杂交制种田任何一次花期检查≤0.2%或两次花期检查累计≤0.4%。
③没有检疫性病害和发病率高的病害。
(4)种子物理质量。经种子检验,物理质量应达到:净种子≥98.0%;发芽率≥80%(常规种≥85%);水分≤13.0%(粳稻≤14.5%)。
(5)种子遗传质量。经小区种植鉴定,品种纯度应达到:常规种:原种≥99.9%,大田用种≥98.0%;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原种≥99.9%;大田用种≥99.0%;杂交种:一级标准≥98.0%,二级标准≥96.0%。
5. 早籼稻期货的相关知识
稻谷,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它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产区遍及全国各地。
普通栽培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粒形细长,长度是宽度的三倍以上,扁平,茸毛短而稀,一般无芒,即使有芒也很短,稻壳较薄,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加工时容易出碎米,出米率较低,米质胀性较大而粘性较弱。粳稻则粒形短切,长度是宽度的1.4-2.9倍,茸毛长而密,芒较长,稻壳较厚,腹白小或没有,硬质粒多,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质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强。
无论籼稻或粳稻,根据大米淀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粘稻与糯稻两类。粘稻米淀粉中含直链淀粉10-30%,其余为支链淀粉,米质粘性小而胀性大,其中粳稻米的粘性又大于籼稻米。糯稻米淀粉则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米质胀性小而粘性大,其中粳糯米粘性最大。此外,粘稻米和糯稻米的色泽不同,粘米胚乳呈半透明状(腹白除外),米质硬而脆,糯米胚乳则是蜡白色不透明(但阴糯半透明状),米质疏松。
籼稻或粳稻,根据其生长期长短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早稻的生长期90-125天,中稻的生长期为125-150天,晚稻的生长期为150-180天。由于生长期长短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稻谷的品质也表现出一些差别:早稻米一般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米质疏松,品质较差,而晚稻米则反之,品质较好。 此外,根据栽种地区土壤水分的不同,又分为水稻和陆稻(早稻)。水稻种植于水田中,需水量多,产量高,品质较好;陆稻则种植于旱地,耐旱性强,成熟早,产量低,谷壳及糠层较厚,米粒组织疏松,硬度低,出米率低,大米的色泽和口味也较差。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籼稻谷,即籼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籼稻谷和晚籼稻谷。
第二类:粳稻谷,即粳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粳稻谷和晚粳稻谷。
第三类:糯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两类。 稻谷经砻谷机脱去颖壳后即可得到糙米。
糙米属颖果,它的表面平滑有光泽。在糙米米粒中,我们把米粒有胚的一面称腹白,无胚的一面称背面。糙米米粒表面共有五条纵向沟纹,背面的一条称背沟,两侧各有两条称米沟。糙米沟纹处的皮层在碾米时很难全部除去,对于问一品种的稻谷,沟纹处留皮越多,可以认为加工精度越低,所以大米加工精度常以粒面和背沟的留皮程度来表示。有的糙米在腹部或米粒中心部位表现出不透明的白斑,这就是腹白或心白。腹白和心白是稻谷生长过程中因气候、雨量、肥料等不适宜而造成的。 糙米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乳及胚所组成。果皮包括外果皮、中果皮、横列细胞和管状细胞,总厚度约10微米。种皮极薄,厚度约为2微米,结构不明显,有的糙米种皮内含有色素而呈现颜色。外胚乳是粘连在种皮下的簿膜状组织,厚度l、2微米,与种皮很难区分开来。胚乳是米粒的最大部分,包括糊粉层和淀粉细胞。糊粉层细胞中充满了微小的糊粉粒,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不含淀粉。淀粉细胞中充满了淀粉粒。胚位于米粒腹面的基部,呈椭圆形,由胚芽、胚茎、胚根和盾片组成,盾片与胚乳相连接,种子发芽时分泌酶,分解胚乳中的物质供给胚以养分。
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皮层和胚,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
6. 国家一级粳米标准是什么
大米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以、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分类
1.1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以下两种:
1.1.1.1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2.1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2.2晚粳米:腹折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1.3.1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质量标准
2.1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村见表1、表2、表3、表4.
2.1.1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等级 加工精度 不完 最大限度杂质 碎米,% 水 色泽
善粒% 分 气味
总 其中: 矿物 带壳稗粒 稻谷粒 总 其中: % 口味
量% 糠粉% 质% 粒/kg 粒/kg 量 小碎米
特等 按实物标准样品 正
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3.0 0.25 0.15 0.02 20 8 35.0 2.5 14.0 常
标准 按实物标准样品 正
一等 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4.0 0.30 0.20 0.02 50 12 35.0 2.5 1.40 常
标准 桉实物标准样品 正
二等 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6.0 0.40 0.20 0.02 70 16 35.0 2.5 1.40 常
标准 按实物标准样品 正
三等 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8.0 0.45 0.20 0.02 90 20 35.0 2.5 1.40 常
2.1.2晚籼米质量指标见表2。
表2
特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3.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25 其中:糠粉%:0.15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20 稻谷粒(粒/kg):8
碎米%:
总量:3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
一类地区:14.0
二类地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一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4.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30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50 稻谷粒(粒/kg):12
碎米%:
总量:3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
一类地区:14.0
二类地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二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6.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40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70 稻谷粒(粒/kg):16
碎米%:
总量:3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
一类地区:14.0
二类地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三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8.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45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90 稻谷粒(粒/kg):20
碎米%:
总量:3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
一类地区:14.0
二类地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注:一类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陕西。
二类地区: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地区。
2.1.3早粳米、粳糯米质量批标见表3。
表3
特等: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3.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25
其中糠粉%:0.15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20
稻谷粒(粒/kg):4
碎米,%:
总量:
早粳:30.0
粳糯:2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一等: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4.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30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50
稻谷粒(粒/kg):6
碎米,%:
总量:
早粳:30.0
粳糯:2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二等: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6.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30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20
稻谷粒(粒/kg):6
碎米,%:
总量:
早粳:30.0
粳糯:2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三等: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6.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40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70
稻谷粒(粒/kg):8
碎米,%:
总量:
早粳:30.0
粳糯:2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三等: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8.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45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90
稻谷粒(粒/kg):10
碎米,%:
总量:
早粳:30.0
粳糯:20.0
其中小碎米:2.0
水分%: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2.1.4晚粳米质量指标见表4。
表4
特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3.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20
其中糠粉%:0.15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10
稻谷粒(粒/kg):4
碎米,%:
总量:15.0
其中小碎米:1.5
水分,%:
一般地区:15.5
六省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标准一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4.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25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20
稻谷粒(粒/kg):6
碎米,%:
总量:15.0
其中小碎米:1.5
水分,%:
一般地区:15.5
六省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特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6.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30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30
稻谷粒(粒/kg):8
碎米,%:
总量:15.0
其中小碎米:1.5
水分,%:
一般地区:15.5
六省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特等加工精度: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不完善粒%:8.0
最大限度杂质:
总量%:0.35
其中糠粉%:0.20
矿物质%:0.02
带壳稗粒(粒/kg):40
稻谷粒(粒/kg):1
碎米,%:
总量:15.0
其中小碎米:1.5
水分,%:
一般地区:15.5
六省区:14.5
色泽气味口味:正常
注:六省区指四呼、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农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卫生标准和支票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农有关规定执行。
3名词解释
3.1加工精度: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未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虫蚀粒:被虫蛀蚀的颗粒。
3.2.3病斑粒:粒面病斑的颗粒。
3.2.4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5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3.3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糠粉:通过直径1.0mm圆孔筛的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
3.3.2矿物质:砂厂、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3.3.3带壳稗粒及稻谷粒。
3.3.4其他杂质: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5碎米
3.5.1大碎米: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3.5.2小碎米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3.6色泽、气味、口味
一批大米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和口味。
4检验方法
大米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
5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米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持、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7. 常规稻的质量标准
常规稻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大田用种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籼稻水分不高于13%,粳稻水分不高于14.5%
8. 为什么粳稻的行情这么妖
粳稻期货这种行情主要是交易不活跃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