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利率高,投资会减少
利率上升不是表示一样的投资能得到更多的利润,这只是对于贷款者而言。而企业家,首先他们要贷款去投资的话,贷款利息变高了,其次,投资回报低于银行利息的,就不会去投了。所以投资会下降。
债券:现价 *(1+利息)=未来价格。未来价格是固定的,即发行时债券面值和利息之和,这个在发行的时候就已经确定的。因此现价和利息是反向相关的,现价,就是在流通中交易的价格。
债券价格下降,如果是价格被低估,当然会有人去买入。 但如果是债券出了问题,比如企业债的信誉下降,这就不一定了。
希望采纳
2. 为什么投资收益率下降货币需求减少
债券利率把未来现金流用到期收益率贴现,收益率低,整个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市场投资收益率就下降,相对来说,债券就更有吸引力,市场对债券需求就会增加,即买入成本增加了,所以价格就上涨了。
债券利率又称债息率,债券利率分为票面利率,市场
3.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为什么投资收益记借方表示收益减少
投资收益这个科目相当于收入类帐户,损益里的收入类帐户与权益相同,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4. 长期股权投资中为什么固定资产增值了,净利润会减少
因为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在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而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是按其账面价值计算的,所以需要按照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对于固定资产,需要按取得时公允价值进行折旧,这样计入费用部分也就增加了,相应的净利润也就减少了。
权益法下,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作为一个整体其所产生的损益,应当在一致的会计政策基础上确定,被投资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投资企业不同的,投资企业应当基于重要性原则,按照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对被投资单位的损益进行调整。另外,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期间不同的,也应进行相关调整。
(4)投资收益为什么会减少扩展阅读
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主要涉及下列事项: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减值准备金额。
2、按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该存货的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确定的存货销售成本,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后,再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的确认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后,再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投资份额)”,如为净亏损,作相反分录。如果投资方无法合理取得被投资方各项可辨认净资产等的公允价值,则按照账面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
5. 利率越高,投资平均回报率越高,但为什么又会导致投资减少
利率越高,投资平均回报率越高,但同时风险越大!而接受高收益、高风险偏好的人越少!所以导致投资减少
6.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投资收益减现金流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进行后续计量,在确认利息收入时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利息调整
这里的利息调整指的是已摊销的利息调,在购入时形成的利息调整则是实际支付的价款与面值之差
7. 投资单位在以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确定投资收益时为什么要减被投资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呢
第二个问题楼上已经答了 是因为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被视同一个集团单位,单位内销售货物被视同内部移交 所以在合并的时候要抵消掉
至于第一个问题 是因为你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时以对方的公允价值入账,对方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有个差额,差额就来源于投资方重新对呗投资方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评估后确定的价格与被投资方账面记载的价格差,而在被投资方确认利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部分差,其折旧时按照其原先的账面数计提的,而对于投资方来讲,被投资方的折旧应该是以其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所以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要在确认投资收益的时候多一笔调整分录将被投资方的净利润调整到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净利润
8. 为什么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呢
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市场上投资机会有限,假如只有这么五个项目可投资,且每个项目总共只能投资一次:
投资A项目需21万元,一年后可得到13%利润;
投资B项目需10万元,一年后可得到10%利润;
投资C项目需7万元,一年可得到8%利润;
投资D项目需13万元,一年可得到6%利润;
投资E项目需5万元,一年可得到5%利润。
我们假设从银行借钱就是为了投资获利,而利率就是借钱的成本,投资净利润=投资项目的利润 - 借钱的成本(即利率)。
当利率为5.5%时,项目A、B、C、D的利润均大于5.5%,使得其净利润为正,所以市场上
的借贷额(即投资额)为21+10+7+13=51万元。
当利率为7%时,项目A、B、C的利润均大于7%,使得其净利润为正,所以市场上
的借贷额(即投资额)为21+10+7=38万元。
当利率为9%时,项目A、B的利润均大于9%,使得其净利润为正,所以市场上
的借贷额(即投资额)为21+10=31万元。
当利率为11%时,只有项目A的利润大于11%,使得其净利润为正,所以市场上
的借贷额(即投资额)为21万元。
当利率大于13%时,无项目可得净获益,所以市场上的借贷额(即投资额)为0。
归根到底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即好的投资机会有限。
9. 为什么利率的增长会导致投资减少
从短期来看,这次央行突然加息主要的原因一是CPI过高,导致居民存款的负利率、导致大量居民储蓄存款流到银行体系外循环;二是国内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
对国内房价的高企,加息对开发商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购房的需求者来说,如果民众购房时把利率风险考虑在内,购房民众就会量力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抑制购房需求的作用。如果能够达到其目的,那么房地产的风险与泡沫也就能够逐渐地消融。但要做到这一点,央行得通过利率的不断变化来强化民众购房的利率风险意识,来影响民众购房预期。
2.其次,从长期来看,国内早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了,就今年来看,中国经济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早已十分高了(占GDP70%以上)。因此,当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利率都进入上升的通道时,如果国内利率水平逆国际市场而为不升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同时,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上升通道,但由于政府管制,国内利率水平一直处于下降的通道。
如果把这十年两类参数分别做两条曲线,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找不到这样一种曲线走势。这也就说明了以往我国的利率完全处于扭曲的状态。从长期来看,国内利率的市场化就是要扭转这种利率机制,加上我国的经济仍然会长期持续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为8%,利率应该达到10%水平),国内利率从低水平向上走是必然趋势。可以说,只要我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持续,只要我国利率市场化,利率进入上升通道完全是市场之逻辑。
3.再次,从制度的层面上来看,尽管国内利率市场化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利率市场化需具备有效的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稳定、完善的微观基础等。但管理层早就意识到国内利率机制的严重缺陷,如民间信贷利率与管制下利率差异性、企业对利率变化不敏感、金融资产定价机制缺乏而让大量的金融资源浪费(如银行大量不良贷款)、金融发展成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等,而这些问题解决,利率市场化是最为重要一步。可以说,无论是近年来金融体制的改革,还是最近加息及利率调整的差异化,国内利率市场化步伐正在加大。
而利率的市场化,国内利率一定会进入上升的周期。
处于利率上升时期金融市场,不仅表明整个金融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上升,民众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的增加,以及金融企业的风险定价机制逐渐在形成,同时也表明人们经济行为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来化解这些金融风险,我们的投资都得把利率上升风险考虑在内并有所准备,利与弊摆在我们面前,就在于我们如何来判断与决策。
10. 为什么宣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因为宣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财务将据此编制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而利润分配科目正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利润分配的减少必然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