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储蓄和投资,就是同一个概念吗
储蓄,举个例子,比如你把钱藏在家里某个地方保存、买了黄金放在保险柜里,这些贮藏行为可以叫做储蓄。简而言之,储蓄就是把财富贮藏起来,以备将来消费或者其他用途。
那么投资是什么意思呢?投资可以理解成人们为了让资产增值,自愿冒一定的风险把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地投入到生产当中去。
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一、投资是为了增值。
二、实现增值的方式是把财富换成生产资料投到生产中。
三、相对于储蓄来说,很多时候投资的风险会相对大一些。因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避免不了可能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的风险,如生产出来的商品可能都能成功销售,但也可能生产成本过高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亏本等,所以把财富投入生产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的,并且投资人是自愿冒这个风险的。
四、投入生产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比如自己拿钱开一个服装店,这就是一种直接投资;又比如把钱通过网贷的形式,这也是一种直投模式。
② 什么是储蓄投资
储蓄投资
通俗一点,钱还是要放在银行里
但是回报率要比同期储蓄要高
举两个例子:
1、储蓄国债:今天,11.6号国家刚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5.32%每年,就是时间长一点。
2、存抵贷: 也是一种储蓄,但是针对在银行有房贷的,活期的灵活性,但是按照贷款的利率付你利息,还是不错的。
==
③ 投资等于储蓄急急急
呵呵,发现这个回答也适用这个问题。
一般是家庭和个人执行储蓄功能,企业和政府执行投资功能,你所认为的GDP不可能都用于储蓄或投资其实是没有想通,银行中的储蓄都被企业贷款或政府发行国债用来投资了,而你之所以还能从银行取到钱,是因为有准备金制度,而每年政府还有一定的财政赤字,企业还有一定的债务幅度,这些都足以抵消银行中的储蓄和准备金,所以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储蓄是等于投资的。
④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有何不同
我觉得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其实可以理解为,人们把钱存进银行,而银行则把一部分钱贷给了一些企业或公司,这就等于了投资,也预示着未来的投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保留一部分资金,不向外放贷,用于我们的提款。
⑤ 宏观经济学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齐全的。
名义GDP: (网络文库找的)
实际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C:(消费)居民消费支出
I:(投资)企业投资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
T:(税收)政府税收
TR:政府转移支付
NX: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业量
U:失业量
L:劳动力总量 (L=N+U)
u:失业率 (u=U/L)
n:就业率 (n=N/L)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缩减指数
c:消费
i:投资
s:储蓄
t:税收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
APS:平均储蓄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Ki:投资乘数(+)
Kg:政府购买乘数(+)
Kt:税收乘数(-)
KB: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x:出口乘数(+)
Km:进口乘数(-)
(第65页)
K:资本存量 (ΔK=i )
R0:现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来收入或终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页)
Pk: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R1,R2,R3,...,Rn:某项投资从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e: 自发性投资
α:边际储蓄倾向
β:边际消费倾向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L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1(y):交易货币需求量
L2(y):投机货币需求量
M:货币供给(名义)
m:货币供给(实际)
k:交易货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h:投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技术水平
W:实际工资额
P:实际工时
⑥ 为什么I=S投资等于储蓄
储蓄等于投资是永远成立的,不需要任何假设。
衡量GDP有两个办法,一是收入法,二是支出法。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产品市场的供给转化为国民收入,收入中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储蓄,而税收和转移支付则不改变收入总量,因此Y=C+S;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产品市场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国外需求,因此Y=C+I+NX;
又由产品市场供求相等,可以得到S=I+NX,如果我们忽略国外部门的存在,就可以得到S=I。
那么资金窖藏对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答案是No,因为储蓄不等于将资金贷放出去。
是凡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都叫做储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石头是货币,人们将收入中用于消费以外的石头全部扔进大海,依然改变不了当期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这一恒等式。而收入源自哪里呢?也许有人会认为不仅仅来自与产品的出售,还依赖于资本收入,譬如金融资产的资本利得,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设一个国家不生产任何商品或提供任何服务,人们在年初动用所有积蓄购买股票,可以想到年末必然有相当大的一笔资本利得收入,然而国民生产总值为零,因为我们没有购买任何产品,意味着没有得到任何实际上的福利,此时的资本利得只是数字上的增量,实际上却毫无意义。倘若利用资本利得收入购买产品,也意味着产品产出的增加,即收入的增加,那么已经体现在Y=C+I+G+NX中了。因此,对于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国民享用了多少实体上的产品和服务,以GDP来衡量国民收入是合理的。
⑦ 投资与储蓄的差别
C是储蓄,ABD是投资。
投资是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储蓄,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C只是单纯将钱存入银行,自然是储蓄。而其他选项是把货币转化为资本。
⑧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现在的储蓄就是未来的投资。
储蓄是消费的延时推后,他可以转化为即时消费,也可以转化为投资,储蓄是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投资则是资金不同于消费的一种运用,并主要用于资本货物、基本建设等生产领域。
在资金应用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
(8)投资和储蓄字母各是什么扩展阅读:
储蓄的特征:
1.储蓄行为的自主性
储蓄行为的自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储蓄对象是私有的,就是储蓄者所要储蓄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归储户所有,储户自己有权支配,这是储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2.储蓄对象的暂时闲置性和积累性
储蓄动机产生于个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费部分的结余。这部分结余构成了个人能进行储蓄的物质前提。同时,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消费,这也说明了储蓄对象的闲置具有暂时性。
3.储蓄价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储蓄是一种信用行为,信用具有还本付息的特征。储蓄的还本付息特征使它具有明显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储户将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等储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积累财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