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启”斑马 阿里巴巴车联网“背水一战”
曾经车联网的明星斑马网络,正在以阿里巴巴之名“背水一战”。
历时近10个月的斑马战略重组尘埃落定,新一任斑马的管理层悉数到位。无论是张春晖、成力等AliOS早期团队的回归,还是YunOS业务和知识产权打包注入斑马,都释放出“重启”斑马的明确信号,足见这次战略重组的份量。
从曾经的车联网行业标杆,到逐渐边缘化。提起斑马,总让人感到一种英雄迟暮般的悲壮。从这个角度看斑马的战略重组,这不仅是属于斑马的“背水一战”,更是阿里巴巴在车联网领域的焦虑与野心的倒影。
造风者
2016年,是斑马的高光时刻。这家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公司,实现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横空出世,向外界展示了一种车企和互联网融合的样本。在那个网络单纯地一门心思对标谷歌搞无人车、腾讯专注于在车辆OBD端口做文章,尚未触及车机系统核心的年代,针对汽车进行重新的AliOS,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产品功能,都体现出极强的前瞻性。
一方面,斑马不仅提供了一套体系化的车载服务解决方案,还开创了一种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等层面深度融合的模式。
另一方面,联网化的车机,带来远胜于离线车机的导航和娱乐体验,RX5的导航,成为当时几乎是唯一一款“能用”的车载导航。
作为一套基于车辆场景全新打造的智能系统,AliOS描绘出一套车载服务与车辆底层数据深度融合的广阔想象空间。“地图即桌面”的理念,更让人感受到斑马团队对于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
基于此,人们愿意相信斑马在未来的迭代中能够带来更多颠覆性的体验,愿意用脚投票,为这个新事物埋单,这让斑马模式在市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转化。RX5上市一年,销量突破20万辆,且价格最高的互联网版销量占据绝对领先份额。
一时间,斑马成为行业研究和学习的标杆。车企纷纷推出“互联网汽车”,希望复制荣威RX5的销量奇迹。时任斑马高级副总裁郝飞曾对外透露过一组数字,2016-2017年间,国内年销量突破5万辆的56家车企中有超过40家与斑马进行过交流,探索合作的可能。
盛衰之间
应该说,伴随斑马的成功,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时代由此开启,车企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不再是戒备与些许敌意,更加深度的数据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继斑马之后,腾讯、网络纷纷调整方向,入局这个千亿级的巨大市场。2017年3月,网络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负责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时任网络副总裁李震宇第一次表示,自动驾驶不着急,将在车联网率先实现商业变现。2017年11月,腾讯推出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和斑马相比,对手早已落后了几个身位。
对于斑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从2017年9月开始,斑马陆续拿下PSA、福特、观致、雷诺……通过既有成功案例扩大行业合作范围,将AliOS打造为车联网领域的开放平台,这条道路看似十分光明,且鲜有对手。从2018年初斑马公布的一组数据看,斑马的用户数突破40万,日活跃度超过99%;斑马完成6次OTA升级,超过10万人次购买了数据流量服务……
然而,一系列人事动荡,让外界感受到斑马的微妙变化。据媒体报道,从2018年3月施雪松卸任斑马CEO开始,CTO黄佑勇、CFO凡莉,首席产品官兼产品副总裁潘家骅,副总裁周平、谢平生等高管陆续出走。
斑马核心团队的陆续离开,带来业务发展逐渐失速。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斑马仅有一次极小范围的OTA更新;从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斑马新增的合作品牌仅有斯柯达一家。
与此同时,腾讯、网络也纷纷推出全家桶式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并凭借自身在娱乐、语音等方面的优势陆续开疆拓土。
就这样,车联网的标杆企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内忧外患
斑马究竟怎么了?
从用户层面来看,经历了最初的火爆,互联网汽车不再能靠概念带来订单。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消费者,开始对车联网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能用”,更要“好用”。
在这种背景下,以斑马为代表的“全家桶”方案弊端逐渐显现。无论车企选择与BAT中哪家合作,都无法获得其他家的核心车载服务。相比手机上各个领域最优质服务聚集的情况,全家桶模式下的车载系统,永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用”。
于是,车企逐渐变得谨慎,大部分品牌选择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篮子里,在不同车型上选择不同的“全家桶”(比如长城哈弗H系采用网络小度OS,F系则选择与腾讯TAI深度合作)。个别实力较强的车企,则开始自己搭台研发系统,打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壁垒,组建车联网“最强战队”(比如吉利GKUI)。
斑马的尴尬也就来源于此。
相比网络和腾讯,斑马的系统是基于车辆底层的全新开发,对车企研发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作为“全家桶”模式的先天弊端,使得实际服务体验存在明显的天花板,也无法与另外两家的方案形成决定性优势。
同时,斑马的合资身份又决定了它无法获得阿里的独占资源。当网络、腾讯把小度语音、QQ音乐、车载微信作为与车企谈判的重要筹码时,斑马在地图导航方面的优势却难以发挥——车企可以直接和同属阿里集团的高德地图合作,而不必接受斑马的整套方案。
甚至当斑马希望把既有成功案例快速复制时,斑马的上汽背景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业务推进的障碍。
以阿里之名
时代变了,斑马必须变。
2018年9月13日,斑马网络宣布完成首轮超16亿元融资,由国投创新领投,云锋基金、尚颀资本跟投。这被认为是斑马求变的重要一步。成立满4年的斑马,终于能够在股比问题上动手术,并取得进展。
从2018年斑马剧烈的人员变动,可以想见这场手术难度之大,影响之深远,背后博弈之剧烈。
一年后的2019年8月28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才终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由此,阿里巴巴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
然而斑马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么?其实并没有。股比问题解决的更多是扫除了斑马在开放道路上的阻碍,让斑马回到和腾讯、网络同样的起跑线上。斑马要想回到曾经的快车道上,或许还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阿里集团究竟会给予斑马多大的资源投入和支持?
要知道,无论是腾讯还是网络的车联网业务,都是举集团之力作战的。如果斑马手中不能握有阿里的核心车联网资源,车企又有什么理由和斑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
从斑马的全新管理团队来看,阿里似乎有意把斑马打造成阿里集团车联网业务的出口,YUNOS业务打包注入斑马,也让斑马在集团内部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博弈筹码。然而,可以想见,这条内部整合的道路,也许会比改变股比更为艰难且漫长。
其次,斑马如何在从打造智能车机到支撑智能座舱,最终服务智能汽车的进化过程中体现自身优势,和对手拉开身位?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完全基于汽车打造的底层操作系统,平心而论,四年来,尽管斑马在“地图即桌面”、AR导航、智能家居联动等方面展示出对于车联网的前瞻观察与思考,但从体验上来看,差异化还不够明显。
最新推出的斑马智行VENUS系统向外界展示了斑马在人-车-家场景互联方面的更多思考,但要想将“Power by AliOS”的品牌叫响,恐怕还需要更加充分利用阿里云、达摩院的优势能力做加持。
最后,斑马能够打破“全家桶”模式的桎梏,走出一条真正的开放之路?
如果说斑马自身能力的建设和阿里内部资源的整合,决定了斑马的“重启”之路能走多远,那么,能否和车企共同打破存在于车联网领域的高墙
,实现更广阔空间的“开放”,就决定了斑马能走多高。这不仅是合作双方的策略博弈,或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更考验着决策者的眼界与高度。
斑马能否再一次引领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行业合作模式,目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背水一战”不仅属于斑马,更属于整个阿里巴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阿里巴巴成立汽车科技公司,对汽车领域有何影响
短期内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长期来看,可能会帮助阿里巴巴进入车联网领域,帮助其在未来车联网领域获取更多的话语权。近日,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联合上汽成立了一家电动车,名字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从公开数据显示,该公司注册金为一百亿人民币,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汽车,网络,电子科技等等。从该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阿里巴巴只有18%的股份,是这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份为上汽集团,其持有72%的股权,看来这次是上汽联合阿里巴巴一起进军电动汽车领域。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毕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可能不会直接参与汽车硬件的生产制造,但对汽车软件,或者自动驾驶技术,可能有更大的投入。
Ⅲ 阿里巴巴投资辣么多亏本倒闭的互联网公司,
你好,首先很高兴为你回答!
阿里巴巴集团是马云的,马总有的是钱,即使亏损一些对他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况且做生意难免会有失败的,你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失败的,还有很多的成功的,只你是没看到。
Ⅳ 阿里巴巴投资趣出行是真的吗最近有人向我介绍去除型APP
我也不知道,现在很多微友都在借力阿里巴巴的宣传来诱惑好友注册加入趣出行。
Ⅳ 阿里巴巴在A股市场上与哪些公司有合作或者投资关系
与阿里巴巴公司有合作或投资关系的公司,在股市上叫做阿里巴巴概念股或者马云概念股
阿里巴巴概念股及介绍如下
000156.SZ 华数传媒
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数传媒)是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数字电视网络运营与新传媒发展的运营企业,是华数系主力上市平台之一。
在“三网融合”加速的背景下,华数传媒拟定向增发融资7.2亿元,收购华数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旗下的宽带业务资产,正式从广电业务向宽带业务拓展。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个人宽带用户数24.8万户。
600683.SH 京投银泰
银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宁波华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9月以募集方式设立,1993年9月经批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并于同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经公司2002年11月12日第十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公司名称由原“宁波华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银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注册地点为宁波市中山东路238号,法定代表人赵庆,注册资本为贰亿叁仟伍佰贰拾万零九仟柒佰柒拾陆元。公司所属行业为房地产开发。主要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经营及租赁;家用电器及日用进出口贸易;室内外装潢;物品租赁;服装加工及干洗;汽车货运、客运汽车出租及汽车保养等业务。公司全称由银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相应英文名称变更为:“JINGTOU YINTAI CO.,LTD”。
002405.SZ 四维图新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维图新,深交所股票代码:002405)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车联网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位置相关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四维图新已经成为拥有八家全资、八家控股、六家参股公司的大型集团化股份制企业。作为全球第四大、中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公司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了汽车导航、消费电子导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政府及企业应用等各行所需。在全球市场中,四维图新品牌的数字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和车联网服务已经获得众多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行业的高度肯定。
300231.SZ 银信科技
北京银信长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信科技)是一家全国性、专业化的IT运维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各行业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提供IT支持与维护服务、IT专业服务、IT外包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以及IT运维管理软件的研发与销售等。
300017.SZ 网宿科技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0年1月,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业务平台提供商,主要向客户提供内容分发与加速、服务器托管与租用等互联网业务平台解决方案,是中国最大的CDN及IDC综合服务提供商。2009年10月,网宿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600787.SH 中储股份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天津中储商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设立,并于1997年1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顺应市场化要求,理顺产权关系,明确市场定位,构架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道,进行了一系列配股、收购、兼并母公司资产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
300235.SZ 方直科技
深圳市方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直科技”)成立于1993年,注册商标为“方直金太阳(KINGSUN)”,2011年6月2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同步动漫教育软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方直科技专业致力于多媒体教育软件以及网络教育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借创新技术与专业服务,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重点文化企业、重点软件企业、重点技术服务单位、深圳知名品牌、南山区领军企业。
600570.SH 恒生电子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月,注册资本为4.45536亿人民币,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股票代码600570) 恒生电子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为中国十大自主品牌软件供应商。2014年4月1日马云控股的浙江融信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电子的控股股东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合计交易总金额约为32.99亿元人民币。
000882.SZ 华联股份
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2001年11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华联综超,股票代码:600361),经营超市、百货等零售商店。
600119.SH 长江投资
07年公司已全线退出商贸领域,全力聚焦物流发展。公司现代物流业业务功能涵盖国际货运、公共信息平台、国内快件、仓储配送、市内货运等。作为上海市物流建设重点项目,公司控股的上海陆上交易中心已开工建设,常州物流基地功能继续拓展,国际货运营运能力提升,海运分公司分别与PIL、UASC、DSR、WANHAI等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运价平台,快件分公司则在年中获得了TNT的销售代理权,并拿下了UPS浙江区域班车线路的运作。公司投资控股的上海长望气象科技,专业生产气象仪器、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纳米抗菌粉体等高科技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气象高空数字探空仪系列,属国家重点新产品,市场占有率雄居全国第一。
Ⅵ 给阿里巴巴投资的公司是谁
以机构持股来看,日本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达34.4%。美国雅虎第二,持股比例为22.5%。二者合计57%。
而以个人持股来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比例仅为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为3.6%,而阿里巴巴CEO陆兆禧、COO张勇等高管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
一个正常的大公司——比如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不断融资、利用巨额资本战胜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的过程。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时候,创始人通常很难以个人的能力完成这样的投入,这时候难免需要外来资金的投入。
所以,2000年,阿里巴巴完成第二轮2500万美元融资,其中来自日本的软银一家即拿出2000万;第三轮投资中,软银再砸下6000万美元。
而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和中国资产,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利用这笔资金,淘宝网和支付宝迅速做大。这些资本陆续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后在中国互联网中的“江湖地位”。
但钱不是白给的。通过这几场交易,马云及创始团队彻底让出了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截至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上市之前,雅虎、软银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9%和29.3%的股权。
马云试图改善这种情况。2012年,阿里巴巴引入国字头的新股东,出资76亿美元,却仅仅赎回了雅虎持有的20%左右的股权。从而,日本软银成为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虽然日本软银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但跟阿里巴巴是日企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因为,在阿里,公司的控制权依然是马云说了算,而不是第一大股东日本软银。
为了在只拥有少部分股权的同时保证马云和创始团队的控制权,阿里巴巴提出了“合伙人制”的变通之法。
阿里巴巴独创得这种“合伙人制”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传统的”双重股权结构”:它可以让一家公司的内部人士在公司上市之后也能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其实就是公司章程中设置的提名董事人选的特殊条款——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来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合伙制的法律规定)。
Ⅶ 阿里等参投 享道出行完成A轮战略融资
[汽车之家资讯]?日前,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宣布完成超3亿元A轮战略融资,由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共同投资。与此同时,享道出行宣布完成“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布局,全面覆盖网约车、企业用车、个人租车和出租车业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
为完成“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布局,享道出行的服务阵容由原有的个人专车服务平台“享道专车”和企业级出行服务运营商“享道租车”两大品牌,新增了全新的个人全时共享租车平台“享道时租”,并通过技术连接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实现出租车业务覆盖。
享道出行CEO吴冰表示,2021年最重要就是做整合和发展。完成该轮融资后,享道出行将加强核心技术投入,在数据技术、车联网、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速业务拓展,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为更多城市的更多用户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出行产品和服务,持续完善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的布局。
此外,享道出行发布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技术战略ACTS,包括A所代表的“山海”人工智能中枢(ArtificialIntelligenceHub)、C所代表的“云享”车联智慧座舱(ConnectedIntelligentCockpit)、T所代表的“星瀚”未来交通出行(Transport&Next-genMobilitySystem)以及S所代表的“天巡”全时智能安全(SmartSecuritySystem),通过打造数据技术、车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安全四大核心能力,为平台后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源动力。
编辑点评:
基于当前出行场景的多样化,资本也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据悉,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将与享道出行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数据技术以及差异化模式探索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协助享道出行“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布局。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的出行大战即将开启?(编译/汽车之家李娜)
Ⅷ 阿里巴巴成立汽车公司,汽车行业究竟有哪些利益可赚
主要是汽车行业引来了电动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所以互联网公司觉得自己有机会介入这个行业,而且汽车行业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产业。近日,由阿里巴巴,张江高科,上汽集团联合投资的智己汽车,据悉,这家新公司主打就是高端电动车项目,汽车公司暂时命名为智己汽车。从公司结构来看,智己汽车将由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担任董事长,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分别担任董事,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汽车科技,计算机科技等,看来是想打造一台更具互联网化的汽车。
尤其在未来自动驾驶成熟之后,电动汽车将成为一个移动智能空间,这将产生大量的流量,阿里巴巴也希望提前布局,为阿里巴巴将来进入车联网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利用自己在互联网行业的优势,自己搭建一套车联网平台。
Ⅸ 阿里巴巴旗下运营车联网的公司名叫什么
阿里巴巴做车联网高德事业部那一部分最适合!